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就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定於2018年11月23日(周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想問一下,非洲豬瘟今年好像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非洲豬瘟是從哪裡傳入進來的?在國內又是如何傳播的?謝謝。
馮忠武:
我想這個問題請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中心黃保續副主任回答。
黃保續:
首先,這個病是從國外傳入的。因為,2018年之前,我國一直沒有非洲豬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我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喬治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通常非洲豬瘟跨國境傳入的途徑主要有四類:一是生豬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和走私,二是國際旅客攜帶的豬肉及其產品,三是國際運輸工具上的餐廚剩餘物,四是野豬遷徙。
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現後,我們立即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從目前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看,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可能途徑也主要是上述幾類。我國與發生非洲豬瘟國家人員交流、貨物貿易往來頻繁;豬肉價格高於周邊國家,走私活動屢打不絕;邊境地區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持續增加,疫情傳入的風險比其他國家更高。目前,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聯合溯源調查,並採用分子流行病學方法分析,以進一步查明來源途徑。
關於國內疫情的傳播問題。首起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對每一起疫情進行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歸納起來,對於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豬疫情,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因異地調運引發的疫情共有13起,佔全部疫情約19%。
二是餐廚剩餘物餵豬。因餐廚剩餘物餵豬引發的疫情共有23起,佔全部疫情約34%。
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生豬調運車輛和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後,不經徹底消毒進入其他豬場,也可傳播疫情。這是當前疫情擴散的最主要方式,佔全部疫情約46%。對此,農業農村部已於11月1日發布公告,對生豬運輸車輛監管提出了新要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