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醫院鬱金泰臨床團隊解讀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指南

2020-12-21 澎湃新聞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團隊聯合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全球首個阿爾茨海默病(AD)循證預防國際指南,美國CNN、合眾國際社、新聞與世界報導、英國的泰晤士報、太陽報等國外頂級媒體也大篇幅地採訪報導。鬱金泰臨床團隊根據相關專家和讀者的建議,進一步解讀了這版AD循證預防指南,並且制定了這份循證預防指南操作性手冊細則,主要用來回答:1.推薦了什麼(What);2.為什麼推薦(Why);3.怎樣實施(How)。

1.體重管理

推薦

65歲以下人群應維持正常體重指數(BMI),通過合理均衡體育鍛鍊、熱量攝入及正規行為計劃,以期使BMI達到並保持在18.5-24.9kg/m2範圍內;65歲以上人群不宜太瘦;65歲以上人群若出現體重減輕趨勢,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

中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體內脂肪代謝產物可能造成腦Aβ沉積增多,還會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使AD風險增高約64%。老年體重下降可能是腦內病理沉積的AD臨床前期表現,體重變化更小的老年人AD的風險降低約40%。

措施

65歲以下超重和肥胖人群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將BMI控制在30 kg/m2以下,65歲以上人群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保持BMI大於27kg/m2,有可能降低AD發病風險。同時,老年人應定期監測體重、體脂率等指標,若出現較大波動,密切關注認知功能改變。

2. 體育鍛鍊

推薦

每個人,尤其是65歲以上者,均應堅持定期體育鍛鍊。

原因

體育鍛鍊能通過改善平衡、減少跌倒次數等提高老年人認知功能,也可促進神經再生、減少腦內Aβ沉積,長期堅持有氧運動還可以增加海馬體積。

措施

特定範圍(0-2000 kcal/周或0-45 MET-h/周)內的體育鍛鍊對AD預防有益處,運動量每增加500 kcal/周或10 MET-h/周,AD的風險將降低約10%。建議中老年人多進行有氧運動,根據體檢結果及自身勞動能力,選擇合適的鍛鍊方法,安排合理的運動強度。

3. 認知活動

推薦

多從事刺激性腦力活動,如閱讀、下棋等。

原因

研究顯示,認知刺激活動能使痴呆發病風險降低50%,即使在有痴呆遺傳易感性的個體中也是如此。認知刺激活動參與得越多,腦儲備越高,痴呆風險越低。

措施

多參與認知刺激活動,如閱讀、下棋、學習新技術、玩腦認知訓練遊戲等,不僅能有效預防痴呆,還可以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4. 吸菸

推薦

不要吸菸,同時也要避免接觸環境中的菸草煙霧,對於吸菸人群應向其提供諮詢服務、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配合行為計劃或正規戒菸計劃。

原因

菸草中含有神經毒素,可直接損傷神經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40%。規範的戒菸管理與治療,可使AD新發病例顯著降低。二手菸也增加患病風險。

措施

對於未吸菸人群,不要吸菸,避免接觸環境中的二手菸。而對於吸菸人群,應鼓勵其戒菸,主動向醫務人員諮詢尋求幫助,制訂正規戒菸計劃。對頑固菸癮,可使用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幫助戒斷。

5. 睡眠

推薦

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出現睡眠障礙時要諮詢醫生或及時治療。

原因

睡眠障礙會導致大腦無法有效清除腦內有毒代謝廢物(如Aβ和tau蛋白),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70%。睡眠時間與AD呈U型關係,夜間睡眠不足(<4小時)或睡眠過多(>10小時)均可增加AD發生風險;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失眠、日間功能障礙(如白天經常犯困)、在床時間過多等也會增加AD發生風險。

措施

保持日間精力充沛和適當的夜間睡眠時長(不少於 4 小時,不超過 10 小時),保證良好睡眠質量,積極治療失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睡眠障礙疾病。

