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現錦衣衛指揮僉事墓 主人或為徐達後裔(圖)

2020-12-17 搜狐網
志蓋顯示,這是明朝錦衣衛頭子和他夫人的墓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這座明朝古墓重見天日 快報記者 趙傑 攝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山頭,名字叫南大山。不過,它和南大沒關係,而是隸屬於南京林業大學。前天晚上,施工隊在南大山施工時,挖掘機碰到了一塊硬硬的石板,這一碰,碰出一座明朝的雙室墓。昨天一大早,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對這個古墓進行考古發掘。墓前,已經清理出了一副墓誌的志蓋,上面用篆體字刻著: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妻恭人周氏之墓。

  □快報記者 胡玉梅

  【現場】

  挖掘機挖到古墓了

  考古工地在南林大林地的一片小山頭,周圍已經圍擋,並拉起了黃色的警戒線。自從發現這座明代錦衣衛頭頭和他夫人的合葬墓,南林大就派人24小時監護現場了。

  由於宿舍不夠用,南林大打算在這裡蓋博士後的公寓。工地的負責人回憶說,當時一輛挖掘機在這裡工作,突然,挖掘機司機喊:「好硬,挖到什麼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石碑,不過那個石碑的左上角已經被挖掘機「咬破」了。石碑上的字提醒現場工作人員,他們的腳下有一個古墓。

  很快,工人們又發現了青色大方磚。他們連忙將這一情況通知了校方以及公安部門,隨即,又轉到了文物部門。「大概是昨晚6點多,線索轉到我們這裡。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來了。果然是一座古墓,明代的。」現場的考古人員說。

  墓頂布滿石塊陣

  由於才開始清理,古墓的墓道還沒有找到。不過,在現場可以看到很多大石塊。這些石塊都比較規整,但都不是很厚。它們鋪在墓頂,有的已經折斷。這些石板是用來防止盜墓的,想讓盜墓賊打退堂鼓。

  但它們顯然沒有起到防盜的作用。「這個古墓應該被盜過。」現場的考古人員介紹,雖然暫時沒有發現盜洞,但可以斷定,這個明朝「特務頭子」的古墓肯定被盜擾過。為何?專家說,石蓋板都斷了,幾乎都是齊腰斷的,頗為蹊蹺。

  「你們看,古墓的石板是鬆散的,有的還錯位了,甚至少了一塊。」專家說,這都是古墓曾經遭遇盜擾的證據。

  志蓋透露墓主身份

  在現場,考古人員們用鐵鍬鍬著古墓周邊的泥土。雖然才開始,但墓主的身份已經有些眉目。

  由於還沒清理出完整的古墓,只能看到墓頂的一角,看起來是一左一右連體的古墓。專家說,這是個雙室墓,應該是夫妻合葬。

  被挖掘機「咬」破的墓誌就鋪在墓頂,上面黃泥遮蓋著;而志蓋則被擱置在一旁。「墓誌一般是上下兩塊石板,用鐵箍子箍緊。上面的叫蓋,下面是志。它們相當於現代人的身份證,甚至比身份證更為詳實,介紹一個人的一輩子。」而在另外一側,還有一副墓誌,不過,這副墓誌大部分都還埋在泥土中。

  記者細細研讀了志蓋上的字,篆體字刻著: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妻恭人周氏之墓。這說明,左邊的古墓裡躺著的是一位貴夫人,而她的夫君、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徐敘則躺在右邊的古墓中。

  【揭秘】

  墓主家世不簡單

  明史專家馬渭源說,能進入錦衣衛的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或者是皇帝的親信、鐵桿哥們,或者是皇帝的直系親屬。而錦衣衛指揮僉事在明代可不是一般的小官,他直接聽命於皇帝,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這墓主還是錦衣衛衛所的「頭兒」,相當於衛所的二三把手。

  錦衣衛的「衛」是明代的一種軍隊編制體系,下轄約5600人,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旅。「衛的一把手叫做『指揮使』,僉事相當於二把手或者三把手,相當於現在的副旅長,也是一種高級職務。」而「恭人」,據史料記載,在明清兩代,四品官員的妻子稱為「恭人」。由此可見,這座古墓的男主人徐敘是錦衣衛的四品高官,而周氏則是高官太太。

