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和科學看待我國糧食缺口

2020-12-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報告預測,在「十四五」時期,中國有能力確保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目標,國家糧食安全有保障。我國糧食缺口主要表現為國內大豆產需缺口,而進口大豆主要用於加工和飼料,其對口糧安全的衝擊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人們應正確理解和科學看待糧食缺口問題,不必過分解讀。但在需求和消費層面,當務之急是將節約理念和危機意識納入國家糧食安全觀。

 我國糧食安全中長期有保障

中國的糧食概念裡包括穀物、薯類和豆類等。穀物中,小麥、稻穀和玉米並稱三大主糧,其中小麥和稻穀統稱口糧。中國糧食生產以穀物為主,近10年來,穀物產量佔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而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佔穀物的98%以上。因此,只要穩定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供給,中國糧食安全就有保障。根據國際標準和中國國情,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底線,穀物自給率和口糧自給率也被認為是考察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關鍵指標。

課題組採用流向統計等多種方法,分別計算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自給率,綜合得出中國穀物自給率自2005年以來各年份都高於95%,達到了穀物基本自給的要求。同時,2015—2019年按稻穀和小麥計算的口糧自給率均在100%以上,這說明近年來我國始終處於口糧絕對安全的範圍。報告預測,在正常情況下,2025年中國糧食產量為6.85億噸左右,穀物產量為6.26億噸左右,穀物自給率仍然高於95%的安全線,穀物產量佔糧食產量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這表明,「十四五」時期,中國可以維持穀物基本自給的目標,穀物安全將繼續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實基礎。

 現有糧食缺口並非口糧缺口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中國糧食自給率出現下降,其原因主要在於大豆進口數量顯著增長。中國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在1.1億噸左右,90%的大豆需要進口。2019年,大豆進口量為8851萬噸,接近2019年全年糧食進口總量的70%。因此,國內糧食缺口主要由國內大豆產能有限造成,我們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

事實上,中國居民消費口糧是以大米、小麥為主的穀物類。進口大豆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飼料,大豆缺口對口糧消費的影響非常有限。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穀物淨進口1468萬噸,佔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穀物進口主要用於消費結構優化和庫存調節。考慮到「十四五」期間穀物結構調整的需要,預計2025年穀物(由三大主糧來衡量)消費量為6.51億噸左右,由此將出現2500萬噸的小幅缺口。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口糧是絕對安全的,糧食缺口主要由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質量改善造成,而非口糧缺口。

 科學看待我國糧食缺口

糧食缺口是糧食供給量與需求量或者生產量與消費量之間的差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糧食生產依賴的耕地和水資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近年來,糧食缺口問題一直存在。自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量均維持在1億噸以上。隨著糧食消費需求的增長,這種糧食缺口將會長期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糧食缺口是消費結構調整和質量改善型的缺口,主要由結構性需求和品種調劑引起,並非主糧短缺,更不能把它等同於糧食危機。

對於糧食缺口問題,人們需要從底線保障和動態平衡兩個方面認識。從底線保障來看,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每年6.5億噸以上,2019年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74公斤。2020年夏糧又創歷史新高,庫存充足,完全可以應對預測的「十四五」期間穀物缺口,穀物供給保持長期穩定的態勢不變。若以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來看,按照目前我國每年6.5億噸以上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即使在未來人口高增長預期下,也完全可以實現人均400公斤的糧食佔有量,糧食安全底線無憂。

從動態平衡來看,中國已是農產品貿易大國,針對糧食缺口變化及時調整進口規模,藉助國際市場來滿足國內糧食需求,能夠在開放格局下保持糧食供需的動態平衡。我國以糧食進口結構多元為基礎,實現穀物結構持續調優,大豆需求充分保障。我國正逐步發揮農業大國優勢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在「產能保障」的前提下,以「適度進口」為補充,妥善應對國內糧食缺口,這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全面踐行新國家糧食安全觀

「十四五」時期,保障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至少在6億噸以上十分必要。綜合2025年前各年度穀物預測結果,考慮到人口基數、城鎮化及消費結構等因素,「十四五」期間繼續保持95%以上的穀物自給率水平較為合理,也能夠實現。為實現「十四五」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目標,奠定中長期糧食安全良好基礎,需要做好頂層謀劃,從需求層面保持憂患意識和樹立節約理念。這對於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具有積極意義。

