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昏侯墓齊名!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近期開工@評論有獎

2020-12-18 澎湃新聞

與海昏侯墓齊名!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近期開工@評論有獎

2020-08-25 1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為更好保護遼代貴妃墓

遼代遺址及對遼代文化進行開發展示

延伸旅遊路線,增加旅遊綜合效益

多倫縣開展了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建設項目

項目計劃投資5.4億元

項目預計2020年9月開工

2024年建成

建設貴妃墓墓葬文化展示區、黃土坑遼代遺址考古展示區和鐵公泡子村管理服務區三個片區,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展示廳及保護棚、公園大門、停車場和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工程。目前,該項目勘測定界、項目建議書、環評、穩評、水土保持方案等前期手續已完成。項目建成後,對於豐富多倫縣文化旅遊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遼代貴妃家族墓遠景。

2015年6月至12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當地文物單位,對錫林郭勒盟多倫小王力溝遼代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遼代大型墓葬兩座,最終確定墓主人身份為遼代貴妃——蕭太后外孫女。

此次考古發掘被國家評為

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與 「網紅」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並列入選

被考古界戲稱為

「南有海昏侯,北有貴妃墓」

《遼史·公主表》載:「聖宗十四女,貴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隋國公主,進封秦國。」此貴妃,即應為遼代貴妃墓墓主人,這也是史料對墓主人唯一的記載。

穿越1200多年的時空變幻,貴妃蕭氏用數百件精美的隨葬品,重新向世人講述了她和她的家族曾經的奢華與傳奇。器物會說話,甚至比史書記載更加真實生動。銀蓋水晶盒、高頸玻璃把瓶、銀方盒、瑪瑙柄龍紋鎏金銀鞘短刀、滑石孔兔、瑪瑙罐這些輕靈可愛、用來把玩的器物,都體現了一個年輕女性私人化的趣味。這些出土的器物,勾勒出一個風情雅趣貴族女性形象。

根據出土墓誌可知,墓主人蕭氏為遼聖宗貴妃,其外祖母為遼代傑出的女政治家、軍事家承天皇太后蕭綽。貴妃蕭氏薨於統和十一年(公元993年),當時正是遼代歷經70多年的發展,走向鼎盛時期的前夕。遼代貴妃墓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遼文化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既有對唐和五代文化的繼承,也有與當時異域文化的交融。

來源:錫林郭勒盟行署網站、多倫新聞等

更多新聞

☞稀奇!這裡種的西瓜竟結在南瓜秧上!

☞全盟推進現代肉牛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正藍旗召開

☞男子欲跳樓輕生 民警陽臺上驚心營救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錫林郭勒日報》官方微信

