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嗎?

2020-12-22 澎湃新聞

農曆五月初五,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

吃楊梅、枇杷等時令水果,

是端午節的「標配」。

隨著時代的變遷,

端午習俗也發生著變化,

一些舊習俗現在已是少人知曉。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始於中原地區,漸次普及全國,後來各個地方在歡慶節日的同時,又結合紀念為大家所熱愛景仰的人物,無論是荊楚之地紀念屈原,中原之地紀念介子推,抑或是東吳之地紀念伍子胥,大約都是後人附會上去的,但卻在形式和內容上豐富了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

吃粽子的傳統

端午時節的習俗多種多樣,影響最深的要算是吃粽子了。晉朝人周處所作的《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換成今天的話說,粽子就是用茭白的葉子裹上黍米,再用濃灰汁煮得爛熟的一種時令食物。可見,遠在1700年前的晉代,五月初五吃粽子已經是一種全國性的習俗了。

但此時的粽子,似乎還沒有和屈原掛上鉤,直到百年後的梁朝人吳均所寫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語》的《屈原投江》中,才出現楚人在每年五月初五日,截竹筒貯米,投入汨羅江紀念投江而死的三閭大夫屈原的故事。

中國人是「吃」的民族,小小一隻粽子,也能翻出許多花樣。除了基本材料菰葉和糯米外,餡子有赤豆、綠豆、豆瓣、豆沙、鮮肉、鹹肉、火腿、蛋黃等等。上海地處物產豐饒的江南水鄉,近代以來又是五方雜處之地,每到端午,蘇州粽、湖州粽、寧波粽、廣州粽等各式粽子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

喬家柵與鮮肉粽子

上海人喜愛的鮮肉粽,也有一個傳承變革的過程。據悉,民國年間,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主人王汝嘉就把原來鮮肉粽先用醬油將肉浸透,然後外包糯米的傳統做法反過來:

「改為把糯米浸入醬油,包裹鮮肉,這樣一來,肉油外滲,鮮味內浸,表裡如一,不但色澤好看,抑且吃起來肥腴可口。」

這一改良深受市民歡迎,也使得喬家柵的粽子名聲鵲起。從此,粽子成為喬家柵的「拳頭」產品,成就了其「中華老字號」的美譽。檔案記載,1977年端午,喬家柵就賣出各式粽子達46.8萬隻。

有一定年紀的老上海或許還記得,曾經的上海街頭有不少彈棉花的店鋪。但即使是老上海,可能也不知道這些彈花店,特別是蘭溪幫的店家到了夏天彈棉花的本業清淡時還兼營粽子。好在有檔案為證,記錄下這段過往。更為難得的是,檔案還記錄下了當年粽子的成本價格。

端午習俗的變遷

如今,物資匱乏已成為回憶。最近數十年來,端午粽子供應早已不再緊張。喬家柵、王家沙、杏花樓等名店門前雖然端午時節還會排起長隊,但這只是市民們慕名而來,如不太講究牌子,則粽子隨處可以買到。至於包粽子所需的糯米、赤豆、紅棗、鮮肉、白糖,超市菜場隨時都可以買到。

黃浦江上賽龍舟

賽龍舟,也是端午時節的重要習俗。古籍《荊楚歲時記》裡曾說:「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

屈原被讒流放,行吟大澤之畔,他的愛國之情無以自達,因而投身汨羅江。後世的人們崇敬他的忠義,同情他受的冤屈,以端午划船競渡的方式來紀念他。《荊楚歲時記》成書於梁朝,和《續齊諧語》是同一個時期,可見這一習俗也已存在一千多年了。

上海地區水網密布、河道縱橫,也有端午時節賽龍舟的傳統。宋代應熙所作的《青龍賦》中就提到當時的青龍鎮「龍舟極海內之盛,佛閣為天下之雄」。清代人所作的《上海竹枝詞》中就有「為看龍舟興自佳,山歌一曲聽吳娃。閔行鬧殺端陽節,競渡何愁濁浪排」的詩句,記載的就是端午節清代閔行地區的村民在寬闊的黃浦江上賽龍舟的情景。除了野外的龍舟競渡,近代上海的園林,如半淞園等也有龍舟可劃,但園林水面逼仄,這裡的龍舟更多的是一種供遊人玩樂的工具罷了。

除了在郊區水道和市內園林划龍舟外,近代上海人還有端午時節在黃浦公園(今外灘公園)黃浦江蘇州河交匯處的水面上賽龍舟的習俗。1919年,上海就曾在此處舉辦過龍舟賽,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五月枇杷正滿林

