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純淨的深藍夜空,謎一樣懸掛的月牙,傾斜的舞臺,一張巨大的綠色毯子——當人們走進《仲夏夜之夢》的演出現場,會在這個超現實的劇場中沉入一場150分鐘的迷夢。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是一出浪漫主義的荒誕喜劇。仲夏之夜,兩對戀人為反對包辦婚姻而出逃,闖入一片森林,精靈的介入讓兩對戀人彼此混淆,故事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而一切不過是一場夢而已。這個發生在古希臘時代的故事,在英國作曲家布裡頓筆下,被賦予了荒誕不經的風格。
加拿大導演羅伯特·卡爾森(RobertCarsen)接到執導布裡頓歌劇《仲夏夜之夢》的邀約時,與舞美設計邁·克萊文討論如何將布裡頓的森林視覺化,最難的就是在舞臺上製造一個自然景觀。「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把森林做成一片假樹,這很假,毫無詩意。」
卡爾森以鋪滿整個舞臺的綠毯暗喻大地,又將一張張床搬上舞臺,意味著一片森林。他所理解的莎士比亞的森林,是一個「危險、黑暗」的地方,這裡會生出很多平時不會有的情感和衝動。
「我們把整個舞臺變成一張大床,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床是人們做夢的地方,是人們經歷美夢和噩夢的地方,也是人們親密的場所。」卡爾森說,《仲夏夜之夢》中有很多兩性的暗喻,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床來製造出「一部充滿荷爾蒙的歌劇」。
大部分導演面對《仲夏夜之夢》,脫離不開浪漫主義的桎梏,總以繁複色彩去詮釋精靈之夜。卡爾森對浪漫的解讀卻是獨特的。傾斜的舞臺上,綠色地面代表草地,湛藍色的布景代表夜空。聖三一男童合唱團身著綠色外套、藍色長褲,戴著紅色手套,綠色頭髮的仙王奧布朗一揮棒,一張張預示樹木的床飄浮在空中,宛如達利的超現實夢境。
劇中的每一個道具、每一種顏色都有寓意。卡爾森說,綠色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嫉妒,身著白色服裝的凡人來到精靈的森林,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夢。對觀眾來說,同樣像是做了一場想像力飛馳的夢。
在他的舞臺上,任何年代的歌劇都能以前衛的創新吸引今天的年輕觀眾。他為舞臺做了大量減法,很少用實景,而是用水、火這類純天然的材料造就抽象簡潔的視覺。在125人龐大陣容的歌劇舞臺上,他舉重若輕,單用冷色調的燈光和整齊的隊列,就營造出宗教的肅穆感。
在他眼裡,沒有任何歌劇不適合當今時代。像《仲夏夜之夢》這樣歷經25年仍活躍於世界的作品,正是他最欣慰的事情。「歌劇就像孩子的遊樂場,應該是充滿想像力的。」卡爾森說,「歌劇應該是有生機和活力的。我們做歌劇,並不是把古老的作品拿出來簡單做一次防腐。」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