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精準扶貧,彰顯民營種業企業家擔當

2020-12-21 濰坊晚報

李興盛,男,漢族,1973年06月出生,現任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萬人計劃專家、省泰山學者、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先後任世界種子聯盟(ISF)成員、亞太種子協會(APSA)會員、中國種子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人大代表、濰坊科技學院教授、濰坊市人大代表、青州市政協常委等職。

1990年08月至1994年06月在青州市農業局土肥站工作;1994年06月至今任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4年,李興盛開始創立青州益農良種開發服務部,並於1999年改為華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經銷國產及進口高檔蔬菜品種。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極大帶動了蔬菜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推廣國外品種獲得收益的同時,李興盛逐漸認識到國外品種對國內種業市場的迅速佔領,會損害民族種業的安全與發展。因此,華盛農業從1998年開始走上研發育種自主創新之路,投資建設了國內第一家民營良種試驗農場。

李興盛不忘企業家的責任,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活動中去,將「創業」和「扶貧」緊緊地聯繫起來,用他自己的話說:「在自己創業的路上,能帶動鄉親們致富,讓鄉親們生活好起來,這將是我最大的心願。」為了這個樸素純真的心願,二十六年來他時刻奉行這一宗旨,自開發區示範園成立以來,始終聘用周圍農民工作,為其增加了收入來源,並教授他們蔬菜種植技術,讓農民可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掌握蔬菜種植的要領,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將「華盛良種」推廣到農戶,在周邊東夏鎮、何官鎮等建立示範推廣基地,使農戶可以更好地掌握種植管理技術,並給農民帶來了經濟收入,使農民更快的致富,走上小康生活,累計10餘年來帶動周邊鄉鎮增加就業520餘人,增加種植收入6400萬元。

2011年公司在青州市彌河鎮建立了佔地700畝的育種育苗中心,迅速提升了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的科研水平,發揮了科技引擎的作用。育種育苗中心的建立為周邊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招聘錄用周邊彌河鎮、黃樓街道員工40餘人,帶動輻射相關就業220餘人。與此同時公司還教授農民科學的蔬菜種植方法,並在農戶建立華盛蔬菜良種示範推廣基地,這大大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農民更快的走上富裕之路,累計增加銷售收入1200餘萬元。26年來免費培訓農民及技術人員20多萬名,讓眾多的農民有了一技之長,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已累計為農民增加收入600多億元。

他重視學習和更新,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主持選育了「秀玉170」西葫蘆、「富帥二號」、「天山雪二號」蘿蔔等200多個優質蔬菜新品種。涵蓋西葫蘆、黃瓜、辣椒、甜椒、番茄、茄子、蘿蔔、白菜、青梗菜、西瓜、甜瓜、砧木、圓蔥、大蔥和芹菜等16類蔬菜作物,每年銷售蔬菜種子300噸以上。獲批國家新品種權保護品種42個,非主要農作物登記品種24個,通過山東省審定品種7個,獲國家專利15項,先後發表論文25篇,其中SCI 12篇,出版專著1部,帶領公司研發團隊組建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8大科研創新平臺,年銷售蔬菜種子300多噸,與同類進口種子相比,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累計為農戶增加收入600億元,為國家減少購種外匯支出3億美元,同時出口到歐洲、美國、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改變了蔬菜種子全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在李興盛的領導下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帶動性強、輻射面積廣的特點,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採用公司建基地,農戶種植的模式開展良種生產。公司從技術上給予指導,並提供肥料、農藥等生產物資,農戶負責栽培管理,按照公司的要求進行生產種子。與農戶籤訂訂單合同,回收加工種子後進入市場銷售,保證農戶的畝收益。農戶進行十字花科、葉根菜類生產制種畝收益可達5000元以上,進行瓜類制種畝收益可達12000元以上,進行茄果類制種畝收益可達25000元以上。通過以上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生產、生產帶農戶的產業體系,產業鏈延伸到全國7個省區的60多個縣市,建設了制種基地2萬多畝;目前企業年均生產蔬菜種子300多噸,累計推廣蔬菜面積6000萬畝,帶動種植戶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李興盛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精準滴灌」開展蔬菜良種繁育扶貧。公司與邵莊鎮北薛村、西薛村、範家林、石古嶺村、大薛村等5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籤訂扶貧協議,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技術扶貧,李興盛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道路扶貧快發工作,他經常走村串戶,深入村莊調查研究,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研摸底,大薛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他對本村基礎情況、經濟發展現狀、道路狀況、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等有了深刻的認識,進一步確立了本村扶貧開發工作思路,找出問題症節,找準致貧原因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幫扶措施,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創造良好條件。

