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2020-12-19 騰訊網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傳聞中的長江蛟龍

長江的漁民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的說法,「臘子」說的就是中華鱘,「象」就是白鱘,大得不像樣的「黃排」說的就是胭脂魚,當然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魚,儘管這三種魚在長江上都成了瀕危物種,不過對些魚都沒有神秘感,畢竟大家都是知道的!

長江中有我們不知道的生物嗎?

據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次長江斷流,河工開挖泥沙淤積的河道,結果在厚厚的泥沙下發現了一根海碗粗的白柱子,然而挖到七八米深也挖不到頭,而且河工的毛骨悚然,不敢再挖了,因為他們挖到的是某種超大型的脊椎動物骨骼,而且橫貫整個河道!

附近駐軍的軍閥聽聞後,連夜帶人挖掘,結果當夜軍閥就被人暗殺在營帳之中,而河道上則猶如滾雷,大風呼嘯,當地人都不敢出門查看,第二天起來河道早已恢復往日的江水奔騰,渾濁的江水夾帶著泥沙將一切衝得一乾二淨,再也找不到怪異骨骼的蹤影!

走蛟的傳聞

長江一直就有走蛟的傳聞,在民間傳說中,修煉五百年的蛇能成為蛟,而蛟修煉一千年則會成為龍,蛇修煉成蛟之後會隱於湖泊、深潭和江河深處,再過一千年就會沿著長江動如大海,化蛟成龍,所謂的走蛟就是一千年到了,蛟該遊向大海變成龍!

走蛟事件發生時,往往伴隨著雷雨大風,江河暴漲還有電閃雷鳴,而蛟在遊向大海的過程中,會造成暗流、漩渦、大浪,傾覆船隻,衝垮堤壩,造成洪水爆發,所以民間一直都傳聞98長江大洪水就是走蛟!

這些傳聞是真的嗎?

長江的神秘在於它不可預測,而在喀納斯湖和長白山天池等地區都傳聞有神秘的水怪,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尼斯湖水怪和剛果河水怪的傳聞,使得長江水怪,蛟龍的傳聞更具積分神秘色彩,但我們知道,蛇是不會變成蛟的,最長壽的蛇不過幾十年,還有這生物的DNA再怎麼突變也不會變成另一種生物是吧!

那為什麼會斷流,然後當夜又會河水暴漲、聲如滾雷呢?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因為上遊的地震就會造成堰塞湖,或者河流改道,然後衝破阻礙後又會複流,此時大家可能都會失去警惕去河床上撿魚,結果導致重大傷亡,不過上世紀三十年代長江沒有斷過流,而河道改變則比斷流更頻繁一些,但中下遊概率比較大!

三峽水庫裡最大的魚有多大呢?

排除了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可以愉快地討論最大的魚了!三峽的大壩高度達到了181米,正常水位有175米,防汛限制水位也有145米,而在三峽很多地方都超過了60米(三峽蓄水前),因此三峽水庫水深很容易超過140米,甚至有資料稱三峽的西陵峽可能超過320米!

相比之下,渤海最大水深不過86米,黃海最大深度也沒超過140米,遠不及長江的深度,所以在三峽蓄水以前,就有很多大魚隱藏在這些地方了,而到現在蓄水開始已經超過了20年,水流平緩,魚兒安居樂業,是不是長得更大了呢?

2014年11月15日,湖北新洲雙柳街一漁民在長江意外捕獲一條長3.3米,重約700斤重的中華鱘,捕獲時候身體有多處傷痕,被送到了長江水產研究所治療。中華鱘最重可以長到500公斤,當然這裡距離三峽也遠了,不過至少還在長江裡!

湖北新洲漁民捕獲700斤重中華鱘

長江水系中有400多種魚類,其中350多種是淡水魚,比如青魚、草魚、鰱、鱅、長吻鮠等,還有河海洄遊魚類,比如達氏鱘、中華鱘、白鱘等國家一級保護魚類,可惜這些已經瀕臨滅絕或者可能已經滅絕,還有貝氏哲羅鮭、胭脂魚、金線䰾、松江鱸等二級保護魚類。

其中貝氏哲羅鮭的最大個體可達50千克,也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魚類。青魚也叫螺螄青,是常見的魚類,這種魚最大可長到100千克,比如2004年9月19日在江蘇省南京市金牛湖的青魚,個頭可是不小。

草魚也可以長到40千克左右!不過有一個有趣的案例,2006年8月20日,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在三峽地區一處人類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一條約兩米長草魚的椎骨,據估計,這條草魚「生前」超過150千克!

