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十面埋伏》首演前,楊麗萍親自進行舞臺調度工作,力求為觀眾呈現出完美效果。本報記者方非攝
本報記者 李洋
昨天中午11時30分,距離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開幕演出《十面埋伏》登場還有8個小時,歌劇院池座正中央,一襲紅裙的舞蹈家楊麗萍依然眉頭緊鎖,不停拿紅外線筆指著舞臺上的布景調燈光。「這裡的光像一面牆,不行,缺少變化。」她對著話筒說。這時,不知誰在燈光室裡向外喊了一句「還有時間」,楊麗萍站起身回頭正色道:「晚上7點半開演,7點鐘觀眾就進場了,哪兒還有時間?」
難怪楊麗萍著急,這部她告別舞者身份,首次擔任總編導的大型作品,為走進大劇院做了很多改動。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要比這部作品首次亮相的雲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大得多。舞臺臺口寬度從原來的12米變為現在的18米多,舞臺進深從25米變為35米,舞臺高度也有很大差異。這意味著無論布景還是表演,都要加大、加量,變成大碼版。
從28日零時起一直到昨晚演出開始前,整整67個小時,劇組一刻沒停歇。光是進景和裝臺就用了差不多36個小時。楊麗萍和舞美設計葉錦添連夜在大劇院現場調整舞美方案。此前一再被媒體宣傳的舞臺上懸掛的一萬把剪刀,在大劇院歌劇院舞臺上已經增加到接近兩萬把。每一排吊杆都垂滿了道具剪刀,密密匝匝低垂嶙峋,風都透不進來。
到了昨天,劇組才開始重新設定所有的燈光效果。按照演出時間軸來編輯的燈光效果,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經過楊麗萍肯定,才能正式存入電腦,留待晚上演出時使用。伴隨著舞臺上燈光或明或暗的變化,楊麗萍「好了,可以存了」「這段要再想想」等帶著雲南口音的指令也不時發出來。
「時間來不及了,大家快速走一遍,放一遍快進鏡頭。」14時,幾乎沒吃東西的楊麗萍依然堅守在導演臺前,她不無遺憾地把原本計劃的一次聯排改成了演員走臺。16時30分,距離演出開始只有3個小時,走臺仍然在繼續,演員還在對光。楊麗萍時而走到臺口,時而退回到導演區指揮著,「走,接著走,哎,對,燈要打開,啪一下打開……」黑暗中的她語調平緩,心裡的焦急已經化作投入創作時的專注。眼前,25人的演員陣容也是為了大劇院而定製的。本來考慮到國際巡演的成本,楊麗萍只想為該劇安排15位演員,但在大劇院盛情邀請之後,她考慮到大劇院舞臺的大尺度,才把演出規模擴大到25人……
直到演出開演前兩個小時,楊麗萍依然在大劇院歌劇院內一個接一個環節地導演著。看得出,她還不滿意,可一切也只能留到晚上,等待觀眾們來檢驗了。
連結
伴隨著《十面埋伏》昨晚的亮相,為期68天的2015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也正式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內,來自四大洲的眾多頂級舞壇名家名團陸續華麗登場,帶來19臺44場高品質的舞蹈演出,為觀眾奉獻以「舞之境·無止境」為主題的舞蹈盛會。
國慶期間,舞蹈節將獻上青年舞蹈家王亞彬的舞劇《青衣》、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劇《卡門》。國際舞壇身價最高的女舞者希薇·紀蓮,還將於10月7日走進法國文化中心,舉辦一次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