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的分類

2020-12-19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圓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雕塑形式,它所塑造的藝術形態,是獨立於立體空間的實體,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讓人們從四面觀賞的。浮雕則與圓雕有很大的不同,它所塑造的形態,附著在背景上,觀賞者一般只能從一面來觀賞。

雕塑藝術

所以我們說,浮雕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一種離塑形式;而且製作浮雕也常常運用繪畫中的透視、錯覺和刻線等方法來表現。浮離依據凹凸和厚度的不同,還可分為凹浮雕(所雕形象的輪廓線陰刻落低於平面,再雕刻出形象的起伏)、高浮雕、淺浮雕等形式。另外,雕塑的形式,除了圓雕和浮雕以外,還有一種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塑造方法,那就是透雕(也稱鏤空雕)。這種雕塑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單面雕刻,有的是雙面。雕刻,但一般這種雕刻都有邊框。在表現客觀世界的能力方面,圓雕與浮雕各有千秋:圓雕能讓人們從四面去欣賞作品,品味作者的意圖,但是,它不適宜於表現事物、形象等所處的具體環境(例如山水、房屋等)。而浮雕雖然只能讓人們從正面去欣賞,但可以利用背景,像繪畫那樣把事物發生的環境表現出來;產生說明主題,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雕塑以放置的場所不同,又可分為室外雕塑和室內雕塑兩大類。

浮雕

室外雕塑一般長期安裝在城市及城郊的園林、綠地、廣場、街道等處,而且尺寸比較大,最大的可上百米,小的也有幾十釐米的,可根據環境和用途,而決定其規模的大小。室內雕塑,主要指安置在建築物內的各種雕塑、相對室外雕塑而言尺寸就小一些,但也並非絕對,有大至數米,小到兒釐米的作品。不管是室內、室外的雕塑,都可根據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分為若千類。為了便於分清各類雕塑的作用與藝術特性,我們列舉幾種主要的分別看一下。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設置在城市的廣場、園林、街區等市政設施中的雕塑作品,城市雕塑作品以宣傳教育、陶冶人們心靈,美化城市市容為目的而創作。城市雕塑一定要依據城市建築和環境的特點而確定雕塑的風格,作品完成後,要完全符合建築環境的整體性和完美性。城市雕塑主要包括紀念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功能性雕塑。

室外雕塑

紀念性雕塑:以紀念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目的而興建的雕塑作品,一般這類作品要求在題材上緊扣歷史,處理手法以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特點而定。當它安置在特定的歷史紀念地或建在紀念性建築的綜合體中間時,多具有莊嚴性和永久性的特徵。主題性雌塑:雕塑家創作雕塑作品,從主觀願望來說都是具有主題的,這裡我們講的主題性雕塑是指它在城市建築或某一環境中的作用,是揭示建築或環境的主題的;是把建築藝術無法表現出來的思想性,運用雕塑藝術充分表現出來。如《蘇聯宇宙發展偉大成就紀念碑》,光靠高聳的碑身是無法表現其內容的,只有同雕塑藝術相結合,運用浮雕等形式使紀念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得到進一步的結合與提高,從而加強了藝術的感染力,主題性雕塑在建築和建築群中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如北京農業展覽館建築群前的兩組群雕,它表現了整個建築環境中所要體現的思想,反映了新中國農業的日新月異,蒸蒸日上。主題性雕塑就是利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來揭示一定的主題思想。

蘇聯宇宙發展偉大成就紀念碑

裝飾性雕塑:在城市建築中,這一類的雕塑應用得很廣泛。裝飾性雕塑中,有的與建築物的結構結合起來,成為建築功能的一部分(如希臘建築中的人像柱等);有的只作為某一建築物的特定裝飾品(《馬賽曲》、《舞蹈》和一些大橋橋頭雕塑等);也有的是裝飾某一環境(如一些小園林或環境等小型雕塑)。裝飾雕塑在城市建設中,小到一個浮雕圖案,大到主題性圓離,範圍無所不有,但它的一個總特性是:必須與建築環境和諧,它的裝飾目的就是美化它的被「裝飾」。因此,這類作品多要求從含蓄的藝術情趣中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受,它應當與建築和環境相諧調,給人以享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希臘建築中的人像柱

功能性:雕塑:功能性雕塑是指具有實用目的的美的造型,如城市公園中,讓人們拍照留影、鑽藏捉迷、攀爬騎乘嬉戲的大型玩具式雕塑和一些帶有裝飾性的果皮箱等。陵驀雕刻:從廣義上講應該包括陵園中各種雕刻,其中包括墓碑、石像、紀念性雕像及裝飾在陵墓建築上的雕刻等。在我國地面古代陵墓雕刻中,很少有直接塑造陵慕主形象的,常以動物為多,其期目的在於儀衛性質,以顯示墓主的威嚴,《霍去病墓石雕》、《南朝陵墓石獸》、《順陵石獅》等。石窟離塑:是古代宗教雕塑藝術的一個類別。 源於印度。石窟多指人工依山崖開鑿的洞窟。少數也有以磚、石等構築成的窟型,或以木構築的窟前建築物等。石窟雕塑,多以石雕而成,也有泥塑、 石胎泥塑等形式。石窟雕塑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宗教思想。如第六章中列舉的雲岡、龍門、敦煌、麥積山等石窟的造像。