2014年07月16日,人民網報導,雲陽龍缸景區的石筍河(長江支流)中發現了一條體長超過3米,體重約超過150千克的鱅魚,不過數據都是目測,但估計也查不了多少,打個折怎麼也有100千克哈!

隨著長江資源保護以及合理的生態放養計劃,還有休漁政策的落實,長江上的大魚肯定會增加,不過提醒下各位,休漁並不表示可以胡亂放生寵物魚,因為很多魚屬於外來物種,本地沒有天敵,會形成入侵物種,嚴重擠壓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切記!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修建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在當時,三峽大壩的電量足以提供全國近一半人口的用電量,儘管三峽大壩有一定弊端,比如淹沒一些名勝古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大量人口被迫疏散遷移等等,相比三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 三峽水庫裡的魚到底有多大?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水利工程,其將萬裡長江攔腰截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 ,在這裡修大壩可最大限度的保證大壩根基強度。 除了地質環境優異以外,三鬥坪背後的有綿延數十裡的巨大峽谷,是天然的蓄水池,在這裡建壩可以保證水庫容量的最大化。三峽工程完工後,三峽水庫也應運而生。 如果三峽大壩的蓄水高度為175米,三峽水庫面積將1084平方公裡,幾乎與香港一樣大,總庫容則達到393億立方米,遠超鄱陽湖和洞庭湖水量總和,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 三峽大壩:暴雨襲來,洪水裡攜裹了那麼多的泥沙怎麼辦?
    不由得掛念起三峽大壩,洪水裡攜裹了那麼多的泥沙怎麼辦呢?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 長江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今年是長江流域的洪澇年,長江幹流上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三峽,也博得了相當大的關注。我們發現,三峽在汛期到來前,提前清空庫存,水位降低到了150米附近,留足了庫存。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蓄水量僅有276億立方米,比起三峽來,差太遠了。三峽比鄱陽湖蓄水量大,主要原因在於,他的深度達到了175米,而鄱陽湖這樣的平原湖泊平均水深只有不到10米,最深處也就25米。不過,三峽比起我國最深的湖泊,也是小巫見大巫。我國最深的湖泊是長白山天池,湖泊平均水深達到了204米!
  • 長江水流那麼急,三峽大壩究竟是怎麼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相信大家對雄偉的三峽大壩一定不陌生,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最有效的是起到防水作用,因為他擋住了100億立方的水,保障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同時還能用來發電,在中國緊缺用電的情況下,它能立刻提供電源。
  • 宜昌有什麼好玩的景點?清江畫廊,三峽人家風景區,長江三峽大壩
    猶如黛江水煙波浩渺,高峽綠林曲徑通幽,人稱清江有三峽之雄,灕江之清,西湖之秀。被贊為「東方的多瑙河」,又被稱為槳聲燈影的夢鄉。乘坐景區內的仿古遊船,可欣賞青江兩岸25公裡的峽谷風光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有兩條線路遊覽清江畫廊。A線包括清江大佛,倒影峽,仙人寨,武落鍾離山等景點,往返約4-5個小時。
  • 三峽大壩高1983米,大壩裡的魚要怎麼越過去?不得不服設計師!
    三峽水電站是中國著名的基礎建設工程,建成至今已經有14年的時間了,卻依舊無法撼動這個超級工程的影響力和作用。可以說三峽大壩無論是在水力發電方面,還是防洪抗澇方面的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可如此宏偉的一個工程卻存在著一個問題。
  • 三峽總公司稱蓄水讓三峽大壩移位6.69毫米(圖)
    本報三峽大壩專電(特派記者 劉佔良) 從9月20日開始,經過了漫長的37天等待,三峽壩前長江水位終於逼近了「156」這個令人激動的刻度線。昨日上午9時48分,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在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宣布: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 我從秭歸去大壩:屈原故裡享文化盛宴,三峽大壩攬長江勝景
    三峽大壩,飽覽長江勝景遊覽完屈原故裡景區,我們直接從景區裡的換乘中心乘車前往三峽大壩旅遊區。由於買的是通票,所以直接在換乘點刷身份證、過安檢、排隊上車就可以了。不一會兒,我心心念念的三峽大壩旅遊區終於到了!
  • 長江有三峽,黃河也有三峽,為什麼要說三,它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長江和黃河溯源,最終被學者們定義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地區,這裡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兩條大河自此之後黃河向北向東,長江向南向東,成為了我國最大的兩條河,兩條古老的河流從地理上再無交集,但是幾乎平行的兩條河,卻有著神似的名字的景點,這就是長江三峽、黃河三峽,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都稱為「三峽」而不是四峽、五峽,這三峽又有什麼不同呢?
