北交大致3死實驗室爆炸事故後,廣東、北京海澱排查高校隱患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12月26日上午9:30左右,北京交通大學一實驗室內發生爆炸引發火災,3名參與實驗的研究生遇難。

事故為高校實驗室安全敲響警鐘,事發後,北京、廣東迅速開展高校消防大檢查。發生事故的試驗到底是怎樣的試驗?如何保障實驗室安全?

北京廣東開展高校消防安全檢查行動

據北京消防通報,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現場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10時20分,火情得到控制。

北京交通大學的後續通報稱,經初步核實,3名遇難者為研究生,事故原因相關部門仍在調查中。通報表示,學校已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將全力做好善後事宜,並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事發後,高校實驗室安全引發關注。

據中國網報導,26日晚,北京市海澱區消防集中力量對全區41家高等院校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會診式消防夜查行動,重點對學校實驗室、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以及家屬區等重點部位的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檢查。

12月27日,廣東省教育廳也進行緊急工作部署,對各地各校提出要求。

據廣東省教育廳微信公號發布,廣東教育廳要求對學校所有實驗室進行一次全面排查,重點檢查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健全,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是否合格並處於良好狀態,發現安全隱患立即整改,特別是涉危險化學品、毒麻類、生物類、核輻射類等重點實驗室要確保萬無一失。

廣東教育廳要求,同時對實驗用藥品、製劑、原材料等儲存場所進行全面排查,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並且加強對師生的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將安全教育作為實驗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每次實驗前必須進行安全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及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廣東教育廳還要求,健全實驗室各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實驗師生進行應急演練。

是什麼引起了爆炸?專家分析出事故的實驗

引發此次事故的試驗是怎樣的?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今年1月刊登的論文《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研究及應用現狀淺析》介紹,垃圾滲濾液是一種黑色或者黃褐色的帶有惡臭氣味的液體,在垃圾填埋的過程中以及填埋完成後產生,來源主要是垃圾自身含水和大氣降水降雪等。由於垃圾中的成分複雜,垃圾滲濾液水質的特點之一就是汙染物含量很高,而且往往含有生物毒性。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教授汪曉軍12月27日向澎湃新聞介紹,垃圾滲濾液是非常難處理的廢水,原因之一是氨氮濃度特別高,脫除垃圾滲濾液中的高氨氮,目前主要有三種方法:吹脫法、生化法、鳥糞石沉澱法。

汪曉軍說,吹脫法是一種物理處理方法。通過投加鹼,再鼓入空氣,將水中的氨氮轉移到空氣中來。這種方法要加鹼,加熱,且有將汙染物氨氮從水中向空氣中轉移的風險,目前已基本沒有應用。

第二種是生化法,生化法又分三種:完全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法。汪曉軍認為,這三種生物脫氮法,厭氧氨氧化是最節能、低碳的處理工藝,也是目前理論研究多,而工程應用少的工藝,俗稱紅菌脫氮技術。

第三種鳥糞石沉澱法。汪曉軍介紹,此方法採用鎂粉或鎂鹽,再投加磷酸或磷酸根,與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形成微溶的磷酸銨鎂——鳥糞石,從而脫除垃圾滲濾液中比較麻煩的氨氮。他表示,鳥糞石沉澱法必須使用鎂或鎂鹽。

「這個方法中鎂與水,或磷酸極有可能生成氫氣,氫氣遇火會發生爆炸燃燒,進而引染鎂粉。」 汪曉軍認為,北京交大此次出事故的試驗很可能用到了鎂粉,因為從照片上看爆炸威力較大,可能是高能量鎂粉的燃燒引起。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王政分析,垃圾滲濾液處理實驗多涉及厭氧生化過程,中間會生成易燃易爆氣體甲烷,生成的氣體也是研究的對象之一,「一般會將氣體採集到氣袋中,不會直接排放在空氣中」。

據科技日報微信公號報導,有專家表示,從整個處理流程來看,滲濾液汙水是不會爆炸的。一般來說,在厭氧環節會產生甲烷,也就是通常說的沼氣,洩露到空氣中,一旦濃度超過5%時,遇見明火就會發生爆炸。

