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宋詞裡的物語,讀最美的宋詞,品最真的歷史!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時光的年輪,再一次輾過秋的曠野,那秋聲裡的收穫與喜悅,秋色裡的明媚與燦爛,秋韻裡的倜儻與斐然,全都沉靜於相約廣信的恬淡與悠然。
廣信,有名山自顯風骨。景色優美秀麗,名勝古蹟眾多。北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山,南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府山。區內生態良好、青山環抱、綠水長流。來這裡,可以深切感受到天是藍的、水是綠的,空氣是甜的。
廣信,有文脈盡現厚重。「茶聖」陸羽在此著書立說,《茶經》首開世界茶文化之源;辛棄疾後半生緣歸於此,他詩詞作品的一半以上就是在上饒寫的;理學大師朱熹在這裡授課講學,信河腔、橋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完美演繹著千年相傳的文脈和鄉愁。
廣信,有區位倍增優勢。滬昆高鐵承東啟西,京福高鐵通南達北,不僅建有華東高鐵樞紐,還有全國首個建在鄉鎮一級的高鐵站。三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三清山機場已經通航。從這裡出發,兩小時內可以到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廣信,有佳餚更添誘惑。飲食文化內涵深刻、鄉土味濃,品種繁多的「粿」已經成為「舌尖」一道多彩的話題。
今日廣信,美輪美奐,如詩如畫。10月21日,備受矚目的上饒市旅遊工作會議在廣信區召開。這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喜事和盛事,也是廣信旅遊發展史上的一次盛會,是對文旅融合的廣信實踐的肯定,更是廣信大地旅遊資源的一次集中亮相。
近年來,廣信區順應大眾旅遊時代的發展趨勢,緊緊圍繞「爭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目標,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全面建設稻香新城,著力打造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經過這些年發展,已從最初的「景區經濟」向「全域旅遊」轉型,呈現出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從「一時遊」到「四季遊」,從「一業旺」到「多業旺」的良好發展態勢。今年1至9月,全區文旅產業實現營業收入75億元,佔全市總數的三分之一;全區接待遊客88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3.8億元;「十一」黃金周靈山旅遊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長14%,門票索道票收入增長3%。
提起文旅規劃的「領子」,讓旅遊資源「活」起來
廣信區擁天時、得地利、聚人和,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如何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區委、區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旅遊產業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因其關聯度高、涉及面廣、輻射力強、帶動性大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才能打磨出獨具廣信特色的旅遊音韻。
多年來,廣信區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業發展,把旅遊業擺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美麗鄉村、打造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位置,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提出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爭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廣信區奮力實現旅遊資源大區向旅遊經濟強區跨越進一步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高瞻遠矚,把旅遊業作為廣信區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打造,可謂抓住了加快轉型發展的一大關鍵。區委、區政府出臺了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扶持獎勵17條措施,深入推動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精心謀劃、銳意創新,展示出發展旅遊的實力和魄力。
科學編制全域規劃,切實增強旅遊發展的前瞻性。科學編制了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把靈山景區作為廣信旅遊發展的「龍頭」,並在沿櫧溪河和信江河兩岸規劃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綜合體,形成了「一山兩河」旅遊風光帶,規劃了北以靈山、南以五府山為主體的精品旅遊線路。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所需。
10月10日,江西電視臺大型融媒體直播「稻香新城·一方風物!上饒廣信!」盛大開播。
市政協副主席、區委書記熊孫魁走進直播間推介廣信旅遊,用心用情用力向廣大網友和觀眾推介廣信的美景美城、美食美物,玩轉大美廣信、領略稻香風情。全國近百家直播平臺同步網絡直播,點擊量超過1510萬人次。
區委副書記、區長何黨生奔波在工程項目一線,現場辦公,專項調度,聽取工作匯報,協調解決問題。
廣信區依據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等,因地制宜、發展壯大一批旅遊特色品牌,構建了全域旅遊空間新格局,把人文優勢與旅遊資源緊密結合,把優質豐富的旅遊資源變成旅遊產品全面推向旅遊市場,全面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拉好文旅項目的「鏈子」, 讓旅遊設施「靚」起來