主辦:錫林郭勒日報社

監審:賀玉萍

責編:愛麗思

編輯:劉江巖

校檢:馬 昕

8月23日評論有獎獲獎名單

評論有獎 歡迎評論

請獲獎人員在收到我們的服務通知後,及時添加本報客服人員微信(客服微信號:ailisi0219)領取相應獎項紅包。

吳建林 風輕雲淡 百合

原標題:《與海昏侯墓齊名!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近期開工@評論有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漢海昏侯墓主人VS「左聯」成立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奏章副本兩年前的今天,2016年3月2日,西漢海昏侯墓主人揭曉 西漢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確定了!2016年3月2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據新京報3月2日報導,會上,專家確認,經過五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海昏侯墓所發現的三重證據最終確定墓主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
  • 海昏侯墓報導錯把「玉瑗」當「玉環」,它們究竟有何差別?
    海昏侯墓報導錯把「玉瑗」當「玉環」,它們究竟有何差別?實際上這是「玉瑗」,說明墓主應該當過皇帝,或侍奉過皇帝。圖一、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不是「玉環」是「玉瑗」,說明墓主當過皇帝或侍奉過皇帝。現代將有孔的器物統稱為「環」,但「環」在古代作為禮器,有著嚴格的限定,並不是有孔的就叫「環」這麼簡單。
  •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南昌市更是舉全市之力打造這張文化「新名片」,把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建設項目作為建設「創新之城、實力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的重要支點,並列為「彰顯省會擔當全市十大文化重點工程」的核心項目紮實推進。1.實現了一期規劃建設目標。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12.03平方公裡,投入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約40億元。
  • 海昏侯墓出土3把金絲玉劍 或有金縷玉衣(圖)
    昨天,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進入主棺柩清理髮掘的關鍵階段。由於文物疊加情況複雜,專家分析棺柩存在解體可能。為保護好文物,考古專家組決定把主棺棺柩整體「打包」至附近考古實驗室,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截至目前,南昌西漢大墓挖掘現場已出土各類文物2萬餘件,已有多項證據將墓主人指向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 也談海昏侯墓出土的「李具」杯
    一、李具杯的來源  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漆木器數量眾多,來源紛雜。《南昌晚報》曾於2016年11月22日的報導《海昏侯墓發現「李具」耳杯》中,公布了海昏侯墓出土的銘文耳杯——「李具」杯,報導稱:「海昏侯墓發掘中,在一方棋盤的附近發現了一個倒置的漆耳杯,黑漆紅紋,很是精緻。
  • 講座︱信立祥:海昏侯墓為何是座標準的西漢列侯墓
    3月27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先生作客中華書局的伯鴻講堂,他的演講題目是「隕落帝星的無限哀榮——西漢海昏侯墓發掘的價值和意義」。講座伊始,信先生便簡要梳理了海昏侯墓由被盜到被考古工作者們發現,再到正式發掘這麼一個過程。
  • 仙人洞裡說豐年 海昏遺址看文化
    這是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遺址出土的文物(拼版照片)。   文保人員在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遺址文保用房內對出土的竹簡進行剝離(2015年11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今日新聞】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僅是江西豐富文化底蘊的冰山一角,這裡還有中國青銅文明的象徵之一瑞昌銅嶺銅礦遺址,在全國掀起「海昏侯熱」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江西已有10個遺址在不同年份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如今,考古學已被賦予了時代新內涵。
  • 海昏侯墓:《五色食勝》或揭開六博棋面紗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有了新消息!此前,不少吃貨滿懷疑惑,海昏侯墓出土的《五色食勝》是描述西漢時期的飲食嗎?目前,已有了新答案!經考古人員研究,《五色食勝》或為首次發現的六博棋行棋資料。
  • 「海昏侯國考古隊第一人」楊軍揭秘:為什麼是江西人最早開始吃火鍋?
    對於海昏侯遺址公園開園文物,記者專門採訪了「海昏侯國博物館考古隊第一人」的考古專家楊軍教授,從而揭開了一個事關江西美食文化的秘密!  「史上最早的火鍋」見證海昏侯奢華的「鐘鳴鼎食」  「海昏侯劉賀是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是西漢第九位皇帝,但卻只當27天,就被權臣霍光廢掉帝位。
