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上海的古鎮,手指頭掰來掰去似乎就這麼幾個:不是青浦的朱家角,就是金山的楓涇,至多再加上嘉定的南翔。不過就在你的眼皮底下,其實還有幾座經常被人們遺忘的古鎮,例如同在青浦的金澤以及它附近的商榻就各有特色。
商榻古鎮位於青浦的西北部、澱山湖畔,由於以前交通閉塞,這裡民風淳樸,風景優美,或許是上海自然風光保存得較好的地區之一了。據鎮志記載:「商榻鎮是由明代的王巷和朱巷兩個小集鎮變遷而來的水鄉古鎮,宋代屬華亭縣區轄,青浦建縣後歸青浦區。」這裡原本是個小村落,宋、元間成小集市,明初成鎮。因為位於蘇州、上海兩邑之中,在那個靠水運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往來的商人基本上都會到此處休息,遂取名為商榻。系「商人下榻」之意。
商榻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鎮內河道縱橫,水系複雜,因河成街,橋街相連。民居依河築屋,開門見河,出門動擼,綠影婆娑,青煙嫋嫋,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小橋、流水、人家」是描述江南水鄉的名句,配合「 粉牆、黛瓦、垂柳」的水鄉迷人的自然景色,江南民居獨特的風格在榻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舊時的古鎮,水上商船往來不斷,商賈雲集,集市貿易十分繁華。各類酒錢茶坊,一直延伸到澱山湖溪頭,夜晚燈紅酒綠,客船茶坊鶯歌燕舞。且此地又是佛教道家修行之地,其廟堂寺院、各類古建築,不計其數,歷年香火旺盛。
老街中間,有好幾處不可移動的老建築,如鮑氏民居、薛家住宅、孫氏民宅。巷道交錯,牆上繪畫著當地的民俗文化,阿婆茶、宣卷和澱山湖田歌之類傳統民俗的圖文宣傳。古鎮的橋頭上,匯集著當地的老人,說著和蘇州相近的吳儂軟語。另一頭,是一些外來打工者各自的家鄉話。
只要你來到榻作客,不論在酒店、客飯店,或居民喜慶及廟會等酒筵飯桌中央,都會放著裝有用稻草紮起來的四塊方方正正,熱氣騰騰,肥香四溢的一盆紅燒扎肉,這是商榻飲食文化盛行的特色佳餚,一道水鄉傳統特色招牌菜。色澤紅亮晶瑩,肉香酥爽韌,肥而不膩,酥而不碎。做法五花肉切條,同棕葉焯水,取出用棕葉將五花肉包起來用青稻草紮緊,茴香、桂皮、蔥結、姜塊用紗布紮成香料包。
在門票昂貴和過度商業化、淳樸的水鄉風情蕩然無存的周莊、朱家角等旅遊古鎮的包圍下,商榻卻依然守著一份旁人難以企及的歷史和輝煌,素麵青絲,氣定神閒,卻已成為行將沒落之地。在你閒暇之餘,想要放鬆一下,有擔心人群的擁擠,這裡絕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看看江南水鄉美景,品一下扎肉的美味,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