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2021-01-09 鍾銘聊科學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許多地方的森林裡,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原本是老虎的棲息地,現如今已經沒有了老虎的蹤跡。

我們知道,老虎屬於頂級掠食者,當老虎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時,當地的生態鏈也會重塑,那麼問題來了,當山中的老虎消失後,究竟哪一種動物會崛起,又有什麼動物開始稱霸王了呢?

山中無老虎

在過去我國南方地區有許多野生華南虎,但在最近幾十年,人類再也沒有從野外發現過野生華南虎的個體,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華南虎種群已經野外滅絕。

華南虎曾經是在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老虎亞種之一,也對許多地方的森林生態鏈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得森林裡的食草動物難以泛濫成災,數量變化並不大。

當老虎消失之後,當地的人類又迅速取代了老虎的生態位,通過打獵的方式繼續控制著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甚至還造成了許多食草動物數量銳減,以至於出現滅絕的危機。

但是在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對動物的保護性加強,以及禁止盜獵的法令頒布,才使得野生動物的數量有所上升。其中繁殖能力強,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的野豬,首先開始崛起。據統計,一對野豬每年可以生育4-11隻幼崽,在食物充足的年份裡,野豬的幼崽成活率非常高,短短幾十年裡野豬數量不斷攀升,甚至造成局部泛濫。

但是野豬數量的增多並沒有讓當地人們感到欣喜,反而是頭疼不已。這是因為野豬的食性較雜,且嗅覺豐富,它們會嗅出農民播種在田裡的種子,並把它們吃掉。除此之外,它們喜歡結對生存,並且喜歡在農田裡尋找食物,給當地農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還有,野豬的食量較大,一頭成年野豬和3隻幼崽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破壞當地1畝農田。再加上偶爾有野豬傷人事件,導致當地人對野豬的怨念非常深。

從某種程度上說,由於老虎的消失,當地的野豬開始稱王。但科學家表示,野豬並不能取代老虎的生態位置,原因是因為野豬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它們很少攻擊大型食草動物,也就是說野豬無法像老虎一樣控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

但是豬數量的增加並非都是壞事,野豬的局部泛濫有利於恢復食肉動物的數量,比如:狼雖然不能攻擊成年野豬,但可以以豬崽為食。除了狼之外,豹子、熊以及猞猁等都可以以體型較小的野豬為食。

狼和猞猁能取代老虎的位置嗎?

既然雜食動物野豬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那猞猁和狼能取代嗎?

猞猁非常兇猛,雖然它們個頭不大,也不依靠數量取勝,但獨居的猞猁經常會獵殺森林裡的食肉動物狐狸、獨狼以及狼獾等。猞猁殺食肉動物並不是為了獲取食物,而是為了清理對手。研究表明它們殺死的獵物之中,有3/4沒有被取食,猞猁殺這些食肉動物是為了控制當地的食肉動物數量,以便提高自己幼崽的成活率。

猞猁最喜歡的食物是兔子,儘管它們偶爾會獵殺一些大型的有蹄類生物,但總體而言它們對大型動物的影響力有限,不如老虎那麼高效,因此猞猁也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

狼屬於群居生物,通常情況下,狼群可以依靠團隊協作的能力來獵殺體型較大的有蹄類生物,比如:鹿、野豬等。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狼可以取代一部分老虎的生態位,但如果當地森林中猞猁數量較多時,狼就會受到猞猁的抑制,種群數量很難提升。

如果說最有可能取代老虎位置的生物,可能會是熊。不過,熊屬於雜食動物,而且在有些季節,它們幾乎以素食為主。

熊雖然會主動捕食獵物,不過它們更喜歡尋找腐肉或者是搶奪別的動物的獵物,在過去我們認為遇到熊時裝死就可以,因為熊不吃死亡的生物,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在面對免費的午餐時,熊也會積極地進食。

不過,相比於老虎的主動捕獵,且對能量的需求量較大之外,熊顯然無法取代老虎,它們的存在無法抑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尤其是大型食草動物數量。

正因為如此,在缺乏老虎的森林裡,野豬、羚牛、馬鹿、巖羊等生物才會數量提升,甚至局部泛濫,給當地人們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