  細細看墓誌,雖然有點模糊,但依稀可以看出,周氏的家世不凡。她的父親是太子太保,是東宮中人,太子身邊的人物。

  這位官太死於脾病

  另外,墓誌的落款上有徐霖、周皋、南徐李鱗等字樣,其中,徐霖是明朝很有名的戲曲作家。由於徐霖的生活年代是1462年~1538年,由此,可以推算出墓主的大概年限,應該是距今460多年。

  雖然還沒打開古墓,但墓誌已經幾乎交代了墓主的死因。

  墓誌一般是先介紹墓主的家世背景,而後是介紹一生成就,歌功頌德一番。不過,這座古墓的墓誌開頭就有「脾病」等字樣。通讀下來可知,周氏曾經深受脾病煎熬,疼痛了幾天幾夜,最終,被這種脾病折磨至死。

  專家觀點

  墓主可能是徐達後裔

  「南京林業大學裡面發現明朝高官墓並不稀奇」,專家說,早些年,南林大就出土過一些古墓。

  這次發現明朝高官古墓的地方在板倉一帶,緊靠紫金山,和紫金山呈拱衛之勢。在板倉,徐達、李文忠、徐顯家族墓地都林立其間,尤其是徐達家族。徐達本人是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朱元璋對他青睞有加。在板倉,徐達的第三個兒子徐膺緒的夫妻合葬墓,於1982年被清理。而且徐達另外一個後人徐 墓也被考古發掘過。

  這個工地很靠近徐達家族墓,專家認為,此墓主可能是徐達後人。

  在很多明宮戲中都有錦衣衛。那錦衣衛到底是什麼?明史專家馬渭源說,朱元璋為了強化自身統治和維護極度的自尊,無限猜忌的他建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的前身「拱衛司」,主要偵查臣僚的私下言行和刺探對皇(王)權潛在的任何危險。洪武十五年正式掛牌成立錦衣衛,直接歸屬於皇帝朱元璋掌控。

  明朝初年,錦衣衛只有上千人,但後來越來越惡性發展,到了嘉靖年間,錦衣衛已經發展到幾萬人。後來,嘉靖皇帝不得不革除了一半以上的錦衣衛人員。

(責任編輯:UN111)

