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六坐、九爬」,這是很多家長張口就來的小口訣了,雖然並不十分精準,但其實這就是對寶寶大運動關於過程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的大運動問題。
為什麼要說大運動,它有多重要呢?
客觀的說,大運動是其他發育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大運動發育不好,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直接影響接下來的各種發育。
大運動很重要,不能忽視,也不能揠苗助長。
不能忽視,關注是為了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越早幹預,越能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
不能揠苗助長,比如:如果寶寶還站不穩,就急著讓他學習走,對寶寶來說不僅起不到鍛鍊的作用,反而會傷害到寶寶。
所以,大運動是要遵循寶寶的發育規律的,父母的養育和引導方式很重要。
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寶寶呢?
1個月:
豎抱抬頭:餵奶後,豎著抱起來寶寶,頭部靠在父母的肩膀上,輕拍背部,使其打嗝以防吐奶,然後不要扶頭部,讓寶寶自然立直片刻,每日4-5次,促進寶寶頸部肌肉張力的發展。
俯腹抬頭:寶寶空腹時,將他放在母親的胸腹前,讓寶寶自然的俯臥在母親的腹部,母親的雙手放在寶寶的脊部按摩,逗引寶寶抬頭。
四肢運動:寶寶狀態良好時,將寶寶放置在床上,雙手輕握寶寶的手和腳,合著輕緩的節拍做四肢運動,如果寶寶出現緊張、煩躁不適應的時候,要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他放鬆下來。
2個月:
抬頭:經過1個月的訓練,寶寶不僅能抬頭,而且下巴能暫時離床,雙肩也能抬起來了。可以繼續加強鍛鍊。
轉頭:寶寶背靠著媽媽,爸爸在媽媽背後時而左時而右呼喚寶寶,或者搖動帶響鈴玩具,逗引寶寶左右轉頭。
大小腦統合訓練:寶寶俯臥時,父母可以用手抵住寶寶的足底,雖然此時他的頭部和四肢尚不能離開床面,但是你會發現寶寶會用盡力量向頭的方向竄行,這種類似於平行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與8個月的爬行不同,這個訓練並不是讓寶寶學會爬,而是促進寶寶大小腦感統的發展,開發智力潛能,訓練寶寶下肢的力量,為寶寶日後爬行奠定基礎。
3個月:
俯臥抬頭:繼續訓練俯腹、俯臥抬頭,方法同2個月。使寶寶俯臥時頭部能穩定的挺立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撐頭部和上半身的體重,使胸部抬起,臉正視前方。繼續做用手抵住足部的練習。
翻身:兩次餵奶中間,寶寶處於覺醒狀態時,穿上寬鬆的衣服進行翻身練習。
做法:將寶寶仰臥於硬板床上,把寶寶的左腿放在右腿上,母親的左手握住寶寶的左手, 右手輕輕的刺激寶寶背部,使寶寶主動向右翻身,翻至側臥,進一步翻至俯臥。每日數次,多數寶寶3個月末的時候就可以自己翻身了。
四肢運動:堅持給嬰兒做被動操,方法同1月。
4個月:
前臂支撐:繼續訓練寶寶俯臥抬頭,如站在寶寶頭前和他說話,使其前臂支撐全身,胸部抬起,也可以用玩具逗引寶寶,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移動玩具。
翻身:繼續按3月方法訓練,此時,媽媽握住寶寶一側的手,寶寶很自然就會握住你的手,做出翻身動作,嫻熟很多。
拉坐:寶寶仰臥時,媽媽握住寶寶的手,把寶寶拉坐起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寶寶自己用力,媽媽只是輔助作用。
5個月:
直立:媽媽雙手扶著寶寶腋下,讓寶寶站立在你的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勢,促進平衡感知覺的協調發展。
靠坐:讓寶寶坐在有扶手的沙發或椅子上,此時媽媽要給予一定的支撐,讓寶寶練習坐,每次練習10分鐘,媽媽的支撐力量可逐漸減小。
翻身:繼續按照3月方法練習,寶寶會越來越熟練。
俯臥抬頭:此時,寶寶的胸部已經可以離開床面,而且上身的重力已經落在了手上,有時寶寶雙腿也可以離開床面,身體以腹部為支點在床上打轉。
大小腦統合訓練:繼續按照2月方法練習。
6個月:
獨坐:在靠坐的基礎上,讓寶寶練習獨坐,很多寶寶到7月的時候才能逐漸坐穩,所以,在此之前,媽媽們都要給予一定的支撐。
匍行:寶寶此時多為腹部著床,在原地打轉或後退,媽媽們可以把手放在寶寶腳底,幫助寶寶向前匍行,待寶寶熟練以後,再用手提起寶寶的腹部,使身體的重量落在手和膝蓋上,以便向前匍行。
翻身:讓寶寶自主過渡從仰臥到側臥,再翻至俯臥。可以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到的地方,寶寶為了拿玩具,會先側翻,伸手夠不到時,會再變成俯臥。經常翻身有助於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統合能力的發展。
8個月:
爬行:爬行可以全方位訓練寶寶大腦感覺統合能力。引導寶寶腹部離開床面,由手膝至足爬行,也可以讓小寶寶追著小皮球玩。
拉物站起:適度的引導寶寶自己從仰臥拉著物體站起來,逐漸過渡到扶著欄杆能站起來,鍛鍊身體的平衡技巧。
9個月:
站立、坐下:讓寶寶從臥位拉著東西站起或父母牽著寶寶一隻手站起,寶寶站立時,用玩具逗引3-5分鐘,慢慢坐下,此時寶寶還不太能自己坐下,媽媽們要多支撐。
花樣爬行:經過訓練的寶寶,此時對爬行已經非常熟悉了,媽媽們可以引導寶寶做些花樣爬行,增加難度,也讓寶寶對爬行更有興趣。可以拿寶寶喜歡的玩具逗引他,讓他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多角度練習,寶寶會更加生龍活虎。
10個月:
扶行到獨走:此時可以訓練寶寶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具體方法如下:
可將若干小椅子相距1尺,讓寶寶從1個走向另一個椅子,也可以讓寶寶在父母之間行走,距離漸漸加大。無論寶寶走的如何,都別忘了給寶寶鼓勵;
11個月:
踢球:此時寶寶已經能夠扶著床欄、凳子等由蹲著到站穩,媽媽們可以在距離寶寶的教腳3-5釐米處放置一個球,讓寶寶用腳踢,踢來踢去的過程,可以鍛鍊寶寶大腦的平衡能力,促進眼-足-腦的協調發展,建立「球形物體」能滾動的形象思維。
爬越障礙:此時的寶寶會一刻不停的「攀上爬下」,這是寶寶自我探索的動力,媽媽們可以創造條件和寶寶開展跨越障礙物的遊戲。
12個月:
獨走幾步:寶寶能夠獨立站穩以後,可以進行獨自行走的練習。在父母間行走是寶寶最喜歡的,也能給寶寶增加安全感,從獨自幾步到逐漸增加距離。此時,拖拉玩具也是寶寶的最愛,這些玩具也能讓寶寶更有興趣行走。
蹦跳:讓寶寶雙手扶著沙發或者椅子站立,你可以喊著口令做雙腳輕輕跳的示範,此時的寶寶並不會真正的跳起,但是寶寶可以藉助雙手支撐的力量,模仿著腳尖踮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寶寶聽到口令,就會隨著聲音踮動雙腳,這非常有利於寶寶平衡能力的發展,培養勇敢的品質。
以上是多數1-12月寶寶大運動的裡程碑,科學的引導能幫助寶寶更好的發展大運動,也能為日後各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除了大運動,關於寶寶的能力,你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嗎?可以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