6. 糖尿病

推薦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糖尿病,對於糖尿病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減退情況。

原因

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島素抵抗狀態會造成腦內胰島素含量減少,幹擾Aβ清除,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70%。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水平異常也會增加痴呆風險,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大於 7.75 mmol/L時痴呆風險增加 20%,而規範的降糖治療有可能降低痴呆的發病風險。

措施

早期篩查血糖異常的人群,對其進行生活方式幹預,積極預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應遵醫囑服藥,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同時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的改變。

7. 腦血管疾病

推薦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藥,維持腦血管系統良好狀態,避免罹患動脈粥樣硬化、腦低灌注或其他腦血管疾病;對於卒中患者,尤其是腦微出血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改變,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護其認知功能。

原因

腦血管疾病會造成腦內低灌注,引起神經元缺血損傷,使AD患病風險增加40%,其中腦微出血可使AD患病風險增加70%。

措施

中老年易感人群應通過藥物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控制好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血管病患者要積極診治,並做好二級預防。

8. 頭部外傷

推薦

保護頭部,避免外傷。

原因

65歲以後的頭部外傷會使AD發病風險增加35%,並且發生次數越多、損傷程度越重,患AD的風險就越大。頭部外傷可直接損傷腦結構,還可通過氧化應激途徑介導腦損傷。

措施

建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跌倒和頭部撞擊,儘量避免危險性場景如接觸類運動,在高危情境下儘可能採取佩戴頭盔等保護措施。

9. 衰弱

推薦

晚年保持健康強壯的體魄;對于越來越衰弱的人群,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

衰弱指各種因素引起的與年齡相關的機體儲備和功能的下降,可造成機體對內外應激的反應能力下降,有可能引起AD相關的蛋白沉積等,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39%。

措施

75歲以上老年人應從飲食中充分攝取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定期檢查身體活動量和認知機能,預防感染,遵醫囑服藥。

10. 高血壓

推薦

65歲以下人群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高血壓。

原因

中年時期(≤65歲)患有高血壓,AD的發生風險增加38%。中年收縮壓/舒張壓分別超過130/90mmHg時,痴呆的風險隨之顯著上升。高血壓可以導致動脈硬化、慢性腦灌注不足和微循環障礙,誘導AD相關的病理改變。

措施

對於中年血壓正常人群,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菸限酒、減少鈉鹽攝入),避免情緒激動,積極預防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按照醫生建議血壓控制水平,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11. 直立性低血壓

推薦

對於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

直立性低血壓表現為站立後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患有直立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其AD發生風險增加18%。體位性的血壓下降可以導致短暫的腦灌注不足,進而導致微循環障礙,誘發AD的病理發生。

措施

直立性低血壓患者,積極尋找和去除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產生和惡化的原因,如藥物作用、脫水、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增加鹽和液體攝入,加用腹帶和壓力襪等措施幫助改善血壓。必要時,可使用短效升壓藥「替代治療」。

12. 抑鬱

推薦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對於已有抑鬱症狀的患者,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

抑鬱是A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抑鬱可通過影響AD病理、激素、神經生長因子、海馬體積等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23%。

措施

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傾訴來排解消極情緒和負性思維,建立積極的心理應對方法。抑鬱患者要積極求醫,可嘗試用正念冥想、有氧運動、心理治療等結合抗抑鬱藥物治療。

13. 心房顫動

推薦

維持心血管系統的良好狀態,房顫患者需要應用藥物治療。

原因

房顫可以導致小動脈低灌注和毛細血管高壓狀態,引起腦灌注不足,使AD的發病風險增加63%。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治療可以使痴呆風險降低29%。

措施

房顫患者,積極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治療,而對於藥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選擇上,應當遵照醫囑執行,可以適當選擇新型口服抗凝藥。

14. 精神緊張

推薦

放鬆心情,平時避免過度緊張。

原因

精神緊張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升高,誘發腦內炎症、增加Aβ和tau蛋白沉積,導致海馬結構和功能損害,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56%。