面對糧食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以及為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的需要,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始終繃緊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不放鬆。雖然我國糧食產需屬於緊平衡,但中國每年在餐飲上浪費的糧食高達800億—1000億斤,相當於目前糧食生產量的6.0%—7.5%。在糧食產需中長期仍處於緊平衡狀態下,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樹立全社會厲行節約的綠色健康消費理念,反對和杜絕任何形式的糧食浪費。在加快立法、強化監管的同時,還應發揮教育機構、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的引導、教育和監督作用,共同約束和禁止鋪張浪費行為,營造健康餐飲環境,形成節約糧食的生活常態。

(執筆:魏後凱、崔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8月24日總第1995期 作者:《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主報告課題組

精彩推薦:

世界糧食供需格局分析

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中國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防線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糧食產需缺口不等於供需缺口 我國穀物自給率超95%以上 口糧自給率...
    糧食供需並無缺口  日前,有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到2025年,我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產需缺口,其中穀物產需缺口約為2500萬噸,一些人士據此認為中國將面臨缺糧。  事實上,糧食產需存在缺口,並非糧食供需有缺口。
  • 5年後我國會有1.3億噸糧食缺口?農業農村部:口糧絕對安全
    5年後我國會有1.3億噸糧食缺口?,主要因為這麼幾個事:前一段時間,有地方出現部分消費者和貿易商囤糧的情況,甚至出現搶購現象;截至8月10日,主產區累計收購小麥881億斤,比去年同期減少212億斤;有報告稱,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大概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幾個信息關聯起來,讓人覺得中國的糧食似乎
  • 1.3億噸糧食缺口,很大件事嗎?
    於是,有很多人開始了「糧食危機」的憂慮,覺得這樣的數字過於嚇人。 那麼,到底1.3億噸的糧食缺口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真如有些媒體說得那麼可怕嗎? 在聊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得搞清楚全國人民一天的糧食消耗量。
  • 深刻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內涵與特性
    因此,就有必要將糧食安全與穀物安全、口糧安全進行區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就有利于澄清當前對我國糧食供給保障能力認知上的一些困惑,也便於同國際接軌,同時對於相關的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二,新形勢還表現在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與兩個市場。
  • ...彌補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缺口的硬核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近日,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為方便考生和家長更好地選擇到心儀的學校、專業和學科,華龍網教育頻道特別推出「秒懂專業/學科」系列短視頻,整合重慶郵電大學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3個重慶市一流學科,聚焦行業前景、專業優勢、學科亮點,利用時長較短的短視頻形式,覆蓋全面,動靜結合,生動活潑,最大化發揮圖文音視頻的優勢,為眾多有「選擇困難症」的考生、家長提供權威性地幫助。
  • 權威解答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我國大概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幾個信息關聯起來,讓人覺得中國的糧食似乎「不安全」了。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認為,這些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風,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費,也防止後期價格波動下跌帶來損失。這樣說是有充足理由的。
  • 今年糧食生產形勢如何?如何看待糧價上漲?農業農村部回應
    記者:今年是一個豐收年,糧食供給有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待當前糧食價格上漲和進口量增加。韓長賦: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造成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人們對糧食安全高度關注,擔心糧食價漲,供給緊張,這是可以理解的,說明吃飯問題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分量還是很重的。這裡我首先要說的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 2020中國糧食量價同增:玉米價格上漲 飼料缺口增大
