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精油的小白們,總會被「專業人士」不厭其煩的叮囑很多注意事項,好像唯恐一個使用不當,小小的精油就能瞬間變成奪人性命的鶴頂紅一樣。
雖說有些誇張調侃,但縱觀幾百年的芳療歷史,想要找出幾個因誤用精油造成不可挽回後果的案例,還是非常容易的。
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在夏季不能用的精油吧!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夏季使用這些精油時,要多加一份小心與謹慎,因為一旦疏忽可能就是「毀容爛臉」的嚴重後果。
在芳香療法中經常使用的精油大概有100多種,這些精油可以拿來護理肌膚、按摩身體或者是擴香吸嗅。在這直接接觸身體使用的精油中,藏著那麼一小部分的精油,是具有光敏性的。
什麼是光敏性呢?
在醫學中的概念中,是指具有光敏性的物質會引起肌膚的光敏反應。
具體的說是有些成分暴露在陽光後,吸收相應波長的能量轉變為激發態,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會破壞正常的人體組織,導致皮膚出現瘙癢、紅斑、水腫,嚴重者可起水泡,潰破後形成糜爛或潰瘍。
光敏反應對肌膚的傷害,要遠比陽光直接照射到皮膚上嚴重的多。在對於能夠引起光敏反應的成分上,要格外小心。
精油為何具有光敏性
網上流傳著很多光敏性的食物名單,這些食物大都是一些野菜或者是果子,而且與剛才討論的不同,這些食物雖然具有光敏性但是如果不是大量食用,一般不會輕易出現光敏反應。
這也讓部分人對光敏反應的警惕性降低,但是,用這些植物提取的精油與直接使用植物,這是兩種完全是不同的結果。
圖 | 部分光敏性食物
精油是植物高濃度提取的成分,光敏性成分的含量比較高,使用這類精油,會有很大的機率引發光敏反應。這些精油包括:
柑橘類精油,如佛手柑、甜橙、橘、檸檬、葡萄柚等。馬鞭草、歐白芷根具有較強的光敏性。檀香精油也含有光敏性成分。乳香、圓葉當歸、萬壽菊具有輕微光敏性。
圖 | 甜橙精油
這些精油具有光敏性,是因為它們都含有一種呋喃香豆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系列多環結構的分子,包含多種化合物形式,並不是單一一種物質。
它們藏在精油中,隨著精油分子被身體一起吸收,然後在炙熱的夏日陽光下被光子激發。發生反應的過程中,它將吸收到的光子能量釋放給周圍環境,損傷健康的機體細胞。
表現在肌膚上,就是過度曬傷、燙傷!
其他具有光敏性的成分
光敏反應在藥物成分方面研究得比較深入,可引起光敏反應的藥物主要包括喹諾酮類、磺胺類、四環素類、磺醯脲類、利尿藥、吩噻嗪類、非甾體抗炎藥、口服避孕藥及局部用藥等。
化妝品中的部分成分不具有光敏性,但是同樣需要避光使用,比如維A醇、維A醛、維A酸。
維A醇在塗抹到皮膚上,會轉化成維A醛,再轉化為維A酸,而A酸是具有光敏性的。所以,大部分含有A醇的成分,都建議晚上使用。
有光敏性的精油怎麼用
有光敏性的精油最好在晚上使用,光敏性也是有輕重之分的,較輕微的例如葡萄柚精油,晚上低劑量使用,在第二天曬到太陽也沒有關係。
除了葡萄柚之外,還有橘、苦橙、檸檬精油、萊姆等柑橘屬的精油塗後都要避免日曬,最好在夜晚使用。
但像檸檬馬鞭草的光敏性可能好幾天,甚至光敏性會維持很久,應儘量避免使用在會曬到太陽的皮膚處,避免肌膚被曬傷的可能。
總結的來說,對於幾種光敏性特別強的精油,在避免大量使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其餘的光敏性精油完全可以通過錯開使用時間、稀釋精油濃度的方式使用。
不過,對於體質敏感的人來說,在夏日避開這些精油或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