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畫家圓卷《富春山居圖》邀約真跡合璧

2020-12-16 浙江新聞

  新華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馮源)來自海峽兩岸的九位山水畫家20日上午在富春江畔將《富春山居圖》臨摹於長卷上,同時還體味古意,試補了原圖的殘缺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發出了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真跡能夠在這一名畫誕生地浙江富陽合璧展出的邀約。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郭怡孮、浙江畫院院長孫永、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等6位大陸畫家和臺灣藝術大學的蔡友、林進忠、林錦濤等3位畫家共同完成了15米長的圓卷《富春山居圖》,並補上了殘缺的畫面。

  《富春山居圖》是「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它在清朝初年遭遇火劫分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兩段,目前「剩山圖」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無用師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蔡友教授告訴記者,他學生時代的一節入門課就是臨摹《富春山居圖》。「這幅畫在臺灣非常有名,因為線條清晰,很適合入門者學習。」馬鋒輝則表示,這是一次重溫歷史、重溫經典的藝術探索,此次圓卷也寓意著兩岸圓合。

  在圓卷儀式上,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代表在場的兩岸畫家,發出了希望在富陽合璧《富春山居圖》的邀約書。邀約書說,《富春山居圖》問世已有660年,燒成兩段則有360周年,分藏海峽兩岸也有60年,希望「剩山圖」和「無用師卷」能夠回到誕生地合璧展出。

  蔡友表示,《富春山居圖》的兩卷有必要結合一體,這是早應考慮的問題。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說,臺灣方面已提出要借展「剩山圖」,這對浙江來說毫無問題,但也希望實現雙向交流。

  出席儀式的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則對這一邀約表示樂見其成:「希望兩岸同胞能用智慧來書寫這段歷史,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一卷溫暖的記憶。」

