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解剖史:一個痴迷人體構造的「暗黑醫生」

2020-12-21 好奇組長

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約瑟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中國古代的解剖學出現較早,從扁鵲就開始了,到王莽時代廣泛採用,並持續到稍晚的三國時期。從此以後,也像歐洲一樣,解剖學便絕跡了,直到中世紀晚期才再度出現。」

李約瑟,1900-1995年

據史料記載,「解剖」一詞最早出現於《黃帝內經·靈樞》:「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

春秋時期的神醫扁鵲精通脈理、針灸等多種治療手段,同時他對人體解剖也有一定的了解。相傳扁鵲曾經對齊桓公的腸胃和太倉的頭痛症實施過外科手術治療。

司馬遷在《扁鵲倉公列傳》中還介紹過一位上古時期的名醫。上古之時,有個叫俞附的名醫,他治病的方式可謂令人瑟瑟發抖(至少在古時候是如此)。俞附治病先是割開皮肉,疏通經筋、按摩神經,接著拉開胸腹膜,抓起大網膜,最後洗浣腸胃,漱滌五臟……

這段記載簡直讓人覺得難以置信,雖然記錄的步驟過於粗放,好像暗黑醫療似的。但這起碼可以說明,中國在很早以前的確開始出現一些手術了,古人對人體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了。比如馬王堆出土西漢《五十二病方》中甚至有割疝氣手術記載和痔瘡切除術的記載。

到唐代時,古人對人體解剖學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有了比較完備的人體解剖圖《明堂圖》。

唐太宗看完《明堂圖》後發現人的重要器官基本上都集中在背部。於是唐太宗下了一個命令,實行笞刑時只能打屁股,不能打背部,避免造成致命傷害。

到北宋時,人體解剖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北宋先後組織過兩次大規模的屍體解剖活動,積累了更多的屍體解剖知識,對人體的了解更多了。也因此誕生了兩部人體解剖學圖譜《歐希範五臟圖》和《存真圖》。

其中《存真圖》影響最大。《存真圖》的繪製十分精細具體,它不僅有人體胸腹內臟的正面、背面和左右側面全圖,而且還有分系統、分部位的分圖。後來元明清的許多臟腑圖、臟腑圖,大多是以《存真圖》為藍本畫的。

比如《存真圖》中的《分水闌門圖》就是泌尿系統圖;《肺側圖》就是胸部內臟的右側圖形;《心氣圖》為右側胸腔內的主要血管關係圖;《脾胃包系圖》是人體消化系統圖……圖中描繪的解剖位置和形態基本正確,具有極高的研究與應用價值。

到了清代,著名醫學家王清任在行醫過程中深感解剖知識的重要性,於是致力於人體臟腑研究達四十餘年。1830年他編寫出了《醫林改錯》一書,更加詳細、完善了人體臟腑圖譜。

王清任的研究過程,讓人想起《權力的遊戲》中的科本學士,一個痴迷屍體的「暗黑醫生」。為了找到屍體做研究,王清任甚至跑去亂葬崗扒屍……

《權力的遊戲》科本學士

在瀋陽行醫時,王清任聽說一個囚犯將被判處剮刑。他又「激動」地跑去刑場仔細觀察。後來他還在北京看過幾次死囚行刑。

在沒有屍體供解剖之時,他就將家裡飼養的家畜解剖了……原來他養家畜是拿來解剖的!

關於王清任有個故事。據說他始終沒見過人體的膈膜形態、位置,這讓他很鬱悶。有一次,他聽說一個負責處理死刑犯屍體的官員見過橫膈膜,王清任大喜過望,趕緊跑去求教,終於弄清了橫膈膜的位置。

王清任

在幾十年的不斷研究中,王清任對人的大腦也有了新的認識。他發現人的記性不是記心裡,而是記在大腦中的。

他還認識到,如果人的大腦出了問題,可能會引起耳聾、眼瞎、鼻塞等症狀。而在此之前的醫學認識中,耳聾就是耳朵的問題,眼瞎就是眼睛的問題,萬萬想不到其根源在腦子。

王清任對「氣血」也很有研究。他總結出氣虛症狀60種,血瘀症狀50種,並開出了33道方子。比如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就是著名的中醫方劑,對治療腦膜炎後遺症、小兒傷寒瘟疫、吐瀉等症有良好效果,至今我國醫學界仍在沿用。

