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說客英語:小英賽全國一等獎,五年級雅思水平達7-8分,贏聽力者得天下!)
本期優秀學員:David
小學三年級獲小英賽四年級組南京市一等,全國一等
四年級獲劍橋國際英語KET「卓越」等級證書(南京市最高分148)
五年級上學期獲劍橋國際英語PET「優秀」等級證書
五年級下學期獲劍橋國際英語FCE「卓越」等級證書
一直以來,人們對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態度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碎片化時間學習不過是圖個心理安慰,沒有大塊時間去系統性、專注地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人則相信知識來源於積累,再瑣碎的時間也不能浪費。每塊碎片化時間攻克一個小知識點,完成一個小目標,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聚沙成塔。本期的優秀學員,正是基於後者的信念,多年來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一點一滴積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David今年已經是一名上初二的大男孩了,加入說客英語至今已有5年時間。5年來,無數個25分鐘的小課堂,成就了David今天的口語水平,讓他成為一名自信、獨立、快樂的青少年。也讓正處於功課緊張期的他,能夠輕鬆應對校內的英語學習,將時間留給其他科目,以求均衡發展。
其實在加入說客英語之前,David很小就開始英語啟蒙了,小孩的語言學習能力更是讓人十分吃驚。
幼兒園階段:大量聽力輸入
幼兒園階段,David養成了「聽書」的好習慣。每天利用吃飯刷牙洗臉的零碎時間至少能聽一個小時左右的英語故事,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放鬆和享受,不給聽故事就是對他的懲罰。
在託班時,他就已經聽了不少的英文兒歌,看了一些簡單的英語小動畫,對英語有點興趣,有時會和我說幾句「Sorry Mum!」「I’m full!」「Yummy!」之類的短語,這不由得讓我對這種英語薰陶方法有了信心和動力。
之後三年裡,我通過學習幼兒英語學習的理論和別人實踐的經驗,給他開啟了正式的英語啟蒙之路。
小班階段,還是聽兒歌為主,還有一些入門級讀物如機靈狗1級、傑克和傑爾第1級等, David因此聽懂不少關於顏色、數字、水果和動物的詞彙,有時也會主動說點簡單的英語。
比如「I want to drink milk!」、「Let’s go to the kindergarten.」,這些都是他自己從故事和兒歌裡學來的,沒有專門教,更沒有專門記憶。
中班時候,他可以自己根據場景給出對話,有時不太對,但是大多還是不錯的。比如說他要我帶他洗澡去,而我在看電視沒動身,他就提醒我:「It will be late for bath!」
中班暑假的時候,已經可以裸聽英語故事。我在網上下了一些音頻故事,他自己全聽完了,而且我估計聽懂了一大半,因為故事的內容他說的還挺清楚的。所以我開始找一些有點難度的故事給他聽,然後有意讓他先聽再講,發現這樣的效果也不錯,他可以從上下文裡自己猜測詞義,有利於英語思維的培養。
到大班的時候,他已經聽了不少比較長的英語故事,包括牛津閱讀樹系列裡的tree top 和 all star裡面的章節書故事,還有《神奇樹屋》這套探險小說。長期的聽力積累下來,已經掌握了「Mum, wait. I』ll come back soon! Don’t peek!」、「Mum! Don’t be too fast! You will bump into people!」、「Bumpy road!」這些還蠻高級的表達了。
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在今後的閱讀、寫作、口語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於自己發音的地道,還可以推進拼讀階段的順利進行,形成較好的語感,不用過分依賴語法。
其實小孩學英語真的不需要刻意學語法,稍微點撥一下就行。從David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因為有大量的聽力輸入,簡單的單複數和人稱的問題比較順利的掌握了。
15年開始口語訓練,至今五年+時間
積累了大量的聽力詞彙之後,閱讀對David來說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一個比較受認可的說法是,開始閱讀之前積累2000-3000的英語詞彙,之後開始閱讀啟蒙,聽力詞彙可以迅速轉化為閱讀詞彙,一年之內足以閱讀一般難度的小說,比如神奇樹屋這樣的初級章節小說。
他的閱讀量雖然沒有很大,但跟一般孩子比起來還是算多的。從最簡單的分級讀物,到章節小說,到《納尼亞傳奇》、《時間簡史》,基本都不在話下。
但聽跟讀都是輸入,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輸出。口語和寫作是David比較薄弱的部分,所以從15年開始,我們加入了說客英語,這對他的口語提升大有好處。
因為前期積累的背景知識比較廣泛,他基本什麼話題都能跟老師聊起來,很樂意和老師聊天。像之前跟老師聊起《三體》這套書,兩節課都不夠他說,意猶未盡。雖然很多時候也是結結巴巴,有很多語法錯誤,但畢竟能比我們這一代人更自信地開口說,真正把英語當成交流的工具在使用,這是特別好的。
口語的提高得靠真實的語言環境來刺激和學習,比如,國外的生活和學習,網絡外教,英語角等等,自顧自的背書是沒有用的。
在說客英語,我們最初是菲教老師和歐美老師混合上課,兩年後就基本都選擇歐美老師了。有一位歐美老師是David特別喜歡的,至今已經跟著他學習5年之久了。他和這位老師無話不說,除了學習英語,也會分享生活經歷,獲益良多。
上課有時是自由對話,有時用平臺上的教材,有時我也會上傳一些教材給老師。這是我最喜歡說客英語的原因,可以自由地選擇老師和教材,靈活性很高。
感謝說客讓他有了很強的表達欲望和表現的機會,越說越多,越說越好。之前積累的聽力閱讀能力慢慢轉變成讓人驚喜的口語能力;而且與外教老師頻繁交流的好處是,他的書面表達日益進步,寫出來的東西原汁原味!
