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G設計賦能】重塑政務服務體驗設計初探:粵省事小程序設計總結

2020-12-2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本次實踐中,設計團隊探討了基於網際網路的設計理念與傳統政務服務的結合模式,為推進「數廣」產品體系中各模塊的設計工作,整體重塑廣東電子政務服務的遠期目標積累了重要經驗。

粵省事小程序是一個基於移動端的聚合式政務服務平臺,作為一個平臺型產品,它集成了廣東省各地市、各部門的多項民生、政務類服務內容。同時,它也承擔著對不同政府部門、合作開發商、公眾用戶等多個相關主體的利益串聯。

數字廣東公司(由廣東省政府發起並領導,騰訊及三大運營商共建)是粵省事小程序的幕後建設統籌單位,「數廣」體驗設計團隊(主要由來自騰訊的設計師組成)通過體系化的工作方法,在項目複雜、工期緊張的背景下,完成了對粵省事小程序的體驗框架搭建。

在這次實踐中,設計團隊探討了基於網際網路的設計理念與傳統政務服務的結合模式,為推進「數廣」產品體系中各模塊的設計工作,整體重塑廣東電子政務服務的遠期目標積累了重要經驗。

1. 背景解讀

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國家逐漸完善了電子政務發展的頂層設計,為各地「網際網路+政務」的建設制定了清晰、可執行落地的路徑規劃。

廣東省按照相關規劃,在數字政府的建設模式上積極探索:

  • 一方面,在政府側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對建設工作進行規劃及協調 ;
  • 另一方面,由騰訊和三大運營商組建了數字廣東公司,為實施過程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方案設計及建設運維能力。

在這樣一個領導責任明確、建設支撐單位專業化能力完備的基礎上,「數廣」公司將按照領導單位的規劃,聯合各家合作開發商,逐步對廣東各地市、各部門分散設立、重複建設、服務質量較差的電子政務系統進行整體重塑:通過規劃中的一系列改造,降低信息化系統的整體運營成本,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為公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2. 總體任務

對全省範圍內的電子政務體系進行整體重塑,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以架構設計的方式對技術底層到應用表層間不同環節的相關工作進行規劃。按

照相關規劃,設計團隊的總體任務既要聚焦於整個架構的顧客行為層面,也要協調各方合作方式:

  • 一方面基於一系列平臺型產品,結合各級政府及開發商的運作特點,對各類政務服務進行體驗重塑和整合,讓政務服務變得更人性化、更方便好用;
  • 另一方面基於一系列工具型產品,為政務運作提供更好的效率支持。

粵省事小程序是數字廣東產品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一個政務服務的聚合平臺,通過對各類相關事項的整合處理和體驗提升,為公眾提供「一站式」、「能辦成事」的移動端服務觸點。而針對服務供給側,粵省事平臺為各級政府部門及合作開發商提供規範的對接模式,讓這些相關主體能順暢地把各類服務事項按照統一標準在粵省事平臺上線,以充分利用平臺的各項技術(高並發、穩定性等)和業務(身份、支付等)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為更廣泛的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

「粵省事」三個字,「粵」即是廣東省的簡稱,同時也和「越」同音;「省」代表了服務與省內,和「事」字組成「省事」也傳遞出小程序的核心要義「方便快捷」。「一站式,更省事「的 Slogan 更是強調了突出了我們的優勢,希望給用戶提供一站式便捷辦理省內政務服務的平臺。

