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2020-12-19 懸月觀史

從遠古時代到唐宋時期,社會生活天翻地覆,但是歌謠樂曲卻是經久不衰。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繁榮的封建時代,唐宋時期的音樂藝術頗受現代藝術家以及史學家、音樂學家的關注與研究。

自隋朝滅亡之後,唐朝繼承了隋朝大部分的政治文化制度,在宮廷禮樂方面更是尤為突出,而宋朝同樣繼承了唐朝以及五代十國歌曲文化的全部。

唐宋王朝出現了更為明顯的樂部區分,從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到坐立樂部,再到太常、教坊十三部,尤其是宋代經過五代十國之後,在百家爭鳴的情況下,宋代的宮廷音樂的制度與文化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完善。

不僅僅是宮廷雅樂、陽春白雪,在民間、鄉間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謠以及歌曲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民間流傳的歌曲主要是詩人詞人所創,由人倚詞填曲或者是由文人墨客倚曲填詞。

作為古代中國風氣較為開放的兩個王朝,詩詞文化發展到了世界的頂峰,同樣的受到詩詞文化的影響,眾多的古代歌曲也應運而生,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則是唐宋時期歌曲文化的體系、制度以及主要內容。做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我們習慣了現代的喧囂與繁榮,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古代歌曲的停停頓頓。

一、唐宋時期的「歌曲」類型豐富,不僅有現在人們熟知的「曲子詞」,宮廷音樂,民間歌曲等都是當時流行的音樂文化

現代人提起唐宋時期歌曲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曲子詞」,即將詩詞用歌曲的方式演唱出來,最常見的就是在勾欄瓦舍之中,由青樓女子們演唱的詞曲。

但實際上,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其類型是豐富多樣的,不僅有文人墨客們喜歡的雅調,也包含著宮廷音樂,民間歌謠等等內容。

唐宋時期開放的社會風氣,和民間文化的迅猛發展,更加促使了其歌曲文化的多樣性,無論是海南少數民族的民間歌謠,還是宮廷之中的宴會音樂,當然也包括文人墨客們喜歡的詩詞歌曲,都是當時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喜歡各種音樂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

全民參與和表現內容豐富多樣,是唐宋流行歌曲豐富性的又一個表現。

在唐宋時期,隨著科舉制度逐漸完善,知識下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有了讀書的機會。而儒家思想主導下的讀書人,最初並不是向明清時期那麼死板,而是涉獵吩咐。

「樂」作為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自然也有很多人去研究,可以說那時候的讀書人,大多都懂一些音樂的基礎,這就為當時歌曲藝術的來源,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創作群體。

邊疆打了一場勝仗,軍中的文官定會有感而發,做文章,寫詩詞,用來宣揚軍功,展示自己所在部隊的英勇;在鄉間,小到氣候變化,大到國家時事。

這些讀書人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創造出類型豐富的歌曲藝術,這種歌曲藝術實際上不限於詩詞歌賦,很多民謠,童謠之類的民間歌曲,也是由讀書人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創作出來的。

古代士人

在宮廷之中,有專門的歌曲音樂方面的官員、歌女等職位,歷朝歷代的朝廷機構都有禮樂的位子,無論是祭祖,祭天還是出徵、凱旋,都有相當嚴格的章程,不同於民謠、亦不同於詩歌吟唱,因為宮廷之內的雅樂文化是歷朝歷代傳承了幾千年的政治思想與封建思想所產生的,並且包括古聖先賢以及優秀的古經等都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列為宮廷雅樂,彰顯皇族的尊貴與威嚴,以及高雅。

唐朝詩仙李白就是當時文人最為傑出的代表,也是最有名的詩人之一,他的《將近酒》、《行路難》等無一不是傳唱千古的人間仙作。唐朝的大多數詩人在吟唱自己的所做的詩歌時,有聲有調,平仄相韻,會尋人為自己的詩歌作曲,在坊間,在歷史的車輪中流傳。

而宋代最為突出的便是自隋唐時期流傳下來的「曲子詞」,經過隋唐、五代十國以及兩宋的傳承創新和沉澱,曲子詞在宋朝大放異彩,在歌臺舞榭、坊間勾欄、茶館酒肆等地無不在上演著曲子詞的唱和。

古代歌曲千變萬化,具體而言,其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鄉間的民謠歌曲、宮廷的雅樂禮儀文化,以及千人唱、萬人傳的優秀的詩詞作曲家的煌煌作品。這是古代歌曲的重要基石,也是古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傳承體系。