五年級下學期,有一所國際學校想選拔一些優秀學生免費參加英國的夏令營。David匆忙地準備了一段口語視頻就發過去申請,沒想到竟然真的被選上。
我以為是走運才被選上,後來才知道,David剛到夏令營就參加了分班測試,考了營地第一名(包括所有來自歐洲各國的參加潘伯恩學校夏令營的孩子),分到最高級別的班,和十幾個來自德國、法國、土耳其的孩子一起上課,無論是口語還是詞彙量,都受到外國老師的表揚。更神奇的是,國外的老師們都誇他語法好;要知道他在國內的時候,是經常被我和他英語老師念叨語法不行的。
夏令營結束時又考了一次試,也是很正規的劍橋國際英語考試,國際承認,終生有效。David獲得了AcceptProficiency級別,對應劍橋國際英語證書180-200分,相當於歐標C1,對應雅思考試成績7-8分;六年級上學期又參加了一次雅思模擬考,也是7分,所以水平還是比較穩定真實的。
能力發展和應試並不衝突,能力到了,完全可以反映在考試上,而且這比單純為了考試為目的的學習更有效,也更愉快。擁有實實在在的英語能力,應試方面的東西是水到渠成的,英語成績居高不下。
像是劍橋的KET、PET和FCE證書他也通通都拿下了,成績等級優秀和卓越。
書單介紹&階段啟蒙指導
從應試教育過來的我,意識到小孩不能走我們的老路,所以不斷尋求更符合語言習得規律的,更易於被孩子接受的學習方法。
幸運的是,我很早就接觸到一些很好的理念和方法,一路走來收穫很多,有幾本不錯的書想推薦給寶爸寶媽們:
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
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
漏屋的《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
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
有些家長可能會想,懂得再多的理念,可在國內根本就沒有好的語言環境,怎麼辦呢?
其實,網絡時代豐富的資源和擁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家長,完全可以創造出外語習得的人為環境。建立這種英文環境越早越好,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看動畫,看視頻。三歲就可以開始,每天原版動畫20分鐘,上學以後不一定每天看,偶爾看原版影視作品,BBC紀錄片,CNN學生新聞等。比較經典的動畫像「粉紅豬小妹」、「查理和蘿拉」、「Little Bear」、「大紅狗」、「神奇校車」等等,這麼多好的動畫片看都看不完。
2. 聽英語故事。音頻替代視頻,既保護視力,又可以有效利用閒散時間,整個小學階段都可以以此為主。當然故事選擇一定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聽和看也可以結合起來,比如看過的動畫片再聽幾遍,看過的故事書再聽它的配套音頻。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引導非常重要,需要耐心和技巧。
3. 親子英語交流。如果你能說一點簡單的英語,語音相對標準,可以和孩子說一些簡單的日常對話,做一點英語遊戲;或者給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看完討論一下情節;或者讀英語故事給孩子聽。它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在這些和父母的互動交流中產生愉悅感,增加對英語的興趣和好感。
4. 閱讀原版書。大量閱讀原版書,同樣需要循序漸進,原則是自由自願的閱讀,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喜好,誘導孩子去讀,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但是在難度方面家長要控制好,關於選書有一個「五個手指」的方法,就是一頁書上孩子不認識的單詞不要超過5個,這個適合閱讀剛剛起步的孩子。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測試孩子的閱讀詞彙量,按照測出來的等級選擇書籍。這個適合有一定閱讀能力,可以閱讀中章高章的孩子。
5. 尋找好的校外教育補充。好的校外教育是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要補充,雖然不可能代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是它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比如像說客英語這樣的專業性機構可以提供一套好的教學體系,以及學習氛圍,這是家庭教育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