接下來,我們將回顧「數廣」設計團隊在粵省事小程序項目中的各項工作實踐,同時也對過程中關於「政務類服務及體驗設計」的一些思考進行總結。

3. 設計分析

3.1 競品探索

  1. 第一類:在已有的高用戶量平臺裡,搭建民生服務集合站點,例如:微信城市服務、支付寶城市服務。這一類門戶本身是眾多官方或第三方服務的入口集散地,優點是提供了大而全的服務平臺,群眾可以比較容易的在固定平臺裡找到服務入口。但每個服務自成一體,獨自開發,所以各個服務之間不存在統一或者規範。
  2. 第二類:渠道商自建 App 中的服務入口,例如:中國郵政的車務代辦,這一類服務散落在各個渠道商自建的 App 裡,同時也受渠道的能力影響,功能相對比較簡單。
  3. 第三類:業務部門自建公眾號或 App。在部門的業務範圍內,有很好的體驗一致性及服務閉環。但公眾號、服務號更多的被集合在第一類大平臺裡。而 App 必須先下載後使用,這就讓使用門檻又高了一層。

綜上所述,我們小程序是希望打造一站式的服務體驗平臺。所以,既應該有第一類競品的全面、易找到的特性,也同時要具備第三類的體驗一致性與業務閉環。最終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一個適合的定位。

3.2 用戶研究及分析

通過顧客旅程地圖來梳理用戶三種辦事場景(線上辦理辦結、線上預約線下辦結、線下辦理)的每一個環節的需求,感受和痛點,從而推導出設計的機會點。

我們匯總發現用戶的痛點集中在以下方面,歸納起來,便捷、清晰、易找到是用戶關注的核心要素點。

3.3 設計統籌與戰略分析

和傳統的 to C 項目不一樣,粵省事小程序不僅是一個信息規模大、功能複雜的平臺型產品,同時也涉及到政府各部門如何協調合作的問題。和業務、技術等其他相關團隊一樣,設計團隊也需要基於全局視角,以統籌的思路介入工作,才能避免在紛雜的細節執行中走偏,實現對平臺整體體驗的有效把控。

在節奏尤其緊張的項目初期,設計團隊有意識地慢下來,對以下這些最可能影響設計走向的問題進行了梳理,作為對後續各類細節工作的總體指引。

(1)自下而上的設計:做好預判,提前設計

小程序和廣東省政務服務網的設計路徑有很大區別,政務服務網是一個集合了政務服務全量功能的平臺,設計路徑也是自上而下的全盤改造。但小程序是一個開放的接入平臺,各個部門願意接入哪些移動端的業務能力,就接入哪些業務,是自下而上的設計。

「多」,大概是對全省政務服務總量的一個安全的估算,但到底和我們的平臺屬性相吻合的服務有多少卻不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有針對性的盤點,我們發現在全省50多個部門中只有20多個包含和我們的目標用戶相關的服務,而這20多個中僅有三分一提供大部分用戶較常使用的服務。粵省事平臺需要對接的核心服務內容,其實僅來自7,8個相關部門,對信息總量和用戶規模的整體梳理將有助於後續信息架構和關鍵路徑的設計。

(2)以辦成事情為目標,做服務整合

在對信息的盤點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前大量的政務服務是以行政事項的形式機械地羅列出來,是政府內部運轉模式的直接呈現。用戶要做成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分別辦理若干個不同的事項。

為此,我們得到一個設計各類服務流程的基本原則:在平臺接入的服務內容需要以「辦成事情」為任務目標來整合,儘可能解決用戶的最終訴求。

(3)探尋品類通用模型

對比其他網際網路化更充分的行業,大部分政務服務還沒有成熟的品類通用體驗模式(如:電商、外賣、視頻應用的框架布局、基本操作大同小異)。 作為一家統籌單位,我們有條件集中力量處理好服務整合的問題,從而為不同政務服務找到各自領域的內容本質,形成通用體驗模型,以滿足在不同地市、場景快速複製的業務發展需求。

3.4 設計目標

在有了前序比較完整的分析之後,我們歸納分析出整體目標。粵省事小程序的本質在於構建一個聚合各項政務服務的移動端平臺,以平臺的模式串聯好用戶、合作開發商、政府部門,讓三個利益方各得其所。為此,我們對設計目標進行了針對各方核心需求特定的有針對性的定義:

定義設計基礎原則:

