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們概括地回顧了雕塑藝術的發展,從幾千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雕塑藝術從開始產生時,在形式上就存在著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圓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雕塑形式,它所塑造的藝術形態,是獨立於立體空間的實體,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讓人們從四面觀賞的。浮雕則與圓雕有很大的不同,它所塑造的形態,附著在背景上,觀賞者一般只能從一面來觀賞。
所以我們說,浮雕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一種離塑形式;而且製作浮雕也常常運用繪畫中的透視、錯覺和刻線等方法來表現。浮離依據凹凸和厚度的不同,還可分為凹浮雕(所雕形象的輪廓線陰刻落低於平面,再雕刻出形象的起伏)、高浮雕、淺浮雕等形式。另外,雕塑的形式,除了圓雕和浮雕以外,還有一種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塑造方法,那就是透雕(也稱鏤空雕)。這種雕塑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單面雕刻,有的是雙面。雕刻,但一般這種雕刻都有邊框。在表現客觀世界的能力方面,圓雕與浮雕各有千秋:圓雕能讓人們從四面去欣賞作品,品味作者的意圖,但是,它不適宜於表現事物、形象等所處的具體環境(例如山水、房屋等)。而浮雕雖然只能讓人們從正面去欣賞,但可以利用背景,像繪畫那樣把事物發生的環境表現出來;產生說明主題,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雕塑以放置的場所不同,又可分為室外雕塑和室內雕塑兩大類。
室外雕塑一般長期安裝在城市及城郊的園林、綠地、廣場、街道等處,而且尺寸比較大,最大的可上百米,小的也有幾十釐米的,可根據環境和用途,而決定其規模的大小。室內雕塑,主要指安置在建築物內的各種雕塑、相對室外雕塑而言尺寸就小一些,但也並非絕對,有大至數米,小到兒釐米的作品。不管是室內、室外的雕塑,都可根據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分為若千類。為了便於分清各類雕塑的作用與藝術特性,我們列舉幾種主要的分別看一下。城市雕塑:主要是指設置在城市的廣場、園林、街區等市政設施中的雕塑作品,城市雕塑作品以宣傳教育、陶冶人們心靈,美化城市市容為目的而創作。城市雕塑一定要依據城市建築和環境的特點而確定雕塑的風格,作品完成後,要完全符合建築環境的整體性和完美性。城市雕塑主要包括紀念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功能性雕塑。
紀念性雕塑:以紀念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目的而興建的雕塑作品,一般這類作品要求在題材上緊扣歷史,處理手法以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特點而定。當它安置在特定的歷史紀念地或建在紀念性建築的綜合體中間時,多具有莊嚴性和永久性的特徵。主題性雌塑:雕塑家創作雕塑作品,從主觀願望來說都是具有主題的,這裡我們講的主題性雕塑是指它在城市建築或某一環境中的作用,是揭示建築或環境的主題的;是把建築藝術無法表現出來的思想性,運用雕塑藝術充分表現出來。如《蘇聯宇宙發展偉大成就紀念碑》,光靠高聳的碑身是無法表現其內容的,只有同雕塑藝術相結合,運用浮雕等形式使紀念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得到進一步的結合與提高,從而加強了藝術的感染力,主題性雕塑在建築和建築群中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如北京農業展覽館建築群前的兩組群雕,它表現了整個建築環境中所要體現的思想,反映了新中國農業的日新月異,蒸蒸日上。主題性雕塑就是利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來揭示一定的主題思想。
裝飾性雕塑:在城市建築中,這一類的雕塑應用得很廣泛。裝飾性雕塑中,有的與建築物的結構結合起來,成為建築功能的一部分(如希臘建築中的人像柱等);有的只作為某一建築物的特定裝飾品(《馬賽曲》、《舞蹈》和一些大橋橋頭雕塑等);也有的是裝飾某一環境(如一些小園林或環境等小型雕塑)。裝飾雕塑在城市建設中,小到一個浮雕圖案,大到主題性圓離,範圍無所不有,但它的一個總特性是:必須與建築環境和諧,它的裝飾目的就是美化它的被「裝飾」。因此,這類作品多要求從含蓄的藝術情趣中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受,它應當與建築和環境相諧調,給人以享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功能性:雕塑:功能性雕塑是指具有實用目的的美的造型,如城市公園中,讓人們拍照留影、鑽藏捉迷、攀爬騎乘嬉戲的大型玩具式雕塑和一些帶有裝飾性的果皮箱等。陵驀雕刻:從廣義上講應該包括陵園中各種雕刻,其中包括墓碑、石像、紀念性雕像及裝飾在陵墓建築上的雕刻等。在我國地面古代陵墓雕刻中,很少有直接塑造陵慕主形象的,常以動物為多,其期目的在於儀衛性質,以顯示墓主的威嚴,《霍去病墓石雕》、《南朝陵墓石獸》、《順陵石獅》等。石窟離塑:是古代宗教雕塑藝術的一個類別。 源於印度。石窟多指人工依山崖開鑿的洞窟。少數也有以磚、石等構築成的窟型,或以木構築的窟前建築物等。石窟雕塑,多以石雕而成,也有泥塑、 石胎泥塑等形式。石窟雕塑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宗教思想。如第六章中列舉的雲岡、龍門、敦煌、麥積山等石窟的造像。
彩塑:外部飾色彩的泥塑。彩塑按其造型的大小,可分為大型彩塑和小型工藝彩塑。大型彩塑在我國古代的宗教石窟和廟宇雕塑中經常採用,如敦煌、麥積山石窟、太原晉祠中的聖母殿塑像、山東靈巖寺以及山西平遙雙林寺等很多造像都是以彩塑的形式而塑造的。小型的彩塑主要是指案頭陳設和欣賞的小工藝品。架上雕塑:「架上」原意出自俄文一詞。 架上雕塑,主要是指陳列在可以移動的,相當於工作檯的臺座上的雕塑作品。其特點是一般體量比較適中,便於中、近距離欣賞,因此,多用於展覽會和室內的陳設,而且架上離塑的題材也比較靈活廣泛。
案頭離塑:指陳列在室內桌案、櫥柜上的小型工藝雕塑品。多採用裝飾手法表現各種人物、動物及神話題材;主要以抒情、恬靜的風格供人休息時欣賞和拿在手中把玩。作為雕塑藝術的特性,儀從前面的幾小頁是很難概括的,而且很多東西用文字難講清楚,所以我們認為要真正認識雕塑藝術,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有較深的體會。理論雖然指導實踐,但不能具體解決實際問題,也難免偏誤。 因此,學習雕塑必須親自動手;而且,只有在創作實踐中反覆鑽研探索,使自己的思想和技藝日趨成熟,才能創作出好的雕塑作品來。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