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播州土司遺址,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歷代播州的土司們都是什麼樣的「寶藏男孩」?700多年前,播州土司是如何「閒雅地生活」?土司楊應龍究竟做了什麼,使播州楊氏土司退出歷史舞臺?1月17日19:30分,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必素,將在央視生動開講,為觀眾揭開播州土司的風雲故事!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周必素央視開講
《考古公開課》首次邀請貴州考古學者
據悉,《考古公開課》自2019年開播以來,聚焦20世紀中國考古學成立以來,國內多個重大考古發現、遺蹟遺存以及眾多精美文物,通過對考古學知識的普及性介紹、對遺蹟遺存的生動闡釋、對精美文物的深度解讀,利用考古學、文博學、人類學以及歷史學等多學科交叉,搭建國家級權威考古知識普及平臺。
周必素現場講述播州歷代土司
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創新的表達。作為一檔常年熱播的文博節目,《考古公開課》邀請國內眾多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文博專家以及文化學者擔任主講嘉賓,招募考古文博愛好者擔任學員和現場觀眾,利用豐富多彩的視覺手段,在演播室中構築一個輕鬆愉快、寓教於樂的公共課堂。
一件件播州土司遺存,綻放著中國土司文化的燦爛和驕傲
「當大家談到貴州文化特色,不得不提土司文化。」作為貴州考古走向大眾的新嘗試,同時也是該節目首個邀請的貴州考古學者,周必素曾參與並主持遵義海龍屯遺址和新蒲、雷水堰、皇墳嘴、趙家壩、高坪等楊氏土司墓地的發掘工作。
「貴州土司考古工作還在不斷發掘整理中,希望通過央視平臺,能讓貴州考古以更寬廣的渠道走進大眾視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考古事業,讓土司考古文化傳下來,走出去。」周必素說,如今,經過一代代考古者的接力,一件件播州土司遺存,綻放著中國土司文化的燦爛和驕傲,為中國文化自信注入新動能。
17日晚19:30分,聽周必素講述《播州土司風雲》
沿襲700多年的播州土司制度,留下哪些文化遺存?
真實的考古現場是什麼樣的?
貴州考古學者究竟發掘到了什麼?
1月17日晚19:30分
鎖定央視科教頻道CCTV-10《考古公開課》
聽播州土司考古發掘者周必素
用文物講述文化之美
揭開播州土司遺存背後的風雲故事
圖: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記者:應騰 實習生 鄭曦
編輯:張馳翔
排版:實習編輯 奉光潤
校:田鈺琳
審:張超
【來源:考古貴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