枇杷屬亞熱帶水果,喜歡溫暖而比較溼潤的氣候環境。上海所在的江南一帶正適於枇杷的生長,浙江杭州塘栖、江蘇蘇州洞庭都是著名的枇杷產地,其中又以白沙枇杷最為著名。

上海市檔案館有一份市果品公司水果批發部副主任張頌椿於1962年寫下的《端午佳節話枇杷》,其中記載:每到端午時節,「塘栖、洞庭一帶,果園裡到處掛滿枝頭稠密的像夏夜的繁星一樣金黃的枇杷。果農們正一簍簍、一籃籃地趕著包裝,運往杭州、上海、天津、北京,更遠些有瀋陽、哈爾濱等城市,供應市民的需要。」

這篇文章的作者張頌椿,原來是上海祥茂水果地貨行的經理。說起這位張經理,他自小務農,受過私塾教育,長大後到上海進入祥茂水果地貨行,從練習生做起,一步一步做到會計,再到經理。數十年的水果經營,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上海的水果批發行業內,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老法師」了。

張頌椿《端午佳節話枇杷》

在張頌椿筆下,「老上海」吃枇杷自有一套方法:最講究的吃法是將枇杷皮從底部向柄梗方向剝去,隨後將豐滿多汁的果實整個進入口中,吐核吃肉。吐核時,還要將果實內部的那層衣膜一併吐出,否則會有澀味。

一般人那種先去柄梗,再剝皮吃肉的法子,極有可能會把枇杷皮上的毛茸物質一起吃進嘴裡,在「吃貨」的眼中實在是太不正宗了。

時代在變,然而始終不變的是端午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的特質稟賦、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這些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有沒有讓你對端午的習俗有更多感悟了呢?

原標題:《端午節,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
  •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時間:2020-06-25 10: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
  • 端午節由來有三個小故事你知道嗎?過去的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
    以至於我們只要提到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天除了假期之外更多談論的就是粽子,其實在我們中國在端陽日這天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已被我們慢慢的淡忘了。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謀取了王位。
  •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6-25 0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又到一年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了解一下。
  • 端午節掛艾草的習俗你真的了解嗎?艾草有啥神奇?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草歷史記載艾草與端午節的淵源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採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源於紀念伍子胥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時間:2019-06-07 14: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將至。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
  • 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你知道嗎?這些習俗的含義也許你真不了解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吧。一:春節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春節起源上綜合原始信仰、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後世節俗遺蹟來看,由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的。最初的歲首是指古老曆法幹支歷的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稱春節。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呢?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也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划龍舟,那麼端午節還有一些其他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之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2 14: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距離農曆2020年端午節還有21天,上半年最後一個假期如何度過?要吃些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嗎?
  • 端午節習俗我們都了解多少
    端午節習俗我們能知道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那麼除了這些外,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及飲食。端午節風俗風俗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一場亙古不變的「南北粽子大戰」又要上演。
  • 端午節的習俗傳承、演變與文化精神
    ,為端午節增加了新的文化內涵和習俗。自唐代以後,端午節就主要按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端午節習俗模式傳承下來,「端午」之名也被沿用下來,並一直持續至今。通過對端午節形成和發展歷史的回顧,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的是早期端午節之所以能興起並得到傳承,這都在於當時人們對巫術、數字、禁忌、五行、陰陽等中國獨特歷史文化的信仰。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
  • 端午節,你的家鄉有哪些傳統的習俗,看看誰的故鄉習俗最美
    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很多,而且版本不一,這裡和大家說說民間流行的端午節,以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大家看看那些習俗是你的家鄉流行的,那些習俗是最美的。一、端午的由來端午節在我們的認識中,大概都和歷史人物掛鈎,其實這樣說是不完全正確的,歷史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為端午節注入了新的元素,但他們不能代表端午節。當然,現在我們依然相信端午節和歷史人物有關,那是因為這樣的故事更符合我們的精神追求,符合我們的價值取向。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端午節的由來你真的了解嗎?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大寫數字的五與端午的午相通。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 關於端午節你了解多少?來看看不一樣的辣粽子,不一樣的來源習俗
    端午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你要不要多了解一下?【02】來歷自古關於端午之來歷,眾說紛紜。端午吃粽子,乃中國一大傳統習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包葉手撕了那麼多個粽子,你可知道它的青衣都是用什麼做的嗎?其實只要是堅韌的,扯一下就破了當然是不行噠~安全無毒的,有股植物的清香,大小適中的葉子,都可能會被用來包粽子的。
  • 端午科普|端午節的起源 文化習俗 屈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