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裡這位八旬「鞋墊奶奶」為何上街擺小攤兒?老人說找點事做比坐...

2020-12-17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最近一段時間,在鄭州市政通路上,經常有這樣一位老人的身影。她靜靜地坐在街邊,前面有一個小推車,上面放了十幾摞鞋墊。

老人是一個賣鞋墊的,她頭髮花白,背有點微駝,額頭皺紋密布。年齡雖然看著很大,但精神看上去很好,總是微笑著注視著過往行人。

老人溫和、慈祥、純樸、善良,被附近的居民親切地稱為「鞋墊奶奶」。

她賣的鞋墊看上去十分厚實,每一雙都像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經了解,這些鞋墊是老人親手縫製而成,每雙售價兩至三元。

寒冷的冬天,每當轄區巡防隊員從她身邊經過時,看到她佝僂的身影,心裡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大家發現,只要天氣晴好,這位老人都會出現在街頭。

她基本上不與別人攀談,而是專注地守望著自己攤上的鞋墊,就像注視著自己的孩子一樣。

在冬日的暖陽中,她的鞋墊攤成了政通路上的一道風景。

「你要多大碼的?」每當遇到在鞋墊攤前駐足的行人,「鞋墊奶奶」就會一邊熱情地打招呼,一邊介紹著,「我的鞋墊耐穿,價格還便宜,你買我一回,我敢保證下次你不會再去買別人的。」

當被問起年齡,老人用手指比劃著說:「八十五歲了!」

這麼大年紀生意如何?

她嘆了口氣說:「生意不咋樣,一天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現在賣鞋墊的人太多了。」

「鞋墊奶奶」說,她就住在鄭州市人和路小學旁邊的小區,兒女們都很孝順,生活也不吃緊,擺攤賣鞋墊就是為自己找點事做,要不然天天坐在家裡會感到特別無聊和孤單。如此以來,她每天還能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她感到特別自豪。