  • 清晰易用:根據業務狀態推薦業務功能,降低用戶決策符合。確保信息元素呈現劇本優先級層次與可用性,確保界面更加符合用戶心理直覺。
  • 靈活高效:提供全局觀的入口式設計方案,不輕易陷入細節流程。設計模式具備可擴展、完善包容的機制。
  • 簡單務實:摒棄不必要的設計元素,追求利落適用的特質。通盤考慮各端優勢,移動端可作為複雜事項申辦引流入口,不可處理過於複雜的事項流程。

進一步推導出基礎設計語言:

  • 輕快:信息聚焦、扁平視覺、自然的視覺流、提高視覺信噪比;
  • 親和:簡潔緩和、完整統一、操作可靠,體驗上連續舒適;
  • 直率:結構簡單、信息富有韻律感,減少視覺分割和過於熱鬧的裝飾。

3.5 信息架構構建

(1)For 用戶 – 以「辦事為中心」組織整體信息

按相關部門主持的服務來組織功能是當前常見的處理方式,但這種組織方式從用戶調研的反饋來看,用戶並不能把事情和各個主管部門一一對應,且許多事情需要多個部門配合處理。所以常見的「部門」組織方式,不是直接解決用戶問題的方式。因此擯棄以主管部門為維度的歸類方式,換成改同類事情的集合。

(2)For 服務 – 基於地市組織服務信息

按行政屬地劃分是當前各類政務服務能力的基本組織形式,這種形式和基於地理的模型有許多共通之處,像訂餐、差旅等行業都是以屬地來組織信息的常見例子,這種模型和我們的情況最吻合。從服務側來看,這樣可以根據地理位置直接匹配相應的服務提供方。從用戶側來看,也可以更準確的提交服務訴求。

(3)For 合作 – 劃分三級頁面體系

總體上,我們把小程序的架構處理成小程序主體+各個功能模塊二級首頁+具體辦事流程頁的三級體系。

小程序首頁與各種全局功能(如登錄、消息、進度、搜索等),涉及的內容直接反應小程序的初始體驗感受。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義為「全部模型設計」的範疇,由數廣設計團隊主刀。 二級首頁即各個業務的服務大廳,影響用戶對業務的感知。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義為「業務模型設計」,同樣由數廣設計團隊主刀,可以保證多業務的體驗一致性。

而業務流程,我們則交給對業務熟悉程度更高的開發商。數廣定製「流程模型」規範,讓不同開放商能按照統一標準,在2個月內把152個事項接入到粵省事中。

4. 設計實施

4.1 主程序設計

(1)以用戶為中心,以證件為切入點

在過往的線上服務系統中,服務提供方傾向一次性展示更多的功能,希望眾多功能總有一個是用戶需要的。但這並不是以幫助用戶辦成事為第一目標的設計思維。

在前文中提到以事情為中心的信息組織方式,是為了讓信息架構成更扁平直觀,從而更易於用戶理解。於是我們嘗試了第一種整體的布局方案,小程序整體分為「服務」「證件」「我」三個大的tab。但從用研測試反饋來看,相對具體的服務事項,證件才是用戶對業務的第一認知方式。

同時,粵省事的小程序屬性,導致再次嵌套底部導航的體驗不夠輕便。於是在僅剩1個月就要上線的前夕,我們推翻了第一種方案。把證件放到了首頁的C位,強化了證件的展示,通過最易理解的信息元素引導用戶探索其他常用的功能。

證件本體的設計上,我們更多採用了輕質感擬物化設計。從實體證件中提取具有識別性的顏色和特徵圖形,進行視覺優化。同時,在 「視覺的顏色」 和 「跟真實顏色走」 兩個點間,我們選擇了跟真實顏色走。通過這些簡單而必要的視覺隱喻,減少用戶記憶壓力,從直觀層面上理解業務,更快作出反應和決定。

