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喬佳妮 通訊員 千漢軒
「『三項機制』是給果子、壯膽子、打鞭子,針對病灶開方子,鼓舞了幹部隊伍士氣,使大家工作勁頭更足了,更有奔頭了。」如今,在漢中市,對「三項機制」的深刻領會正在凝聚廣大幹部的共識。
今年以來,漢中市以實現追趕超越為目標,緊抓「三項機制」的落實,運用「三項機制」鼓勵激勵幹部771人,容錯糾錯104人,能下調整120人,凝聚起全市追趕超越的強大合力。
為能幹者鼓勁
漢中市中心醫院紀委書記張學鈞是「三項機制」落實的受益者。
張學鈞任漢中市健康扶貧辦主任期間,勇於創新,積極發揮參謀作用,為推進健康扶貧「漢中模式」出了不少力。今年5月,漢中市根據鼓勵激勵有關規定對其進行提拔。此舉在幹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今年以來,漢中市將省、市「三項機制」與幹部工作深度對接,作為調整使用幹部的必經程序,先後對6個縣(區)、28個市直部門和事業單位、3個市級民主黨派領導班子進行了綜合研判,通過近距離了解、識別幹部,把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納入組織視野,為全市運用「三項機制」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
其中,全市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市管幹部73人,佔提拔重用市管幹部的57.5%,特別是從鎮(街道)黨委書記、縣直部門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中,大膽提拔任用了一批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優秀、業績突出的幹部到縣級幹部崗位任職,營造了「個人埋頭幹事、業績群眾公認、進步組織關心」的濃厚氛圍。
同時,漢中市還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市、縣共調任33名專業技術能力強、崗位匹配度高、符合相關條件的事業單位幹部到機關擔任領導職務,進一步放大了「三項機制」的制度效應。
為幹事者撐腰
只有讓幹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幹部才能幹得舒心、幹得有勁。為此,漢中市嚴把政策界限,規範工作程序,該容錯的大膽容錯,切實為改革者、幹事者壯膽撐腰。
南鄭區某科級黨政正職,大膽推進項目建設,但其協助區法院執行工作不力造成了不良後果。鑑於其主動到法院檢討說明、採取補救措施,取得了法院諒解,南鄭區委對其予以容錯。
在深化醫改工作中,寧強縣漢源衛生院兩名副院長,因外包服務項目實施和資金操作不規範,出現工作失誤。事後,兩人均積極採取措施補救,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寧強縣委對其進行了容錯減責。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年以來,漢中市在推動經濟社會改革發展中,對那些一心為工作,但工作推進中因程序、方法有瑕疵出現失誤的幹部,嚴格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根據有關規定對其進行容錯減責,營造了寬鬆的幹事創業氛圍。
不幹事者堅決「下」
略陽縣屬於脫貧攻堅深度貧困縣。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必須調動每名扶貧幹部的積極性。今年,結合年度考核、鎮(街道)班子研判等情況,按照能「下」規定,略陽縣果斷對工作激情不足、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推進不力、群眾滿意度低的3名科級黨政正職進行了崗位調整。
「只有讓幹部優勝劣汰,才能推動事業的更快發展。」略陽縣委書記楊瑞良說。
略陽的事例並非孤例。今年以來,漢中市共查處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501個,問責539人,特別是對個別不適宜擔任現職的縣級領導幹部進行了組織調整,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就是要讓不適宜現職崗位的幹部讓位子,以此警示各級幹部時刻保持「趕考」狀態。
同時,對於調「下來」的幹部,漢中市加強對他們的跟蹤考察,對符合提拔任用條件的幹部,給予重新「上」的機會,形成了能上能下、能下又能上的良性機制。
如今,通過持續推動「三項機制」落實落細,漢中市有效調動了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追趕超越的積極性,激發了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5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