12月15日上午,街頭巡邏的鄭州市二七區建中街巡防中隊慶豐分隊的隊員王懷民和隊友再次碰到「鞋墊奶奶」出攤。兩位隊員各買了兩雙鞋墊。

王懷民說:「買幾雙鞋墊雖然幫不了老人多大的忙,但能讓老人開心,我們也很快樂。」

相關焦點

  • 「鞋墊奶奶」愛擺攤兒稱比坐家裡強 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感到自豪
    最近一段時間,在政通路附近,經常有這樣一位老人的身影。頭髮花白,背有點微駝,額頭皺紋密布,精神看上去很好,她靜靜地坐在街邊,她的面前有一個小推車,上面放了十幾摞鞋墊,附近的居民親切地稱為「鞋墊奶奶」。經了解,這些鞋墊是老人親手縫製而成,每雙售價兩至三元。大家發現,只要天氣晴好,這位老人都會出現在街頭,基本上不與別人攀談。
  • 煎餅奶奶「「豆腐腦爺爺「的那些金句
    他便一直將這份感恩銘記在心裡「不圖賺多少錢只要能餬口就行」02鄭州94歲的「煎餅奶奶」火了老人每天半夜12點到凌晨5點在路邊擺攤賣煎餅她好學愛動不僅煎餅做得好吃最近還學會了微信收錢網友認為「半夜擺攤賣餅是個辛苦活」老人覺得
  • 「哈能量」溫暖「鞋墊奶奶」晚年生活
    2014年春節前,低價出售自製鞋墊給兒子賺藥費的杜秀蘭老人的故事,經本報報導後,冰城市民紛紛自發購買鞋墊,參與到救助「鞋墊奶奶」杜秀蘭的隊伍中。狗年春節就要到了,今年已82歲的「鞋墊奶奶」生活得怎麼樣?帶著一份牽掛,記者再一次尋訪杜秀蘭老人。
  • 八旬拾荒婆婆積蓄不翼而飛,民警垃圾袋裡幫她尋回
    楚天都市報7月2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喻泉)「今天多虧你們,要是沒有你們,我的錢就進了垃圾桶,找不回來了。」6月30日,在恩施市白楊坪老街一棟老房子前,年逾八旬的於奶奶握著白楊坪派出所民警的手連連致謝。
  • 杭州93歲「鞋墊奶奶」被打成重傷 嫌犯疑患精神病(圖)
    原標題:網紅奶奶出攤被雙截棍打成重傷鞋墊奶奶,您可要挺住  華煒攝  昨天上午,93歲的「鞋墊奶奶」擺攤時,被一個男的用雙截棍打傷了!  「鞋墊奶奶」姓堵,幾乎全杭州市民都知道她。去年因為有網友將堵奶奶在花壇邊冒著寒風賣鞋墊、小人書等小物件的照片發到網上,一時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錢報也於去年11月28日A2版做過關於堵奶奶的報導。
  • 連續39年送出上萬雙布鞋和鞋墊—— 東區「布鞋奶奶」一針一線繡出...
    「我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參與抗洪搶險的前線戰士,他們太累太苦了,我做這點又算啥子。」老人的雙手布滿皺紋,捻線、穿針、拉線也不如從前麻利,但從未產生過停止做布鞋、縫鞋墊的想法,「他們在前方拼命,我要在後方加油。」
  • 百歲老人五代同堂,其中長女,已過八旬
    說起人的壽命,古代人壽命非常短暫,慢慢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直到現在,有的老人年齡在120還有130左右年齡可惜只是小部分人,還有一個地方叫百壽村。南山鄉村有位百歲老人,名叫李秀玉,這位老人出生於1920年,娘家在永山縣湖洋鎮。
  • 兩名八旬老太被困暴雨中,路過的司機做了這件事!
    3月21日下午,在馬宅鎮馬宅村雙合自然村附近的道路上,有兩名八旬老太被困暴雨中,幸好一位路過的司機及時伸出援手,將受困的兩位老人送回家中,而且沒有留下姓名,就默默離開了。近日,找不到恩人的老太家人聯繫本報,想要通過媒體找到這位愛心司機。
  • 八旬老人送「臘蹄子」被婉拒 含淚寫下感謝信
    全媒體記者胡俊傑 通訊員向媛恩施市公安局女民警龍念3年真情幫扶感動八旬老農,要過年了,老人執意要將自己燻制的一隻「臘蹄子」送給她,被婉拒後,老人委屈得哭了。最後,在大家的勸阻下,老人含著熱淚寫下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
  • 寒冬烏海有一位賣鞋墊的老奶奶~
    近日,小編的朋友圈被這位擺攤賣鞋墊的老奶奶刷屏了。記者在萬達金街找到了這位老奶奶,老奶奶告訴記者,「我每天晚上6點過來賣鞋墊,賣到晚上10點才回。」老奶奶今年78歲,心態很好,她說道,「我有兒有女,家裡並不缺錢,但不願閒著,就出來擺攤賣鞋墊找點兒樂子,就當鍛鍊身體了,我也開心。」手工鞋墊都是老奶奶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有的3元一雙,有的5元一雙。老奶奶說有時候一晚上最多掙30多元,最少就掙5元,沒有生意的時候老奶奶也不抱怨。
  • 小島長壽村:年過八旬老人174人,百歲老人5人,長壽密碼很簡單