但幸運的是,在我國一些地方,野生老虎逐漸回歸,比如:近些年來不斷有東北虎從俄羅斯回遷到我國境內,並在我國紮根,改造當地的生態環境。

而且,我國的華南虎也在進行著野化訓練,如果未來時機成熟,它們或許會重返野外,虎嘯山林。

相關焦點

  •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亞洲東部的叢林裡,老虎是獸中之王;在非洲的稀樹大草原,獅子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然而,在歐洲和北亞廣袤的亞寒帶針葉林中,似乎沒有一種食肉動物能佔據絕對優勢。這裡有四種大型食肉動物:棕熊、狼、歐亞猞猁和狼獾,它們習性各不相同,在生態系統中分別飾演不同角色,形成了「一超三強」的多極化格局。
  • 一豬二熊三老虎由來,一豬二熊三老虎啥意思?
    一豬二熊三老虎下一句是什麼,為什麼野豬會排在老虎和熊上面,其實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戰鬥力的排名,而是對人類威脅程度的排名。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到豬就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傻的動物,但是加上一個野字就不一樣了,野豬在生存的環境中,逐步掌握了更多覓食技巧和對於危險靠近的感知能力,就個體而言,野豬的戰鬥都是不容小覷的,而一群野豬就算是狼和豺都要小心應付,一旦把它逼急了它會將生死拋在腦後,而像熊和虎則會避免自己受傷,喜歡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多的回報,所以論兇猛程度野豬甚至更強。
  •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何野豬排在第1位?原因其實很簡單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呢?而野豬呢?就跟以上兩種有所不同了,野豬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臨近居民區的地方活動,有時它們甚至還會侵入居民區以至於對於人類來說它的危險係數排行第一了。而且一般情況下,對於百獸之王的老虎來說,要戰勝野豬根本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只是相對於捕獲其它動物來說就沒那麼容易了!在通常情況下,老虎寧願去捕捉1800斤的野牛當食物,也不願意去捕捉體重整整少了1000斤的野豬!
  • 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
    文/玉濁清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是什麼意思,野豬比老虎還厲害嗎?在眾多話語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一豬二熊三老虎,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吧。其實這句話也比較簡單,意思就是在描述這三種動物對人們的威脅程度。豬給人的感覺總是那樣的貪婪和懶惰,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然後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被人類宰殺,然後端到飯桌上供人們餐食,而這句話中的豬則指的是野豬,並不是農戶們在家裡餵養的家豬。
  • 四川理塘有人拍到野生老虎?當地林草部門:更傾向於是猞猁
    昨日,在四川甘孜理塘縣,有群眾拍到一段疑似野生老虎的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裡,疑似動物伏地而臥在草叢中,與拍攝者對視。視頻一經發布,有網友稱該動物又有點像豹或獅子之類。4月10日,記者從理塘縣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在理塘縣境內有資料可查的,還未發現過有老虎的蹤跡,視頻中的動物更傾向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猞猁。 4月9日晚,理塘縣格聶神山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當地有兩名群眾拍到了一段高度疑似野生老虎的視頻。
  • 當狼和猞猁相遇,會是誰更勝一籌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狼,犬科之王,是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外形和豺和狗相似,嗅覺和聽覺都很靈敏,通常群體行為。猞猁,貓科動物,外形長得像貓,但是個頭比貓大得多了。不畏嚴寒,喜歡獨居。
  • 農村老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為什麼野豬對人的威脅最高
    通過生活和獵人的經驗,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指的是這三種動物對於人們的威脅程度,其中屬野豬最高,其次是熊,而老虎對人的威脅最小。曾經野豬分布十分廣泛,除了一些條件極端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野豬的身影。尤其是一些靠近山林的農村,更是深受野豬的侵害。而熊有冬眠的習慣,行動較為遲緩只要不招惹到它基本沒有危險。
  • 狼和狗為何都怕老虎,卻不害怕熊?難道是因為熊笨嗎?
    在動物世界等一些動物類的紀實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狼見到老虎會灰溜溜的離開,可是當遇到熊的時候,卻往往會迎面與熊「大戰」幾個回合。在我們的認知裡,狼、老虎、熊都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動物,包括一些大型的犬類,比方說藏獒等等,很多人也都會感到害怕。
  • 實用英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中國人把「龍(dragon) 」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象徵,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來, 「望子成龍」(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可是英美人卻把「dragon」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a fierce fire breathing monster ) 。