(2)入口信息處理

作為承載各類服務的平臺,我們初次面對的是需要容納142個細項的業務,後續還會不斷的增加更多事項。如果不加以規範,很容易出現入口堆砌的窘境。既要保證服務內容的完整展示,又要保證用戶能便捷地找到相關的內容,我們對首頁的入口展現形式做了特定處理。

  • 保持友好:在視覺表現上通過對留白和字號的控制,讓用戶儘可能舒適地瀏覽多入口信息。在類別標題上儘可能選用簡單的名詞來命名,不需要再次轉譯信息。
  • 建立信任感:增加服務提供方的名稱,即可以提高服務的公信度,也可以反向影響政府部門儘快上線更多的便民功能。

(3)平衡設計細節

整體界面採用扁平化的設計,去除冗餘、繁雜的裝飾效果,突出核心的設計元素,讓用戶使用時更為直觀和更有目的性。為適用於不同年齡層的用戶,整體界面採用了大字體,通過字號、字重、間距、留白來建立清晰的信息層級,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

4.2 二級首頁設計

(1)通用基礎模型搭建

不同類型的政務服務,從用戶角度來看能抽象成相對簡單的查詢類、辦理類、預約類三個大類。進一步梳理,我們把基本的「查」相關的數據更直接的展現出來。「辦」和「約」則根據用戶當前的狀態,給予適合的任務推薦。

簡單的來說,通過「我的基本信息+我的狀態+我能做什麼」的公式來組合業務。通過這種模型,不僅可以使信息組織更有邏輯性,也可以減少因用戶狀態不滿足條件引起的錯誤業務申請量。

(2)為用戶提供服務全局觀

二級首頁承載的是以單個主題為中心的系列服務內容,許多政務服務內容自身有這樣的特點:用戶不是很頻繁使用,許多時候用戶並不能較清晰地理解相關業務名詞的抽象概念。因此,我們首先打破了原有的以某某局,某某窗口為事情呈現的方式。

但業務本身不能毫無章法的一股腦全部呈現給用戶,為此,我們通過對不同服務的解構,在頁面的主要區域展示通過梳理提取的服務主題核心名詞或任務,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各類抽象概念。同時,在整個頁面信息布局上,儘可能展示某類服務的框架性信息。讓用戶先建立該主題的全局認知,再安心地痰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以護照與通行證為例子,我們可以把護照與通行證基礎的3類業務:護照相關、臺灣通行證相關、港澳通行證相關,作為整個主題的主框架。再細分,每種證件的狀態、相關的功能。那麼用戶對護照與通行證這裡可以做什麼,就可以有一個比較全局的認知和理解。

(3)通過狀態判斷簡化任務

每個主題下,可辦理的事項很多。在項目初期,我們快速輸出了一個以分類事項入口為主導的樣式。但這些事項往往是和特定的狀態綁定的,用戶當前的狀態極有可能導致業務不可辦理。例如:未辦理過通行證的用戶不能也不需要辦理掛失、再次籤注等業務,他僅可申請辦理新的證件。

利用這樣的邏輯,我們為二級首頁的內容設定這樣的規則:任何功能入口都以用戶的當前狀態作為展示與否的依據,這樣我們便能通過一些前端的基本處理,大大減低用戶的選擇任務負荷了。

(4)塑造親和簡潔的服務形象

為打造粵省事小程序服務便捷、貼近民生、專業可靠的品牌形象,選用「民生綠」作為主色,搭配充滿活力的黃色為輔色。

4.3 服務場景整合設計

真正地以用戶為中心,從「羅列服務內容讓用戶來找」轉變為「深入了解需求,把服務打包好端到用戶面前」是我們其中一個設計目標。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我們重點重建了服務的使用場景。

我們前面多次提及的業務平鋪羅列會讓用戶難以快速理解,同時,很多業務由於其專業性,其名稱描述並不是普通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懂的,這讓服務使用的門檻又再高了一層。

以仲裁業務為例,大部分需要通過仲裁為自己爭取權益的用戶文化層次較低(如農民工),對相關法律術語不太了解。儘管許多仲裁事項已經進行了線上化改造,用戶可在線上辦理許多業務,不需要到線下排隊等等。