    一邊剁著肉末,吳美芳告訴小編,老太太一到家就點好了午飯菜,說今天想吃肉圓青菜湯,「你看,這青菜和莧菜也是她擇的,一點也不肯閒著,哪裡像是一百多歲的人呀!」吳美芳指著一旁灶臺上洗好的菜樂呵道。周吳氏共育有3兒2女,如今,每逢家庭聚會,內外子孫後代起碼得坐上5大桌,尤其讓老人感到驕傲的是,子孫們個個都很孝順:家裡的營養品和零食從未斷檔,逢年過節,更是要擺滿了老人的房間。老人家從81歲開始,就跟著小兒子生活,其他4個子女也輪流接回家照顧,平日裡洗澡擦身,梳頭聊天,照顧得無微不至。
  • 濟源老大娘進城4年做2萬雙鞋墊 舊布頭變廢為寶
    楊金香笑著說,一些人為表示感謝會送給她一些舊衣服和布料。2013年,進城的第二年,楊金香讓老伴吳佃保把老家的縫紉機拉到城裡來。第一次將做好的幾十雙鞋墊用包拎著拿到商業城附近去賣時,她還擔心遇到熟人。沒想到,一天下來,她做的鞋墊很討人喜歡,竟然賣了十幾元錢。鞋墊有人要,就說明在城市裡有市場。楊阿姨很高興,堅定了做鞋墊的念頭。
  • 八旬老人試喝「蛇蜂酒」 五分鐘內不省人事(圖)
    八旬老人試喝「蛇蜂酒」 五分鐘內不省人事(圖)   免費試喝藥酒,老人當場暈倒  昨日上午,記者在市人民醫院腎內科的病房內見到了剛清醒過來的袁德貴老人。據他回憶,24日早上6點,他像以往一樣去街市上買菜,見路邊有一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正在叫賣藥酒。「他在街頭擺了一個地攤,上面擺滿了被酒浸泡過的死蛇、蠍子等,手裡拿著藥酒叫賣,宣傳自己的藥酒能包治百病。」
  • 陝西這位80歲奶奶衝上熱搜!此刻,手裡的月餅都不香了……
    陝西這位80歲奶奶衝上熱搜!此刻,手裡的月餅都不香了…… #八旬老人做卡通月餅寄給孫女# 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連續39年給子弟兵送布鞋 攀枝花八旬「布鞋奶奶」被表彰為「全國...
    四川省攀枝花市有一位「布鞋奶奶」叫唐明現,每年都親自給部隊子弟兵送去親手做的布鞋,一送就是39年。  從39年前開始,這位出生農村、在礦區工作了一輩子、家庭並不富裕的80歲老太太,每年都會買布料買針線,為部隊官兵親手縫製布鞋和鞋墊,寄向全國各地多個部隊。  1982年,那時在當清潔工的她用撿破爛存下來的80元錢,買了一臺縫紉機,在廠區裡免費幫工人縫補衣物。「全國都在擁軍,我也很想為部隊戰士們做點什麼。」
  • 最美瞬間|八旬老人走失找不到家 白城交警及時救助
    12月4日18時52分許,白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大安大隊二中隊崗亭來了一男子帶著一名老人向民警求助,該男子稱他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剛剛這位老人上了他的車,但在交流中發現,老人交流有障礙語無倫次,無法與老人溝通,又不知老人居住地點,所以把老人送到了崗亭向執勤民警尋求幫助。
  • 八旬奶奶為交警送熱水火盆 溫暖過年(圖)
    現場民警、協管員們頓時感到心裡暖暖的,紛紛對老人表示感謝。  怕交警渴  第一天送瓶熱水  老人名叫王明秀,今年83歲,家住西山北路吳家灣社區。由於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春節沒有時間回家團圓,王奶奶看見執勤民警還在加班,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你們和我的娃娃一樣大,他們今年要工作,沒回家過年。
  • 八旬奶奶終於有了志願軍叔叔的消息,但……
    歲的唐初陽與「志願軍叔叔」陳井生 互相通信、鼓勵建立了友誼 但後來兩人失聯 如今,已年近80的唐初陽 仍然在尋找當年的志願軍叔叔 跨越近70年的想念得到迴響在#八旬奶奶尋找志願軍戰士陳井生唐初陽和陳井生開始了書信聯繫 △陳井生與唐初陽的信件 幾封珍貴的信件 讓年輕的抗美援朝志願軍陳井生 和9歲的廣西小女孩唐初陽 結下了一份跨越年齡的友誼△陳井生老人珍藏的唐奶奶當年寄給他的照片
  • 八旬老人的小說夢
    手稿創作於20多年前,為何現在才出版呢?這事還要從頭說起。劉瑞霞,1939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畢業於唐山市女子中學高中部,自幼愛好文學,尤其喜歡閱讀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1967年,劉愛霞來到石嘴山後,對當地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東臺幹群熱心幫助海安八旬走失老人回家!
    11月13日下午,海安市老壩港鎮王傳威來到雙樓村,將5萬元現金和繡有「大愛無疆,真情相助」、「愛心相助,情暖人間」兩面錦旗分別贈送給雙樓村幹部王曉莉和村民陶霞,感謝她們幫助他尋回走失的八旬父親,王曉莉等婉言謝絕了五萬元現金,並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