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1月18日訊(記者 唐克 通訊員 煙交宣 攝影報導)交通違法行為是引發交通事故最直接最高發的原因。精準定位交通違法最易發的路段,就成為煙臺交警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近日,市交警支隊通過分析2019年以來的交通平臺大數據,統計梳理出違法行為高發的十大路口。通過對熱點違法路口加大查處力度,有利於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道路安全、順暢、有序。
城區十大交通違法行為高發路口
(一)萊山區桐林路好聲音門前
主要違法行為:違反禁止標線指示
(二)勝利路與西關南街路口
主要違法行為:違反禁止標線指示
(三)南大街與建設路交叉口
主要違法行為:機動車違規使用專用車道
(四)西南河路與樂山裡交叉口
主要違法行為:不按規定車道行駛
(五)芝罘區毓東路毓秀小區
主要違法行為:違反禁止標線指示
(六)祥禎路與福成路路口
主要違法行為:不按規定車道行駛
(七)南大街與海港路交叉口
主要違法行為:不按規定車道行駛
(八)環山路與毓西路交叉口
主要違法行為:不按規定車道行駛
(九)化工路錦繡新城路口
主要違法行為:違反禁止標線指示
(十)環山路與上夼西路交叉口
主要違法行為:違法停車
市區燈控路口監控覆蓋率達到80%
通過分析匯總違法行為高發地的主要違法行為種類,交警發現,闖紅燈、超速等違法行為有所下降,「違反禁止標線指示」和「不按規定車道行駛」成為被電子警察抓拍最多的違法行為,也是在行車和停車方面影響道路安全暢通的兩大方面。
「違反禁止標線」是指違反禁止標線通行,禁止標線包括地上的黃實線和黃色網格線,稍一逗留即違反禁止標線指示。而被抓拍最多的通常是在道路上施劃了黃色禁停線的區域違法停車。
另一個非常突出的違法行為是「不按導向車道行駛」,事關行車安全。導向車道線用來指示車輛在路口駛入段應按哪個方向行駛,目的是明確行車方向,各行其道,減緩交通壓力。
在接近路口時,駕駛員應提前抬頭觀察指示牌,分清哪些車道是左拐,哪些是直行等。在即將駛入路口時,應注意觀察地面的分道指示標誌,按道駛入導向車道。有些駕駛員遇到堵車、不熟悉路況等情況時,很容易忽略導向車道線。
目前,我市駕駛員數量突破230萬大關,汽車保有量達到232萬。伴隨著機動車的迅猛增長,為進一步規範道路通行秩序,減少交通安全隱患,集視頻監控、電子警察、稽查布控、交通信號控制、交通運行監測、交通誘導和智慧勤務等子系統於一體的智能交通系統在我市投入使用。
市交警支隊科技科民警王健告訴記者,目前市區燈控路口的監控覆蓋率達到80%,電子警察覆蓋率達到70%,在嚴密的高科技監控系統監管下,駕駛員們容易忽視的交通違法行為被抓拍。
全省首創「123」容錯執法模式
最近,市民孔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一條簡訊:「您的小型汽車魯F***於2019-09-17 16:49:29在煙臺市芝罘區新海陽街,被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了『違規停車駕駛人不在場;違規停車駕駛人拒絕駛離』的違法行為。本次違法予以提醒,請文明行車,謹慎駕駛。」
孔先生說,煙臺交警這種執法方式非常人性,提醒簡訊足以讓他「長記性」,避免再犯同類的交通違法行為。
今年5月1日起,市交警支隊在市區對非現場執法設備記錄的八類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實行「首次簡訊提醒、二次簡訊警告、三次予以處罰」的「123」容錯執法模式。
「處罰不是目的,減少違法、遏制事故、保障暢通才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政委李建豐這樣總結設立「123」容錯執法模式的初衷。
截至9月,煙臺交警共發送提醒警告簡訊23.5萬條,其中,壓線佔比46.36%,違停36.09%,佔用公交車道7.8%,逆向行駛4.39%,超速20%以下佔3.25%,不禮讓行人2.1%。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理念,做到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八種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包括:在未設置禁停標誌、標線的路段違法停車的行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一側車輪壓、跨分道線的行為;行人在道路兩側等候或讓行車輛時,車輛通過人行橫道未禮讓行人的行為;車輛通過路口時,一側車輪壓、跨交通標線的行為;車輛在路口變更車道時短暫佔用公交專用道通行的行為;車輛超過規定時速未達20%的行為;車輛未按規定鳴喇叭或在禁鳴區域鳴喇叭的行為;車輛違反規定使用遠光燈的行為。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對因實施上述輕微交通違法行為發生交通事故的,仍將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於酒駕、闖紅燈、亂變道、加塞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和擾亂行車秩序的,交警部門依然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最大限度淨化道路交通環境。