而汪曉軍認為,無論是甲烷還是氫氣,實驗過程中難以大量積累,且氣體能量密度低,故爆炸威力有限。

「最重要的是做實驗前的安全評估」

近期高校實驗室出事故並非孤例。據新京報報導,2018年11月11日上午10時許,位於江蘇泰州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一實驗室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爆燃,致實驗室大門炸飛,身處實驗室內的多名師生受傷。

汪曉軍告訴澎湃新聞,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非常嚴格,買危險品需申請、導師籤字再到學校審批同意。他認為,預防實驗室安全出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做實驗前的安全評估。

「做實驗之前,要分析一下會存在哪些風險,然後要了解這些風險產生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如何防止最糟糕的後果產生?如果大家在做實驗時,每個人都進行一下這個分析,可能會減緩一些風險。」 汪曉軍說。

此外,汪曉軍還說,高校實驗室的安全要做到三級防範,第一級,實驗材料的選擇和實驗方法最好是安全的,從實驗材料、方法的選擇上保證不出事。第二級,關於設備的安全,根據安全的風險設置一些必要的保護措施,需要有保護系統,如安全閥、防爆蝶等。第三級,是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的操作規範流程。

相關焦點

  •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高校實驗室安全應警鐘長鳴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26日9時許,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經核實,該校學生在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已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
  •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致3死事故調查報告公布 校方回應
    (原標題:北交大回應「實驗室爆炸事故調查報告」:服從處理決定,認真整改)
  •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是一起責任事故
    原標題:北交大實驗室爆炸是一起責任事故本報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靳曉燕)北京市應急管理局13日發布北京交通大學「12·26」事故調查報告。報告稱,經事故調查組認定,本起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
  • 國務院安委辦:立即排查治理高校實驗室安全隱患
    1月3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召開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指示批示要求,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學「1226」較大事故教訓,進一步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國務院安委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出席會議並講話。
  • 爆炸帶走三學生生命 高校實驗室安全風險如何消弭?
    來源:法制日報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爆炸事故引關注業內人士分析高校實驗室安全風險如何消弭在新年鐘聲即將敲響時,三個年輕生命的意外逝去給本就寒冷的冬天又增了一層寒意。據北京交通大學網站消息,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土建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室內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實驗時發生爆炸,三名參與實驗的研究生不幸遇難。目前,土建學院院長已停職檢查,土建學院遇難研究生的導師停止一切教學科研工作,協助配合事故調查處置工作。消息稱,學校將根據事故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 北師大發現實驗室存放氣體鋼瓶等 將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28日,記者從北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了解到,12月27日下午北師大召開消防安全專項會議,通報了近期開展的全校消防安全檢查情況,檢查發現疏散通道被佔用,消防設施不到位,實驗室內存放試劑、廢液、氣體鋼瓶,用電不規範,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等情況。
  •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關於實驗室的安全有這些乾貨要記!
    撰文/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系 博士)2018年12月26日上午,隨著一聲巨響,北京交通大學校內的一處實驗室頓時一片狼藉,等到眾人發現這是發生了爆炸的時候,已經有三名學生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中身亡了。易燃易爆品是實驗室中最常見的事故源,對於這類藥品的規範則更加細緻。首先,實驗室中存放的易燃易爆品,不得超過實驗所需的量,而這一點,此次爆炸涉及的實驗室,很可能就是不滿足要求的。
  • 部署排查整治實驗室安全隱患
    本報8日訊(徐寶德司樹洋記者譚迎春)省安委辦8日召開全省學校和科研單位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科研單位深入排查整治實驗室安全隱患,有效防範遏制各類安全事故。
  • 正視高校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
    一些高校對實驗室危險物質的管理以及相關制度的執行不容樂觀。一些規定諸如危險物質專人負責;嚴格核實用量、實驗後回收並統一處理;劇毒藥品應鎖至保險柜,配置的鑰匙由兩人同時管理;儀器必須定期檢查、保養、檢修等,往往是靠相關人員的自律和自覺。這樣的鬆散管理和放任自流,無疑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也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隱患。
  • 壹現場丨一聲悶響滿地玻璃 北京一餐廳突發爆炸事故