二、唐宋時期的歌曲文化,有自己的制度體系和傳播系統,「歌曲」深入社會社會的各個角度

說起古代歌曲的文化制度,以及說唱傳誦,唐宋無疑是個黃金時期。古時候沒有太多的限制,往往是一個人創作出來之後,一大堆文人墨客或者相關的產業,例如勾欄、酒肆等坊間娛樂的地方便會爭相的表演。

民間的音樂制度不比宮廷,民間的創作大多是詩詞作曲家隨性或有感而發,而且傳播速度極快,當然這些都指的是有名人創作的歌曲文章,隨著唐宋的社會發展,各大城鎮相繼出現了供人娛樂的夜市、勾欄場所,以往的酒肆茶館等地也會請戲班或者說書先生等來進行唱、說、講等文化交流。

因此有的較為有名的詩人經常光顧的酒肆茶館或者創作出詩詞歌賦的地方等成為了眾多士人的聚集之地,這當然會有競爭,因此不少的文人都會被此類場所邀請,舉行詩會,也就是進行才藝表演,用來提高知名度,獲取名聲和利潤。

而且此類的才藝表演會不在少數,各大商家也形成了默契,初一你辦,初二我辦,互不影響,尤其是在歷年科舉時期此類的詩詞歌曲相當的繁多,名目複雜,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我可以認為這是民間的樂曲,即唐宋時期歌曲的民間制度或者體系。

接下來,就是宮廷的樂曲文化的制度,不似民間的隨意,宮廷樂曲有著嚴格的劃分與制度。從隋朝開始確立的樂部制度,被唐朝和宋朝的統治者完美的繼承和完善,從多樂部到坐部伎、立部伎(即為二部伎),再到太常寺,教坊司,唐宋時期的宮廷歌曲活成禮樂制度相當的嚴格,而且各部門依照傳統歌曲、新型、內樂、外樂劃分成派別,祭祀一部單獨列出,可謂是分工明確。

當然,最重要的是人,唐宋時期無論皇帝也好,臣子也罷,對於歌曲音樂都有著極大的興趣,而且還會作曲甚至是按自己的意願對樂部進行提議,皇帝更直接,不僅作曲填詞,更是直接增添或者減免各部。

古時候娛樂活動不多,聽曲兒、聽歌兒便是極大的享受,尤其是那時的歌姬們經過嚴格的挑選與與訓練,無論是相貌還是聲音都是讓人極其的流連忘返。

教坊司掌管也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更加細節的劃分,主唱、伴唱、音樂、舞蹈等面面俱到無一遺漏,這種嚴格到苛刻的分工使得宮廷音樂相當的完美與吸引人。所以說人對於歌曲文化制度的影響相當的重要。

三、唐宋時期歌曲的記載方式有限,只有隨著詩詞文本傳承下來的歌曲,才能被後世所知,這就導致只有「曲子詞」等雅調傳承下來,而民間歌曲等都遺落在歷史之中了

現代流傳下來的古代歌曲的主要內容,無非就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主要內容,這是由記錄方式決定的。

歷朝歷代的詩詞文化代表著古代歌曲文化水平,同時兩者之間的寫照基本上互相照應著,但是也不乏例外。原始社會末期神農等先賢的所創作的農歌便是例外,雖然時至今日資料缺少但是我們也可以想想,在那個時候,以山水為舞臺,以蟲鳴鳥吟為伴奏樂曲,在田間勞作的祖先們大開歌喉唱響神州大地的文明始端。

唐宋時期歌曲的主要內容無外乎就是邊、愛、民、山水、己。邊,指的是邊疆、戰場、徵夫等軍人邊城的事跡與思想。愛,則是指情情愛愛的男女故事。民,則是指普通百姓的生活寫照。山水,看這意思就明白,這些歌曲讚頌神州大地秀美險峻且壯闊的山川美景。己,則是指自己,抒發自己的感慨、思想、憤懣等各種情緒。

而且中國古代詩詞曲賦的內容與之基本相同,但是歌曲卻不是很容易流傳下來,有的只有詞,而沒有曲,歌曲的調子也摸不透,好在在這古代歌曲殘留的歌詞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意境,可以嘗試著摸索如何來唱。

結語:

中國古代歌曲的文化特點異常的繁雜,但是有相當的容易區分,每一首歌曲都有著鮮明的特點,中原、海南、大漠、海外等都有著自己顯著而又普通的文化特徵。

唐宋時期,古代歌曲的發展達到了頂峰,這與兩個朝代的社會風氣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兩朝之間歷經五代十國,就連這其中的某些君王都參與了唐宋詩詞歌曲的創作之中。唐宋的古代歌曲文化讓人神往,讓人流連。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新唐書》