相關焦點

  • 纏綿海峽兩岸:姚建萍蘇繡技藝合璧《富春山居圖》
    那麼《富春山居圖》和姚團隊又有著什麼樣千絲萬縷的練聯繫呢?時光倒流至2011年,「未免太逼真了吧」!從上海美術館中,傳來了一聲聲驚嘆。原來,由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黃浦區文化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蘇州姚建萍刺繡藝術館主辦的全國文聯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領銜創作的大型蘇繡作品《富春山居圖》合璧卷首發式暨姚建萍刺繡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幾乎所有參觀者都為眼前的一幕驚嘆。
  • 兩岸國寶合璧《富春山居圖》驚世亮相 價值連城
    高仿合璧版【富春山居圖】 全捲成品規格:縱33釐米 橫1130釐米 紙本設色 全國限量2011幅 全國統一收藏價:9900元曠世奇畫,問世660年,歷代文人以親睹為榮;分離360年,盛世合璧■2011西安世園會首次官方授權、中國文物學會權威監製 ■首尾分離三百載,隔海相望六十年,國寶神圖《富春山居圖》史上首次合璧■百位中國文物專家
  • 湘繡《富春山居圖》"合璧" 欲贈故宮博物院
    這不是水墨山水畫,而是湘繡大師以針代筆、以線代筆,還原、再創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卷。在分別存放於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即將在臺合展之際,5月18日,《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長卷,在長沙沙坪湘繡博物館舉行了封針儀式,使這幅傳世名畫以湘繡的形式提前「合璧「。 該館負責人表示,希望將此作品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 《富春山居圖》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分藏在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將於今年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記者從浙江省博物館獲悉,藏於浙博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將於5月赴臺。   5月11日,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將來杭州迎接《富春山居圖》(剩山圖)進京。
  • 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殘卷局部。
    在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才開始創作的,完成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傳,但我知道,現在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半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 滄桑三百年分隔兩岸 富春山居圖終合璧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幅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經歷了非常傳奇的一段歷史,那麼首先它是元代的名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品,而且黃公望在晚年是花了據說七年的時間,才將這一幅巨作畫成,這個畫幾經轉,轉到明朝末年的時候被一位收藏家收藏,那麼這位收藏家原本是因為太愛這一幅畫了,所以在自己離世的時候,希望將這個畫作也一起焚毀
  • 浙江金一黃金《富春山居圖銀條套裝》限量發行
    《關於〈富春山居圖〉「合璧故裡」展出的提案》。他倡議,在適當部門的支持下,成立相關機構,向浙江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商量借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真跡,在作品誕生地富陽展出。  同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感嘆: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溫總理的這番期許,讓《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事件受到了兩岸民眾的普遍關注。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卷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
  • 兩岸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八米長卷再現兩岸情
    兩岸十餘位畫家共繪《山居富春圖》。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6月1日電(錢晨菲)6月1日,以「共享發展,共同圓夢」為主題的「2019年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暨『二十年·一幅畫』富春江雅集20周年紀念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開幕,兩岸150餘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師生代表齊聚《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共繪、共唱、共話兩岸情。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富春山居圖》畫飛雲江兩岸風景 有三處取景點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圖片由瑞安黃公望研究會提供  溫州網訊 「黃公望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畫的正是飛雲江兩岸的風景,作畫地點就位於瑞安馬嶼的聖井山。」  瑞安一族譜有「黃公望」的署名記載  黃公望,元代畫家,其山水畫自創一格,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圖》為黃公望傳世之代表作,完成於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是黃公望為友人無用師所繪,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富春圖合璧折射兩岸割捨不斷的民族情懷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11日在浙江省博物館點交啟運,將經由北京後赴臺,於6月1日在「山水合壁——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上,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聯合展出。這將是該畫作兩部分在分別360年後首次實現合璧。
  • 《富春山居圖》中的永恆風景--瀟灑桐廬
    這是一幅膾炙人口的傳世名作:她堪稱中國山水畫作之"神品",卻飽經滄桑;她被譽為"畫中蘭亭",卻身處兩地,魂牽華夏兒女--她就是元代四大山水畫家之一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  這個6月,分藏於杭州、臺北的《富春山居圖》之《剩山圖》、《無用師卷》終於等來了在臺北合璧的一天。
  •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2011年03月07日 15:5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新華網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將在11月前合展《富春山居圖》,大陸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安民表示,《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寓意著兩岸終將分久必合
  • 明朝藏家吳洪裕燒《富春山居圖》殉葬 畫作成兩截
    剪不斷的鄉愁家願,掛在了這幅長長的畫卷上;而圍繞這幅畫卷合璧團圓的一次次努力,讓人們有了更多期待……鄉愁,也是一幅長長畫卷3月20日,浙江富陽,春光明媚風景如畫。《富春山居圖》的特種郵票首發儀式正在此地舉行,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郵票上「完璧合展」。
  • 連戰:《富春山居圖》合璧聯展意義重大
    到臺灣訪問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31號晚間會見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連戰指出,這次《富春山居圖》在分隔300餘年之後再度合璧,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所促成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應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邀請訪臺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31號晚間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及位臺灣立法委員及工商界人士,連戰指出,浙江代表團此行讓分隔300多年的元代古畫《富春山居圖》得以在臺北合璧展出,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 真假難辨的《富春山居圖》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等。畫作內容:《富春山居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峰巒坡石、樹木蒼蒼,村落、平坡、亭臺、漁舟、小橋等散落其間。原畫在六張紙上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
  • 富春山居圖:一幅畫兩岸圓合路 告慰文化「瘋子」
    兩幅畫本是一幅圖,名叫《富春山居圖》。由「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為無用師和尚所繪,以浙江杭州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變化,有「畫中蘭亭」之美譽,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代,這幅名畫傳至著名詞人、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視為珍寶。臨終前竟將此畫投入火中為自己殉葬,欲與此名畫共死。
  •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巨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
  • 《富春山居圖》:「畫中之蘭亭」
    《富春山居圖》便是眾多元朝名畫中的代表。富春山居圖/圖片來源於網絡《富春山居圖》是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作品,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