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10多公裡馬路、300多杆太陽能路燈,維修3處橋梁。一對來自深圳的愛心夫妻——趙義良、楊明清夫婦幾年間拿出2500多萬元,支持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新農村建設,讓這座閉塞的小山村東西相連、南北貫通,煥發了新的面貌。
2018年10月1日,全國上下正在慶祝祖國69歲生日之時,距離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60公裡的高陂古埜古樓村,全村男女老幼用隆重的儀式歡迎傑出鄉賢深圳愛義集團趙義良、楊明清夫婦,同時慶祝村裡連接外界的道路愛義大道通車。
衣錦不忘還鄉,振興首先修路
古樓是古田村的自然村,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但是,曾經這裡連接外界的道路都是崎嶇的山路,交通很不方便,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困難。
「現在不存在出行困難了,農產品運出去賣很方便,晚上還有明亮的路燈,村民們可以外出散步了。」古田村黨支部書記趙家壽說,愛義大道全長5公裡,平均路寬4米,連通古田、古西、古埜三村,三個村有7000多農業人口,主要種植蜜柚、香蕉等農作物。隨著愛義大道通車,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10多年來,趙義良累計捐資2500多萬元,幫助家鄉修建了愛義大道、興梅大道等10多公裡道路,維修了3處橋梁,鋪設了300多支路燈。」趙家壽告訴記者,如今村道東西相連、南北貫通,邊遠山村落後的交通實現了華麗蛻變,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裡是我家的故鄉,家裡祖祖輩輩都在此生活、勞動,我也在這裡出生長大。」趙義良在愛義大道通車剪彩儀式上說:「從小我就站在村口的泥巴路上,夢想有一天能有一條平坦開闊的道路修到家門口來,讓我們可以開心自在的行走、駕車。」
「修路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愛義大道的竣工,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環境,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愛義大道落成慶典上,高陂鎮黨委政府有關負責人對趙義良夫婦表達了由衷的感謝。
少時多嘗貧苦,拼搏得以致富
曾經受制於落後的交通地理環境,村裡超過一半以上的村民走出山門尋求發展,趙義良正是其中的一員。
17歲時,因家境貧寒,趙義良高中輟學外出打工,在深圳摸爬滾打幾十年,如今已經成為了深圳市愛義集團的董事長,深圳市梅州大埔商會的永遠功勳會長。
初來深圳時,經老鄉介紹,趙義良將辣椒幹銷售到香港,一次性賺了750元,這是他的第一桶金。後來他賣過大米、豬肉,從產地進貨,騎三輪車到各處檔口推銷,用以賺差價。
1995年,趙義良積累了足夠的資金,創立了「深圳市愛義富興實業有限公司」, 總部設在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趙義良本人也曾獲得「第七屆中國時代十大誠信人物」等榮譽。
如今,「愛義富興實業」已經發展為「愛義集團」,集團以教育教學和房地產開發為主導,涉足智能科技、物業服務、創業創投、智慧醫療等多個領域,成為一家多元化大型綜合性企業。
傾力投身教育,發展踐行初衷
在深圳期間,趙義良見到了身邊很多異地務工人員的子女因為沒有條件,進不了深圳的好學校。「我一直有個心願,就是讓和我一樣的窮孩子能讀好學校,有一個光明的前景。」趙義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於是,在深圳市愛義富興實業有限公司走入正軌後,趙義良買下原大浪村辦小學的土地和房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所學校——大浪愛義學校(即現在的深圳市龍華新區愛義學校)。這也是深圳市龍崗區史上第一所民辦學校。
「當時不僅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很多債。」趙義良表示,學校創辦之初非常艱難,只能將其他地方賺的錢填補到學校去。
如今,趙義良已經創辦了4所學校,有超過7000名學生。4所學校全部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或是深圳市一級學校。更難得的是,趙義良一直堅持低收費標準辦學,這4所學校相比於同一級學校收費要低20%左右。
「創業路上充滿坎坷,但我時常心懷感恩,感恩時代造就的機遇,更感恩哺育我、培養我的家鄉和父老鄉親。」趙義良在通車儀式上對村裡的年輕人說:「曾經沒有路的山區已成為歷史,相信擁有知識和文化的你們可以走出更加開闊的道路,去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回報家鄉。」
【見習記者】何雪峰
【記者】馬吉池
【作者】 何雪峰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