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外漢」成「養雞專家」 ,90後大學生的致富之路

2020-12-20 澎湃新聞

從「門外漢」成「養雞專家」 ,90後大學生的致富之路

2020-06-05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四川農村小夥利蒙, 大學畢業後不走城市發展尋常路,毅然來到我縣新民深山養土雞,通過7年的艱苦創業終於獲得成功,他不僅註冊了自己的公司安義縣利邦綠色農業有限公司,如今的利蒙養雞場年產值700多萬元,年利潤近200萬元,養雞讓他走上了致富路。6月2日,江西衛視《社會傳真》欄目報導了利蒙的養雞致富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對於許多農村孩子來說

考上大學就意味著跳出「農門」

但大學畢業後

當同齡人紛紛選擇在大城市紮根時

四川農村小夥利蒙卻將眼光瞄在了

他最熟悉的鄉村

毅然來到我縣新民鄉深山養土雞

讓青春之花在沃土中綻放

利蒙出生於四川省西部農村,是一個90後小夥,在高校四年,利蒙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學金,學習成績名列班級第一名,年年被評為校優秀三好學生,學校也準備保送他讀研究生,可利蒙卻有自己的打算。2013年,利蒙從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放棄了某軍工企業、江西火電等單位拋出的橄欖枝,卻躲進了安義縣新民鄉深山裡養土雞。

「大三的時候我就有了辦養雞場的想法,我專門去了菜場、超市做了詳細的市場調研,覺得土雞蛋這類綠色產品很受城裡人歡迎,很看好這個市場。」利蒙與記者聊著。

萬事開頭難,對於利蒙這位家境條件不好的農村娃來說,資金短缺是他創業面臨的首要難題。「我創業的啟動資金是我大學同學、高中同學、老師和家裡幫我東拼西湊過來的。」有了創業啟動資金,利蒙便在安義縣新民鄉租了300畝林地,辦起了養雞場。

每天早上五點打開雞圈的門,土雞便像鳥兒一樣飛出雞圈。利蒙說:「我們一直堅持用傳統方式餵養,對雞糞統一收集、進行發酵再還田,牧草收割後給雞吃,形成一個綠色的生態循環鏈。」

在利蒙看來,養雞其實不簡單,還真是一門技術活。剛開始時,他發現幾乎每天都有幾隻小雞被啄死,用盡各種辦法都未能解決,他只有不斷找人請教,然後通過書本自學有關知識。「我原來根本就不懂如何養雞、配食、防瘟疫等,都是專門到畜牧部門去學技術,慢慢實踐才摸到了一些門道。」 利蒙說。

創業初期的生意,並沒有利蒙想得那麼好。「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們賣的是土雞蛋,土雞蛋銷售量不大。」利蒙說,多虧了母校的老師一直關注他創業,還採購了一批土雞蛋,並介紹很多客戶來購買,慢慢地市場越做越大,利蒙的父母也從四川趕來幫忙。

而今,利蒙養殖基地的土雞蛋已供不應求,他所創立的「利邦土蛋蛋」也小有名氣。「很多人聽說養雞的是90後大學生,都慕名前來參觀農場。特別是到了周末,很多客戶直接拖家帶口到雞場來吃土雞和雞蛋,我希望抓住這個契機,在雞場開闢出一個區域,讓客戶體驗養雞的樂趣。」

2014年,利蒙參加了中國綠色食品展覽會,展會上利蒙的土雞蛋吸引了很多本地市民的購買和經銷商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局面。政府部門對利蒙也給予了很多支持,今年,縣委、縣政府及新民鄉黨委政府在土地流轉、電力改善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利邦綠色農業有限公司養雞規模已達3萬多隻,日生產土雞蛋1萬餘枚,遠銷浙江、上海等地。其土雞蛋已註冊商標「利邦土蛋蛋」。利蒙也被江西團省委任命為「青年創業聯盟」業導師,利邦綠色農業有限公司還被評為「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6年企業被評為「江西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並做為林下經濟發展的典範。2017年「利邦土蛋蛋」獲得農產品「有機論證」,並在第十三屆江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上海展銷會上獲得參展「農產品金獎」。

利蒙認為,綠色、生態、環保的產品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希望利用安義縣新民鄉得天獨厚的山清、水秀、空氣好、土地無汙染的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無激素土雞,逐步把『利邦土蛋蛋』和青腳紅羽土雞推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國各地,成為安義一張靚麗的名片。」

六年多的農村生活,利蒙完成了從一個大學生到創業者的轉變,他從一個「門外漢」成了「養雞專家」,目前,他的養雞基地已發展到600畝。「習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還年輕,要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出美好生活。」利蒙充滿希望地說。

