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15秒「剝皮」法
最近,皮皮蝦很「忙」。
前幾天,有粉絲在微信上發了段「注膠視頻」,看得愛吃皮皮蝦的網友們都哭了。
昨天,溫州的黃先生又投訴,自己在菜場買的皮皮蝦煮熟後肉變綠了。他懷疑人為注入了膠或藥水。
快報記者發現,這樣的蹊蹺事已經不是頭一次,在廣東、福建及寧波等地都曾發生過。
煮熟的皮皮蝦變成綠色 難道是注膠蝦?
4月23日上午10點多,黃先生在溫州市區南浦農貿市場,花53元買了一斤皮皮蝦,拿到家,皮皮蝦還是鮮活的。
他說,「煮熟以後,大部分皮皮蝦的肉是綠色的,透過殼看得很明顯。」他們一家人嚇得沒敢吃。
黃先生懷疑,皮皮蝦很可能是被商家注了膠或者藥水。昨天,他到菜場跟商販討要說法,要求退一賠十。
昨天,記者見到了賣皮皮蝦給黃先生的攤販,她很委屈,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帳給我聽,黃先生買的帶膏母皮皮蝦65元一斤,公皮皮蝦55元一斤。「如果注入膠水,皮皮蝦肯定活不了,而死的只賣25元一斤。給皮皮蝦注膠這樣的虧錢事情,我們不會幹。」
湊巧的是,4月21日,蒼南縣市場監管局龍港分局也接到了一起皮皮蝦注膠的舉報,他們特地去了被舉報的龍港鎮洪宮菜市場核查。
執法人員採用了兩種核查辦法。
一是看,皮皮蝦是否存在蝦身膨脹、鼓腫等異常現象,看皮皮蝦體內是否含有膠狀物。
二是燒,對皮皮蝦膏體進行燃燒實驗。如果散發出燒焦羽毛的氣味,這屬於蛋白質燃燒後發出的特殊氣味,屬正常;如果添加了明膠、瓊脂等物質,氣味則不同。
兩個辦法都用上了,結果實驗證明,蒼南被舉報的皮皮蝦並沒有注膠。
蝦肉為啥會變綠?
來聽聽漁民和海洋專家的說法
昨天,記者在南浦農貿市場走了一圈,一些攤販說,賣了十幾年皮皮蝦,從來沒碰到這種情況。
也有攤販說,在特定的時候皮皮蝦的肉就會變綠。比如,「產卵前的母皮皮蝦,肉煮熟會變綠,但公的不會。什麼原因不知道,但大家也照常吃。」
對於這個問題,接到黃先生舉報的南浦農貿市場檢測人員,也是一頭霧水。他們在市場取樣了一隻新鮮皮皮蝦,檢測後,發現雙氧水、甲醛未超標。
象山漁民俞師傅則告訴記者,還有一種可能性,會不會是皮皮蝦的食道位置剛好有綠色藻類進入,一煮,這種綠色就出現了?
為了澄清這個問題,記者聯繫到了幾位海洋研究領域的專家。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產動物養殖研究所王春琳教授也覺得,攤販犯不著花這麼大的成本給皮皮蝦注膠注水。
他解釋,蝦蛄中容易被誤會成膠質的那個東西,很可能就是它的性腺,也就是蝦蛄發育中的卵巢。
「皮皮蝦發綠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以前也有出現過,但因為沒有經過實驗室的檢測,所以目前還沒有定論。
「但可以說,出現綠色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可能性不高,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具體什麼原因導致的,還需要根據樣本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
浙江海洋大學資源與環境系水柏年教授則認為,皮皮蝦出現綠色,原因要從多方面考慮,比如捕撈區域的環境、皮皮蝦的種類等。「也可能,是遺傳基因突變,要確定原因最好先做檢測。」
就網上流傳的視頻,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也曾這樣回復過媒體,視頻中所說的「膠」是皮皮蝦的籽。母蝦姑黃膏是卵,公蝦姑白膏是精子,並不是什麼膠。
象山港、三門灣一帶
盛產最美味的黑斑口蝦蛄
眼下正是時令海鮮上市季節,昨晚,我特意加了一道皮皮蝦。