措施

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精神或軀體高度緊張或出現明顯焦慮症狀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自我調適、放鬆訓練、冥想訓練、認知行為治療、音樂療法、物理或藥物治療。

15. 教育

推薦

早年應儘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原因

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的學校教育能使AD發病風險降低51%,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痴呆的風險降低7%。提高教育水平可能通過改善個人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水平、增加認知儲備等減少痴呆的風險。

措施

建議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水平的學校教育(>6-15年),至少儘可能接受中學教育,以預防和減少晚年痴呆的發生。終身教育也被證明能夠預防痴呆。

1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推薦

定期檢測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應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同時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 mmol/L)可介導血管損傷,導致腦組織缺血,並通過促進Aβ和tau蛋白沉積,使AD患病風險增加67%。

措施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患者,可通過服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將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5-15 mmol/L範圍內。

17. 維生素C

推薦

飲食攝入或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有幫助。

原因

維生素C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對抗氧化應激損傷導致的AD神經退行性變。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以顯著降低16%的AD發生風險。

措施

建議中老年人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積極補充維生素C。

18. 雌激素替代療法

推薦

對於絕經後婦女,不建議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預防AD。

原因

綜合多項研究,雌激素替代療法並不能降低AD風險,反而可能會加劇AD進展,特別是療程超過10年者,因此不推薦。

19. 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

推薦

對於認知損害的患者,不建議應用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預防AD。

原因

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雖然可以改善AD的臨床症狀,但是12項臨床研究匯總結果發現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並不能降低AD的發生風險,因此不推薦。

除以上建議中提到的因素外,專家組還對其他的AD風險因素做了評價,包括社會關係、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MIND飲食)、魚類攝入、非甾體類抗炎藥、骨質疏鬆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飲酒、飲茶、喝咖啡、殺蟲劑暴露飲水中含矽過量等,雖然這些因素目前證據級別不夠高,並未作出推薦,但將來隨著AD相關危險因素和預防臨床研究的不斷進展,指南推薦的相關內容和級別還會不斷變化。

專家介紹

鬱金泰,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曾在美國UCSF神經內科工作,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和痴呆亞專科帶頭人,長期從事神經病學專業一線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擅長記憶下降、腦萎縮、走路不穩、各種痴呆(阿爾茨海默病、輕度認知功能受損、血管性痴呆、路易體痴呆、額顳葉痴呆、帕金森痴呆、快速進展性痴呆等)、腦血管病、帕金森症候群、神經變性病和神經遺傳病的診治。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門診預約

