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逆》
耳根的仙逆是仙俠小說中的扛鼎之作,也是一直被拿來和忘語《凡人修仙傳》對比和並列的仙俠代表作。這本書一舉奠定了耳根的神格,雖然是近十年前的作品,但是今天讀起來依然流暢通達,時間的洗禮並沒有使其失色,反而醞釀出了更深的意蘊。書中的主旨「順為凡,逆則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句話不僅穿透全文,也與書名相呼應,對於現實生活也有價值。
對於本書的讚譽不勝枚舉。如果說凡人吸引人的是大巧若拙、恢弘磅礴,那麼仙逆則長於靈氣逼人、唯夢唯幻:這雨生於天,死於地,中間的過程,就是人生;法術的仙意,無法遮蓋你千年的痴迷。
同時,書中的感情描寫也非常精彩。主角王林,起於微末,逆天而鬥,在這一過程中,留下了幾段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修魔海內李慕婉的一片痴情,三問王林「什麼是天」、以自身之精血塗抹王林全身十年的李倩梅等,都纏綿悱惻、感人至深。
【二】《求魔》
《求魔》是繼《仙逆》之後,耳根的第二部百盟作品。「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塵不做仙,只為她……掌緣生滅。」
正如書名中的「魔」字所言明的那樣,本書不是一部正統的修「仙」小說,而是修蠻:更是一卷對宿命壓迫進行抗爭的沉重史詩。「求」字是求索、是探尋,是對自我存在、生命意義的思考。成為最強者後,蘇銘還是為了復活別人、重塑世界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也是對每一個讀者的叩問:這樣做值得嗎?
如果網絡文學界舉辦一次主角比慘大賽的話,我覺得蘇銘肯定能名列前茅:主角開篇悲慘,中途悲慘,結尾更悲慘。本書讀起來壓抑卻但又爽快,悲劇性反而更加深化了作品的價值意義、拔高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三】《我欲封天》
《我欲封天》是耳根繼《仙逆》《求魔》之後的第三部百盟書,耳根也成為第一位擁有三本百盟書的作者,其白金神格大大穩固,位列「五大至尊」。
《我欲封天》是關於妖的故事:「我若要有,天不可無!我若要無,天不可有!這是一個起始於第八山與第九山之間的故事,一個『我命如妖欲封天』的世界!」講述了作為主角的書生孟浩,步入修真界,一步步追尋人生大願的封天之路,最終成為「妖尊」:蒼茫一妖。
這本書中耳根進行轉型,主角孟浩既有王林的逆,也有蘇銘的執著,但基調一改《求魔》裡的壓抑沉重。耳根的這幾部曲不僅主角等人物會交叉出現,更有著內在的深刻邏輯,具體的分析我們留待在他的下一部百盟作品《一念永恆》中細說。
【四】《一念永恆》
《一念永恆》是白金大神耳根的第四部百盟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的文風有了很大的改變,主角白小純是一個熊孩子,充滿了逗比和歡樂:他既貪生怕死、膽小腹黑,又能為正義事業不顧一切,可以說人物形象非常豐滿。
但是,如何恰當處理搞笑與嚴肅在小說中的關係,可能還需要探索。《一念永恆》完結後,耳根最新的連載作品是《三寸人間》,這本書也是走的搞笑幽默路線;但是目前這本書還沒有達成百盟成就,盟主數(指消費總金額超過¥1千元)為61。提這一點並不是要說《三寸人間》寫的不好或怎樣,因為《三寸人間》也算是起點的頭部作品,但是和耳根之前的幾部作品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不少讀者對於耳根的轉變不甚滿意,當然可能也和作者自己的寫作狀態有關。就我來說,用梗幽默可以讓讀者閱讀時會心一笑,但該嚴肅時千萬不能嘻嘻哈哈,在小說中一味追求搞笑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
嗯,關於文風的話題就說到這兒。下面我們探討一下耳根在《仙逆》《求魔》《我欲封天》和《一念永恆》中所構造的整體世界框架。當然,這些這沒有得到耳根的官方驗證,只是猜想和推測,並且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和爭議,大家也不要過於認真。《仙逆》中的主角王林是「神」,《求魔》中的主角蘇銘是「魔」,《我欲封天》中的主角孟浩是「妖」,而《一念永恆》中的主角是「鬼」,正所謂「神魔妖鬼人」。
大背景是蒼茫星空,真仙羅天的分身被追殺逃到此處後,化為五根手指。最先出現的是「鬼」:《一念永恆》白小純,也就是《我欲封天》裡提到的蒼茫老祖,斬斷了羅天的一根手指;其次是「魔」:《求魔》裡的蘇銘,他也斬斷了羅天的一根手指;再次是「神」:《仙逆》裡的王林,他也斬斷了羅天一指;最後是「妖」:《我欲封天》裡的孟浩,他亦斬斷了羅天一指。當然,還有書友分析說白小純實際上是「仙」,羅天就是他所斬下的一個分身所化。
當然,我們在閱讀耳根每一部作品的時候其實不會有這麼多的聯想,因為每一個世界都是嶄新的,各自的故事背景也極其宏大,最後還是要推薦大家閱讀耳根大大的這一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