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魚刺的「那哥魚」

2020-09-04 漁食記

「那哥魚」被拿掉所有的魚刺切成片,肉看起來很厚,用來涮火鍋


「粗皮那哥,有錢買無,無錢勿捏,捏了臭腥。」 孩提時的筆者生活在一個食物貧乏的年代,到榮隆街口商平市場憑魚票排隊買「巴浪魚」(學名:藍圓鯵)時,前面這句耳熟能詳的民謠便是筆者接受到的啟蒙教育。因為在那個年代,「那哥魚」和「巴浪魚」都是少數能買到而且買得起的魚,而「那哥魚」的鮮甜程度要比「巴浪魚」好得多,這民謠為了讚美「那哥魚」,對買不起「那哥魚」者帶有些許歧視的味道。


「那哥魚」學名叫長尾多齒蛇鯔,其肉質甜美,在潮汕沿海產量比較高,是汕頭人做魚飯、魚丸的主要魚種之一,其最大的缺點就是魚刺特別多。汕頭小孩如果能獨立吃「那哥魚」,那吃魚的基本功就算是過關了。於是,「如果那哥魚沒有魚刺」便成為愛吃魚的人的一種夢想。

日前的一個傍晚,筆者被兩位美女朋友帶到金砂鄉那個大池塘上去吃飯,一看到那招牌寫著「池塘」字樣,心裡便很是反感,因為愛海鮮的緣故,對於池塘魚本人一直不屑一顧,就算偶爾吃點草魚,也要找海草魚才動筷子。無奈兩位美女硬拽,還說有沒有魚刺的「那哥魚」,這可打起了精神。

這裡的「那哥魚」擺盤還是很規整,「那哥魚」被切成片,肉看起來很厚,用來涮火鍋。及至入口,鮮甜、果然毫無魚刺,於是趕緊請來老闆。胡老闆是廚師出身,他說金砂鄉原本做魚冊相當出名,「那哥魚」和「竹筍魚」都是做魚冊的主要原材料,都是魚刺非常多的魚。為了做魚冊,把「那哥魚」進行拍打,取出魚刺,自然是一手絕活。這「那哥魚」片的口感好,重要的是對「那哥魚」的挑選,第一要母的,公魚的肉質太松。第二要大,每條必須0.6公斤以上。第三要新鮮,甜度才足。


製作過程除了拿掉所有的魚刺,切的時候還要注意刀法,還有就是「那哥魚」片一般都是今天製作好,溜過加鹽的粉水,然後低溫保存,瀝去魚肉片中的水分,明天才賣,這樣吃起來口感才Q。涮火鍋的時候湯燒開,馬上轉為中火,用「三吊湯」的手法去涮,味道便更為絕妙了。


