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因為我們大眾熟悉的口頭版本是「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還有就是「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啊。難道說年齡大了記憶出現了錯誤?還是央視有誤?如果是那樣,可就鬧大烏龍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查了一下詩的出處。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今日讀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出處及全詩
中國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給後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精神財富,尤其是詩詞歌賦,如今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生格言警句便出自於此。這些格言警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立志向上,自強不息,朝著遠大目標而奮鬥。不過,隨著明清一些文人學者將歷代詩詞歌賦中的佳句摘出來,或者原句使用,或者作更加精煉的修改,編成兒童啟蒙書籍,比如《昔時賢文》、《千字文》、《弟子規》等等,使得這些佳句的出處反倒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變得模糊了。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明白逆境才能成長的三大星座
有人說金牛座的淡定是他們性子慢半拍,對於困苦的感知更慢,其實他們只是怕出錯而已,金牛習慣活在低調陰暗的氛圍之中,就像花兒具有向陽的天性一般,潛伏在水平面下的心情,讓金牛保有安定的情緒,以及可隨時作戰的動力。射手座射手座剛開始對一些歷練抱著僥倖心理,但他們後來才知道,有些痛是必經的。
-
這個侍僧厲害了,就是他寫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求學階段,我們對於這兩句古詩可謂是耳熟能詳。因為這兩句故事,不光是說明了一個道理,還在激勵我們在求學的路上要肯於吃苦,這樣才能有資格迎接輝煌。且看這首詩的全詩: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臘梅: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每年的11月份到來年的3月份是臘梅的花期,花期時間還是超長的,並且開花時香氣撲鼻。臘梅也是一味藥材,據了解在《本草綱目》中是這樣記載的:梅花有「味甘,微苦,採花焯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之說。除了花,根其、皮均可入藥,可見,臘梅全身都是寶。臘梅其實並不是梅,在《本草綱目》又有記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
一首很有禪理的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很值得一讀
唐朝的偉大不僅僅只在於軍事上,其實更多的還是在文化上,現在一提起唐詩,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隨便問一個人,也是能夠隨口吟誦那麼一兩首自己喜愛的詩詞。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其實這最後的兩句,很是好理解,要是不經過徹骨寒冷洗禮,哪有梅花撲鼻芳香。梅花也正是在越是寒冷的天氣裡開放的更為豔麗,也更加的芬芳,這也就是為什麼梅花會被歷代的文人所喜愛的原因之一。當然更多的還是梅花身上的那種精神,越是寒冷它越是開得更加豔麗。
-
「疫情下的春天」臘梅花開: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在中國人眼裡,梅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潔的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向來為中國人民所尊崇,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揮毫潑墨讚頌臘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臘梅不是嬌貴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下一站遇見怡園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葡萄酒釀造和葡萄栽培在過去的幾世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循環發展,從現代化的葡萄酒釀造回溯到更傳統簡以言之: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山西4月萌芽較緩,並伴有輕微霜凍。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以梅寄情,戰「疫」必勝
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絡繹不絕。南京梅花山最為珍貴的就是「別角晚水」品種的梅花。「別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的優良品種,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淡玫瑰紅色,淺碗狀,花瓣層層疊疊,多達45瓣,內有碎瓣婆娑飛舞,十分漂亮。
-
一首唐代禪詩直擊人心,只有經歷徹骨寒風,才懂得珍惜梅花撲鼻香
唐代詩詞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文壇千百年,人們都能背上幾首名人的詩篇,唐詩是我們生活中的精神食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說話隨口而出的成語,很多也是源於詩詞的佳句中。例如「柳暗花明」出自陸遊的《遊山西村》,「萬紫千紅」出自朱熹的《春日》,「不拘一格」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
未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修行、生活都是如此
黃檗禪師說:「未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藝術、生活、修行,莫不如此。
-
北海禪院冬季禪修圓滿:一番寒徹骨 始得梅花香
禪修眾在寒風凜凜眾大步行香,步履剛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北海禪院) 臨濟宗開山祖師黃檗希運禪師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有這樣苦志勞形,精勤求道的精神,日久月長,無疑的,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
-
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自古以來,梅花以其清麗雅潔的韻致和不畏嚴寒傲世獨立的精神,成了中國文人的精神象徵之一。歌頌梅花的詩詞歌賦更是汗牛充棟,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都少不了梅花的倩影。
-
寶雞籍戲曲名旦袁丫丫: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是寶雞籍秦腔名旦袁丫丫藝術生涯的生動寫照。從9歲學藝,到15歲離鄉追夢;從《遊龍戲鳳》中嬌俏天真的鳳姐,到《山裡紅》中美麗堅強的九月;從獲評「中國秦腔四小名旦」,到摘取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從寶雞走出去的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袁丫丫,憑藉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在隴州大地上譜寫著屬於自己的精彩藝術人生。
-
十句唯美的梅花詩詞,花美,詩詞更美,看看你能背出幾句?
出處: 梅花(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依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出處: 憶梅(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出處: 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大學與大師》①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本書是關於梅貽琦校長的第一部傳記文學,其中除詳細記載梅校長的生平事跡外,還將清華大學從建校到梅校長逝世的歷史沿革做了一番梳理。全書使用材料來自海峽兩岸與美國等地,行文嚴謹,資料翔實,力爭實事求是,探尋歷史真相。
-
十首梅花詩詞,驚豔了整個冬天
下面就跟著詩詞君一起來看看吧!才剛進入冬天,梅花就悄悄的開放了,不爭不顯不露,只是自己靜靜綻放。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冬天開放的雪梅,也跟著其他的花兒爭春,就像在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
梅花|有關於梅花的詩詞和背後的故事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贏得文人的喜愛,視賞梅為一件雅事。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幾首詠梅花的詩詞和背後的故事。
-
梅花香自苦寒來,揚州正式賞梅時
揚州二月裡正是梅花盛開時01梅花綻放揚州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每個依舊寒冷的初春在揚州城最讓人怦然心動的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要說揚州現在哪裡梅花最多當然數蜀岡西峰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梅花一起綻放就是花的海洋
-
說起寫梅花的詩詞,我最服主席的《卜算子·詠梅》!
說起寫梅花的詩詞,我最服主席的《卜算子·詠梅》!梅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首,它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梅以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鞭策和激勵。古往今來,寫梅花的詩詞很多,如王安石《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林逋《山園小梅·其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陸遊《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盧梅坡《雪梅·其一》「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王冕《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