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雲港最東段的海島上,有這樣三個年輕人,他們身高1米80、1米75、1米7,被當地百姓戲稱為「哆來咪」。他們就是高公島街道的大學生村官:王建剛、張超、趙帥。他們用真誠與辛勤感動著地方百姓,用智慧與汗水給地方經濟注入了活力,用誠信與友善影響和感染著當地的民風民情。
高公島,雲臺山的「東大門」,素有「紫菜之鄉」的美譽。紫菜養殖與加工是這個小漁鄉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全街養殖面積達8.5萬畝,8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與紫菜有關的工作。近年來,隨著養殖海域環境的惡化,養殖成本的增加,單一產業抵抗風險能力弱的劣勢也日益凸顯。這成為擺在街道黨委政府面前的難題,也急壞了三位村官。
由於高公島居民長期靠海水養殖增收,已經養成了靠海吃海的習慣,怎樣溫和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村官們首先要解決的難題。經過前期多方考察調研,村官們了解到了「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這一全新的養殖模式。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就是在傳統海水養殖基礎上拓寬思路,依靠漂浮式網箱進行經濟魚類養殖的項目,具備街道尋求新經濟增長點的「天時」。經過調研該項目計劃實施海域也具備連雲港市海域功能劃分、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海水養殖發展規劃等多方面「地利」因素。
天時、地利、人和,說幹就幹!2013年5月份村官們牽頭成立了「連雲港帥森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有5戶漁民成為了合作社首批成員。合作社實行統一化運作,進行養殖海域統一申請、養殖網箱統一編制、魚苗統一購買、成品魚統一銷售。方便了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以及風險的控制,為實現規模化養殖積累了寶貴經驗。
創業之初為了補齊資金短板,村官們積極爭取大學生村官創業小額貸款。為此,他們多次奔波於區委組織部、江蘇銀行等單位推銷自己的創業品牌,把創業項目的詳細介紹及自身海洋相關專業的特長優勢都融入其中,並帶領街道、江蘇銀行相關領導現場實地考察項目的進展情況。當一個個周長40米的網箱框架漂浮呈現在考察人員面前時,他們都為之震撼。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項目共籌得財政扶持資金、村官小額貸款及合作社社員出資共計100多萬元。目前,他們共擁有重力全浮式抗風浪深水網箱30個。先後購入5萬尾鱸魚魚苗和3萬尾黑鯛魚苗進行仿野生環境試養。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風雨兼程,2015年春季前,第一批成魚全部上市,一次性為合作社帶來近20萬元的利潤。
考慮到街道乃至全區海洋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為海水養殖與加工,加之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的開展,如何提升養殖效率,提高科技投入,實現科學養殖,就成為了大學生們思考的另一個難題。江蘇科技廳開展了「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項目」剛好滿足了海水養殖的科學化要求。於是他們快馬加鞭,利用連雲港海利多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平臺,成功申請到了「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連雲分店」項目。
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連雲分店是由村級企業承建的科技項目。通過與連雲港海利多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獲得了該項目的實施權。協議規定該項目的選址、裝修、進貨、銷售以及科技服務與諮詢等工作,都是由村官們負責,這個過程也讓村官成為了漁民心目中的科技店長。超市內主要銷售手持GPS、電子顯微鏡、救生圈、救生衣、防水手提礦燈、漁業藥品、下水褲、水靴等漁業生產、生活設備。截止目前,共售出手持GPS 45部、電子顯微鏡一臺及其他漁業產品若干,月銷售額達12000元。同時,科技超市還開辦了手持GPS使用技術、紫菜養殖技術、養魚病害防治等培訓班20班次,培訓近1000人次,為漁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兩年多的基層工作和創業經歷,讓我快速地成長了起來,我們三個臭皮匠,多少也能有點智和謀,雖然我們的多個創業項目已上馬運營,但我們的夢還沒有圓,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現實會遇到資金、技術等種種的困難和挫折,但我們不會放棄,會繼續努力,讓「深水抗風浪網箱養魚」在連雲區遍地開花,讓「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連雲分店」的科技服務深入人心」,高公島街道「連雲港市2014年度十佳大學生村官」趙帥這樣說道。
為了進一步拓寬經濟發展渠道,2014年7月經過村官們的努力,「連雲港帥森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又成功申請到省科技廳的「海參沉箱養殖技術示範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了11個海參沉箱的製作,即將進行小規模海參養殖試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圓夢的路總會有些崎嶇坎坷,但他們年輕,因為年輕,故而滿懷熱情;因為年輕,故而鬥志昂揚。他們的青春之花正在這裡綻放,他們的人生夢想正從這裡遠航,他們的追逐腳步正從這裡踏出。他們的夢,也是所有人的夢,是偉大的中國夢。(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高公島村大學生村官 王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