幫扶村大薛村、北薛村村民參觀公司大棚

為更好地服務於民眾,李興盛帶頭組建了由帶隊袁曉偉博士、曹克友、王慶組成的科技特派員小組,每個村派駐1名技術骨幹,對各村進行實地技術指導,切實為民眾解決技術難題。對貧困戶進行了慰問走訪,為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了解其家中具體情況,切實了解貧困戶相關需求,充分發揮企業優勢並結合村級實際,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投資10萬元,在大薛村開展蔬菜良種繁育項目,組建大薛村科技農業示範區,對其進行技術指導並開展實地培訓,已累計培訓70餘人次,項目建設帶動周邊貧困戶就業30人。項目的建設,為村裡帶來了集體收入,還帶動了周邊貧困戶的就業,成為了貧困村能夠順利完成摘帽工作的重要推手。

「志智雙扶」建設優質種苗大棚扶貧。到菏澤市開展扶貧工作,改變其落後種植方式,將種子生產方法和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戶,並為農戶提供農藥化肥等生產物資,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為部分當地農戶免費建造大棚並提供種苗,將蔬菜種植技術帶給農戶,推動當地蔬菜產業的升級,共投資80餘萬元,建設大棚4個,佔地6餘畝,增加當地村集體收入8萬餘元。

2019年度利用專項扶貧資金300萬元,承建7個日光溫室大棚,開展蔬菜良種繁育,每年項目收益拿出24萬元,利益聯結到邵莊鎮大薛村、溫莊村、前河村、張莊村、雙莊村、北西坡村、東郭村、西郭村、東峪村、劉鎮村等10個村,用於帶動貧困戶增收和村級公益事業的發展,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科技助農」創新推廣示範基地。為促進寧夏自治區種業的發展,同時助力我省種業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華盛農業聯合濟南魯青、山東漢光等山東優勢種業企業及山東省農科院與寧夏有關企業、寧夏大學等成立魯寧育種聯合體,聯合建立分子育種實驗室、育繁種示範推廣一體化創新基地,開展「育繁推」一體化「魯寧種業科技創新基地」合作共建試點,項目佔地1800餘畝,計劃投資2億元。

創辦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李興盛,情系社會慈善事業的情懷更加真誠、熱烈。他關心家鄉教育事業2016年與青州市政協聯合組織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愛心活動,為考入大學的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2018年青州出現大面積洪澇災害,李興盛發動全體職工捐款,募捐9100元,公司捐贈5萬元,了解到高柳鎮、譚坊鎮等地大棚受災嚴重,公司向高柳鎮、譚坊鎮受災農戶捐助價值8萬元種子,幫助其恢復生產,減少損失。李興盛還十分關心家鄉建設,2019年為為黃樓鎮楊家莊村修路捐助10萬元。

李興盛熱心公益事業、惠及家鄉群眾的慈善之舉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先後被授予山東省鄉村之星、山東十大傑出青年、濰坊市勞動模範、青州市人民勳章等榮譽稱號。在今後的創業路上李興盛堅信「將一如既往以身示範,把扶貧事業做得更好!」

