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過後氣溫更低,雖然還沒到最冷的時候,但是降水較多導致水溫不穩,所以算是魚比較難釣的一段時間。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魚會越來越難釣,所以如何聚魚在冬釣時就變得尤為重要,氣溫越低越是要注意聚魚。如何讓窩點中魚多,並且長時間留在窩點中,需要在打窩、養窩、補窩三個方面都要注意。
冬季釣魚是不可能不打窩的,想要打窩有比較好的效果,首選就是要找準魚窩,在魚窩不遠的地方打窩,窩料才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先要聚魚的第一步就是如何找到魚窩。氣溫低的季節釣深水居多,但是要注意深水並非胡亂選擇,也要注意朝陽,淺水中找深水,找橋墩,找向陽陡坡,這樣的位置才是冬釣深的首選。或者選擇水中有暗草的區域,暗草區域相對明草深而且遠,比較適合冬季選擇。
找準魚窩之後就是打窩,在冬釣打窩上有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就是窩料的準備,窩料一定要香,突出誘魚效果,多粉狀窩料,少顆粒或者無顆粒為宜,如果釣草,完全可以使用無顆粒的窩料,如果釣深水比如向陽陡坡,那只需要加入少量酒米起到留底的效果就行。第二在打窩的手法上一定要注意精準,精準的目的在於魚進窩後比較集中,這樣會更方便垂釣。注意窩料要少,最好多窩點,這樣更容易碰上魚窩。
第三就是冬釣的特點就是發窩較慢,因為魚進食量比較少,並且不會做長距離的覓食,窩點中開始有魚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需要耐心等待,不要著急下鉤開始逗釣,否則只會驚嚇到魚,導致魚不敢進窩。所以打窩之後耐心等待一段時間,至少等待半小時以上才可以放心垂釣,同時也要注意下鉤要準,動作要輕。
養窩也是在冬釣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所謂的養窩,大致可以理解為就算窩點中開始有魚也不著急垂釣,這是因為鯽魚有搶食的習慣,其他鯽魚發現某個地方有鯽魚在進食,也會蜂擁而至,這樣養窩的效果就出現了,適當的注意垂釣節奏,不著急把窩點中魚釣光,可以讓窩點中有更多的魚。養窩在冬季最為適用,其他季節就未必適合了。因為冬季鯽魚進窩雖然慢,但是離窩也比較慢,其他季節不趕緊垂釣可能魚吃完窩料就走了。
補窩需要勤,補窩的窩料量要少,這樣才能起到更持久的誘魚效果。但是不恰當的補窩也會造成死窩的顯現,所以補窩也要注意精準,動作一定要輕,窩料要更少。補窩和養窩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或者說補窩的目的就在於養窩。打窩講究多窩點,補窩講究離窩就補窩,並且在保證窩點還有魚的情況下補窩,這樣就能達到持續養窩的效果。用傳統釣的思路來說,就是以魚誘魚,魚會越來越多,窩點中魚越多搶食就越激烈,那魚就會更加膽大,魚口會好很多,連漂相都會更加明顯。
注意打窩一定要精準,除了使用打窩器打窩,或者魚鉤捏窩料打窩的方法以外,更要注意再岸邊做好標記,在對岸找好參照物,否則餌料偏離了窩點,幾乎是沒有魚咬鉤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讚,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冬季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