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條碼軟體操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引入先進的物流技術,採用科學的模式,實現產品庫存的高效。條碼技術作為一項應用範圍廣泛、便捷的自動識別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庫存中。
一、條碼技術概述
1、條碼技術概念
條碼是指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常見的條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簡稱「條」)和白條(簡稱「空」)組成的。條碼技術可以大量、快速、準確地採集信息,非常適合物流系統對大量化和高速化信息採集的要求,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的技術基礎。
2、條碼的分類
條碼可分為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一維條碼由一組黑白相間的條紋構成,這種條紋由若干個黑的「條」和白的「空」所組成。二維條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位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3、條碼技術的優點
條碼技術具有簡單方便、採集速度快、採集信息量大、可靠性強、靈活實用、自由度大、設備結構簡單等優點。
二、條碼技術在倉庫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條碼使用推廣不足
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正把條碼技術的發展重點向生產自動化、交通運輸現代化、貿易國際化、安全防盜防偽保密化等領域推進,除了大力推行13位商品標識代碼外,同時重點推廣應用EAN/UCC系統、條碼應用標識、二維條碼等;而我國在條碼種類上一般都只有紙碼,現在應用多的就是一維條碼,而國外先進的金屬條碼、纖維織物條碼、隱形條碼根本沒有推廣。
2、條碼自身缺陷限制其發展
隨著現在數據採集環境逐漸變得苛刻,條碼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也逐漸開始限制其發展。比如,條碼的存儲容量較小,對移動的物體無法進行識別,讀取速度也較慢,無法進行批量讀取,環境適應性低,如果條碼受損或者被弄髒後,掃描儀就無法對其進行掃描。
3、條碼技術識讀率不準確
條碼符號的準確識讀是發揮條碼技術特點的關鍵因素。而影響條碼識讀準確性的主要因素是識讀設備的性能。如果選用的設備不適當,會導致被拒識,從而妨礙系統日後的延拓。
4、編碼的標準體系不完善
雖然,我國相繼制定了一些碼制標準和編碼標準,對推動我國條碼技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不足,標準比較零散,沒有形成體系,標準的版本也比較陳舊,故而在利用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不便。
5、條碼技術化不規範
條碼的質量是確保條碼正確識讀的關鍵,不符合標準的條碼,不僅會因掃描儀器拒讀而影響掃描速度,還可能造成誤讀進而影響信息採集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條碼技術不規範是導致條碼出現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
6、條碼技術專業化不重視
條碼技術的應用對專業人員的要求相當高。專業人員需懂得如何將條碼技術全方位、合理地運用到各個領域,而現在我國條碼技術專業人員太少,兼顧技術和複合型的高級人才更是嚴重不足。
三、條碼技術在倉庫應用中的解決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正確認識
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宣傳條碼技術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廣普及條碼技術,循序漸進,加強企業重視程度。通過廣泛的宣傳,一方面引起生產企業的重視,這樣企業才會自覺地進行商品條碼的申請工作,從而提高商品條碼的普及率;另一方面引起銷售公司的重視,使其加大商場自動化的投入,通過引入條碼技術降低綜合成本、提高水平。
2、引進先進設備,細化工作程序
根據實際情況和條碼識讀設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條碼識讀設備,並且應當隨時對條碼設備進行相關維護和修復,如灰塵的堆積、電路的損壞等,都會直接影響數據的準確讀入。所以,必須制定相應操作辦法及程序,使條碼設備在倉庫中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3、靈活應用條碼,完善編碼體系
條碼技術的應用需要配合自動識別技術、EDI等現代技術手段,靈活運用,這樣不僅可以彌補條碼自身存在的缺陷,還可以提高企業水平。但由於目前條碼的標準五花八門,標準不能統一,使得條碼技術只是在小範圍內使用,沒有大規模地運用到企業的、供應鏈的整個流程、檔案以及行政等方面,局限了條碼的發展,以此還要注重完善編碼體系。
4、規範體制,加強質量
國家技術監督部門應由專門的機構定期對條碼承印公司進行質量監督檢驗,加大對條碼質量不合格的印製公司的懲罰力度。同時還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條碼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和熟練的應用能力、能在條碼信息中從事高級技術工作和工作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5、注重人才培養,重視專業技術
我國企業要在條碼的開發應用上多下功夫,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培養具有紮實的條碼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和熟練的應用能力、系統掌握條碼技術RFID等技術、能在條碼信息中從事高級技術工作和工作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按照崗位性質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各類高級信息化人才。學習並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技術,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快條碼的普及應用,推動物流現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