  • 很多人都說猞猁是狼的天敵,老農反駁:難道你沒有見過山貓嗎?
    很多人都說猞猁是狼的天敵,老農反駁:難道你沒有見過山貓嗎?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傳言越來越多,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該不該選擇相信。今天就再給大家分析一個古老的傳言。有很多有「經驗」的人都會告訴大家,雖然狼比較厲害,但是猞猁卻是狼的天敵,有位老農卻反駁道:你沒有見過山貓嗎?那麼,猞猁是什麼樣的動物呢?首先,狼這種生物很少是會有天敵的,狼自身是一個攻擊性、靈活性很強的動物,而且狼一般都是群居的,很少能碰見能與狼群相匹敵的動物,甚至連老虎和獅子這類型的生物都不敢也不太會與狼群相匹敵。
  • 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為什麼會排在第一位?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一豬二熊三老虎,很多人對這句話存在著誤解,以為說的是戰鬥力排行。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為什麼會排在野豬和灰熊的後面呢?其實,這個排名並不代表這幾種動物實力的高低,而是僅僅代表對人類威脅程度的大小!
  • 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遇到野豬該怎麼辦?「裝死」管用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一豬二熊三老虎」遇到野豬該怎麼辦?「裝死」管用嗎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一豬二熊三老虎」,按對人類的威脅程度先後排列,很多人不服,認為野豬不過就是豬的祖先,人會怕它不成?它能在熊和老虎之上?之所以野豬排第一,首先是數量龐大,山裡野豬活動的區域很容易碰上,概率大了,危險自然大。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為啥豬能排在第一位?原因很簡單!
    文/青梅歷史君說到豬,現在豬大多數都是我們平常的食用豬肉,但是常言道:一豬二熊三老虎,居然還能把豬排在熊和老虎的前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然而事實上這裡說的豬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們所食用的家豬,當然了,更不是寵物豬,而是大自然裡不受約束的野豬
  • 家貓又兇又狠,如果體型和老虎一樣,它能打贏老虎嗎?
    基於這個情況,朋友表示,如果貓的體型能長成老虎那麼大,它能和老虎PK嗎?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反向思維思考下,如果老虎的體型像貓咪那麼小,它還能打贏貓咪嗎?前提是長成貓咪那麼小的成年老虎,而不是沒有攻擊能力的虎崽子。那答案顯而易見,從各方面來說,老虎都是可以秒殺家貓的。為什麼可以會這樣說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 東北的一豬二熊三老虎,看完才知道,為什麼獵人最害怕的是野豬!
    東北有一句話非常流行,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是給這三種動物進行的一個戰鬥力的排行,其實指的就是獵人們在打獵物的時候害怕碰到的這些動物,按照常理來說老虎是最兇猛的動物,但是為什麼獵人在打獵的時候最害怕碰到的卻是豬?
  • 老人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當野豬遇到棕熊,野豬到底多厲害?
    如東北的老人家經常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那麼這三種動物,為什麼豬就排在了第1位呢?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主要是這三種動物在森林裡的危險程度。那麼為什麼野豬就排在了最前面呢?雖然老虎是森林之王,但是在森林當中他卻很少攻擊人類,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如果生活當中你碰到棕熊,只要你一動不動,就有可能會躲過這場災難。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聽村裡的老人說,現在山上不僅野豬有了,而且還有點多,它們經常成群的到莊稼地裡來禍害糧食,讓農民對其也是十分的反感,想起幾十年前還沒有禁獵,每個村子基本都有幾個獵人,在不忙的時候他們就會上山去打獵,來改善一家飲食。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獵人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明明最弱,為什麼會排在第一位?
    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明明最弱,為什麼會排在第一位?我們經常會聽說過「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就會去猜測這句話的意思以及這些名詞排列先後的含義,有很說戰鬥力強悍的往前面排,但是我們聯繫生活實際就會知道這個說法並不是很可靠,那麼這些動物中我們感覺是最弱的野豬為什麼會排在那兩個動物之前呢?就讓小編來解釋一下這個排名真正的意思。首先,這個排名是對人類的威脅程度。
  • 400斤野豬被老虎咬住,本以為野豬涼涼了,不料大戰老虎數百回合
    400斤野豬被老虎咬住,本以為野豬涼涼了,不料大戰老虎數百回合!野豬擁有長長的獠牙,並且性情暴躁,雖然不會輕易攻擊對方,但是當它再遇到危險時,也會拼了命的和對方決一死戰,一頭野豬被一隻比特犬攻擊。我們都知道比特犬是一種專門為戰鬥而培養的狗,一旦咬住獵物就絕不罷休,非要分出勝負,是狗類中戰鬥力最強的狗,甚至還可以單挑老虎,但是野豬被比特犬惹怒後,瞬間揮動起了自己的長長的獠牙,發瘋般的刺傷比特犬。比特犬無力招架逐漸敗下陣來,難怪老一輩的人總說「一豬二熊三老虎」,所以野豬的實力也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 熊出沒:最不能惹的幾個小可愛,吊打熊大,不是事兒!
    導語:熊出沒:最不能惹的幾個小可愛,吊打熊大,不是事兒!糰子糰子通體雪白,圓通通的軀體十分惹人喜愛,是熊二關係非常要好的朋友,別看他老老實實,平時很溫柔,但一生氣起來,請看下圖,恐怕誰都攔不住了,糰子的設定可是山神的角色,所以千萬別惹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