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霾散去,「濱州海底世界」向我們加速「走來」!
瞧,它由日本專家設計、青島團隊運營,它臨近高鐵站,將輻射黃三角;它有十大功能版塊,如驚豔的海豚表演、美人魚表演;它獨特性、本地性突出,有「我們的渤海」版塊,有黃河魚水池等項目,要將貝殼堤等濱州海洋元素融入其中。
3月25日,在「走進項目現場 感受發展熱度」第四次集中採訪活動中,我們實地探訪了這座家門口的海洋館。濱州日報·濱州網記者獲悉:濱州海底世界將於2021年逐步對外開放!它有「海豚表演館、極地劇場、海底隧道、美人魚表演、雪原部落」等10餘個板塊,計劃引進原生生物、海洋動植物500餘種,預計年收益達3000萬元。
濱州海底世界由日本ELK株式會社社長巖琦設計,青島海底世界團隊運營,年底將竣工
目前,濱州海底世界已完成地下一層及地上一層主場館建設。預計5月底,完成場館混凝土主體及鋼結構封頂。7月底,完成場館周邊排水、道路及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配套。10月底,完成場館內外部裝修。11月底,完成場館內部生態系統調試及場館周邊景觀建設。12月,完成水體調試及海洋生物入駐,2021年逐步對外開放,接納遊客。
該項目由濱城區政府與山東魯信集團、青島海底世界合作共建,計劃打造成涵蓋全年齡層人群,國內一流的海洋題材體驗式樂園和旅遊度假目的地。其主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單位是濱城區住建局,施工企業是中建八局四公司。
該項目建設用地60畝,計劃總投資約4億元,場館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局部三層,主要劃分為入口廣場、出入口平臺、中央廣場、展覽參觀區、海豚表演區、展區、後場區、無動力遊樂區和停車區9個功能結構區域。
它有著超前設計理念,由日本ELK株式會社社長巖琦先生操刀。他在中國曾先後負責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及天津鯨鯊館等重要建築。它由青島團隊投資、運營。青島海底世界將負責進行海洋生物購置、造景、維生系統、海洋實驗室等投資,並負責項目建成後場館運營和海洋科普!這個團隊很強大,由青島海底世界副總經理王士莉率團入駐。
王士莉介紹,青島海底世界是在中國第一座水族館——1932建設的青島水族館的基礎上擴建的,蔡元培曾稱青島水族館是「吾國第一」。目前,青島海底世界規模、品質、運營能力堪稱全國一流。
青島運營團隊將引入無棣貝殼堤、環渤海生物等濱州海洋文化元素,青島海底世界所沒有的海豚表演將是亮點之一
這座海洋館有啥新特點?有啥新內容?
「目前,全國海洋館大概有200多家,尤以山東、江蘇最密集。海洋館投入很大,經營成本高,如生物需要的長期穩定的水溫,像海豚需要的水溫是22℃,很多餌料也要求高。」王士莉說,在此情況下,投資方、運營方看中的,是濱州及周邊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進入高鐵時代後濱州的城市影響力。而濱州海洋世界正處於濱城區的高鐵片區。
在操作中,王士莉團隊首先看中「重遊率」,她說,青島旅遊消費以外地遊客為主,而目前濱州旅遊可能以本地及周邊為主,需要讓重遊常態化。其中,研學科普是深耕本地市場的常用手段。王士莉說:「青島海底世界特別注重科普,我們在海洋生物保育、繁育、運營、策劃等方面都處於國內前列,還出版了相關科普教程,編制了研學遊線路,在青島和省內外教育界都很有影響。」
同時,針對外地遊客,王士莉團隊對濱州海洋文化做了深入、細緻調查,濱州元素塑造是項目重點之一。
她說:「濱州有獨特的海洋資源無棣貝殼堤,這是世界三大自然形成的貝殼堤之一。我們還將引入濱州近海生物。環渤海生物經濟價值高但缺乏觀賞性,但孩子們還是願意看到常吃的魚蝦是怎樣生活的。另外,濱州項目有個青島海底世界沒有的景觀——海豚表演,這個亮點便於我們策劃、營銷。」
據悉,該項目輻射範圍有東營、淄博、濟南、德州等城以及河北部分地區,年遊客接待量將達30萬人次。
與普通項目不同,海洋館的建築個性化、功能性突出,細節設計要求高。那麼,該項目是如何克服疫情阻礙,復工復產的?
據悉,疫情暴發後,該項目管理部立即編制了各項方案、規定,做到萬無一失。在濱城區住建局協助下,採購了充足的防疫物資。2月26日、2月29日、3月7日從河北、黑龍江省6個車次專車接工人到場共計106人。自3月9日開始,「四進」工作組負責聯繫此項目,協助企業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目前,項目復工率已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