從交警部門的大數據統計分析來看,「先警示後處罰」的舉措實施以來,被提醒和警示的簡訊數量還是呈遞減趨勢的。一方面,駕駛員第一時間收到提醒簡訊後,及時規避了再次違法,感受到交警部門的人性化執法,也更激發了駕駛員遵守交規的自覺意識,能夠主動文明駕駛,摒棄陋習,自覺維護道路暢通。另一方面,從實際效果來看,違停、變道壓線等幹擾車輛通行的違法行為減少,有利於路網暢通。
加大農村地區交通違法查處力度
相較於城區中完善的交通監控抓拍系統和高覆蓋率,農村地區的交通監管一向較弱。為補齊短板,市交警支隊將勤務向農村地區延伸,開展了夏季農村交通秩序整治等專項行動,嚴把出村口、出鎮口和集市口,嚴查、勸阻交通違法行為。
在農忙、節假日、趕集、民俗活動等重點時段,交警部門派出執法小分隊,在公路交叉路口、村莊、農村集市和果品交易市場等重點部位開展突擊檢查,嚴查酒駕醉駕、違法載人、無牌無證、報廢機動車上路行駛、駕乘摩託車不戴頭盔上路行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按照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固底線」的思路,交警部門通過嚴管重罰最大限度控住風險、管出成效,堅決遏制農村交通事故多發勢頭。
用好國省道執法站,以貨車、客車、麵包車、低速載貨汽車等車輛為重點,嚴查超員、超載、涉牌涉證等嚴重交通違法。重視向科技要警力,利用電子監控設備開展視頻巡查和過車數據分析,研判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在隱患嚴重、交通違法多、通行秩序亂、事故多發等重點路段部署警力,實行彈性勤務,加強流動巡邏執法力度,嚴查違法,形成震懾。
交警部門重點強化鄉鎮村民、在校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區、鎮、村三級交通安全宣傳網絡,在鄉鎮、行政村、單位、學校探索建立專兼職交通安全宣傳員制度,在行政村、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增設宣傳櫥窗或板報,在重點集鎮和學校設立宣傳教育活動室,擴展交通安全宣傳陣地。
以村委會、學校為依託,繼續開展交通安全平安創建活動,開展好「暢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主題宣傳和進村入戶「八個一」活動、「守護平安幸福童年」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宣傳教育, 重點提示農村群眾、在校學生自覺抵制駕乘無牌不安全車輛、抵制乘坐超員車輛,積極倡導守法文明出行,不斷提高重點人群交通安全意識。
交通違法自助處理更便捷
目前,我市交通違法處理基本實現了「零跑腿」。市民可在微信上關注煙臺公安或煙臺交警公眾號,點擊左下角「微警務」或「微服務」,註冊登錄煙臺「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就可以對本人名下的車輛和本人駕駛證存在的交通違法信息進行查詢,也可以綁定非本人名下的車輛,實現對該車輛交通違法信息的查詢。
市民也可在手機上下載「交管12123」APP,註冊後可以對本人名下的車輛和本人駕駛證存在的交通違法信息進行查詢,也可以綁定非本人名下的車輛,實現對該車輛交通違法信息的查詢。
對於電子監控等非現場執法設備抓拍的違法行為,市民可在微信上關注煙臺公安或煙臺交警公眾號,點擊左下角「微警務」或「微服務」,註冊登錄煙臺「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可以對本人名下或綁定在本人名下的機動車存在的罰款額度在200元及以下,且交通違法記分為6分及以下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並通過平臺繳款。
進入平臺後,市民通過學法積分,可以利用所得分數折抵處理非營運小型乘用車3分(含)以下非現場交通違法記分。
同樣,手機下載「交管12123」APP並註冊後,市民可以對本人名下或綁定在本人名下的機動車存在的罰款額度在200元及以下,且交通違法記分為6分及以下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並通過平臺繳款。
對民警當場開具的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當事人可以持文書到本市內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代收銀行網點繳納罰款,也可以通過「交管12123」APP 、「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平臺進行網上繳款。對民警當場開具的強制措施憑證或違法處理通知書,應當按照要求在15日內,到違法發生地交警大隊接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