  • 海昏侯墓主人腹部現「香瓜子」 或夏季去世
    #探秘海昏侯墓#【墓主人腹部發現「香瓜子」 或是夏季去世】近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棺考古進入後期清理階段。考古人員揭開覆蓋在墓主人劉賀面部的玉璧,發現了保存較完好的牙齒。考古人員還在劉賀腹部發現尚未消化的「香瓜子」,由此推斷劉賀或是夏季去世。
  • 海昏侯墓發現2000多年前火鍋 有板慄等殘留物(圖)(1)
    南昌西漢海昏侯主墓出土火鍋形狀青銅器 古代先民多在灶坑底以石頭或製作的陶足為支撐,將圜底的釜等加諸其上,受火而烹之不久前,在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現場,從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一個火鍋形狀的青銅器,被考古專家初步認定為是一個距今有2000多年的青銅火鍋。
  • 海昏侯墓出土的製作精美的銀當盧
    > 製作精美的銀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打開海昏侯墓,墓內傳出千年異香,專家說:香氣究竟是從哪傳來的
    海昏侯墓的出土,成為了2011年最大的考古新聞,伴隨著海昏侯墓葬內大量文物的出土,還有大量的謎團尚未被揭開。海昏侯墓中最大的謎團,當屬墓中的異香之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貴族圈如此,民間更是如此,由於香料的大量引入,導致其價格一度平民化,不少民間婦人、丫環小姐等都各有香囊隨身,文人雅士們也多設香齋,甚至還會親手制香,大漢王朝已然成了「香的世界」。此時有讀者可能會問,海昏侯墓中的香氣究竟有哪些來源呢?
  • 海昏侯墓四大未解之謎 蒸餾酒歷史提早千年(圖)
    新華社記者 萬 象攝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2日正式宣布,海昏侯墓主身份確認為距今2000多年的漢武帝之孫、「漢廢帝」劉賀。一場從去年起就吸睛無數的考古盛宴似乎塵埃落定。然而,這位創造了中國考古史上多項之「最」的墓主仍留下了許多謎團,還在等待著一份跨越千年的解答。日前,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在一場由三聯松果組織的學術沙龍上,向人們詳細介紹了這些未解之謎。
  • 「賞析」海昏侯墓出土的錯金青銅當盧
    通過當盧紋飾,我們讀到了海昏侯劉賀的「魚鳥傳說」,同時結合這兩件當盧為墓主車馬陪葬器可知,其並非墓主人生前所用,而是為劉賀喪葬所特製的冥器。海昏侯左側「當盧一」整體構圖分為三段,最下段為一獨立鳳鳥圖案,鳳鳥身軀修長,煢煢孑立,喙似鷹嘴,鳥首回望。
  • 海昏侯墓出土的珍貴的物品不是馬蹄金和玉石,是一堆碎竹簡
    不久,文化遊戲市場出現金龍的消息被有關部門知曉,此外,一些村民報告說,在一個名為「墩墩山」的小土山中發現了一個賊洞,結合這些信息,有關部門判斷「墩墩山」中一定有王侯數字,金龍有可能來自王侯的墳墓。結果,國家級考古學家來到江西,在各部門的配合下,中國墓發掘歷時5年多,這座海昏侯墓歷史上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
  •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件文物究竟叫什麼?
    海昏侯墓出土的馬珂海昏侯墓出土的馬珂那麼它應該叫什麼呢?孫機先生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有簡要的記載,其應為馬珂,是裝飾於鞧帶之上,也就是綁著馬屁股的皮帶上。這種器物,在很多漢墓中都有出土,但是對於它的定名至今卻沒有統一的說法,有稱為當盧的,有稱為銅飾件的,有的博物館或者發掘報告將他們歸類到盾飾之列,例如下圖中的馬珂中的浮雕形象,我們會發現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銀當盧」浮雕形象一模一樣。
  • 南昌海昏侯墓發現大型車馬坑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現場。新華社記者 萬象攝在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墓的西側,有一個佔地約80平方米的長方形土坑。海昏侯墓葬的主墓坐北朝南,其中遠離墓道口的北藏閣最為隱秘。今年3月份,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北藏閣時發現了預估超10噸重、約200萬枚五銖錢堆,再次證明了墓主身份的高貴和顯赫。「儘管有跡象顯示,錢堆曾坍塌過多次,但經我們測量,最高處仍有1.35米。」考古隊員李小斌介紹。
  • 內蒙古遼代貴妃墓葬再獲考古重大發現 清理出大型宮殿基址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13日對外消息指,聞名中外的內蒙古遼代貴妃墓葬再獲考古重大發現,考古部門在該墓葬附近的黃土坑遺址上清理出遼代大型宮殿基址一座,對中國北方遼、金、元三代夏宮制度的研究將有重大意義。
  • 城牆遺址公園設計_2020年城牆遺址公園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未來,始於1800年前的「石頭城」即將最大規模重現;遺址公園首批項目總投資1億3070萬元。建成後,石頭城為「明城牆」申遺創造條件。  南京投資1.3億打造石頭城遺址公園  近日,南京市環保局對石頭城遺址公園近期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做出批示,意味著南京五大遺址公園中最後動工的石頭城遺址公園即將進入正式施工。未來,始於1800年前的「石頭城」即將最大規模重現;遺址公園首批項目總投資1億30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