王清任說過一句話:著書不明臟腑,豈非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盲子夜行。

近代大師梁啓超對王清任評價很貼切:誠中國醫界極大膽革命論者,其人之學術,亦饒有科學之精神。

相關焦點

  • 暗黑與唯美:人體解剖圖的藝術史
    現在,在街邊隨便一個小診所,甚至是你熱衷中醫的外婆的房間裡,你都能找到一張人體解剖圖——圖中的小箭頭一邊指向那個男人的每塊肌肉或每個臟器,一邊指向一個具體的名詞,比如肱二頭肌或小腸。可是你知道嗎?在16世紀以前,解剖學的著作裡根本沒有插圖!這幅最古老的人體骨骼圖誕生於1500年,由雅克·戴帕繪製。
  • 天壇醫生手繪人體解剖圖,看完太驚豔!
    解剖學是醫學基礎學科之一,人體解剖學繪畫展不僅體現了解剖學的魅力和神奇,更催生出一批藏在醫院裡的「靈魂畫手」。 日前,北京天壇醫院 工會影像分會組織 2019年度專業技能大賽 暨第三屆「畫影圖形」比賽 醫生們會用怎樣惟妙惟肖
  • 納粹人體構造圖譜的邪惡黑歷史
    1888年11月24日,奧地利某個小村莊裡一個小孩出生了,取名愛德華·彭科夫,他從小的夢想是做一個音樂家。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比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等等,說奧地利是古典音樂之鄉毫不為過。作為一個奧地利小孩有一個音樂夢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 英國達文西人體解剖素描圖展覽:精確度驚人
    達文西一直希望了解人體的構造以及運轉機制,1519年去世時,其有關人體的論述並沒有完成,科學論文也沒有出版。基於保留下來的文獻資料,臨床解剖學家認為達文西繪製的解剖圖精確度領先所處時代幾百年,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解剖圖仍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體。  500多年前,達文西靠著一雙手繪製了大量令人不可思議的人體解剖素描圖,精確度與現代數字成像技術不相上下。
  • 實習醫生手繪人體解剖圖 讓人驚掉下巴
    韓醫生發出來的,是一張膽囊膽道的解剖圖,在一般人看來,圖像精細如同印刷。然而,這是一張手繪圖,作者就是正在消化疾病中心實習的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14級學生代俊龍。手術觀摩中遇到新「知識點」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張簡單的膽囊膽管解剖圖,在圖片的上方,一個鉗子夾住了膽囊下緣,這是韓克強在進行手術時的操作,這是一張復盤手術過程的圖片,也是代俊龍畫的第一張「手術筆記」。代俊龍回憶,那是十多天前的一個膽囊疾病手術。當時,他跟著帶教老師韓克強上手術觀摩。隨著腹腔鏡進入患者的體內,韓克強一邊觀察其中的情況,一邊問他,「小夥子,你看看這是什麼病?」
  • 人體解剖圖譜《存真圖》誕生記(下)
    解剖巨著終誕生上篇說到名醫楊介發現《煙蘿子五臟圖》等人體解剖著作的內容有諸多錯誤,決心繪製一部較準確的人體內臟介紹圖譜。存真,古意即「臟腑」,點明此書主要用圖文方式直觀介紹人體的五臟六腑。《存真圖》清晰展示了從咽喉到腹部的內臟構造情況,並對經脈聯絡、精血流轉等進行了細緻描述。書中包括肺側圖、脾胃包系圖、氣海橫膜圖(氣海穴,位於肚臍正下方一寸半處)、二分水闌門圖(闌門穴,位於肚臍正上方一寸半處)等若干圖。
  • 澳教授用真人模特講授解剖 人體彩繪骨骼線條/圖
    原標題:澳教授用真人模特講授解剖 人體彩繪骨骼線條/圖   澳教授用真人模特講授解剖 人體彩繪骨骼線條/圖     圖集詳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時代報》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皇家理工大學的教授別出新意,運用真人模特教授人體解剖課程。
  • 護士手繪解剖結構圖 為的是能與手術醫生精密配合
    揚子晚報網9月4日訊(通訊員 袁敏 劉威 記者 朱鼎兆)學醫的同學都知道,很多醫學生的手繪解剖圖功力一點不比畫家差。如今,畫畫也成了護士們的「基本功」。在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麻醉科,這裡的24名護士全部變身「靈魂畫手」,一筆一划勾勒人體器官解剖圖、盡顯醫學大美。
  • 法國雕塑家烏東,研究人體解剖掌握基本功,從事多方面的藝術探索
    烏東在羅馬時期留下的雕塑作品有《人體解剖像》、《聖布魯諾》、《施洗約翰》、《修女》、《弗拉斯卡蒂的農村姑娘》等。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到,年青時期的烏東為了力求逼真地表現客觀現實,正從事於多方面的藝術探索:通過研究人體解剖,掌握堅實的寫實基本功。1766年烏東接受羅馬聖馬利亞·德利·安傑利禮拜堂的訂貨,製作了兩件紀念性雕刻《聖布魯諾像》和《施洗約翰像》。
  • 青海護士手繪人體局部解剖圖顯醫學大美
    青海護士手繪人體局部解剖圖顯醫學大美 2019-05-10 21:34: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玉素
