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大師賽十年:嗨,夥計,又見面了!
圖片說明:費德勒和球迷們一起吹蠟燭慶祝ATP1000上海勞力士大師賽十年。本報記者 邵劍平 攝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ATP1000上海勞力士大師賽在上海旗忠森林網球中心激戰正酣。費德勒、德約科維奇這些上海大師賽的老朋友,來到這裡赴一場網球之約。
2009年,上海告別大師杯時代,轉身為亞洲唯一的ATP最高級別1000級別大師賽主辦地。一回眸,已然十年。有那麼些人,每年都會在金秋十月來到旗忠網球中心,參與並享受大師賽——從1998年的喜力公開賽到如今的上海大師賽,職業網球來到上海已有20年。賽事不斷成熟,網球迷日漸成長,網球文化在這座城市不斷積澱。
鐵桿球迷
為了費德勒,連續12年滬深往返遊
若形容上海大師賽那就是「家」的感覺
圖片說明:李東俊
現居深圳,網球忠實粉絲。過去十年,每年大師賽從未缺席。偶像,費德勒。
7月 18日,2018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開票,瞬間成交無數訂單。有這樣一位球迷,買下今年全程套票,這已是他連續第十年買下賽票。
他叫李東俊,今年51歲,來自深圳。每年,他會從深圳到上海旗忠網球中心觀看比賽。從2007年第一次抵滬觀看上海大師杯,到2009年觀看大師賽,整整12年,李東俊從未缺席。
有一年,由於工作關係,李東俊無法在賽事期間全程逗留上海小住。遇賽事,他上午從深圳出發,晚上再從上海飛回家,往返路程2400多公裡,到家時已是次日凌晨。之後幾年,他重複經歷著跨越 2400多公裡、平均耗時10餘個小時且只有「旗忠網球中心」一個目的地的旅程。身邊朋友曾說他「瘋了」,他卻說:「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持自己喜歡的運動!」
李東俊保留著他和上海大師賽每一次相約的「信物」:這十年來球票的票根、所有賽事宣傳冊、球迷護照和為費德勒特製的加油橫幅。至今,他仍清晰記得每一個感動瞬間。
作為費德勒的忠粉,最讓他難忘的上海大師賽瞬間,是2014年10月12日。那一天是決賽日,瑞士天王費德勒歷經兩盤激戰,挽救3個盤點後雙搶七戰勝法國名將西蒙奪冠,那是費德勒職業生涯第一次獲得上海勞力士大師賽冠軍。現場萬千球迷和天王一起歡呼,「圓滿了。」
坐在看臺上的李東俊哭了,喉嚨也喊啞了。費德勒那年的晉級之路,李東俊至今難忘——首戰就是三盤大戰,艱難取勝,完賽時已是次日凌晨;來到半決賽,費德勒和當時的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上演強強對決,最終費德勒笑到最後。
這還不是李東俊第一次在旗忠網球中心流淚。此前一年,費德勒在上海輸給孟菲爾斯止步第三輪,李東俊也哭了。像他這樣的費德勒球迷,如果不出國門,每年只有在上海大師賽才能看見費德勒。對於這場一年一度的「約會」,他有著太多的牽掛,有時只能通過流淚來釋放。
「這裡的觀賽氛圍特別好,球迷們從天南海北來到這裡,觀看最高水準的比賽,享受體貼的服務。燈光秀超棒,音樂也很好,在這裡我能看到一切我想看到的。」李東俊說,大滿貫太遠,上海大師賽就是自己和世界頂級球員近距離接觸的最好機會,「如果讓我形容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那就是家的感覺」。
球員餐廳廚師
費德勒的披薩 納達爾的鐵板燒
嚴迪烈人稱「小白」,靜安崑崙大酒店宴會廚師長,為上海大師賽服務整整十年。他記得每一位球員的飲食愛好。
上午7時,嚴迪烈從靜安崑崙大酒店出發,一個小時後,他和同事們抵達旗忠網球中心,緊接著開始一天的忙碌。他們的工作要持續到最後一場比賽結束,最晚的時候要等到凌晨,「萬一比賽完了球員想吃東西,要做到有求必應」。
酒店的團隊很龐大,行政總廚、廚師長帶隊,再從上海和北京的姐妹酒店抽調主管級別以上的精兵強將,總共近600位專業人員服務於上海大師賽的球員餐廳、公眾餐廳和包廂餐廳,光廚房的廚師就有200多人。球員餐廳,就有近50位服務人員。
嚴迪烈人稱「小白」,一是皮膚白,二是因為整天穿著雪白的廚師服。「小白」在酒店工作19年,27歲便當上宴會廚師長,服務上海大師賽的重任,十年前就落到這個年輕人肩上。
每年都會對菜單進行調整
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連續5年被球員評為「ATP1000最佳賽事」,球員餐廳也連續5年被評為最佳餐廳。這些獎項,由每一位球員投票得出結果。服務好球員的胃,才能「籠絡」住他們的心。「小白」說,球員很愛中餐,和國外其他站的賽事比起來,上海大師賽的餐飲很豐富,選擇更多。
酒店外籍行政總廚兩三年都會換一位,但「小白」作為中方負責人,每年都要負責球員餐廳布局、開餐時間、人員配備和菜式。球員餐廳向350位球員提供西式自助餐和中餐、日料的點餐、打包服務,而且從午餐到晚餐不間斷。