溫馨提示:需要購買森林走地雞和利邦土蛋蛋的朋友可以直接和利蒙聯繫哦!安安貼心的送上聯繫電話:15279124920

農業要強 農村要美 農民要富

離不開一大批有技術且心懷理想的年輕人

投身新農村建設

利蒙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

土地裡也能種出夢想

農村一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原標題:《從「門外漢」成「養雞專家」 ,90後大學生的致富之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養雞很快樂!」90後雙學士大學生,放棄月薪過萬的工作,從北京回...
    大學畢業後, 很多年輕人嚮往到大城市工作, 可徐州90後小夥牛越, 雙學士學位大學生, 卻放棄北京月薪過萬的工作, 回徐州養雞了牛越在自己的養雞場餵雞放棄北京工作返鄉創業 牛越,本科畢業於蘇州科技大學,後又從中 國傳媒大學取得第二學士學位後,選擇回到農村,依託家鄉農業資源優勢,帶領鄉親們一起養雞致富,成為賈汪區江莊鎮大路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第一人。
  • 「南瓜大王」:從「門外漢」到致富帶頭人
    從一個種地的「門外漢」,到成立合作社,再到成為遠近聞名的「南瓜大王」,九原區哈業胡同永豐村村民、包頭市衛東南瓜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石衛東註冊了「衛東南瓜」品牌,建成集冷藏儲存、深加工銷售、交通運輸、集中收購為一體的大型南瓜市場網絡。一路走來,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成為我市有名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 山西平遙90後大學生董林海的「仙果」夢
    山西平遙90後大學生董林海的「仙果」夢 2020-10-15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0後大學生村官「折騰」成致富帶頭人
    他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可畢業後卻幹起了「村官」;幹「村官」的時候,他又創辦了公司,主營業務是農村道路養護;「掃馬路公司」正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又惦記上了種地……團中央、農業部新近表彰了第七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南京浦口區江浦街道差田村主任助理、副書記辛明倫榜上有名。
  • 林下養雞能致富?誤人子弟!農民什麼時候才能再相信專家的話?
    前幾年立體農業、循環經濟的風潮盛行,不少專家紛紛站出來,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生產。 什麼稻田養魚、桑基魚塘等等,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一個叫林下養雞的項目。
  • 大學生畢業回農村,選擇養殖昆蟲,最後走上了致富之路
    大學生畢業回農村,選擇養殖昆蟲,最後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安徽有個叫孟良的大學生,他說起自己的理想可能就是跟別人不同。一般大學生的目標都是在大城市裡面有著自己的作為,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孟良是一個大學生,他的大學是在南通的一個技術學院。他學習的專業並不是現在所從事的農業,而是機械類的專業。在2014年的時候,孟良從大學裡面畢業了。剛開始他其實也是跟普通大學生一樣,選擇從事自己的專業的工作。
  • 陽春下崗夫妻樂當養雞「司令」 創出致富路
    他們經過摸索,掌握了養雞的飼養、繁育、管理、防病等全套過硬技術,肉雞產蛋率高。他們的每座養殖廠房內都設置一隻音箱,給養殖的活雞播放舒緩音樂,1.3萬隻「三黃」山地雞、「三黑」烏雞每天都在音樂中生長,肉雞長得又快又好。實行科學現代化養雞技術,所產雞蛋品種有雙黃蛋、綠殼雞蛋和初生雞蛋三個品牌,肉雞與雞蛋銷售興旺,夫妻養雞創出致富路。雙黃雞蛋、綠殼雞蛋。
  • 赤壁90後病殘青年 辦「快樂養殖場」成脫貧榜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黎海濱 通訊員袁俊赤壁市蒲圻辦事處金潭村,有一位叫章坤壠的90後病殘青年。雖然他因病致殘,家庭貧困,但從不怨天尤人,依靠自身努力,辦起了「快樂養殖場」,為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奮鬥,被當地幹部群眾稱為自主脫貧的榜樣。
  • 養雞達人自述:在農村養雞哪個品種的雞比較好養而且又不愁銷?
    個頭小,毛亮,尾巴長很漂亮,長不到4斤多,很符合土雞特點,但生長有些慢,80 到90天出欄,比較好。很多想回農村創業或者在農村搞點事情做的朋友對想養雞,我本人之前也養過雞,養雞也並非容易之事,其中的各種酸苦辣只有真正經歷了才能夠體會是多麼的不容易。
  • 雲陽有位「土雞哥」 單腿「蹦」出致富路