魚吃完後才發現湯底有好料,那是上好的鴿胸肉,怪不得湯水那麼好喝。這時店老闆有些得意,他說如果有空這鴿胸肉他還能片成山珍中的野雞崽子,那才叫絕……

相關焦點

  • 潮汕人是如何吃刺最多的「那哥魚」?這種做法味道出奇的好
    在南海之濱的汕頭,人們以耕海為生,漁民們世世代代用自己的辛勞換取大海的饋贈,魚丸店會在當天的凌晨時分去碼頭採購那哥魚,兩斤以上的那哥魚肉質最為鮮美,最適合做魚丸。魚丸的彈性取決於魚肉的鮮美與否,魚丸與牛肉丸一樣,都是許多潮汕人記憶中的美食。
  • 如果那哥魚沒有刺?這難題,潮汕人的解決方法只能是它!
    魚丸,換種方式吃魚!魚丸,海濱城市多有。但潮汕的純肉魚丸,比如達濠魚丸,鮮有其匹。綿長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資源。曾經,達濠港可做丸的魚類可以掰著手指慢慢數。如今,那哥魚成了主要的做丸魚種。見識過潮汕夜粥的小夥伴,相信對一筐筐打冷那哥印象深刻。尤其進入秋冬季,魚肉沒的說,那個鮮甜肥美。然而,刺也沒的說,那個多啊。「如果那哥魚沒有刺」,於是魚丸的故事開始了。
  • 這個魚就是「那哥魚」
  • 潮汕的那哥魚,肉質極為鮮美,烹飪時只需要加點薑絲與芹菜即可
    最近,市場上又見到那哥魚了,這是一種肉質極為鮮美的海魚,學名長尾多齒蛇鯔,這魚唯一的缺點就是魚刺有點多。據說吃得了那哥魚,那吃魚的基本功也就妥妥的,這種魚是製作潮汕魚丸的主要食材之一。家常煮那哥魚,最常見的做法是煮魚飯或者清燜。
  • 潮汕的十大美食之一「那哥」魚丸
    淡海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不下百種,「那哥魚」就是其中一種代表。「那哥魚」肉質甜美,含有維生素A,鐵,鈣,磷等,但是魚刺非常多。聰明的潮汕人不僅愛吃,還善於處理和烹飪食材。「那哥」魚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做好的「那哥」魚丸色澤雪白,肉質Q彈還保持了魚的鮮美。
  • 沒有魚刺的魚是什麼梗_我想吃沒有魚刺的魚段子是什麼梗
    沒有魚刺的魚是什麼梗?網絡上流傳的我想吃沒有魚刺的魚是什麼梗呢?相信還有不少朋友不清楚沒有魚刺的魚是什麼梗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沒有魚刺的魚是什麼梗_我想吃沒有魚刺的魚段子是什麼梗
  • 泉州人喜歡的那哥魚,加點青菜燉湯,湯鮮肉美,連青菜都很有滋味
    這一日聽聞市場有很多新鮮的小海鮮,比如那哥魚,我就是再怎麼宅,也得出門買點打牙祭。那哥肉極嫩,嫩出水來,就像水豆腐;長相呢,雖個子小小,卻長著龍頭,有兩條長長的鬍鬚。因此,這種泉州本地人很喜歡的那哥魚,也被稱為:豆腐魚、龍頭魚。
  • 潮汕人:做成魚丸就沒有刺了!
    據了解,那邊的魚丸所用的原材料全部都是新鮮海魚,主要用到的是一種叫那哥魚的廉價海魚。那哥魚是潮汕這邊的叫法,學名叫長尾多齒蛇鯔,在潮汕沿海的產量比較高,所以是潮汕這邊的常見海魚,主要用於製作魚飯以及魚丸。那哥魚的肉質鮮甜,但是潮汕老一輩人說道。肉質越鮮甜的魚,要麼就是有毒(比如河豚),要麼就是刺多,而那哥魚正是屬於後者。
  • 有故事的魚餃
    巧姑見宋王年幼,怕魚骨、魚刺哽著宋王,便急中生智,揀出魚骨、魚刺,將肉打成茸擠捻成北方的餃子的形狀,煮熟後送給宋王吃。巧姑烹飪的魚餃皮薄脂凝瑩透亮,宛如少女玉肌霜。口感軟綿滑嫩柔彈糯,肉餡輕磨滿口香。飢腸轆轆的宋王嘗了這些鮮美無比魚餃子,口福大飽,遂龍心大悅,連稱「甲子魚餃」有救駕之功。後來,這種揀出海魚魚骨魚刺,將魚肉打成茸擠捻成魚餃皮包豬肉餡的做法就漸漸在民間傳開。
  • 吃魚不見魚,潮汕魚丸就是這麼的任性,你願意品嘗嗎?
    神泉港,這個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西邊靠近南海,是粵東地區最大的天然良港,同樣也是當地最大的海鮮交易市場,從凌晨3點開始這裡的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而這種賣相一般般價格也很便宜的就是傳說中的「那哥魚」,學名長尾多齒蛇鯔,每年在潮汕沿海的產量就拆超過了50萬公斤,雖說肉質比較的細嫩鮮甜,但是魚刺卻特別的多,在潮汕人們很少烹煮食用那哥魚,而是另有自己的用法。
  • 內行人就買這種魚,肉嫩魚刺少,一斤才5元,目前無法養殖
    內行人就買這種魚,肉嫩魚刺少,一斤才5元,目前無法養殖。 每當不用上班時,別人是逛商場,我卻是逛菜市場,嗯,從中可以看出,雖然我不是一位標準的美女,卻是一位合格的「家庭煮婦」,一位合格的媽媽,哈哈,自誇一下啦。
  • 這些魚大膽吃,沒有魚刺,而且味道美味,小孩都能放心吃