順陵石獅

彩塑:外部飾色彩的泥塑。彩塑按其造型的大小,可分為大型彩塑和小型工藝彩塑。大型彩塑在我國古代的宗教石窟和廟宇雕塑中經常採用,如敦煌、麥積山石窟、太原晉祠中的聖母殿塑像、山東靈巖寺以及山西平遙雙林寺等很多造像都是以彩塑的形式而塑造的。小型的彩塑主要是指案頭陳設和欣賞的小工藝品。架上雕塑:「架上」原意出自俄文一詞。 架上雕塑,主要是指陳列在可以移動的,相當於工作檯的臺座上的雕塑作品。其特點是一般體量比較適中,便於中、近距離欣賞,因此,多用於展覽會和室內的陳設,而且架上離塑的題材也比較靈活廣泛。

案頭離塑:指陳列在室內桌案、櫥柜上的小型工藝雕塑品。多採用裝飾手法表現各種人物、動物及神話題材;主要以抒情、恬靜的風格供人休息時欣賞和拿在手中把玩。作為雕塑藝術的特性,儀從前面的幾小頁是很難概括的,而且很多東西用文字難講清楚,所以我們認為要真正認識雕塑藝術,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有較深的體會。理論雖然指導實踐,但不能具體解決實際問題,也難免偏誤。 因此,學習雕塑必須親自動手;而且,只有在創作實踐中反覆鑽研探索,使自己的思想和技藝日趨成熟,才能創作出好的雕塑作品來。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前面所講中,可以看出雕塑藝術的語言,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了解一點雕塑的發展史,以便我們更好地掌握雕塑的語言。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上,離塑藝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恐怕現在很難說清楚。但是,就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而言,已距今大約有二、三萬年了。例如被藝術界稱為「母神」的奧地利出土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雕塑文化,地方特點
    雲南各個時期的雕塑藝術品,也是每個時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體現。雕塑是雲南歷史發展中社會、經濟、民族、生活、科技、人的思想的縮影。比如,從雲南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雲南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的水平,而人們對作品的構思、造型設計、作品的尺寸比例製作有相當的藝術水平。從雕塑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南詔、大理國佛教的興盛,當地的佛教文化可與中央王朝首都相媲美。
  • 中國傳統雕塑文化,信仰雕塑,以及唐陵石刻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北周末年,周武帝宇文邕繼北魏太武帝之後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毀佛滅法事件。佛教遭到嚴重打擊,佛教雕塑也一度轉入低潮。所以,佛的名稱雖然繁多,但在雕塑中的形象特徵則相同。中國最流行的釋迦佛、彌勒佛、阿彌陀佛,從外觀上看都是一樣的。菩薩,在佛教神系中地位僅次於佛。起初是把成佛前的釋迦稱為菩薩,後來也衍化了許多菩薩,常見的有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地藏等。菩薩像原來是按照釋迦做太子時的形象裝束製作,因此,服飾最為華美。
  • 傳承弘揚農耕文化雕塑
    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的農耕文化、人文精神與和諧理念,不僅在維繫生物多樣性、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資源持續利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獨特景觀、推動鄉村旅遊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保持和傳承民族特色、傳統特色、豐富文化生活與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還有傳統題材的「三星」,即福、祿、壽,為民間流傳的天上三大吉星,是寓意五福臨門、高官厚祿、長命百歲的吉祥之星。
  • 華夏審美文化,種類豐富的中國雕塑,名器雕塑
    本文乃作者梅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名器亦稱冥器、盟器,指古代用於陪葬的代替實物的模型,來自中國人關於靈魂不滅,死後應有生前之生活環境相伴的觀念。名器雕塑是名器的一個主要部分,包括用雕塑的手法製作的人俑、家畜和鳥獸模型、建築和車船模型等。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們接著講陶瓷雕塑造型設計,創作動物雕塑其實跟創作人物雕塑造型一樣,通常要抓住三點:第一是外形把握精準;第二是對表現造型特點特徵的重點部位進行檢查
  • 農耕文化主題雕塑 勞動人物的底蘊——製作農耕雕塑就找大美藝匠
    吹古皮雕塑,打穀機雕塑,農耕文化雕塑,勞動人物雕像農耕人物雕像,耕種人民擺件,農耕雕塑,農耕民俗雕塑古代生活場景擺件,民俗小品雕塑,推石墨雕塑,壓糧雕塑傳統農耕場景雕塑,耕種雕塑,民俗文化雕塑,推磨壓糧雕塑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雖然是小編聽說的經歷,但是直至現在我都無法清楚地回答自己到底親歷過的是哪個「卑爾根",因為你越是想深入地了解卑爾根的時候
