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蘇代表,花千骨中的小骨趙麗穎
傑克蘇、湯姆蘇代表 錦繡緣中的黃曉明
「瑪麗蘇」與「傑克蘇」(組圖)
話說這兩天有一部正在熱火朝天播出的「傑克蘇神劇」《錦繡緣》。劇中,黃曉明談個戀愛也要忘我地秀出胸肌和45度角側臉,時刻暗示著觀眾「看啊我好帥我好帥」,拼得「瑪麗蘇」女主角陳喬恩都花容黯然失色……什麼,你不懂「傑克蘇」是什麼意思?那我們就從「瑪麗蘇」說起。
為了不出錯,特地百度了一下「瑪麗蘇」—據說,該詞源自一國外《星際迷航》粉絲寫的同人文章,作者虛構了一個被多名男性愛上的女主角瑪麗蘇,從此,這個虛構名字也成為某一類女主角的代名詞。「瑪麗蘇」的特質是什麼呢?首先一定是內心善良的「小白兔」,相貌要美但不能是性感型,出身平凡,身邊的男一男二男三男四卻全都愛她愛得死去活來甘當備胎,雖然磨難重重卻每一次都能逢兇化吉。說好聽點是過於完美,轉眼一想,現實中哪有這般人類?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腦補出了很多例子?比如 《步步驚心》裡的若曦、《武媚娘傳奇》裡的武媚娘、《何以笙簫默》 裡的趙默笙……哎呀呀,原來這些大熱的古裝劇偶像劇裡幾乎都「潛伏」了一個瑪麗蘇,只是段位高低不同罷了。而對應著「瑪麗蘇」一詞,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內地網友發明出了「傑克蘇」,用來指代類似男性角色,也有「湯姆蘇」一說,傑克和湯姆嘛,和瑪麗一樣都是最常見的人名。
「瑪麗蘇」和「傑克蘇」為什麼能一統螢屏?為什麼我們一邊罵情節弱智角色白痴各種匪夷所思,一邊還要不離不棄地追劇?那是因為,這類作品緊緊抓住了普通人渴望浪漫和逆襲的潛意識,我們可以將自己投射到男主角或女主角身上,享受虛擬的快感,而這在兩點一線貧富差距巨大的現實生活中太難遇到了。影視作品的存在,就是為普通人白日造夢,寫得高明編得合情,那是作者編劇的功力深厚,沒什麼好鄙視的。就連金庸的武俠小說系列,男主角不個個都是「傑克蘇」嗎?我們不能忍受的是那些胡亂拼湊連自圓其說都做不到的作品,多看幾眼都渾身痒痒到恨不得為陰險毒辣的女二號叫好。
在國外,「瑪麗蘇」和「傑克蘇」的擁躉們基本都是青少年,《暮光之城》就是典型例子,而國內「患者」的平均年齡則要大得多。這究竟是因為我們的「獨一代」們更童心未泯呢,還是叫做不諳世事呢?在一個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社會,我們是否更願意躲避嚴酷的現實,把腦袋埋到沙堆裡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瑪麗蘇」和「傑克蘇」的泛濫,不僅僅是影視現象,更是一個可供社會學者研究的課題。
相關報導:花千骨最後一集吻戲被刪 瑪麗蘇設定人氣爆棚
綠茶婊:《快樂ELIFE》何炅教你認清綠茶婊
更多解讀:電視劇新詞科普:瑪麗蘇傑克蘇綠茶婊都是什麼意思?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