但大量的專業術語讓普通用戶也很難理解如何使用這些服務,對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工就更不友好了。於是在改造仲裁服務時,我們把原本列表式的入口呈現方式進行了整合,根據用戶的訴求場景來歸納相關內容,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儘可能減少專業術語的露出,讓專業事項通過更直白的方式描述。分不同角色查看對應該使用的業務,再細分不同階段可能會需要的業務。

4.4 流程設計

小程序的100多項服務的具體流程分別由多家合作商開發完成,為了保證「粵省事」整體的體驗一致性,我們對流程頁的設計提出基礎目標:先改造,後標準化。

(1)服務改造

在沒有粵省事綜合服務平臺之前,各個業務都自成一體。獨立不互通的業務導致的用戶每次辦理時,都需要反覆填寫身份信息。另一方面,由於業務可能涉及多個管理部門,互相都要驗證一遍用戶的信息,在一個業務中也會出現反覆填寫的情況。

針對這種不合理的存在,我們在推動前後臺能力打通。前端上做了用戶信息的判斷,後端推動多部門數據打通,減少用戶同類信息重複填寫的工作。

在能力打通的基礎上,我們以減少用戶每一次跑動作為更高目標,去推動事項流程的優化。以殘疾人證件申辦為例,我們推動優圖的圖像識別能力與業務部門合作,減去殘疾人去照相館拍攝證件照的流程,在線上可完成證件申請流程,是實在有效的為弱勢群體服務。

(2)模塊標準化

在業務對接和設計的過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難點是業務流程數量龐大,無法快速針對每一個流程做個性化設計。為了更高效接入這些業務,我們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將業務整理分類、抽象出最基礎的業務模型,得出辦事模型。

以下模型可以涵蓋小程序現在接入的70%的辦理業務。使用辦事模型套用所有業務後,降低了用戶使用過程中的突兀感,統一了以前無預知的辦事過程,減少了用戶對業務辦理的認知負荷。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針對單個模塊進行細化設計。以【過程】這個模塊為例子,辦事過程是整個流程裡最關鍵而且最多樣性的環節。在這個環節設計裡,我們使用了類似樂高的模塊形式,讓不同的過程以拼積木的形式組裝完成,從而實現符合規範的個性化接入。每塊積木都是業務抽象組件化設計,使得整個辦事流程更加統一、高效。

5. 政務服務類設計經驗小結

(1)緊跟風口辦好事

在跟政府的合作項目中,政府領導有想法有自己的意志,其實是一件好事。有了大領導的推動,項目的進展和執行速度都會加快。關鍵是做好預判和預留,風來了馬上執行,也不出亂子。

(2)創新思維重塑服務

設計師是服務改造的整合者。政務服務在過往的版本中大多是以技術導向來實現的,轉換為用戶導向需要設計師發揮更高的創造能力。離開業務角度和技術實現的角度,純站在設計師考慮的角度,運用設計師的創新思維來改造服務流程。

同時,設計也能反向影響,讓政務服務變得更好,用設計思維把原本零散的點整合起來,是服務模式創新的一部分。

(3)橫向視野框架優先

政務服務通常都不是只有一件事或者只涉及的到一個地市的,面對體量較大的業務時,不著急進入業務流程的細節設計。平臺級產品需要橫向視野,可以同時評估多個業務中一致的部分。

跳出單個業務流程的限制,需要把控整體的體驗一致性。優先做好整體業框架,建立起業務的全局觀,有助於複雜多樣的政務服務快速接入。

(4)積極推動調節

儘管當前的政務類業務基本上都有了一套在線化的解決方案,但大多數仍然停留在技術實現階段,體驗斷層等各種問題也參差不齊,在初期也會出現需求凌亂的狀態。設計師可以發揮最大的能動性,根據片段性的資料、需求快速的輸出具體的內容,主動推進項目進展,起到潤滑、融合的作用。