廣信區是旅遊資源大區,自然風光優美,文物古蹟眾多,特殊資源薈萃,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加之,獨特的資源優勢、良好的融合態勢、旺盛的文旅消費升級趨勢,「三勢」疊加,廣信文旅迎來歷史性的黃金髮展時期。
堅持全域發展,通過高端化「建點」、精品化「連線」、一體化「布面」,使全區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堅持內涵型發展,用心用力、做大做強,充分發揮乘數效應和集群效應,走出了一條符合廣信區情的發展路徑,形成大旅遊、大產業、大投入、大發展的新格局。
注重項目帶動。項目是旅遊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廣信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項目為大」,助推全域旅遊發展。一手抓靈山開發,區財政投資10億元建設旅遊基礎設施,特別是把索道這個稀缺資源和賺錢項目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全力打造靈山核心景區;一手抓文旅項目,先後引進了19個重大文旅項目,其中單體投資過30億元的重大文旅項目6個,總投資達到500多億元,十裡褚溪、工匠小鎮、左溪旅遊小鎮、雲谷田園、望仙谷等一批文旅項目建成運營,捷成夢都和白眉茶谷2個文旅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注重設施配套。一方面,大力實施城鄉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區財政投資15億元新建了靈山大道、皂頭濱河路、姜湖公路、S203等旅遊公路,投資16億元即將開工建設城區到五府山高鐵站的南鄉快速通道,進一步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真正做到了「快旅」;另一方面,區財政投資16億元實施了櫧溪河治理城市雙修項目,企業投資建成了悅麓開元酒店、望仙谷民宿、雲谷田園生態餐廳等一批高檔酒店,打造了櫧溪老街、吾悅廣場高杆街、時光饒城商業街、靈山民俗文化街等一批特色街區,形成了櫧溪老街、歡樂世界、時光饒城等一批夜遊經濟,進一步提升了「吃住行、遊娛購」配套服務,真正做到了「慢遊」。
注重文化挖掘。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了靈山景區的靈應文化、十裡褚溪的國潮文化、雲谷田園的田園文化、工匠小鎮的匠心文化、捷成夢都的影視文化,白眉茶谷的茶文化、望仙谷的鄉村文化,還將外地的一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本地的信河腔、串堂班、橋燈、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融入到旅遊之中,讓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與秀麗山水、現代時尚在這裡交相輝映。
注重品牌創建。2015年以前廣信區沒有一家國家級4A景區,近6年新增4A景區3家,加上今年還有1家即將命名,平均1年半新增1家4A景區。另外,正在積極爭創靈山5A景區,明年、後年、大後年每年還將至少有1家景區獲批4A景區。
一座座山、一條條河、一個個峽谷,見證了廣信區推進文旅資源向文旅經濟轉化的生動實踐,推動了在生態旅遊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奏響了靈山信水文旅融合發展的「交響樂」。
捋順文旅品牌的「袖子」,讓旅遊人氣「火」起來
靈山從「養在深閨」到驚豔世人,變成長三角後花園、大上饒會客廳,成為上饒旅遊一張閃亮的新「名片」。
4A景區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品質從低到高,是廣信區釋放著全域旅遊發展新動能的生動註解。而今,廣信區加快提升了文化影響力、旅遊吸引力、產品供給力和市場競爭力,以嶄新的姿態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觀光、養生度假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文旅融合浩浩蕩蕩。廣信區進一步推進產業融合、產品創新,著力完善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全域、全民、全時」旅遊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廣信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和旅遊的消費需求,助推全區文化旅遊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推動文旅市場加速回暖。
文旅產業從新的發展起點上起跑、在多重困難挑戰下奮進,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廣信區通過一手抓品牌形象提升,一手抓重點項目建設,文旅產業支撐更加堅實、動能更為充沛,社會效益更加凸顯,駛入了發展快車道,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協同共興的新格局加快成型。
我們不會忘記,從小家碧玉的櫧溪河到美輪美奐的靈山,從紅紅火火的雲谷田園到煙波浩淼的望仙谷,搶晴天、戰雨天、鬥夜間,涉旅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一線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的繁忙景象。
我們不會忘記,無數次的宏觀把控和細節推敲,凝聚著區委、區政府決策者超前思維和先進理念,凝聚著建設者的無私奉獻和心血汗水,是甩開膀子、沉下身子、幹出樣子的頑強作風,讓一批工程項目完美亮相,真正把文旅資源優勢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綱舉目張,滿盤皆活。如今,旅遊景區景點得到提升,精品線路越來越多,服務質量不斷優化,綜合功能日益完善,配套產業愈加壯大,發展態勢持續強勁。
好山好水好風景,全域旅遊嘉年華。廣信區藉此次旅遊工作會議的東風,主動順應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歷史大勢,準確把握文旅融合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以創新驅動賦能文旅產業提檔升級,不斷激發動力活力,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推動文旅經濟加快恢復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大美上饒廣信篇章一定會書寫得更加靚麗多彩!
文章來源於稻花鄉裡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