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5年,來自民間的歌手阿寶在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欄目,憑藉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取得年度總冠軍。緊接著,他出了兩張自己的個人專輯。在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他和著名歌唱家吳雁澤、戴玉強一起演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他高亢的聲音、飽含鄉土氣息的演唱徵服了觀眾,這個節目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二等獎。阿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西北漢子呢?到哪兒都被認出來
主持人:大家對你形象最熟悉就是剛才我們描述那樣,今天看到你這身裝束覺得是一個很時尚的城裡的年輕小夥子的感覺。
阿寶:其實生活中我跟其他的人好像沒有區別,那套衣服是我為了演出設計的。
主持人:那你的生活狀態?
阿寶: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我到了北京,我也是去坐地鐵,也在小快餐店裡吃飯,是一樣的。
主持人:因為生活中你的形象和舞臺上反差應該還是很大,當你坐地鐵,去快餐店吃飯還有人認出你嗎?
阿寶:走到哪兒都被認出來,特別是星光大道拿了總冠軍,我幾乎走到任何地方都被認出來,覺得不是很方便,買東西我也講不了價了,有時候很多人圍著看。
主持人:春節晚會之後可能你的知名度就又提升了。
阿寶:對,特別是春晚以後。
主持人:在春節晚會上你是和很知名的專業演員歌唱演員一起在演唱。
阿寶:非常感謝吳雁澤老師、戴玉強老師兩位提攜我,他們對我幫助很大。
主持人:因為大家喜歡你,覺得你就是沒有特別明顯的受過訓練的痕跡,可是為什麼你會在專業的歌唱家面前會覺得自己的這種業餘是一個劣勢呢?
阿寶:也確實是我有點不足的地方。比如說剛拿到那個歌譜的時候,編曲的給我們套譜,五線譜我一個都不認識,人家兩位老師一看譜就能唱,我是給我錄下來,我聽了錄音,這麼唱的,所以有我的不足之處。我現在體會到,哪怕你是所謂唱原生態的,也要學習一下樂理,學習一下其它的知識,有知識,有文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主持人:所以回家準備去學五線譜了是嗎?
阿寶:對。我想多學學知識,將來有機會我還想上大學,我沒有上過大學。
20年一直在基層演出
阿寶這些年裡參加了數不清的歌唱比賽,但因為他來自民間,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專家對他的評價往往是發音不科學,颱風不夠好,因此每次他都是早早地就被淘汰出局。
阿寶成名之後,又有人說他唱歌「飆高音」是譁眾取寵,不是真正的原生態民歌歌手。面對別人對自己的種種非議,阿寶是怎麼想的呢?
主持人:其實觀眾最早認識你是在星光大道。
阿寶:對。
主持人:你最初怎麼想到要去參加這樣的一個節目呢?
阿寶:因為之前我參加過無數次的唱歌比賽,初賽就淘汰了。比如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賽,我第一次參加是1988年,初賽就被淘汰了。以後每兩年一屆我都參加,直到最後一次,就是2004年,整整16年我參加了九屆。
主持人:為什麼在這16年當中你一直要去參加這個比賽?
阿寶:我希望能夠得到一種認同,我總想得到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每次我都想淘汰了以後再參加,反正老百姓很喜歡我。最後我為什麼報名參加星光大道呢?因為星光大道這個節目是沒有任何門檻的,不分年齡,不分唱法,而且評委就是老百姓本身,你只要受歡迎,就能拿到好成績,所以我就報名參加,所以一參加就拿到了冠軍。
主持人:在你之前參加那些比賽,第一輪就被淘汰,你有沒有問過為什麼?
阿寶:因為我沒有學過唱歌,是大白嗓子,肯定要報名參加那些通俗唱法。但那個年代即使唱通俗也要學過的,像我這樣的基本上一聽就淘汰了。到了後來,像最近這幾年,連報名都成問題。
主持人:後來星光大道的成功能一舉拿到冠軍,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阿寶:我是星光大道的第一個周冠軍,也是第一個月冠軍,而且我們年度總決賽的時候我拿冠軍,我們那七天的節目都是在中央電視臺全部的收視裡面創了一個記錄———除了《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就是星光大道,說明老百姓喜歡。
主持人:這三個冠軍哪一個拿到的時候你最興奮?
阿寶:周冠軍我最興奮,我哭了,反而到了月冠軍、年冠軍倒沒有周冠軍那麼興奮。
主持人:為什麼?
阿寶:因為那是我唱了20年第一次拿到的一個冠軍,所以說我拿到周冠軍的時候我特別激動———我終於被認同了。
主持人:你這麼多年追求的是被人認可?
阿寶:我覺得是吧,因為實際上我在民間是被認可的,我這20年一直在基層演出,老百姓很喜歡我,如果不喜歡我,那我也不可能唱到今天。因為我是民間歌手,民間藝人,老百姓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們天天在演出,如果你不好,老百姓不喜歡,就沒人請你,沒人請你你就沒有工作,沒飯碗了。所以像我這樣的,老百姓喜歡我,我才有很多地方演出,我的收入也挺高的,並不是像人們想像得那麼窮苦。
主持人:所以有這些還不夠是嗎?
阿寶:總是希望能夠被主流認同,人都是這樣想。
主持人:沒有不行嗎?