    這是因為有的魚吃起來美味,但是魚刺也很多,有時候經常吃著吃著就被魚刺卡住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魚刺卡住的經驗。魚刺可以說是很多人害怕的一件事了,那種感覺大家體驗過一次就有些害怕了,特別是小孩老人在吃魚的時候,更是讓人覺得心驚膽戰的。魚刺雖小,但卻能激起不小的浪花。
  • 孩子愛吃魚,魚刺那麼多,被魚刺卡喉怎麼辦?
    魚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做魚吃,魚肉雖好吃,但是魚刺沒處理好,孩子魚刺卡到喉嚨可不是一件小事哦!4歲的涵涵十分喜歡吃魚,媽媽擔心涵涵被魚刺卡喉,每次給孩子吃魚都要細心為孩子挑刺,可是意外還是來了,一次,涵涵因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注意力不集中,吃魚的時候,一不小心被魚刺卡住了喉嚨,奶奶見狀乾淨讓涵涵 吞了一大口米飯,誰吃米飯下肚,涵涵疼的更厲害了,在地上躺著哇哇大哭,直到去了醫院在醫生的專業引導下才順利將魚刺取出來。
  • 為什麼貓咪不怕魚刺,原來貓咪有一項功能是人沒有的,難怪喜歡魚
    我們都知道貓是非常喜歡吃魚的,而這麼多年以來貓一直都是吃魚的,但是每次給貓吃的魚都是沒有挑骨頭的,難道它們不怕魚刺嗎?作為一個吃貨小編是不肯吃魚的,因為就是怕魚刺卡到自己。因此這麼多年一直有一個疑問,難道貓吃魚就從來不怕被魚卡到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實際上貓是有一項特殊功能的,就是貓的舌頭結構,它的舌頭結構跟人的舌頭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
  • 吃魚怕吃到魚刺?教你挑選全身沒有刺的魚,小孩可以放心的吃。
    咱們很多朋友在吃魚的時候,最煩吃到魚刺,而且害怕魚刺被卡到嗓子。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家庭,一般就不敢吃魚了。但是,今天呢,我就分享給大家,三種全身沒有一根刺的魚,而且味道還特別鮮美,咱們再吃這三種魚的時候,就可以放心的大口吃了,好了,我廢話不多說,接下來直接給大家上乾貨了。
  • 做了30年廚師的姨夫告訴我,做魚只需這1步,燒出來的魚沒有魚刺
    如果做一鍋魚湯,有的人寧願喝魚湯也不願吃那被刺包裹的魚肉,吃個魚肉太麻煩了,要吐半天刺而且如果一不小心還被魚刺卡住。吃魚不熟練的人遇到別人請客吃魚也是稍微意思一下,多吃兩塊都堅持不下去的。魚刺難剃,可是很多人都有刺的,尤其鯽魚身上的刺最多的,大家不用困擾,小編今天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做了30年廚師的姨夫告訴我,做魚只需這1步,燒出來的魚沒有魚刺。
  • 沒有魚刺的魚,老人,小孩放心吃。魚皮還能促進骨再生!
    可以用來紅燒,涮火鍋,油炸魚柳或者做水煮魚。巴沙魚沒有魚刺,非常適合小孩和老人,寶媽寶爸想讓孩子吃魚,補充鈣和蛋白質又擔心被魚刺到,就可以做巴沙魚給孩子吃。而且巴沙魚營養極其豐富。 步驟2 魚柳斜刀切小塊。
  • 在臺灣很受歡迎的一種魚,沒有魚肉和魚刺,只有魚皮和魚子!
    「魚」——希鯪魚。這種「魚」它最特別的地方不是長相奇特,也不是口感俱佳,而是在於它的來源,這種「魚」它既不是海裡遊的也屬於天上飛的,更不屬於地上跑的,那麼大家可能就要罵街了,你是來逗我們的嗎?哪裡有這種魚?其實是有的,而且還是咱們中國臺灣那邊「發明」的,它在日料中非常受歡迎,很多人都愛這一口。
  • 魚的身體結構 為什麼有的魚刺多有的魚刺少呢?
    魚,作為一種「小孩吃了聰明,男人吃了強壯,女人吃了漂亮,老人吃了長壽」的肉類,廣受營養學家和喵星人的歡迎。愛吃魚的人一定知道,吃鯽魚、草魚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它們的刺又小又密,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魚鯁在喉的慘劇。而吃鯰魚、烏魚的時候,就可以稍微放鬆一點,因為它們的刺比較大,也比較明顯,可以很容易地剔出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一些魚刺多,一些魚刺少的情況呢?
  • 吃魚最怕的就是刺,這個魚沒有魚刺,給寶寶吃正合適
    但最近,朋友家女兒桃子卻因為吃魚鬧出了大麻煩。 桃子天生愛吃魚,桃子媽隔三岔五就會買來吃,每次吃前都小心翼翼地拔掉魚刺,但偶爾還是會有幾根逃脫法眼。這不,這次就中招了。 桃子被魚刺卡得哇哇大哭,滿臉通紅,嚇得桃子媽趕緊把女兒送去了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才將一根很小的魚刺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