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其實是需要具有一些流浪精神的,這種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樂,旅行,有一種蒼涼,「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隱入蒼茫自然,自有一種孤獨的意味;旅行,更有一種逍遙,渾然忘我,與大自然交融的境界令人心弛神往。
丹霞是「渥丹一樣的顏色,燦若明霞」,三國時代曹丕在《芙蓉池作詩》中說「丹霞隔明月,華星出雲間」,這裡的丹霞不是地形,而是指天空的雲霞,真的把丹霞定義為一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礦床學家馮景蘭在前世界二十年代在中國南方大理於第三紀( 6500萬年~165萬年前)生成的紅色沙礫巖層因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形成堡壘狀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
令人意外的是,中國七大最美的丹霞,六在南方,只有張掖丹霞在北方,巧的是,中國丹霞在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時,南方六大丹霞一起被申貢申遺束縛,而驚人的人們張掖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則被申遺 很明顯,中國的一些大丹霞、渝帆相繼出現了廣東的丹霞山、貴州的赤水丹霞、江西的龍虎山,與此相對,各有特色,張掖丹霞與眾不同,僅從攝影美學來看,個人認為張掖的丹霞更優秀, 接下來按照渝帆的鏡頭來看看著名的張掖冰溝。
與七彩丹霞相比,冰溝丹霞的名聲相當小,但具有與七彩丹霞不同的美,同時是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七彩丹霞互補,如果七彩丹霞以色彩聞名,冰溝丹霞以形態取勝,是中國乾旱地區的。
冰溝丹霞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鄉,面積約25平方公裡,距七彩丹霞景區約20公裡左右, 在形態上,冰溝砂巖表現出「頂圓、簷突、體急、麓緩」的特徵,主要景觀為丹崖絕壁、堡狀孤山、板巖壁、單斜孤峰、單斜峰群等宏觀景觀,為柱狀石峰、孤立巖壁、筍狀石芽。
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冰溝丹霞發育為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巖地層,是由流水侵蝕、溶解、重力衰變的長期作用形成的, 一般來說,這種丹霞地形是紅色砂巖經過長期風霜雨雪的洗禮,山體被切割成起伏的峰叢、峰林、陡峭的奇巖怪石。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