相關焦點

  • 錦衣衛墓中,發現一件「海之藍酒瓶」,專家估價至少十幾億!
    錦衣衛墓中,發現一件「海之藍酒瓶」,專家估價至少十幾億!文|灌天下歷史我們的國家時一個有著燦爛文明的古國,有著非常多的朝代,這些朝代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文物寶藏,每一樣都值得我們研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 戚繼光16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放現在什麼官職?難怪明朝會亡
    而戚繼光一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職位,那就是「登州衛指揮僉事」。《明史·戚繼光傳》第一句話就是「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其中「世」的意思就是,這官是戚家祖傳的。在明朝,武將的一個重要補充來源,就是「承襲」。明朝設有專門的指揮僉事、指揮同知和衛鎮撫等武官職位,用來服務世襲軍官制度,這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創的。
  • 戚繼光承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什麼軍銜?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6歲的戚繼光承襲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開始了他一代名將的輝煌一生。那麼戚繼光承襲的「登州衛指揮僉事」究竟是多大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軍銜?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共有17個都司(都指揮使司,明代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329個衛、65個守御千戶所,軍數約為120萬人。到永樂十二年(1414年)前後,全國總兵力為280萬人左右。兵士稱「軍」,有軍籍,世襲當兵,大部分屯田,小部分服役。
  • 故宮院刊︱百年沉浮:明代錦衣衛世家駱氏興衰史
    該村至今仍保留著幾處古建築,其中有一座上書「錦衣總憲」四字的木製牌樓,相傳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於時代久遠,傳聞異詞,或說是為駱安而建,或說是為駱思恭而建。駱安在嘉靖初期曾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後降為指揮僉事致仕;駱思恭在萬曆末年至天啟前期掌理錦衣衛事,官至左都督;駱思恭之子駱養性亦官至左都督,是明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掌印官。
  • 明代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祖鋹,知縣,累增南京鴻臚寺卿,加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淞,南京光祿寺卿,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母王氏,封太淑人。慈侍下。兄楷,監生;東;傑,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棐,貢士;樟;槩。弟集,貢士;炳,錦衣衛指揮使;煒,中書舍人;標;檠。娶沈氏。順天府鄉試第四名,會試第八十一名。」和父兄不同,陸杲的籍貫變成了「錦衣衛官籍」,而他所填的「行四」,是他在親兄弟間的排行。
  • 高校挖到錦衣衛墓,屍體被毀財物被拿,卻留10多億「天之藍」酒瓶
    其中古代朝廷之中設有著一個特別的職位,那便是錦衣衛。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為搜集情報而生的機構,由朱元璋設立目的為駕馭不法群臣,《明史·刑法志》中「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便為此機構設立目的的旁證。01在歲月流逝中,這群特殊之人再難以真面目世人,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關於他們的衣著打扮,其實在史籍當中也有記載,《長安客話》中稱其「鵝帽錦衣」,不難看出這群人的服飾異常華美。錦衣衛大多出身平民,因其功夫了得、能力突出受到皇帝的信賴。
  • 南京被盜古墓發現「藍色酒瓶」,專家鑑定後大喜:起碼值1個億
    2012年,南京林業大學正在準備修建新校區,而就在施工團隊進行施工之時,他們卻在地下挖到了一座墓室。施工隊不敢大意,立即聯繫校方和警方,校方又聯繫了一些考古專家,沒多久一大群人就到了現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他們最終確定,這是明朝錦衣衛僉事徐君敘的墓葬。1382年,朱元璋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進而設置了錦衣衛。錦衣衛只聽命於皇帝,有權逮捕審訊皇親國戚,與之後的東廠、西廠被人們合稱為朝廷的「鷹犬」。錦衣衛的官職等級不算複雜。
  • 伏階稱罪---徐達(明)
    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執掌全軍大權,揮師南渡長江,攻佔採石、太平,謀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與常遇春皆冠軍,而達獨參與進止」(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8上,《徐達》),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員戰將。在元末群雄並爭之時,許多人一旦為將握兵,即「多取子女玉帛,非禮縱橫」(吳寬:《平吳錄》),過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但徐達不貪女色,不圖貨利,攻佔平江及大都之後,「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愛」(《獻徵錄》卷5,黃金:《魏國公徐公達》)。徐達平時在南京家住一所低溼狹小的房子,朱元璋幾次想給他換一所較好的房子,他都推辭了,說:「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為計?」
  • 青島境域內的明代衛所建制
    靈山衛位於黃島西部,小珠山南麓,膠州東南90裡,其設官指揮使1人,指揮同知2人,指揮僉事4人,以遷敘至者,無定額;經歷司,經歷1人;鎮撫司,鎮撫2人;左、前、後三所;京操軍,春戍505人,秋戍708人;城守軍餘208人,屯田軍餘287人,屯田143頃,屯糧1716石;演武場,在衛城東;靈山衛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興建,歷史上靈山衛曾與天津衛
  • 大明最有權勢錦衣衛指揮使,嚴嵩見到他都要退避三舍!
    明朝有位錦衣衛指揮使可了不得,這位陸炳是明朝唯一 一位三公、三孤獲得者。所謂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類似正職位,比如正局長)三孤是指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類似副職位,比如副局長),陸炳竟然能同時獲封,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厚愛。大明最有權勢錦衣衛指揮使,嚴嵩見到他都要退避三舍!
  • 山西五寨發現元代壁畫墓 墓主人為富裕地主
    山西考古研究院提供中新網太原9月27日電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對外稱,山西五寨縣發現一座元代壁畫墓,墓主人為當地的富裕地主。2019年10月,山西省五寨縣五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項目中央大道一期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現這座壁畫墓,山西省文物局委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組織實施發掘。
  • 古代公務員最帥制服,一文可看懂錦衣衛飛魚服
    ——不是所有錦衣衛都有資格穿飛魚服—— 錦衣衛的最高長官指揮使,為正三品,個別時候高至正二品。 其下設有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使(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等職務。
  • 明朝滅亡時,號稱明朝最強的15萬錦衣衛在做什麼,為何不救大明?
    錦衣衛,全名錦衣衛指揮使司,實際上是明朝特設的直接向皇帝負責的特務機構。錦衣衛與之後成立的特務機構東廠、西廠、內廠,合稱為廠衛。錦衣衛的職責非常明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錦衣衛其實就是皇帝直屬的親軍,只不過他們同時還要負責偵查、緝捕、刑訊的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