    (原標題: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玉米價格上漲,飼料市場缺口增大)「一是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二是畝產有所增加。」12月10日,江蘇鹽城市建湖縣某鄉鎮的一位基層農業幹部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樣解釋2020年的糧食產量增收原因。
  • 缺口15萬噸,澳大利亞迎「大米荒」?中國糧食產量高達66949萬噸
    此前澳大利亞大米農業協會會長Rob Massina也表示,正常年份該國的大米年產量約為60萬噸左右,而2019-2020年的產量將大跌至5.4萬噸,這對每年消費20萬噸澳洲大米澳大利亞來說,缺口約達到15萬噸。他認為,到2020年底,該國超市的貨架上可能就沒有澳洲大米了。
  • 中國是產糧大國居世界榜首,為何糧食進口量也是全世界第一?
    我國是農業大國,亦是人口大國。一個尤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我國的糧食常量高,糧食消費高,並且糧食進口多。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儲備國,那麼我國現存的糧食庫存有多少呢?據小編粗略統計,大概在2.5億噸以上呢。那麼大家可能就要問,我國儲存的這麼多糧食可供國人消費多長時間,目前的話以我國人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像一般小的災荒之類,糧荒在我國是不會發生的。中國是產糧大國居世界榜首,為何糧食進口量也是全世界第一?我國糧食供需存在缺口。
  • 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已達到950斤,那美國人均呢?
    尤其是各類食堂,飯店的大型聚餐,食品過期等,有媒體報導稱,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食品的總量可以養活2億人,每天都有數以萬噸計的食物被從餐桌上丟棄。如果再考慮到運輸、倉儲途中的損失,我們老百姓真正入口各類糧食是大幅低於905斤的。因此,國家才會提倡「光碟行動」,鼓勵大家「節約糧食,避免浪費」,並且對食物供應的各個環節加以控制與管理。
  • 如何正確的理解問題?
    我一直相信,在我們對一件事情做的不到位的情況下,往往代表著我們的理解的不夠到位,不夠精準。我們必須這樣去看待任何我們遇到的事情。如果我們不這樣去理解,我們就會歸結於其他方面,比如別人的問題,大環境問題、甚至是風水、命格等方面,反而越來越找不到北。
  • 科學看待我國畜禽糞汙中重金屬殘留
    為了掌握我國畜禽糞汙中重金屬殘留現狀,科學指導畜禽養殖糞汙處理和還田利用,2019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對全國生豬、奶牛、肉牛、蛋雞和肉雞糞汙樣品進行了抽樣檢測。
  • 我國糧食安全仍然面臨九大難題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糧食與食物安全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宏廣在《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與對策》一書中提出,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耗糧食800公斤時糧食需求才基本穩定,我國人均糧食剛剛達到470公斤,我國糧食安全處於「高難度、低水平、弱安全,吃飽沒問題、 吃好要進口,平時沒問題、戰時有風險」的狀態,糧食安全的弦永遠不能松,「八管齊下」我國糧食生產能力能夠達到8億噸。
  • 農業農村部:能守住口糧絕對安全底線,大豆等適度進口是我國糧食...
    8月26日,農業農村部就當前糧食市場運行和生產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大概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佔到了2500萬噸。
  • 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玉米價格上漲 飼料市場缺口增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 :玉米價格上漲,飼料市場缺口增大「一是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二是畝產有所增加。」12月10日,江蘇鹽城市建湖縣某鄉鎮的一位基層農業幹部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樣解釋2020年的糧食產量增收原因。
  • 日美「禁用」我國「濫用」?如何正確看待甜蜜素
    新年第二天,北京首批下架食品也鎖定了甜蜜素超標的3種果凍和1種調味品。   其實,在我國大量的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和作坊中,甜蜜素濫用已是事實。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常務理事曹雁平介紹說,添加劑超標分為超範圍和超量使用兩種情況。   「在一些食品中,甜味劑是必需的。」
  • 蔣和平等:「十四五」時期的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問題與對策
    在品種結構上,稻穀和小麥等口糧供大於求,陳糧積壓,庫存成本高,而優質強筋小麥、大豆等作物產不足需,當前國內優質強筋小麥產量為 350萬—450萬噸,市場需求量為 600 萬—800 萬噸,缺口為 300 萬噸左右[16]。
  • 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 玉米價格上漲, 飼料市場缺口增大
    儘管是身處江蘇農業面積和農業產值最大的地級市,但能在2020年取得糧食增收實屬不易,「從鄉鎮層級看,近幾年確實是保證了糧食增產,但增幅成長處於小空間,難以提升。」上述基層幹部繼續解釋,「整體上,今年夏糧和秋糧屬於正常。」
  • 人民財評:我國三大主糧進口猛增原因在哪?
    中國的糧食進出口政策向來以「調節餘缺、調節品種、保持適量進口和出口」為宗旨,但從實際調控結果來看未達目的。以大豆為例,「缺口」越調越大,進口量從小量調到大量,從大量調到超量。中國曾經是大豆的淨出口國,出口量曾經高達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