點擊圖片,預約專家門診

原標題:《華山醫院鬱金泰臨床團隊解讀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指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阿爾茨海默病可防!華山醫院21條建議請收好
    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AD) 患者,但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能阻止或逆轉AD的病情進展。「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AD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合理利用保護因素可以顯著降低A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這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腦重大疾病的國際循證醫學證據來指導臨床實踐。」
  • 《忘不了餐廳》x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把餐廳搬到線下啦,還有華山...
    在現場,你可以看到由華山醫院專家整理的關於「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科普牆,讓普通市民從日常點滴注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到「早預防、早幹預、早治療」,讓遺忘變得更慢一些。9月26日(周六)19:00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將到現場進行1小時的線上健康科普直播想了解更多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幹預建議,
  • 哪些人易患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有藥物能治嗎……
    >鬱金泰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表示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合理利用保護因素專家提醒,一旦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建議大家應早期去醫院就診。三類人易得阿爾茨海默病那麼,到底是哪些人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呢?
  • 出版簡訊|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腦出血臨床管理執行...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腦血管病規範化防治水平,降低卒中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與復發率,中國卒中學會組織國內專家歷時2年,制定了包括腦血管病預防、診療、康復、組織化管理和卒中醫療質量控制等內容的全方位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
  • 日本科學家稱魔芋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正為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日本科學家稱魔芋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正為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Emma Chou • 2019-12-25 14:15:12
  •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成世界難題 301醫院開展臨床研究
    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後毛之奇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痴呆的治療已成為當今醫學界重點攻破的世界性難題。
  • 中國醫促會循證醫學分會第四屆青年論壇活動在鹹陽市中心醫院舉辦
    鹹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喬西民致歡迎辭這是10月31至11月2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主辦,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循證與轉化醫學中心、鹹陽市中心醫院共同承辦的「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循證醫學分會第四屆青年論壇系列活動」所散發的學術魅力。
  • 潤燥止癢膠囊循證研究結果發布
    12月10日,國內首個開展治療慢性溼疹循證研究的口服中成藥潤燥止癢膠囊臨床研究結果發布會在南京隆重舉行,國內多位皮膚科專家到會,共同見證了這一重大時刻
  • 國產抗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擬年底上市
    「九期一」3期臨床主要牽頭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肖世富教授指出,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藥物治療還是對症治療,且可供選用的藥物不多,不能延緩或阻止病程進展。「九期一」的1、2、3期臨床試驗研究共有1199例受試者參加。其中3期臨床試驗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和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組織的全國34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試者的服藥觀察。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照護面臨三大困境 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首次發布
    「85%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認為,老人記憶下降是自然衰老過程,沒有必要治療而延遲就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員解恆革教授在2020年1月9日解讀的國內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時介紹說。
  • 實驗表明吃魔芋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近日,日本北海道大學客座教授五十嵐靖之和特任副教授湯山耕平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發現,源自魔芋的神經醯胺能減少β-澱粉樣蛋白(Aβ)積累。  Aβ在腦內的過度積累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發病原因之一。最近的研究顯示,Aβ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前15年就開始積累,為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開發能抑制Aβ積累的藥物和功能性食品。
  • 全國著名王寧利青少年近視防控團隊入駐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日前,鄭州市衛健委發布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學科團隊公告,由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引進的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團隊,上榜重點團隊名單。該團隊最早在我國開展了青少年眼病隊列研究,並推出了多項適宜技術,推動了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事業的發展。該團隊的引進,將為我市青少年近視患者帶來福音。
  • 100餘年來 全球批准用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僅2類4種 用於改善患者...
    因而,近年人們的關注度更多地集中到了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層面。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重視導致AD發病的風險因素。「可以看到,上述風險因素與其他一些慢病有很大關聯,所以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更多的是對引起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些常見生活事件的預防,這對於大多數慢性病都有好處。」王濤補充說。除此之外,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與睡眠也直接相關。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坦言,正因為發病機制複雜且目前尚不明確,給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飾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羅本燕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批准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內的上市時間為1999年。
  • 記憶力越好學歷越高,越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嗎?既然無法治好,還要不...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不能實現病因學治療,只能症狀學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坦言,正因為發病機制複雜且目前尚不明確,給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飾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羅本燕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批准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大類藥物,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內的上市時間為1999年。
  • 德專家:地中海式飲食有助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新華社柏林11月10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日前召集專家研討飲食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係。有專家認為,地中海式飲食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但專家也表示飲食只是影響患病的因素之一。德國吉森大學營養科學研究所教授岡特·埃克特對媒體表示,地中海式飲食有助於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這意味著要加大蔬菜和白肉攝入,減少紅肉攝入。地中海式飲食是指地中海沿岸一些地方流行的飲食方式,其中含有較多的果蔬、魚、堅果等,食用油則以橄欖油等植物油為主。
  • 華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病逝 享年55歲
    華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  過去的一個周末,醫療界朋友圈被一則悲痛消息刷了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光輝教授、主任醫師,因動脈瘤破裂,於7月29日離開人世,享年55歲。
  • 潤燥止癢 治療慢性溼疹口服中成藥臨床研究結果解讀會召開
    希文 3月24日,潤燥止癢膠囊—首個治療慢性溼疹口服中成藥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臨床研究結果解讀會(廣州站)在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成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