濰坊日報社融媒體中心記者 毛德春

相關焦點

  • 恩施民營企業助推精準扶貧攻堅戰
    合併加入光彩集團,邁上發展新高度 光彩集團是中國光彩事業的國際性大型混合制企業,以「動員相對大型民營企業主動參與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與體制改革,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將光彩事業引向深入」為宗旨,是民營企業界涉足產業整合、國企重組、新興產業開發、大型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戰略研究與戰略性資源配置的工作平臺。
  • 精準扶貧,民營企業家在行動丨果秀公司:坪西村裡的甜蜜事業
    【編者按】當前,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已經不容忽視,在為企業自身和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民營企業也開始逐漸回饋社會,盡社會責任。近年來,省工商聯按照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扶貧開發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引導湖南民營企業和商協會積極投入脫貧攻堅事業。
  • 我縣舉辦「情溢暖冬」肆拾玖坊助力消費扶貧活動
    為全面落實消費扶貧有關要求,彰顯民營企業回饋社會的責任與擔當,12月21日下午,由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總商會)主辦,縣農業局、縣扶貧局、肆拾玖坊志丹運營中心承辦的「情溢暖冬」肆拾玖坊助力消費扶貧活動在宏海大酒店北廣場舉行。
  •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經榮: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 要發揮「造血」功能
    10月14日,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論壇在北京舉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光彩會副會長謝經榮介紹,截至2019年6月底,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民營企業達到8.81萬家,精準幫扶10.27萬個村,帶動惠及116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謝經榮表示,「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既要有「輸血」式幫扶,也要有「造血」促發展,產業帶動脫貧是關鍵。
  • 天九共享走進仁愛之鄉 凝聚精準扶貧新力量
    會上,陳伯韜總裁代表天九共享集團通過省工商聯向臨沂市捐贈100萬元精準扶貧款,得到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工商聯主席王隨蓮、中共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等與會領導嘉賓的高度肯定與讚賞。在以往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天九共享在各地甄選獨角獸或準獨角獸項目,通過全國、全球聯營,讓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同時,幫助從事傳統行業的民營企業家與代表時代發展趨勢的獨角獸企業或準獨角獸企業抱團合作,助力傳統民營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下創新發展、智慧轉型。如今,山東企業家也將很快享受到這一平臺賦能。
  • 王欽敏率隊到織金縣開展民營企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題調研
    5月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率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副會長謝經榮,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王志雄,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黎昌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恆大集團副總裁姚東等全聯領導和企業家到織金縣開展民營企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題調研。
  • 榮膺「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彰顯責任與擔當
    12月1日,主題「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勇於創新擔當奉獻」的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在東莞舉行。會上發布並表彰158位「2019-2020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集團董事長王常申榮膺「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 安徽廬陽—臨泉「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座談會召開
    為輻射慈善正能量,做好扶貧總結工作,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1月21日下午,廬陽-臨泉「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座談會在臨泉縣政府召開。 會議期間為廬陽區工商聯會員企業捐助臨泉180名貧困學生的18萬元善款舉行了接收儀式,安徽一醫院為臨泉捐贈了價值14400元的藥品,觀看了廬陽區工商聯拍攝的廬陽區精準扶貧工作匯報短片。
  • 高橋大市場總經理羅曉出席年輕民營企業家報告會
    11月8日,由中共長沙市委組織召開的「長沙市民營企業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暨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理想信念報告會」在長沙市會議中心順利舉行。會議邀請十九大黨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作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輔導報告。
  • 赤峰宇豐種業:「授之以漁」助脫貧
