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之道
古代俗語,是我國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它最主要的特色,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色,才讓俗語成為了一種受到廣大人民喜愛的語言。
別看俗語裡面呆著一個俗字,裡面的內容還真的不俗。很多俗語都是源自生活,通過古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然後對這些事情進行總結最終發明出了俗語。也可以說俗語算是古人生活的縮影,也有古人想要對後世說的話和道理。
面相這個東西在古代非常流行,即使在現在,也有很多以此為生的江湖術士。那這個人天生而來的面相真的有那麼準麼?
對於這一點,古人說:「耳大必有福,眼斜心有毒」。耳朵大的人有福,斜眼看人的人心思歹毒。這就是這俗語的字面意思了。
通過耳朵和眼睛就能分辨一個人的品行好壞,這古人說的話真的準嗎?首先說說這大耳朵的問題,自古至今,耳朵大的人有福氣,可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認知中了。肥頭大耳從古代開始,經歷了這多麼的時間,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富貴之相。
向那著名的劉備劉皇叔,書中記載這個人耳朵就大。你看看,人家在那三國亂世之中能夠突出重圍,建立蜀國,成就大業。當然,他能成功的原因肯定不只是因為他耳朵大。但是,這個例子似乎也真的讓人們對耳大有福這個觀點更加相信了。
在神話傳說中有一尊叫做彌勒佛的佛祖,是佛教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大的耳朵也是他最明顯的特點。所以,人們有時也會說耳朵大的人是收到彌勒佛的保佑,所以能夠有福氣,有貴氣。
而且,在古代中醫的看法中,五官就是人體的縮影。耳朵對應的部位就是腎臟,耳朵能夠體現一個人腎是否充盈。腎氣充盈的人身體強健,這也是長壽的一種必要條件。
不過,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耳朵和其他器官有所不同。耳朵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變小,反而是越來越大。這樣看來,老年人的耳朵都會比較大一些,耳大有福這種觀點這樣看來,也有人們對長壽的一種嚮往在裡面。
俗語中的眼斜並不是那種天生就眼斜的人,而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那些習慣斜眼看人的人。我們對斜眼看人這一現象肯定更加不陌生了,在很多文學作品、電視劇中都有很多小人,他們就習慣斜眼看人。
在這些作品中,斜眼看人的人一定是在一邊觀察,心中一邊盤算的邪惡的想法。斜眼看是怕別人發現,怕人發現的事情大多數可能都是壞的。
與人交談時,正視他人才是禮貌的表現。斜眼看,首先就是不尊重他人,帶有鄙視的味道在裡面,再有就是心懷鬼胎了。
相由心生,雖然我們的外貿是隨著出生就定下的,但是後天的習慣也是可以對此做出細微改變的。
像是那些經常斜眼看人的人,養成習慣之後,就會不自覺地看東西斜著眼看。這樣別人看到之後肯定是會不舒服,肯定要把你當成那種奸詐小人了。而耳大有福這個觀點,現在看來似乎就是人們對生活的渴望,對長壽的一種嚮往。
這兩句俗語就是古人對面相中的耳和眼的兩種觀點,以科學的角度來看,似乎有些沒道理。但是這些都是古人通過觀察不同的人,最終得出來的一種比較可靠的識人手段,也算是那個時代的一種體現。
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要懂得對俗語中古人的觀點加以篩選。俗語中的觀點是古人對我們的建議,如果不符合實際,那我們也不要一味地相信俗語。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