阿寶:沒有也行,實際上如果沒有星光大道這個節目,我還會唱一輩子,我還是在民間唱一輩子,覺得挺好,這種生活挺好的,只不過既然有了這樣的平臺,我為啥不展示我自己呢?現在我出名了,現在在我們西部地區有很多年輕的選手、歌手都開始唱,因為以前他們唱這種民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地方唱,沒人給錢,現在很多地方有這種需求,等於是打開了一個市場。
阿寶熬出來了
阿寶,本名張少淳,出生在山西大同的郊區,放過羊、揀過煤、當過裝卸工。他自小喜歡唱歌,經常面對著空曠的田野,一遍遍地扯開嗓子,4歲的時候他第一次登臺獨唱。上中學的時候,他一直是班裡的文藝課代表,12歲的時候曾經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藝校,但最後卻被別人頂替了,這件事對幼小的阿寶刺激很大,他的性格也變得孤僻內向。
唱了30多年的歌,阿寶如今終於成了明星,用很多人的話說:阿寶熬出來了。
主持人:你覺得你的嗓子是天生用來唱歌的嗎?
阿寶:我覺得我天生是一個為舞臺而生的人,我平時的性格還是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但是我一上了舞臺,就完全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世界就屬於我。
主持人:吸引你的是舞臺上的感覺還是唱歌的感覺?比如說如果喜歡唱歌的人,他生活中做些家務事也可以唱,在田野上他也去唱。
阿寶:兩個都有。小時候因為我家住在郊區,當時農田荒野就是我的舞臺,現在的舞臺變成了劇場聽眾,兩者我都喜歡。我唱歌是一種發洩,你看我唱歌不是像一般演員的微笑,我沒有,我沒有什麼颱風的。
主持人:不加控制。
阿寶:對,閉著眼睛,皺著眉頭。
主持人:你上藝校,被人頂掉了,考歌舞團也不收你,你在這個過程中拜過師嗎,還是說就是自己摸索著?
阿寶:沒有,我是自己偷著學的,全是偷著學的。
主持人:有人說你比帕瓦羅蒂還強,比他唱多一個八度。
阿寶:我覺得大家是一個誤導,實際上帕瓦羅蒂是美聲唱法,跟我們的唱法完全不一樣,沒有可比性。我也在這裡想跟那些愛比高音的人來說一下,唱歌並不一定要高音,你要追求你的韻味,比如說我唱《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再高兩個調我還能唱,但是這個調是最適合我的,高音到HighG最適合我,你要HighA 、High B我都沒問題,但唱出來就沒有這個美了。
我願意留在民間
將近20年的時間,阿寶一直在全國各地漂泊著,歌唱著。
15歲的時候,阿寶離家出走,隻身來到北京報考中央音樂學院,但人家因為他年紀太小沒有收他。高中畢業的時候,阿寶實在捨不得自己喜歡的民歌,他決定放棄考大學,開始了流浪歌手的生涯。
他隨著戲班子、劇團去各地走穴演出,很快就成了臺柱子。上個世紀90年代,他開始在歌廳、酒吧唱歌,在這樣的時尚場所,他唱土得掉渣的民歌,反而非常受歡迎。
主持人:你的歌裡邊究竟都有什麼樣的元素呢?就是你說這個鄉土的,也不是純原生態的,還有一些通俗唱法的處理,是這樣嗎?
阿寶:對,我基本上是一個四不像,大雜燴,我的唱法,你看山西、陝北、內蒙,我唱的是這三地的民歌,但是我的處理方法跟他們都不一樣,觀眾喜歡我這種處理,這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
主持人:你這麼根據現場去調整自己,會不會顯得太多變了?
阿寶:這麼多年在民間的演出給我一個最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一定要多學,不管哪種類別的藝術,民間有句老話叫做藝不壓身,我所有的收入都是老百姓請我去的。假如我只會唱一種歌,請你的地方會很少,假如我會唱民歌,又會唱戲劇,甚至會唱英文歌,那很多地方都會請我。
主持人:就是說你不僅僅是唱民歌,需要的情況下你可以唱通俗歌曲,可以唱英文歌曲?觀眾要什麼就可以給什麼?
阿寶:這是民間藝人必須做到的。
主持人:這是一種藝術上的能力,但也讓人感覺到好像生存不容易。
阿寶:對。因為像我這樣的民間藝人,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沒有任何單位,沒有保障,沒有工資,所有的收入都是靠民間的一場一場演出的積累,所以我們要拼命學東西,拼命地適合這個市場。
主持人:你現在出專輯了,知名度也很高了,是不是意味著和以前那種你說的民間藝人的生活要告別了?
阿寶:我是一個真真正正來自民間的歌手,我願意留在民間。現在就是找我的團特別多,都是國家級的非常有名的團找我。我如果進了那些歌舞團了,我就可以馬上有一套房子了;如果進了部隊,就是正團級以上的待遇。但是我覺得我是真正來自民間的歌手,我願意留在民間,所以我現在已經婉言謝絕了很多團體。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沒有任何單位,我也沒有任何的頭銜,我什麼都不是。
主持人:不希望有那種拿工資有保障的日子嗎?
阿寶:應該沒有,我是來自民間,我願意把我自己推向市場,交給市場,歌手好壞,市場來決定。如果老百姓不喜歡我了,我就沒市場了,我就選擇退出。
(轉自央視《新聞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