在目前的寧波海鮮市場上,長膏的皮皮蝦在60元一斤上下,不長膏個頭小些的差不多要50元一斤,都是鮮活鮮活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王春琳教授和團隊就開始研究蝦蛄這個物種。他說,皮皮蝦就是蝦蛄,學名叫口蝦蛄,其實分布在浙江沿海一帶的有多個品種。
蝦蛄性腺發育時形成的「蝦黃」,其實營養價值很高。而且這也是雌性蝦蛄最美味的時期。
每年的4到5月份,雌性蝦蛄的卵巢體積非常大,可以從頭胸部一直延伸到尾節。等到發育成熟,裡面大量的卵就會成為橘黃色的「蝦黃」。
客觀地說,蝦蛄的肉要比螃蟹多,鮮美程度要比普通的蝦更高,這也是沿海一帶的人喜歡吃它的原因。蝦蛄好吃,是因為它屬於海生甲殼動物,肌肉裡含有大量的甜味和鮮味胺基酸,屬於大自然生成的美味。
遇上有「蝦黃」的蝦蛄,裡面還富含膽固醇。
王春琳教授說,市場裡能買到最常見的是口蝦蛄,還有一種背上有兩塊黑色斑的,叫黑斑口蝦蛄,相對少見,價格要比普通口蝦蛄高,從口味上來說,口感自然是黑斑口蝦蛄更鮮美。
黑斑口蝦蛄主要分布在象山港、三門灣這些海域,從水質上來看,這些地方因為有淡水的匯入,鹹度低一些,適合黑斑口蝦蛄的生長。拿黑斑口蝦蛄來說,在浙江沿海的繁殖期是4-8月,繁殖盛期在5-6月,讓人驚訝的是,蝦蛄平均懷卵可以達到18422粒。
堪稱海洋重型「拳擊手」
能輕鬆擊潰捕食螃蟹
在王春琳教授看來,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蝦蛄在海鮮生物裡面算是蠻堅強的一個物種。
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溫度在6到10℃,蝦蛄在水裡可以存活很久。甚至在無水環境下,只要保持空氣溼度達到80%到90%,蝦蛄還可以存活十多個小時。
王春琳教授的話,讓我想起宋代羅願著《爾雅翼》,乾脆說它「狀如蜈蚣」。也是說它是一種生命力很頑強的物種之意。
不過和蜈蚣不同,蝦蛄還長出了一對很大的「螳螂手」,那是它的捕食和防身武器。其實這是它的第二對顎足,學名叫做掠足。
別小看了這些「裝備」,蝦蛄渾身一節節的硬殼加上倒刺,這些外在包裝都是它打遍海底很多生物的倚靠。曾經網上流傳一段很火的視頻,一隻蝦蛄在水缸裡面直接攻擊一隻螃蟹,幾乎把螃蟹彈踢得昏死過去。
事實上,蝦蛄就是這麼生猛。蝦蛄中,戰鬥機型的一個品種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域,叫「雀尾螳螂蝦」,它的捕食方式非常厲害,可以直接把獵物擊碎。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在1/50秒內,以80公裡的時速揮出「螳螂手」,在這樣的高速擊打下,可以直接把獵物轟殺到粉碎。
即便是市面上常見的這種口蝦蛄,也可以把有堅硬外殼保護的螃蟹打敗。
好吃殼難剝
這裡給大家分享三條剝殼訣竅
很多人喜歡吃皮皮蝦卻怕剝殼,因為皮皮蝦的殼太難剝了。一些「吃貨」為了儘快品嘗到皮皮蝦的美味,絞盡了腦汁。
最肯花心思的吃貨是杭州初三女生王星燁。王星燁是從小吃皮皮蝦的溫州人,她花了大半年時間,發明了「蝦蛄殼肉分剝器」,兩秒剝好一隻。這個神器成功申請了新型實用發明專利、國家發明專利。
這裡跟大家分享三個剝皮皮蝦的訣竅:
1.筷子。把皮皮蝦尾部的兩個「小腳」擰斷,從尾部插進一根筷子,貼著上面的殼一直插到頭部。拽緊尾巴用力拽,背部的殼就被拽下來了。
2.剪子+勺子。先將皮皮蝦兩側的邊全部剪掉,掀去尾部的殼,然後用一把小勺子從尾部沿著蝦殼,一直往上推到頭部,然後往上一抬,背部的蝦殼就取下來了,一整條蝦肉出現在眼前。
3.徒手剝。先揪掉皮皮蝦尾部的「小腳」防止扎手,再揪掉腹部扁平的遊泳足。將背部的殼從兩邊掀開,一整個殼就可以揭下來了。一手捏住尾殼,一手捏住蝦肉,輕輕一拽尾部的蝦肉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