    8月28日中午,北京海澱知春路上一家名為古秦食韻的餐廳突發燃氣爆炸事故,門前現大量玻璃碎片,一堵牆被炸塌。目前,警方和消防等有關部門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事發具體原因有待確認。目擊者稱,事發現場至少有三人受傷。
  • 高校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管理篇
    原創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 上海應急守護繼中小學開學後,各大高校也相繼開學。高校實驗室化學品種類多、存放分散、使用周期長,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可能同時存在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射線裝置,實驗室安全不容小覷。這期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高校在實驗室安全方面應注意哪些管理要點。
  • 深圳實驗室設備:西安交大——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踐行者
    >在交大的各個學院,都有這麼一個人,他們以保障實驗室安全為使命,肩負著實驗室安全建設工作;他們在實驗室中不斷穿梭,目的是排除各類實驗室安全隱患;他們不是導師卻猶如導師,給同學們帶來安全上的教育和叮嚀;他們用最真摯的熱情和執著,託起實驗室的安全底線,他們就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踐行者——實驗室安全員。
  • 國務院安委辦召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
    1月3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召開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指示批示要求,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學「12•26」較大事故教訓,進一步推動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國務院安委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出席會議並講話。
  • 教育部:各校要深入排查實驗室安全隱患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29日,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悉,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切實做好學校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校園重特大事故發生。教育部稱,臨近歲末年初,全國重大安全事故接連發生,教育系統也發生實驗設備爆燃、煤氣中毒等事故,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 浙江溫嶺槽罐車爆炸事故已致18死
    目前,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事故發生後,我市全力開展現場救援,並成立救治小組,開通醫院綠色通道,對送醫的受傷人員落實「一人一專班」開展救治。爆炸現場周圍多處房屋倒塌,房屋內有人員被困。目前,傷者正在溫嶺市一院、溫嶺東方醫院、台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台州骨傷醫院等醫院治療。
  • 無錫公布致''9死10傷''小吃店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刑拘6人
    2019年10月13日11時06分許,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雙樂小吃店(店招:秦園小籠,以下簡稱「雙樂小吃店」)發生一起液化石油氣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受傷,部分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約1867萬元。
  • 瀏陽再現煙花廠爆炸致1死 此前事故涉瞞報
    (原標題:瀏陽一煙花材料公司發生事故 致1死1傷)  △ 瀏陽市永和鎮瑞楓煙花材料製造有限公司泰和分公司大門  事故發生後,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和長沙市、瀏陽市相關負責同志立即趕赴現場,調度應急、公安、衛健、消防等單位開展救援處置和善後工作。
  • 湖南瀏陽再現煙花廠爆炸事故,致1死1傷!
    爆炸現場而這起爆炸事故距離12月初的「瞞報事件」僅僅過了20餘天。真可謂教訓仍在,約談聲剛剛落地,前車之鑑卻未成後車之師。這不僅讓我們懷疑有關部門是否真正按照約談要求,認真組織開展逐廠排查,徹底消除問題隱患?
  • 山西陽泉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致2死9傷 怎麼回事?
    6月3日,山西陽泉市召開煤礦安全生產緊急會議,通報山西平定古州東昇陽勝煤業有限公司6月3日瓦斯爆炸事故,傳達應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長雷健坤出席會議並講話。6月3日0點42分,山西平定古州東昇陽勝煤業有限公司15203工作面迴風順槽發生瓦斯爆炸。經初步核查,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事故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救援工作,看望慰問受傷人員,要求相關縣(區)、部門全力開展事故處置工作。會議強調,要全力以赴做好事故處置及善後工作。不惜一切代價,千方百計救治事故傷員。
  • 內蒙古致32死瓦斯爆炸事故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網友熱議:那不叫...
    虎撲11月7日訊 近日,內蒙古致32死瓦斯爆炸事故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內蒙古致32死瓦斯爆炸事故案一審宣判#】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人民法院、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法院、林西縣人民法院、克什克騰旗人民法院、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分別對赤峰寶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2·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所涉9起刑事案件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對事故單位22名責任人和10名相關職務犯罪被告人依法判處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