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聽新聞聽到著名舞蹈家陳愛蓮老師駕鶴西去的消息,想起前些天看到的電影《熱血芭蕾》。
《熱血芭蕾》是一部拍攝於2012年的美國紀錄片,講述了6個6-19歲的孩子為了自己的芭蕾夢而奮鬥的真實片段,原名是The first position,直譯是"第一個姿勢",我瞎想起《愛麗絲漫遊奇景記》中愛麗絲說過一句"那是跳舞的第一個姿勢",芭蕾的美,算的上跳舞的姿勢中的第一吧。
埃蘭.貝爾
埃蘭.貝爾
埃蘭.貝爾,11歲,他算是6個孩子中最幸福的那個吧,他說自己喜歡芭蕾,不為什麼就是喜歡,他的法國老師說一輩子遇到這樣的學生,此生就沒什麼遺憾了,他平時雖然不停地練習,但是他絲毫沒有壓力,因為他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肯定,自己也天生自信,在青少年美國舞蹈大賽上他獲得了最具潛力獎。
米凱拉
米凱拉
米凱拉出生在獅子山,她的父母親都在非洲戰亂中失去了生命,她患有白癜風,在孤兒院中被美國一對夫婦收養,她在孤兒院的時候看到一個雜誌封面,上面是一個跳芭蕾舞的女子,她覺得那個人很幸福,她後來得到了養父母的支持,很多人都說黑人體型不適合跳芭蕾,但是她一直堅持下來了,青少年美國舞蹈大賽中她拿到了美國芭蕾舞劇院JKO學校的獎學金。片中提到,學芭蕾不僅個人要有突出的天賦,還需要家庭雄厚的財力支持,一個舞裙要1500刀,一雙舞鞋要80刀,而且經常一雙舞鞋一天就壞了,更不用說教練費用、租練習室的費用,以及比賽報名費參賽費等等,米凱拉一心想要拿到獎學金以減輕父母的壓力,她總算如願以償。
喬安.賽巴斯丁
喬安.賽巴斯丁
這位是來自哥倫比亞的喬安.賽巴斯丁,他拿到了美國皇家芭蕾舞劇院學校的獎學金。他隻身一人從哥倫比亞來美國學習芭蕾舞,肩負著振興家族的使命。看到他的家庭情況的時候我很震驚,但是他們家所有人都很淡定,雖然他們住著破舊的房子,而我們住著外表華麗的樓房,但是他們並沒有感覺到自己貧窮,而我們也沒感覺到自己富有。他的教練說,不要覺得自己是在跳舞,要想著自己是在飛。
加亞.布默.葉米尼
以色列的加亞.布默.葉米尼,這個圖片是她跳《野馬》的一個畫面,她展現的力量和勇氣震撼了評委,她拿到了12歲以下年齡組的銅獎。
米可
米可
米可和朱爾斯
姐姐米可12歲,弟弟朱爾斯7歲,在預賽的時候米可摔倒了,但是她爬起來面帶笑容繼續跳,教練說她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內心。米可和朱爾斯雙雙晉級決賽。每年進入半決賽的有五千多人,只有三百多人可以進入決賽。米可的媽媽聽從教練的建議,讓米可在家裡學習,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習芭蕾,所以她不去學校上學。她說:"很多人在我這個年齡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但是我知道,我知道我要一輩子跳芭蕾。。。"決賽以後,媽媽問朱爾斯,他說:"我知道我不學芭蕾媽媽一定很傷心,但是她要我說實話,是不是喜歡,所以。。。NO。。。"媽媽流著眼淚說:"我沒想到他不學芭蕾我會這麼難過,我很想念他跳舞時的樣子。。。"這個媽媽是個日本人。是啊,我也時常會想起兒子小時候拉二胡的樣子,他現在也偶然拉二胡,聽兒子拉二胡我感覺很幸福。
中國選手
上面這位是一個中國選手,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她的髮型是這樣,演片給到她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即便如此也能看出她非常出色。
瑞貝卡
瑞貝卡,18歲,她的表現非常完美,得到了全體評委的認可,她很想得到一份工作機會,但是現場沒有舞團籤約她,解說提到,舞團都在裁人,招人的很少。
跳芭蕾舞的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的失誤,現場有一些選手在哭。。。但是就像花樣滑冰、花樣體操,哪怕身經百戰,也不能保證絕對沒有失誤。
美國芭蕾舞劇院總監法蘭克說,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這一刻她在臺上的表現,我要看到她五十年後的樣子。。。
就是說,他們要培養的是藝術家,不僅僅是舞者。
很多年前,當我得知迪斯尼每四年才製作出一部動畫片,期間他們的動畫團隊一直無憂無慮能夠獲得報酬,我就非常驚訝。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急功近利,當我們有什麼比賽或者考試的時候,我們的評委和導師是否會考慮參賽者和應試者五十年後的樣子呢?
法蘭克
陳愛蓮老師出生於1939年,1952年她從孤兒院上海一心孤兒院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學習班,1954年考入中國第一所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我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劇情全忘了,就還記得白毛女的形象。從一個孤兒成長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也許是新中國前三十年才能有的奇蹟。
在那樣的年代,我們有百靈鳥合唱團,有少年體校,各個城市都有少年宮,孩子們可以去學習自己擅長的喜歡的藝術或者體育項目,不可否認王菲李連杰是生在那個年代的佼佼者;還有我們一批新中國的作曲家們,就二胡曲來說,我們有《長城隨想》、《豫北敘事曲》、《戰馬奔騰》、《洪湖隨想》等等,以及朱昌耀改編並演奏的《臺灣民謠》,他們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是真正的藝術家。十年前聽我們小城的程東明老師拉《洪湖隨想》,即使一百遍,也依然被感動,那美好的音樂讓我們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
願所有的人都能夠繼續有夢想。
黛博拉.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