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而立之年的阿明(化名),近兩年突然發現自己左腿「變短」了,雙臀看起來明顯不對稱,走起路來「長短腿」,而且越來越痛,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在老家醫院做檢查,醫生認為是左股骨頭「壞死」所致。為了進一步確診,他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求醫。該科主任盧偉傑仔細查看了他的各項檢查資料,結合病史,認為不是股骨頭壞死,而是左側髖臼發育不良,而且髖關節已經磨損嚴重,並有大量骨贅生成,造成了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明確診斷後,廣醫一院關節外科醫護人員幫阿明完善了術前檢查和準備,盧偉傑團隊為他做了左側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盧偉傑提醒說,輕度的髖臼發育不良常常在影像學上被忽略,而晚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因為股骨頭嚴重變形,常常會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他強調這兩種疾病的鑑別是因為這關乎治療方案的選擇,對於年輕患者,錯過早期診斷,保住他的髖關節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如何避免誤診?盧偉傑說,早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主要表現為大胯酸脹,有時休息後可以緩解,活動暫時不會受到明顯限制,發展到中期時患者會覺得大胯疼痛加重,活動部分受到限制,而到了晚期,疼痛症狀則更加明顯,甚至不能行走。建議出現上述症狀時儘快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通過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檢查,及早排查是否存在髖關節發育不良。(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韓文青)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