6. 階段成果

粵省事小程序於5月21日上線,上線首日pv突破1000萬,最高日訪問量達到1394萬。目前,粵省事小程序總用戶數有338萬,日均訪問數179萬,累計查詢辦理量越2202.5萬次。分享次數日峰值達到7.6萬次,平均每8個市民就產生了1次分享。粵省事常駐於55%的市民微信最近使用小程序,也是小程序熱門排行榜第75位,成為唯一入榜的政務類應用。小馬哥也頻頻在各種行業大會上,正面評價粵省事。

廣大用戶對各類服務的使用體驗反饋總體良好,我們的一些設計創新,如:提前暴露查詢信息、根據狀態展示可用服務得到了用戶的認同。辦理事情比以前也更容易了,例如:申領居住證,以前最少跑一次,現在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申請。

小程序整體上資料填寫減少55%,41個事項零跑動,致力向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我們也密切關注用戶擔憂的聲音,部分用戶對私隱設置等問題存在顧慮。所以小程序並不是一步到位的產品,在後續的迭代中還需要針對各種細節問題進行設計調整。一步步把小程序的體驗在基礎體驗框架的基礎上優化。

 

作者:CDCer

來源:騰訊CDC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騰訊CDC,作者@CDCer

題圖來自騰訊CDC官網

相關焦點

  • 【To G設計賦能】政務網站信息無障礙設計(研究篇)
    無障礙設計並不意味著會讓網站變得不好看,相反,它會在我們思考的過程中融入一些條件限制。在這些條件限制中去探索如何讓我們的設計能適用於所有用戶,為每一個人設計,為每一個人提供更好的政務服務。目前我國 31 個省、276 個地市、1197 個縣級的殘聯都開通了網站,積極推動殘疾人證智能化工作,發展「網際網路+殘疾人服務」。為了讓殘障人士能無障礙地使用電子政務,給他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政務網站的無障礙建設尤其重要。網站構建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儘可能具有包容性,易讀性和可讀性,為每一個人設計,為每一個人服務。
  • 從產品角度,看小程序的設計
    微信小程序團隊有這樣的設計理念:每個小程序最好只專注一個服務場景。因為這樣才能「用完即走」。才能讓用戶在小程序的體驗過程中,不會覺得層級過深、流程過長,避免出現小程序和微信聊天交替使用,因為小程序的複雜而帶來糟糕體驗。但是很多公司又有多個業務場景,如果按做APP的思路做小程序,自然是會做出一個多層級/多功能的小程序。於是,微信小程序團隊期望的結果是:多個業務場景多個小程序來實現,允許小程序間跳轉,來實現「公司層多業務,產品層多小程序」的願景。3.
  • 產品人必看的小程序設計指南
    預加載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一款產品沒有設計預加載,會給用戶心理造成很強的不安全感,這點在小程序尤為明顯,所以設計預加載場景是提高用戶體驗至關重要的因素,尤其針對一些網絡狀況不好的用戶。其實這是一種小程序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功能模塊被第三方機構所替代,而小程序的持有者只需專注於服務與流程設計。那麼,小程序的門檻將會越來越低,小程序的運營團隊也會越來越精簡,推動著整個生態向良性發展。2)地圖導航另一個技術就是騰訊自家的「騰訊地圖」,可以在小程序端實現實時導航,這也能證明小程序在功能方面的強大屬性。
  • 懂你所想,創你想要,專業小程序設計開發——聚客來小程序設計
    2020年12月07日,和訊智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品牌聚客來小程序設計為了讓廣大用戶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小程序設計,提高用戶對小程序的認知,增加對小程序的知識量,和訊智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在線上直播間開展了「如何高效美觀的設計一個小程序」主題培訓。
  • 蘇州M+設計創客空間 賦能設計師打造家裝設計藝術IP
    關於居住,十幾年前,人們只要房子能住,靠自己刷刷白牆,再升級些就是找個裝潢公司鋪地板、包門套,就很不錯了。設計?還是省省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衣食住行的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子也從簡單的居住需求升級到生活方式的彰顯。人人都希望營造一個融入個人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的舒適空間。而這樣的空間,不是簡單的材料堆砌和模仿就可以做到了。
