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在上海打造購物中心的成功,讓其看到了內地商業市場發展的甜頭。自港匯恒隆和上海恒隆相繼開業之後,2005年,恒隆開始走出上海,相繼進駐天津、瀋陽、無錫、濟南等城市,各城市項目在2010年之後陸續開業。如今,恒隆地產在內地共打造10座恒隆廣場。
「高端」是恒隆廣場的自帶標籤,走出上海的部分項目也因此被行業詬病「水土不服」,濟南恒隆廣場便是其中代表。
濟南恒隆廣場自2011年開業至今已近7年,自2014年開始,在經歷客流降低、出租率下跌之後,商場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調整。即便如此,無論是地理位置和商業品質,恒隆廣場依舊是濟南商業最為重要的項目之一。
在恒隆地產的2017年中期財報中,恒隆地產對濟南恒隆的定語是「一座成功的購物中心」。不過,財報中依舊能看出,儘管濟南恒隆廣場截止2017年6月份出租率高達92%,但是整體的租金收入卻略微下降,零售額也僅有8%的增加量。
贏商網走訪獲悉,經過前期的一波調整,濟南恒隆開業初期引進的大量高奢國際零售品牌,逐步由親民的中檔餐飲替代。開業七年,這裡已然成為泉城路上的美食中心。
一、基本情況
二、商場表現
1、業態變化明顯 入駐品牌接地氣
濟南恒隆廣場地處泉城路中心端,東臨貴和購物中心,正對芙蓉街,分東西兩翼。廣場地下兩層、地上七層,擁有國際高端奢侈品,快時尚、美食、精品超市、電影院、兒童教育與遊樂、美容健身和水療等在內全方位的業態品牌。
開業初期,項目集精品超市、名品名牌、豪華影院、世界餐飲等於一體,網羅了國內外300多家品牌店鋪,其中超半數為國際時尚品牌,且40%以上為初次進入濟南。
不過,隨著國內零售市場消費放緩,奢侈品消費低迷,加之濟南多個綜合體商業項目的逐步落成,濟南恒隆在過去幾年,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恒隆地產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濟南恒隆廣場出租率下跌6個百分點至84%,租金收入以人民幣計值僅輕微增加1%,按港幣計值則下降5%。為求生存,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項目開始進行大批量整改和租金下調。
贏商網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如今的恒隆廣場,早已褪去了以往高冷的面紗,引入多元化的休閒及時尚生活業態。二樓往上,包括健身中心、美容中心、書店及咖啡廳、藝術學校、兒童遊樂場,餐飲選擇亦更多元化。在零售服飾方面,優衣庫、Zara、無印良品、全棉時代、熱風等親民品牌也扎堆進駐。
縱觀整個濟南恒隆項目,開業初期所選擇的大部分高端奢侈品品牌已經不見蹤跡,在留存的高端品牌的選擇方面,除了知名度較高的施華洛世奇,斯沃琪、CalvinKlein等國際品牌,恒隆也選擇了一些本土的輕奢品牌。
比如,都東翼一樓的Roseonly是2013年才成立的國內高端玫瑰及珠寶品牌,客戶群體主要面向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因為品牌理念的宣傳和價格區間的適中,贏商網走訪期間,這裡有不少的消費者在詢問。
2、餐飲業態成商場業態主流 變身美食中心
在走訪中,商場空鋪只是零星存在,東西兩翼的各家店鋪均在營業。即便是工作日下午時段,這裡的餐飲也備受青睞。大漁鐵板燒、湯皇小廚、西貝莜麵村、閆府私房菜甚至肯德基、麥當勞等品牌都是人來人往。
贏商網發現,為了吸引客流,恒隆廣場每層都有多家餐飲品牌入駐,東西兩翼的餐飲品牌已經達到58家。品牌種類涵蓋中餐、西餐、休閒飲品、亞太區特色餐飲、輕食等多種類別。
從開業就經常來逛的一些消費者告訴贏商網,之前來恒隆就是買東西,現在不買東西來吃飯也是很好的。另外一些消費者則是這兩年才開始選擇來這裡逛街,「以前很多東西都買不起,現在好吃的多,也能吃起,周末下午來這裡聚個餐挺好的。」由於恒隆廣場與趵突泉、黑虎泉等旅遊景點臨近,這裡也是眾多外地遊客首選的就餐之地。
定位為高端的購物中心,為了適應本地市場,也不得不走上用餐飲吸引消費者的改變之路。贏商網梳理發現,如今恒隆廣場內餐飲品牌業態佔比為32%。此外,兒童業態佔比20%,包括服飾和親子、教育等方面,零售業態佔比18%,休閒娛樂佔比9%。
三、品牌情況
根據濟南恒隆廣場官網整理,如有調整,不作另行通知。
四、SWOT分析
五、總結
恒隆地產2017年度業績公告中顯示,濟南恒隆從2014年開始品牌調整,2017年開始初見成效。財報顯示,2017年濟南恒隆租金收入增加3%,為2.71億元人民幣,零售額按年增長12%,租出率高達94%。這也使得濟南恒隆成為除上海恒隆以外,恒隆地產在內地出租率最高的商業項目。
從曾經的濟南消費者心中「高大上」的奢侈品品牌聚集地,到如今餐飲業態作為半壁江山的「美食中心」,七年之癢的濟南恒隆做出了幾乎改頭換面的調整。從目前來看,這種接地氣的品牌改動不管是從市場反饋,還是數據表現方面,均有不錯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