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寧市對口支援縣——英吉沙縣喬勒潘鄉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田間地頭綠油油,農戶正興高採烈地採摘葫蘆瓜,大夥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訂單式種植不僅有效拓寬了農民的銷售渠道,解決了往年農民種好了菜卻沒辦法銷售的問題,也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濟寧援疆鄉鎮幹部、英吉沙縣喬勒潘鄉黨委副書記米文舉介紹,喬勒潘鄉蔬菜大棚種植基地佔地150畝,有300座拱棚,是鄉裡的產業扶貧基地之一。大棚自建成以來,濟寧援疆鄉鎮幹部和鄉農辦相關負責人帶著村民從蔬菜的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環節入手,運用科學種植技術進行培育。出產的葫蘆瓜有著綠色無公害、味道清脆可口的鮮明特點,深受市場青睞,外銷周邊縣市,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英吉沙縣喬勒潘鄉以消費扶貧為抓手,通過線上訂單發貨、線下宣傳銷售等形式,大力推銷農產品。「10月21日,我們通過聯繫對接,首批4噸白菜和葫蘆瓜近期將發往喀什農貿市場進行銷售。農戶只負責挖,商戶每天開車過來拉。這次訂單白菜每公斤0.6元,每畝地產量將近2噸左右,一畝地收入可達1200元。」濟寧援疆鄉鎮幹部、英吉沙縣喬勒潘鄉黨委委員、副鄉長石磊說。
自今年3月份進疆以來,米文舉、石磊按照濟寧援疆指揮部部署,以消費扶貧為抓手,積極為農副產品的銷售想辦法、找市場。疫情期間,他們一邊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管理工作,一邊主動與山東、浙江水果銷售商聯繫,通過消費扶貧、外地電商平臺、本地網紅直播等方式,累計銷售鮮杏34噸、西梅55噸、葡萄40噸、土桃10噸、香梨5噸,拓寬了銷售渠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一 通訊員 劉繼峰 鄧長徵 李鳳鸞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