  • 決定小程序商城流量和銷量的是:關聯公眾號後的菜單設計
    1、強服務的設計思路下面講解的強服務菜單設計的思路,主要偏向於會員服務,適合注重會員社交電商的企業參考,這種小程序商城關聯的是公眾服務號。這種小程序商城關聯的都是公眾服務號!3、 賦能的設計思路賦能型小程序關聯公眾號菜單設計更適合,做S2B2C的企業參考。
  • 這四點,告訴你微信小程序設計規範
    要想做好小程序,就需要好好設計它的頁面。一個美觀的小程序主頁,能給客戶眼前一亮的感覺,增加客戶瀏覽的興趣,同時也能增加商家的品牌轉化效果。如何設計出一個美觀的小程序頁面呢?你需要遵循這些小程序設計規範:1.友好禮貌小程序在設計時應該注意減少無關的設計元素對用戶目標的幹擾,禮貌地向用戶展示程序提供的服務,友好地引導用戶進行操作。這是一個基本的小程序規範。
  • 紅星美凱龍設計雲攜手純本生活,賦能終端營銷升級
    近日,紅星美凱龍設計雲與純本生活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正式開啟線上設計、線上營銷、用戶體驗等維度的深度合作,攜手聚焦經營、發力一線市場,為更多消費者打造「設計好,就購了」的全新家居消費體驗。基於設計雲領先的AI設計、真實商品模型、自由定製以及影視級渲染等優勢,純本生活的設計師/導購可高效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設計服務,讓他們基於設計方案直觀感受產品在空間中所呈現出的效果,充分體驗未來的家居生活場景。
  • 小程序頁面設計模板指南:如何做一個美觀的小程序
    所以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析下好的小程序頁面設計模板,告訴大家如何做一個美觀的小程序。想要做一個小程序,你需要先選擇一個靠譜的模板類小程序製作工具,建議選擇模板美觀、設計感強、操作簡單、後續修改方便的製作系統,這樣不會給你帶來太大麻煩,能夠很好地節約時間。
  • IXDC202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在京開幕
    你好臺灣網12月19日消息(記者雅萍)設計向新,共融向上,12月17日,一年一度的體驗設計界「奧斯卡盛典」IXDC2020國際體驗設計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精彩啟幕。本次大會以「數字思維」為主題,開展主旨演講、專題峰會、實踐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並帶來設計力大展、體驗經濟趨勢研究報告等一系列學術成果,旨在從「客戶體驗」、「平臺經濟」、「智慧計算」 三個關鍵維度出發總結行業趨勢,賦能行業創新與升級。見證中國設計的飛速發展。
  • 設計中的設計:日本公共服務中的「點數」設計
    日本設計大師,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說:我們一直認為,生活跟時間好像是一系列的整數1、2、3、4,按照順序地進行與流逝。但我認為生活卻可以是點數2.1、2.2、2.3。當中有著無限的可能。我的解釋是,如果能感受到事物的細節,小顆粒度,人們的細微感受,細分人群和場景等這些「點數」,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創造更多的可能。
  • LKK體驗設計思維——好產品讓用戶為自己尖叫
    「都在講用戶體驗的整合創新,那又該如何用好看的設計、好賣的策略驅動品牌的商業化價值。」「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如何利用消費升級的特點讓設計賦能體驗升級?」無論是產品的設計思維,商業設計思維、還是消費設計下的視覺設計趨勢,都是企業品牌創新升級不得不考慮的重點,帶著無數關於體驗設計的問題,在2019年SUXA第一期UED大會設計賦能體驗設計峰會上,深圳洛可可新消費部總經理&首席品牌總監曾怡菁用過去服務的經典品牌案例和個人經驗之談,給大家進行了一場走心的設計乾貨分享。
  • 「省事」提意見有獎品!Kindle、話費、流量包,這些大獎等你來拿!
