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簡稱「陝」或者「秦」(其實一直在想,陝西的車牌編號如果是秦XXX多好),擁有非常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從這裡走向全球,大秦文化的火爐仍舊燦爛耀眼。今天,柚子君帶您神遊陝西,看看這6個關於陝西的「熱知識」。
1、陝西是我國水果第一種植大省。陝西的蘋果種植面積累計已超過350萬畝,在我國是一最。按照概率計算,全世界每食用7個蘋果,就有1個來自中國陝西,每喝3杯蘋果汁,就有1杯來自中國陝西,蘋果果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另外,陝西的獼猴桃種植面積在全國也排第一,櫻桃種植規模位居全國第二,葡萄規模位居第三。陝西打造的「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等水果品牌,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2、新年的鐘聲來自陝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建臺後,曾多次對陝西景雲鐘的鐘聲進行錄音,在每年除夕之夜作為全國「新年鐘聲」的播放並一直沿用至今。景雲鍾是唐朝時期的文物,經歷了百年而聲音渾厚,是現代工藝所不能與之媲美的。1953年,轉移收藏至西安市碑林博物館。這樣一看,我們的新年鐘聲變得更有文化歷史內涵了。
3、北京時間其實來自陝西。隨著社會的進步,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知道我們常說的「北京時間」來自陝西,那麼是來自陝西哪裡呢?1966年3月,周恩來總理就建設中國標準時間授時臺召開國務會議,會議認為陝西關中地區距大地原點較近,發射的信號便於在全國範圍內傳播,並且關中地區土地結構穩定,因地震等災難導致授時設備被毀壞的概率小,且由於深居內陸,更利於戰略防備,相對安全。最終,經過系列的討論,全國授時中心總部選定西安市臨潼區,授時部位於陝西省蒲城縣。
4、陝西和山西的叫法上的區別。如果大家看過山西日報,那麼就會發現陝西日報四個大字下面的拼音為:Shaanxi,而相反,山西日報下的拼音為:Shanxi,這是為什麼呢?這是當初為了區別二者,學者和研究人員通過法定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的規則,確定出來方案。上海地鐵的陝西南路,官方拼音譯法為(South Shaanxi Road)。
5、婆姨一詞源於「佛教」。陝西人口中經常會說誰是誰的「婆姨」,普遍指的是老婆或已婚的女人。據研究,「婆姨」一詞最早出自佛教,當時叫做「婆夷」,隨著歷史的流向,「婆夷」一次越發的富有民間味道,而當初的佛教意義已經越來越淡。最終,慢慢演變成了「婆姨」,一直流傳至今。
6、陝西的三個板塊生活習慣差異大。陝西主要由陝北、關中、陝南三個大板塊組成,並且與川、渝、鄂、豫交界,在陝南的大部分區縣,人民的飲食習慣和語言方式和關中、陝北地區有很大的差異。從飲食上說,陝南地區多以米飯為主食,而陝北、關中地區更多以麵食為主食,生活方式上陝南地區同南方城市的更為接近,而陝北、關中地區則更接近北方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