  • 杭州美女醫生走紅:十二指腸解剖圖成"成名之作"
    今天,小編要先給大家介紹一個美女。  172cm的身高,大長腿,扎著馬尾辮,皮膚特別白,還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  她說,現在是讀圖時代,醫生們應該都有同感,很多手術原理、病理解剖講不明白,但畫圖一看,就懂了。只有患者看懂了,重視了,科普的目的才達到。  陳魯翻出手機上的一張照片,是汪大姐術後被切除的腫塊組織。她接著說,患者的腫塊位置卡的比較深,手術創面相對較大,子宮也只能切掉了。但這種圖片太「重口味」了,一個是發出去不好,另一個也沒法和患者解釋清楚,腫塊有多大,為什麼要切除。
  •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奈特人體解剖圖譜【高清中文典藏版】 大家好,我是百通考研圈的小編 今天我又來給大家發福利了 這次是醫學生必備的 「人體解剖圖譜」經典圖書
  • 關於中國古代史學批評史的幾個問題
    內容提要:中國古代史學批評史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它以考察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中人們反思、評析史學家們的史學活動、史學成果為研究對象;從春秋時期開始,到清朝中葉,中國古代的史學批評活動經歷了兩千五六百年的演變過程,可以劃分為前後銜接、上下貫通的七個階段,以揭示其發生、發展、興盛、拓展和高峰等階段性特點
  • 魯迅為何偏愛「解剖」的隱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二人開創了一種呈現疾病以及中國身份的獨特模式,而這一模式也為之後中國的醫學攝影所繼承。早期的中國醫學攝影不僅承擔著向西方人傳播有關中國疾病知識的任務,同時也能幫助中國的醫生學習西方的醫療技藝。一方面,有關中國人身體的印象開始更為廣泛和深入地在西方建立。另一方面,伴隨著西方各類醫療知識一同進入中國的還有全新的對身體的「觀看」模式。
  • 使用3D列印解剖模型學習人體結構
    任何上過高中生物課的人可能都記得自己花費好幾個小時去學習讓人眼花繚亂的人體解剖圖的經歷。試想一下,如果這個解剖圖變成了實實在在的3D列印模型,那麼學生們學習人體結構和各種內部器官就會變得容易很多。為了將這一設想付諸實施,使自己的生物課變得更有吸引力,一位生物教師、NVBot教師3D列印平臺的成員僱傭工業設計師Jordan Pelovitz為其設計和3D列印了一個逼真的人體解剖模型,讓學生們可以與之互動,並從中學習。
  • 古代歐洲人為何瘋狂痴迷中國文化?古希臘人認為中國人是神族
    殊不知,在古代歐洲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各階層都非常痴迷中國文化和竭力追求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古代歐洲人是如何痴迷中國文化的。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人給中國取了一個優美的名字,叫「賽裡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的意思。
  • 新鄉大學生集體手繪解剖圖
    4月14日上午,在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大操場上,跟該校春季運動會同時進行的,是另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繪出心中的生命」主題解剖繪圖大賽,13名同學需要在40分鐘內現場畫出兩幅解剖圖,根據所用時間的長短和作品的質量,由馮天祥、孔祥玉等專家評委進行名次評定。   據活動負責人楊保勝教授介紹,繪圖大賽歷經初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
  • 醫生花半個月給患者手繪解剖圖:想做醫學插畫師
    原標題:浙江美女醫生花半個月給患者手繪解剖圖,想做專業醫學插畫師昨天上午,浙江省腫瘤醫院2號樓6樓病房裡,50歲的江西汪大姐在女兒的陪同下來複診,此時距離她做完子宮全切手術剛剛過去一個月。複診時,她拿到了一張特別的示意圖——左邊是正常子宮,右邊是根據她手術標本繪製的解剖圖。
  • 中國古代人物畫落後的原因就在於此
    一直以來,我國古代對於人體是存在敬畏感的。所以我國的解剖學發展得很慢。到了宋代,人體解剖終於有了更大的發展,還出現了專門檢驗屍體的仵作。大家熟悉的法醫宋慈,就對人體有深入的研究。宋代還出現了專門的解剖圖著,如《歐希範五臟圖》、楊介所著的《存真圖》等。另外由於宋代戰亂頻仍,路邊經常可以見到無人收殮的屍骨。這些都給畫家們提供了進一步認識人體結構的素材。
  • 女大學生手繪人體解剖圖太逼真網友:印出來的
    手繪解剖圖「這哪是手繪的啊,明明就是印刷出來的!」近日,有一組學生手繪人體解剖圖在網上流傳,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稱讚其繪畫的相當逼真。1月15日下午,記者幾經打聽終於找到了這組手繪人體解剖圖的主人——漯河某大學醫療系臨床專業的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