    這是赤峰宇豐科技種業有限公司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助推產業扶貧的喜人成果。赤峰宇豐科技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營銷、服務發展為一體的科技型農作物種子企業,是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 」,在它的帶動下,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扶貧需扶根,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硬道理。
  • 多益網絡:責任擔當,弘揚社會正能量
    本次活動以「發揚榜樣力量、彰顯責任擔當」為主題,旨在為公眾提供更有價值的公益信息和公益模式,傳播先進的公益理念,讓遊戲行業助推公益事業發展,讓公益正能量促進網絡空間更清朗,使網絡公益更好地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載體,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 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表彰先進 南寧市工商聯及4家民營...
    11月17日從南寧市工商聯獲悉,南寧市工商聯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廣西獲此殊榮的兩個地市級工商聯之一。「萬企幫萬村」是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光彩會於2015年10月開始在全國工商聯繫統和廣大民營企業家中大力開展的一項工作,旨在力爭用3到5年時間,動員全國1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幫扶1萬個貧困村加快脫貧進程。近年來,南寧市工商聯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大力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積極組織廣大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丁佐宏:民營企業要做好產業振興「店小二」角色
    『店小二』,更要做好精準扶貧和就業扶貧的『店小二』。」在今日下午召開的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暨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助推貴州發展大會(2020年貴商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說,民營經濟作為「增進投資、創新理念、提供崗位」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商會還是企業,應該做好「促發展、穩就業、保民生、贏脫貧」的「店小二」角色。
  • 民營企業家張安寧的融合扶貧之道
    據本次產業平臺負責人、湖南樂齡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安寧介紹,本次隴湘川蒙文旅產業合作最大的成果就是「在全國精準扶貧的收官之年,好米好油結成組合,助推東西部共贏脫貧,真正實現永久脫貧。」「我們就是想用生態資源塑造品質生活,用城市資源振興鄉村、讓田園美味又回歸城市,同時通過產業扶貧,為家鄉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張安寧的思路很明確。
  •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社會責任與擔當座談會在京舉行
    12月1日,社會公益,精準扶貧,智慧康養——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社會責任與擔當座談會暨亞太網、中醫藥康養網站上線運營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河南大廈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和領導一致認為,新時代需要有新作為,中國企業家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正氣、走正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大力弘揚興業報國的擔當精神和社會公益的優良傳統,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回報家鄉。
  • 【科技工作者建言】熊曉軍:漢中市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現狀及建議
    二、目前漢中市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探索    (一)蠶桑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探索。勉縣縣委、縣政府把桑蠶產業作為第六大主導產業。    (二)獼猴桃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探索。城固禾和公司投資1.2億元,在原公鎮建立5000餘畝高標準獼猴桃產業示範園。
  • 千喜鶴:讓精準扶貧的農戶「牛起來」
    在雲泉牧業公司拉動下,養牛正在成為隆化縣的扶貧支柱產業之一,並形成了較完整的市場鏈條——5月至9月從牛經紀人和交易市場兩個渠道採購6個月大的犢牛,進欄時體重在500-800斤,經過10到11個月的育肥周期,平均每月增肥75-85斤,出欄體重達到1300斤左右。每月頭均飼料成本500元,不多也不少。
  • 曹德旺點讚扶貧標杆企業南山婆集團
    來源:消費日報網"新的貴州辣椒醬最出名的叫南山婆",11月20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福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先生著重介紹了經過他指導的貴州扶貧標杆企業南山婆,在貴州當地的扶貧事跡。
  • 寧縣抓瓜菜產業助推精準扶貧
    2018至2020年,我縣以發展壯大瓜菜產業為抓手,紮實推進瓜菜、糧油等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工作。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瓜菜產業培育計劃,制定印發了2018、2019、2020年全縣瓜菜產業開發實施方案,重點以下工作:一是開展集約化育苗。
  • 福建寧化:發展特色客家小吃助推精準扶貧
    多年以後的今天,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人們,繼承並發揚著偉大的長徵精神,通過精準扶貧,讓昔日貧困的面貌煥然一新。  千年古縣探索 「348」精準扶貧   寧化縣,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脈東麓,為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縣域面積2407平方公裡,轄9鎮7鄉1個華僑農場,總人口3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