  • 「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在京舉行 近日,「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 黃泉福於2010年成為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有些是雕塑,有些是牆報,出版物就更多了。相信當初拍板決策的人不是存心宣揚封建糟粕,跟現代文明和法治對著幹,更大可能是對「二十四孝」缺乏基本的價值判斷。殊不知「埋兒奉母」之類的「孝」其實是「不孝」,與當今世界通行的價值觀早已格格不入,是傳統文化中醜陋猙獰的部分。孝道,既要講孝,也要講道。道,就是要符合人性,符合時代潮流,且要具備法治精神。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仿實物造型和抽象造型形式
    仿實物造型形式仿實物造型陶瓷雕塑根源於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繫的自然生活環境,是對生活中我們所利用、觀賞的食物的再現,這樣一種情趣與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審美趨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它們多重組合在陶瓷雕塑中是我們常常運用的造型外在形式,通過球體之間的構成銜接或者有規律的組接,在形式上給人以反覆增加的感覺,造成一種無限擴展的意念。圓形或弧形也是陶瓷雕塑中運用得比較多的形體,通過手工或模具成型的手法所得到的造型,往往能達到一種規整、有序的藝術效果。我們在雕塑塑造中,要充分利用球體差異來表現各自的個性特點。
  • 現在才知道城市雕塑是這樣分類的
    城市雕塑 1、城市雕塑材質分類 金屬材質雕塑: 鍛銅雕塑:主要由成品金屬板材經藝術鍛打製作成雕塑作品。特點:耐用,製作快捷,雕塑古樸,適合大型銅雕塑。
  • 古代典故雕塑,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
    人物銅雕像,古代教書先生雕塑,戶外擺件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人物雕塑,文化廣場雕塑,名人雕塑
  • 首批中華文化名人雕塑今日落戶北京世紀壇
    華夏經緯網7月1日訊:據中新社報導,神情肅穆、風採照人的郭沫若和一襲長衫、依杖而立的齊白石,今天「走進」北京中華世紀壇——首批中華文化名人雕塑落成儀式今天在這裡舉行。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書法家和詩人,為推動中國現代文學藝術、戲劇藝術、古文字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齊白石是中國20世紀最傑出的國畫大師之一,從事藝術創作80餘年。  據中華世紀壇發展基金會副會長朱相遠介紹,這兩尊雕塑由著名雕塑藝術家李向群、田世信創作,是中華世紀壇40尊中華文化名人雕塑中首批完成創作並落成的雕塑。
  • 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沈括像:凝固時空的守望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烙印,每座雕塑都被賦予了該城市的文化寓意。在宿遷,也有大量的城市雕塑,她們濃縮了宿遷的歷史和文化。即日起,速新聞推出「文化宿遷的印記」系列報導之二——文化宿遷的印記·雕塑,走近這些「沉默不語」的文化「印記」,尋找深藏於心的記憶,與讀者共同探尋宿遷這座文明城市的文脈和力量。
  • 東方醒獅,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在中國
    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東方醒獅這座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用緬甸黃金樟整體雕刻而成,其高4.35米,重達39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木雕像,屹立街頭如一座山,霸氣十足,它還有個十分響亮的名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代表著勇敢,力量,具有避惡、招財功能,是社會等級和身份的象徵,古人常常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等處擺放守門石獅,現在的銀行、商鋪門前也常見石獅子。唐宋時代只有帝王宮殿、墓前才有資格用石獅子守衛。
  • 為什麼你眼中的藝術沒有中國雕塑?看看樂感文化對其影響有多大!
    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孔子的主張和體系的形成,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深深地包含對先人的意識和觀念的認同。滲透儒家思想的漢代《詩大序》中說「發乎情,止乎禮義。」十分清晰、確切地概括出孔子學說的重要特質。
  • 中國傳統文化,泥塑雕塑文化,怎樣翻石膏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為了使泥塑保持不走樣,通常的辦法是將泥塑翻製成石膏像。石膏像的優點是易於搬運。陳列和不易破損。為了增強石膏的牢固性,可在石膏像的內壁用麻或棕貼上去;有動態的雕塑,和手、腳等細小部位,在模型內都要放些鐵絲、麻等,使其加固。第四步,脫模與修補:石膏像澆完後,拆外模時,先用鈍的鑿子將外模打去,要細心從上部打起,不要急躁,不能打到作品上,更不要損壞細小部位。萬一打壞了,還可用石膏修補,但效果不如以前的生動。
  • 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錢紹武 阿炳張文新 魯迅坐像塑魂立人聚焦肖像人物雕塑,深度回顧中國文化傳統,探索雕塑藝術本體層面的現代轉型。以「人」為中心的塑造是人類美術史上永恆的主題,體現了人類對社會、歷史、自然的反思和心靈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