「我們要確保球員餐廳隨時都有餐食供應。」「小白」說,「每年也會對菜單進行調整,會針對不同球員愛好做些特別準備。」比如德約科維奇的餐食必須確保「無麵筋」,在比賽前很久,小德的團隊就會把特殊的菜單和原料提供給「小白」,廚師團隊會提前做好準備,確保小德一到餐廳,就能吃到心儀的菜。「德約的菜單包括藜麥、蔬菜、芒果和大量果仁。」「小白」證實德約吃素,但並不缺營養,「藜麥裡的蛋白質高於很多肉類、脂肪會低於很多肉類,他吃這個可以負荷他比賽的體能需要。不僅是德約,運動員吃這個挺多的。」
「費常美味披薩」點單最多
每一年大師賽結束,「小白」和團隊都會對菜式「復盤」,把少人問津的菜式劃掉,明年換新的:「咕咾肉、咕咾雞等是每年都有的『保留菜單』,球員們都愛吃。除了自助餐外,義大利麵和披薩,永遠是最暢銷的單點食品。」
三年前,球員餐廳開始創新,增加現制披薩服務。「為增加娛樂性,我們還搞了配方比賽。一共12款披薩,ATP排名靠前的幾位球員和賽事官員推出各自配方,看最後誰的配方被點得最多。」「小白」說,結果當然是人氣最高的費德勒專屬「費常美味披薩」勝出了。「費常美味披薩」其實就是費德勒每次來球員餐廳必點的DIY披薩,配料包括進口新鮮無花果、帕爾瑪火腿、新鮮芝麻菜、松露油和法式奶油。「小白」記憶猶新:「去年最後一天,費德勒拿下冠軍,結束後回到餐廳,又發現自己的披薩拿了『冠軍』。雙喜臨門,費天王開心極了,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
「小白」還記得其他球員對飲食的愛好。只要納達爾來比賽,他總會安排一隊廚師在他下榻的靜安崑崙大酒店待命,因為納達爾每次打完球,都會一個人去酒店吃鐵板燒,得準備好一兩公斤的進口牛肉。
十年來,「小白」每年都浸潤於大師賽的網球文化之中,也成了一名鐵桿網球迷。每年賽事,他根本沒時間「瞄」上一眼。「我最幸福的時光,是在電視上看大滿貫,會看到我服務過的頂尖球員。明年他們又會來到餐廳,拍拍我的肩,跟我說:嗨,夥計,又見面了!」
賽事總監
兩獲白玉蘭獎,已是「地道上海人」
網球在中國日漸成熟非常不可思議的經歷
呂華勇(Michael Luevano),美籍,上海久事國際賽事管理有限公司國際區域執行總監、賽事總監。20年助力國際頂級賽事落滬。
「老朋友」費德勒不止一次表示,上海大師賽匠心獨運,是他最喜愛的賽事之一;德約科維奇曾在社交媒體分享上海大師賽專屬休息室照片,毫不掩飾喜愛之情;實現雙打金滿貫的名將布萊恩兄弟也對上海大師賽大加稱讚:「你的各種挑剔的想法,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滿足。」
從喜力公開賽、上海大師杯再到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美國人呂華勇一直是上海職業網球賽不斷成長的見證者。在上海生活超過20年,他早已把自己視作地道的上海人。
呂華勇1997年到上海工作,是和工作夥伴在上海承辦喜力公開賽。呂華勇說,當時辦一場網球賽事,難度是現在無法想像的,那時的上海,網球文化並不普及,辦國際賽事更像是一次冒險。2002年,呂華勇和同事們又將匯聚世界前八位頂尖球員的網球大師杯引入上海。連續五屆大師杯的成功舉辦,讓ATP對上海充滿信心。2009年,ATP1000上海勞力士大師賽在旗忠網球中心啟幕,參賽球員從8名增至64位。
這十年,並非順風順水。2009年處子賽季,賽事期間有9名球員先後因傷退賽,甚至決賽前,幾乎每天都有球員退賽消息。之後,辦賽團隊的熱忱和專業,及其提供的愈加良好的賽事體驗,讓上海大師賽漸漸獲得參賽球員的信任,並連續五年獲得「最佳ATP1000大師賽」的榮譽。越來越多的球員把上海列為賽季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縱觀整個賽事歷史,所有球員都對我們主辦方和熱情的上海球迷留下很深印象,沒有任何一站觀眾能像我們這麼熱情。」呂華勇非常驕傲,「有一次我和諾瓦克(德約科維奇)聊天,他說,在機場有很多球迷圍住他,揮舞著為他加油的旗幟,找他籤名,甚至為他哭泣。他感到非常驚訝,在其他國家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景。」
回首過去,呂華勇感慨萬千:「從喜力網球公開賽開始,在之後的20年裡,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每年都會齊聚上海爭奪冠軍,每一次都保持賽事頂級水平和影響力。」今年10月6日,費德勒在中央球場和球迷們一起吹滅上海大師賽10周歲生日蠟燭,呂華勇又一次笑得像個孩子:「這十年令人驚嘆。我很高興能見證網球在中國日漸成熟。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經歷。」
2005年和2015年,呂華勇先後獲得「白玉蘭紀念獎」和「白玉蘭榮譽獎」。呂華勇說:「現在我們團隊不斷成長,為給大家帶來更多更棒的賽事而不懈努力。我已在上海生活20年,上海就像我的家,這個獎項讓一切都變得更加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