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蓋顯示,這是明朝錦衣衛頭子和他夫人的墓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
這座明朝古墓重見天日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山頭,名字叫南大山。不過,它和南大沒關係,而是隸屬於南京林業大學。前天晚上,施工隊在南大山施工時,挖掘機碰到了一塊硬硬的石板,這一碰,碰出一座明朝的雙室墓。昨天一大早,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對這個古墓進行考古發掘。墓前,已經清理出了一副墓誌的志蓋,上面用篆體字刻著: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妻恭人周氏之墓。
□快報記者 胡玉梅
【現場】
挖掘機挖到古墓了
考古工地在南林大林地的一片小山頭,周圍已經圍擋,並拉起了黃色的警戒線。自從發現這座明代錦衣衛頭頭和他夫人的合葬墓,南林大就派人24小時監護現場了。
由於宿舍不夠用,南林大打算在這裡蓋博士後的公寓。工地的負責人回憶說,當時一輛挖掘機在這裡工作,突然,挖掘機司機喊:「好硬,挖到什麼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石碑,不過那個石碑的左上角已經被挖掘機「咬破」了。石碑上的字提醒現場工作人員,他們的腳下有一個古墓。
很快,工人們又發現了青色大方磚。他們連忙將這一情況通知了校方以及公安部門,隨即,又轉到了文物部門。「大概是昨晚6點多,線索轉到我們這裡。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來了。果然是一座古墓,明代的。」現場的考古人員說。
墓頂布滿石塊陣
由於才開始清理,古墓的墓道還沒有找到。不過,在現場可以看到很多大石塊。這些石塊都比較規整,但都不是很厚。它們鋪在墓頂,有的已經折斷。這些石板是用來防止盜墓的,想讓盜墓賊打退堂鼓。
但它們顯然沒有起到防盜的作用。「這個古墓應該被盜過。」現場的考古人員介紹,雖然暫時沒有發現盜洞,但可以斷定,這個明朝「特務頭子」的古墓肯定被盜擾過。為何?專家說,石蓋板都斷了,幾乎都是齊腰斷的,頗為蹊蹺。
「你們看,古墓的石板是鬆散的,有的還錯位了,甚至少了一塊。」專家說,這都是古墓曾經遭遇盜擾的證據。
志蓋透露墓主身份
在現場,考古人員們用鐵鍬鍬著古墓周邊的泥土。雖然才開始,但墓主的身份已經有些眉目。
由於還沒清理出完整的古墓,只能看到墓頂的一角,看起來是一左一右連體的古墓。專家說,這是個雙室墓,應該是夫妻合葬。
被挖掘機「咬」破的墓誌就鋪在墓頂,上面黃泥遮蓋著;而志蓋則被擱置在一旁。「墓誌一般是上下兩塊石板,用鐵箍子箍緊。上面的叫蓋,下面是志。它們相當於現代人的身份證,甚至比身份證更為詳實,介紹一個人的一輩子。」而在另外一側,還有一副墓誌,不過,這副墓誌大部分都還埋在泥土中。
記者細細研讀了志蓋上的字,篆體字刻著: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妻恭人周氏之墓。這說明,左邊的古墓裡躺著的是一位貴夫人,而她的夫君、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敘則躺在右邊的古墓中。
【揭秘】
墓主家世不簡單
明史專家馬渭源說,能進入錦衣衛的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或者是皇帝的親信、鐵桿哥們,或者是皇帝的直系親屬。而錦衣衛指揮僉事在明代可不是一般的小官,他直接聽命於皇帝,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這墓主還是錦衣衛衛所的「頭兒」,相當於衛所的二三把手。
錦衣衛的「衛」是明代的一種軍隊編制體系,下轄約5600人,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旅。「衛的一把手叫做『指揮使』,僉事相當於二把手或者三把手,相當於現在的副旅長,也是一種高級職務。」而「恭人」,據史料記載,在明清兩代,四品官員的妻子稱為「恭人」。由此可見,這座古墓的男主人徐敘是錦衣衛的四品高官,而周氏則是高官太太。
細細看墓誌,雖然有點模糊,但依稀可以看出,周氏的家世不凡。她的父親是太子太保,是東宮中人,太子身邊的人物。
這位官太死於脾病
另外,墓誌的落款上有徐霖、周皋、南徐李鱗等字樣,其中,徐霖是明朝很有名的戲曲作家。由於徐霖的生活年代是1462年~1538年,由此,可以推算出墓主的大概年限,應該是距今460多年。
雖然還沒打開古墓,但墓誌已經幾乎交代了墓主的死因。
墓誌一般是先介紹墓主的家世背景,而後是介紹一生成就,歌功頌德一番。不過,這座古墓的墓誌開頭就有「脾病」等字樣。通讀下來可知,周氏曾經深受脾病煎熬,疼痛了幾天幾夜,最終,被這種脾病折磨至死。
專家觀點
墓主可能是徐達後裔
「南京林業大學裡面發現明朝高官墓並不稀奇」,專家說,早些年,南林大就出土過一些古墓。
這次發現明朝高官古墓的地方在板倉一帶,緊靠紫金山,和紫金山呈拱衛之勢。在板倉,徐達、李文忠、徐顯家族墓地都林立其間,尤其是徐達家族。徐達本人是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朱元璋對他青睞有加。在板倉,徐達的第三個兒子徐膺緒的夫妻合葬墓,於1982年被清理。而且徐達另外一個後人徐 墓也被考古發掘過。
這個工地很靠近徐達家族墓,專家認為,此墓主可能是徐達後人。
在很多明宮戲中都有錦衣衛。那錦衣衛到底是什麼?明史專家馬渭源說,朱元璋為了強化自身統治和維護極度的自尊,無限猜忌的他建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的前身「拱衛司」,主要偵查臣僚的私下言行和刺探對皇(王)權潛在的任何危險。洪武十五年正式掛牌成立錦衣衛,直接歸屬於皇帝朱元璋掌控。
明朝初年,錦衣衛只有上千人,但後來越來越惡性發展,到了嘉靖年間,錦衣衛已經發展到幾萬人。後來,嘉靖皇帝不得不革除了一半以上的錦衣衛人員。
(責任編輯:UN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