    為了擺脫貧困,梁尚直從2015年開始養雞,從最初的100餘只發展到現在的1萬多隻,家庭年收入達到30萬元。靠自己的勤勞,他硬是單腿「蹦」出了一條致富路。辦法總比困難多 學習竹編討生活梁尚直小時候較為貪玩,4歲那年,在與夥伴玩火時不幸將自己的右腿燒傷。當時治療條件有限,家裡經濟狀況也不太好,沒能得到及時治療,因此梁尚直落下了病根,只能單腿走路。
  • 養雞20多年,他的南丹瑤雞成為珍寶,讓家鄉走上了致富之路
    黃思程從事養雞行業1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和技術。他不僅自己當起了「雞司令」,還帶動村民一起養雞致富。1993年,黃思程大學畢業後來到達州渠縣望溪鄉,開始從事養雞行業。由於是科班出身,黃思程搞起養殖業來得心應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雞大王」。2003年,黃思程開始從事雞飼料、雞藥批發生意,積累了一定資金。
  • 90後大學生吸菸調查報告:四成首次從初中開始
    90後大學生吸菸調查報告:四成首次從初中開始 2015-05-30 14:54:28後」大學生開展的一項吸菸情況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受訪者第一次吸菸是在初中,他們大多是受好奇心驅使。
  • 初中文化的他,從10平米雞舍起步,20年憑自學AI養雞年入7000多萬
    把10平米小雞舍,發展成為500多畝的養殖基地,如今還用上了AI養雞,帶領著423家貧困戶,一起致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養雞的雷爺爺」。雷金榮養的雞,是一種叫做貴妃雞的品種。開始時候,雷金榮對於養雞完全是門外漢,因為他原本是養豬出身,也正因為這一點,走了不少彎路。不過,雷金榮卻在自己的摸索下,發明了草籠養殖法。
  • 90後大學生農村創業受阻 6000隻土雞養在深山無人問
    (90後大學生餘拼[右]和餘品棋[左]在長沙深山開起了養雞場。)    與雞同寢同食 享受大山的饋贈    餘拼和餘品棋出生於湖北天門市,二人均為「90後」,2013年,他們畢業於河南省某大專電腦學院。在進入養殖行業之前,兄弟倆分別供職於不同的網絡公司,朝九晚五、拿固定薪金的日子不到半年後,他們便心生厭倦。
  •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2020-12-11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家寨社區:脫貧三連招,致富後勁足
    記者了解到,由於張家寨社區位於七星關區城郊,人均可用耕地不足一畝,在此情形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帶動村民發展經濟就成了長期困擾村支「兩委」的大難題。2018年4月,隨著挖機進駐社區,張家寨走上了轟轟烈烈的產業發展之路。歷時5個多月,一條2公裡多、從山腳盤旋蜿蜒幾個山頭的「致富路」修建完畢。「當時聽到社區要搞產業要修路,70多歲的老黨員丁德發不要酬勞天天過來幫忙,還發動了羅紅雲和王斯元一起。」丁學明說當時非常感動,很多社區村民自發前來,有的還從家裡帶來鐵鍬、鋤頭。
  • 七個90後大學生,畢業後一起到農村養青蛙,創造千萬財富
    七個90後大學生是如何到農村養青蛙創業的?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七個90後大學生到農村養青蛙創業今天我要講一個小團隊,這是7個年輕小夥子,清一色都是90後,而且清一色都是大學生,風華正茂,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養蛙的圈子裡面,人們管他們叫做大學生養蛙天團,4年前,這7個大學生畢業之後,就一起回到了農村,養青蛙,由最初借錢13萬元起步,到現在創業快5年,僅僅2019年前9個月的時間,銷售青蛙致富
  • 90後大學生返鄉當上「地瓜王」
    回到家鄉4年後,90後大學生梁洪濤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瓜王」。他曾經就職央企,看準了地瓜的價值,回到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大板鎮各力格村,整天在田裡「摸爬滾打」:育苗,覆膜,打眼,插秧,灌溉……他種出來的紅薯,更適合烤著吃,滿口溢糖,絲軟綿糯。
  • 從「門外漢」到「金線蓮大王」
    方金鎮不僅在本地實踐形成了一套可以推廣的金線蓮種植技術,還帶動86戶加盟農戶、5家農民合作社走向致富路。一身簡單樸素的運動裝,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任誰都想不到,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笑容憨厚的「80後」就是廈門「金線蓮大王」方金鎮。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養蠶「門外漢」到致富「土專家」
    孜孜不倦,成了「養蠶能手」  2015年以前,王國謙一家4口僅靠橡膠的微薄收入勉強維持家庭生計,日子過得很拮据。  得知附近幾個村莊的農戶在當地政府號召下開始發展種桑養蠶,一張蠶繭能賣到1400元左右,經濟收入比較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