  • 三峽大壩落差100多米,下遊的魚怎麼洄遊到上遊去呢?
    三峽大壩迄今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設計的正常蓄水位為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在1億度左右,在發電、調蓄洪水、航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壩的下遊水位60米左右,所以三峽大壩的落差達到了110多米,通過水體的高度差,可以達到利用水的勢能進行發電的目的,不過這種落差對於魚的活動來說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季節性洄遊的魚類,之前可以沿著江水逆流而上,修建了大壩之後,這些魚兒如何遊得上去呢?
  • 長江三峽不太平竟與閻羅王有關!三峽大壩建造時的神奇事件!膽小莫看!
    重點是,怪事發生的頻率,在淹沒一所千年閻羅王廟後竟然達到了高峰,難道長江真的是龍脈嗎?當年閻羅王廟被淹沒後又發生了什麼怪事呢?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長江三峽大壩。三峽大壩長江三峽大壩是一項位於長江上遊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而我們現在常見的大壩,則是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三鬥坪
  • 最大洪峰安度三峽大壩(圖)
    立方米流量最高洪峰到達三峽大壩。此次洪峰值超過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上遊史上洪峰最高值。  一直陰雨綿綿的三峽大壩,此刻難得換得萬裡晴朗。3000多米的大壩頂上,一面是平靜,一面是奔騰。大壩洩洪口一邊,九股洪流噴薄而出,聲震如雷。同時有水汽撲來,霧氣瀰漫,場面極度震撼。而進水口一邊,雖然水位在上漲,但顯得一如既往的平靜。
  •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下遊的魚還能遊上去嗎?魚類洄遊怎麼辦?
    但是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原來的河流系統被分割成多個單元,使得魚類洄遊的通道被阻塞,這就對魚類的遷徙造成了困難。那麼下遊的魚是怎麼遊到上面的呢?難不成大壩的魚一直兩地分居?水壩的建成的確對水生生物來說的確是最大的威脅,特別是對洄遊類魚類。因為水壩可以導致內陸和海洋生態鏈之間的連通性喪失。比如說,在南美洲和亞洲,都能發現水壩的建成威脅到了河豚的生存。
  • 三峽大壩半日遊自駕遊攻略
    三峽大壩早上8:00從宜昌市區出發,如果是旅遊旺季,便要出發早一點,三峽大壩的客流量很大,一般只有在11月-2月非節假日期間客流量少一些。三峽專用高速公路三峽專用高速公路有公路橋梁隧道博物館之稱,整條高速28公裡,限速60碼,準一級高速公路。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意味著什麼?(圖)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舉世關注。國務院專門成立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每年定期對建設質量進行跟蹤檢查。專家組認為,左岸機組安裝和地下廠房開挖質量很好,右岸大壩沒有發現一條裂縫,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優良。新華社記者攝  按計劃,5月20日圍堰和右岸大壩之間的基坑開始注水,三峽大壩全線擋水;6月6日,三峽大壩開始全面擋水;汛後,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
  • 三峽大壩的軍事防禦能力,到底怎麼樣?
    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就有很多人開始擔心三峽大壩會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還有人說三峽大壩是懸在長江下遊六省一市頭上的「一盆水」。那事實究竟是怎樣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三峽大壩的防禦問題。首先,三峽大壩如果當作是一個固定的攻擊目標,敵人如果攻擊它,最有可能的方式大概有如下幾種:1、戰略核彈頭攻擊這種攻擊方式,看上去確實很可怕,因為哪怕只有一顆彈頭直接擊中了三峽大壩,都可以達到摧毀大壩的目的。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明起門票免費 多年爭議終有定論
    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明起門票免費 多年爭議終有定論 2014-09-24 16:50:32郭曉瑩 攝   中新社宜昌9月24日電 (記者 劉良偉 郭曉瑩)9月24日下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副總經理沙先華正式對外宣布:自2014年9月25日起,三峽大壩旅遊景點對中國遊客(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施行門票免費。至此,圍繞著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收費的爭議,終於畫上了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