    不僅能提意見,還有大獎拿?廣東的小夥伴們這個活動關注一下!2019年12月26日「粵系列」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試客」體驗活動正式啟動啦!即日起至2020年5月31日,長期通過網絡徵集意見、問卷調查和線下「試客」體驗活動等,廣泛聽取用戶對「粵省事」「粵商通」、廣東政務服務網、廣東政務服務一體機等產品的使用反饋。
  • 煙臺小程序開發——小程序要怎麼設計才能夠受到用戶的喜歡
    開發一個微信小程序對於現在來說是非常簡單一件事,但是小程序要怎麼設計才能讓用戶喜歡,這可不是一件簡單事情。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用戶對於小程序設計美觀體驗要求是不一樣。你想要小程序受到用戶喜歡,那設計這塊肯定要做好策劃,下面小編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程序如何設計才能夠讓用戶喜歡。
  • 關於「人」的體驗,就是「為人服務」的設計嗎?
    「體驗」 這個詞早已不專屬於用戶體驗(UX), 關於「體驗」的服務設計、空間設計、產品設計等, 都在關注如何設計好的「體驗」
  • 從0到1,如何設計一款體育類小程序
    虎撲與懂球帝都將資訊分發至小程序,騰訊體育將賽程列表分發至小程序,其他還有很多家將資訊、數據等分發至小程序,虎撲APP和懂球帝APP保留其核心的社區,賽事直播仍然需要打開騰訊體育APP。理想狀態下二者並非對立,而是互補,仍然是同一產品的用戶,只是分流之後可以各自提升自己的用戶體驗。但現實情況不得而知,此項需要用戶調研以及強力的數據支撐。
  • 服務設計工具概述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NAMAHN成立於1987年,是一家專門從事數字產品和服務設計的設計公司,如自助服務亭,電子政務和知識庫。始終以用戶的需求和要求為出發點,目標是使這些產品和服務儘可能地方便用戶。該公司以與客戶、用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和開放關係為榮。通過採用完全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推動創新。
  • 「食」代機遇,「味」來設計——2020中國(深圳)餐飲設計大會隆重舉行
    《IP賦能未來》、《餐飲空間美學設計》、《設計之外更是設計之內》、《淺談餐飲之路》四大主題,從不同思辨維度,以設計的視角解讀餐飲品牌化發展關鍵點。他最後總結到:餐飲空間設計未來的趨勢不應該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那些浮於表面的「裝飾」之上,而是應該從餐飲品牌自身核心文化出發,總結提煉品牌核心內涵,打造一種與品牌文化融合的空間美學符號,讓消費過目不忘,持續傳頌。
  • 「設計力」如何賦能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來自2020珠海國際設計...
    正在進行的珠海國際設計周,展示了粵港澳三地的前沿設計理念和新產品,一批設計領域的合作項目籤約落地。隨著粵港澳三地在設計領域產學研方面的進一步深度融合,「設計力」正為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珠海國際設計周學委會學術召集人王敏認為,通過設計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來提高產品附加值、重塑區域價值鏈,將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由「製造中心」向「智造中心」、由規模化生產向精細化和品質化轉變的必由之路。
  • 以設計賦能家居,2020中國室內設計周在樂從舉行_城市要聞_順德城市網
    活動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CIDA)主辦,通過打造創新、多元、智能、藝術、可持續的設計周概念,激勵設計師面向社會、貼近產業、走進生活、關注新興領域,發揮出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對家居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張麗表示,順德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室內設計產業市場仍然充滿活力,其中樂從家居產業的活躍讓人印象深刻,「能感覺到當地企業跟設計師互動連接,創造創新型產業的強烈願望,政府扶持和支持產、學、研、用的創新結合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