《唐宋樂部制度研究》

相關焦點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民族音樂伴隨著農業文明一路走來,歷史非常悠久。西方工業文明時代,產生了古典音樂,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從全球範圍來看,流行音樂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流行音樂的特點是城市化和商業化,發展迅猛,擁有最多的受眾和最大的傳播量。  中國現代流行音樂出現的時間,一種說法是1917年,一種說法是1927年,都是在上海。
  •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及特徵,真是長見識了
    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同時各個民族又都有著自己本民族、本國家不同的音樂特點。中國的民族音樂富有極強的地域性和風俗性,民族音樂以它特殊的優越形象及特點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空間。
  • 激蕩四十年 · 中國流行音樂
    音樂是打開記憶的開關,中國近代流行音樂,是以1927年上海灘上黎錦暉創作的一曲《毛毛雨》和1928年創建《中華歌舞團》為標誌性起點,因此黎錦暉也被稱為「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解放後中國大陸經歷了「紅色歌曲」、「革命歌曲」為主體的40年,雖然這並非是娛樂性的流行音樂,卻不缺流行。
  • 中國古代玉器文化-隋唐時期玉器特點
    中國古代玉器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其中隋唐時期的玉器文化非常具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解我國隋唐玉器文化的基礎知識,通過淺而易懂的語言,使您掌握相關的玉器收藏知識。一、隋朝玉器文化概述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強盛輝煌時期。隋朝雖然歷史較為短暫,但是隋朝的玉文化卻給之後唐代燦爛多姿的玉文化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隋朝的玉器品種和玉器數量都不是很多,但是玉器均用美麗的和田美玉製成。
  • 全景式展現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第一章、流行音樂的起源)
    中國早期的流行歌曲,僅就流行時間跨度而言,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以上世紀上海周璇為代表的流行音樂作為起始標誌,往後在臺灣和香港均有很好的歌曲創作和音樂製作。東南亞華裔通用的語種是華語,因有國籍的區別,故稱為華語流行歌曲。
  • 1978-1985年,流行音樂的復興和開拓——中國流行音樂40年回顧之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40年來,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經歷過繁榮與彷徨。流行音樂的傳唱,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狀態的一個縮影,留給我們太多的歡樂和回憶。著名詞曲作家、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主席付林認為,按時間劃分,40年來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歷程可劃分為五波:1978-1985年、1986-1990年、1991-1999年、2000-2010年以及2011-2018年。
  • 中國流行音樂百年史(中)
    中國流行音樂走過近百年的歲月,一代代音樂人的默默付出,造就了今日中國流行音樂文化的繁榮。在中西藝術文化的碰撞中、在傳統歷史文化藝術的薰陶下,不斷的交流融合發展。流行音樂在不斷地探索、不斷的創新,東方與西方、歌劇與戲曲、世界與民族,我們走在未來的道路。
  • 中國第一首流行音樂的作者原是兒童歌曲創作者
    這事兒還真發生過,不過被翻唱的歌曲,是民國時期的上海老歌。接下來你將看到:●上海怎麼就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源地?●最早的中國流行音樂創作者是寫兒童歌曲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被翻唱後紅遍了美國上海怎麼就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發源地?-+-一說民國老歌,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上海。
  • 淺析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二、民族樂器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我國對於樂器的創造要追溯到遠古時期,後經殷商的進一步創造而得到發展,和這些各具特色的樂器一起流傳下來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不應該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樂,而是應該將目光放在民族樂器的使用上。
  • 歐美流行音樂演唱有哪些特點
    從8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滲透到中國以來,發展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但究竟什麼是流行音樂?什麼是通俗演唱?什麼是歐美通俗演唱?很難有人將它一一說清楚。 那麼,我們開辦這個課堂的目的,就是想通過網上遠程教學,讓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分辨、掌握它。   我們將從各個不同角度與網友一起探討大家關注、熟悉想知道的焦點問題。
  • 唱響北海|南寧市流行音樂學會會長曹昆談城市音樂創作的文化內涵
    南寧市流行音樂學會會長曹昆就北海城市主題歌曲定位、創作、後續推廣等問題介紹了他的看法南寧市流行音樂學會會長曹昆曹昆是中國合唱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廣西音樂家協會會員、南寧市音協會員、南寧市流行音樂學會會長。
  • 我的聽歌時代——簡述華語流行音樂發展
    我的聽歌時代——簡述華語流行音樂發展一路走過作為一個從小喜歡聽歌的80後,聽過的歌不少,當然不能免俗,最喜歡的還是流行音樂。這些歌手從上世紀60年底發展至今。說道中國的流行音樂,早在民國時期的上海就有很大發展,著名的代表作《夜上海》非常有名。但是新中國的流行音樂嚴格來說從改革開放以後才發展起來,之前的鄧麗君歌曲就被貼上靡靡之音的標籤。改革開放後的大陸流行音樂兩大根據地北京和廣東。
  • 盛宋時期造就璀璨潮州文化萬達文旅項目發揚「承宋」精神
    宋木雕——歷史悠久的潮州木雕,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統藝術,與浙江東陽木雕並列為中國兩大木雕流派,流行於舊潮州府粵東地區,潮州木雕技藝臻於完美,現潮州開元寺和宋代「皇宮厝」許駙馬府內的木龍以及裝飾木雕則為宋代遺物。民間更有許多得以傳承的宋代宗祠均可知宋代潮州木雕之興盛。
  • 淺說中國古代建築史,從先秦到現今時期,每個時期的特點
    所以這期間的建築特點雖然已經有一些遺址被挖掘出來,但是從這些遺蹟也沒有太多辦法可以推測復原。二 兩漢時期,公元前204-公元220年,這段時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國家,正是所謂的「大漢帝國」時代,兩漢存在的400多年歷史中,可以算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青少年時期,稚嫩但充滿了活力。
  • 韓國流行音樂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影響的思考
    筆者將旨在通過對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與特點的梳理,闡述其在我國國內的流行原因與傳播現狀,並試圖分析其在我國傳播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最後從中提取有益於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的借鑑意義。 一、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一)發展歷程 韓國流行音樂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80到90年代初,醞釀時期。80年代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韓國的對外交流,韓國流行音樂開始從西方吸收元素,逐步進行融合;第二階段,1992年至1996年,轉折時期。
  • 中國流行音樂唱響布魯塞爾
    一首首經典作品串聯起中國流行音樂的「上海符號」,一串串美麗音符組成中國流行音樂的奇幻篇章,給現場一千多名中外觀眾帶來當代中國流行音樂的獨特體驗。 此次上海輕音樂團選取了樂團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樂曲,如《梁祝》《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國內外熟知的中國流行歌曲《夜來香》《青藏高原》等。《月亮河》、法語歌曲《別離開我》、英文歌曲《我心永恆》等則代表著「海派文化」的中西交融。
  • 中國流行音樂十年巡禮 盛典揭曉十大原創金曲
    7月8日晚,由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中國音樂金榜聯合主辦的「金色年華之夜·中國流行音樂十年巡禮·原創金曲頒獎盛典」在上海萬人體育館隆重舉行。全面回顧新世紀十年中國流行音樂出席「金色年華之夜·中國流行音樂十年巡禮·原創金曲頒獎盛典」的有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金兆鈞、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著名音樂人王曉鋒、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鍾雄兵、上海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鍾凱、上海新娛樂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等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金兆鈞致開幕辭並寄語:「網絡歌曲十年
  • 古代的音樂分為4大類,每一類都有深刻的含義,你知道嗎?
    燕樂也稱「宴樂」或「樂」,是宮廷飲宴時供統治者欣賞、娛樂的音樂。這類音樂往往取材於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比雅樂更具活力。在商周時期不怎麼受重視,一直隋唐時期,才逐漸的取代了雅樂。宮廷音樂大概從商周時期就開始了,到了漢代、唐代是其發展的兩個巔峰,因為漢唐作為大一統而且又極為強盛的兩個王朝,其音樂也不斷地發展。
  • 中國古代科技與儒學的同步發展
    ,中國古代科技經歷了科技體系奠基的春秋戰國時期、科技體系形成的漢代、科技持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科技發展至高峰的宋明時期以及科技緩慢發展的清前時期,直至後來的衰落。重要的是,儒學發展與古代科技發展的同步性不能簡單地視為一種偶然現象,尤其是儒學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時期,即儒學成為主流文化的漢代與儒家以理學的形式再次佔據主導地位的宋代,恰恰是古代科技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時期,即漢代古代科技體系的形成時期,宋明時期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種吻合足以說明儒學發展與古代科技發展的同步性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繫和關聯性。
  • 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你的問題比較籠統,因為傳統音樂也要分派別和時期的。簡單的來說,1、學習和繼承傳統音樂的陳述結構(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存在區別。(2)中國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徵,其中還有一些特定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