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各金融機構要不折不扣落實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信貸支持政策,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在當前大背景下,農村復工復產難度更大,更加需要專業信貸機構的扶持。
中和農信是一家紮根農村的小微金融服務機構,其宗旨是為那些不能充分享受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縣域內中低收入群體,量身定製以小額信貸為主的多元化金融服務產品,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為了響應政策號召,中和農信運用科學的運營模式和負責任的金融服務,踐行社會績效,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
其中,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業務旨在通過方便快捷的小額信貸服務,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創業激情而貸款無門的中低收入群體通過自身努力提升生活水平。截至2020年5月31日,其服務覆蓋全國20個省,357家分支機構的三千多名客戶經理為中國十萬鄉村提供小額信貸業務。累計發放小額貸款376萬筆,636億元,在貸農戶40萬戶,戶均餘額2.8萬元,約600萬農戶直接從中受益。
中和農信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精練管理層次,採用矩陣式管理體系,實現了對全國20個省300多家分支機構的扁平化管理,其分支機構的標準化與可複製性,保障了中和農信的運轉效率,提高了服務和產品的競爭力。其科學合理的運營模式,確保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在產品設計方面,中和農信借鑑孟加拉「格萊珉模式」、德國IPC技術等國際經驗,結合中國農村市場和農戶的需求,做出了本土化的改良,針對這類群體,中和農信則側重考察他們的未來現金流量及還款意願。
在服務理念上,中和農信與其他金融機構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中和農信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無須抵押、上門服務的「看得見,夠得著,用得好,可持續,負責任」的小額信貸服務,不但為其他金融機構難以覆蓋到的人群解決了「貸款難」的問題,同時也讓農戶享受到了足不出戶的「VIP服務」。
為了幫助客戶順利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中和農信在提供信貸業務的同時,還提供多種形式的增值服務,涵養客戶的綜合實力,增加客戶抗風險能力。比如為客戶提供普及金融教育活動,提升農戶的金融素養;請地方相關技術人員為當地農戶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客戶增收能力;「+鄉計劃」,農村金融教育普及踐行活動,提高農民的金融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她計劃」,號召大家定期檢測健康狀況,重視對慢性病的管理和預防,積極傳播健康科學知識、培養健康生活方式。
因金融普惠效果顯著,「中和農信小額信貸」項目也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多項表彰,當選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第一屆副會員單位,獲評人民日報「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同時,中和農信也受到了國際普惠金融領域知名人士的關注與高度評價。荷蘭王后馬克西瑪在以聯合國秘書長普惠金融特別代表身份訪華期間,專程赴中和農信河北淶水項目區走訪,考察小額信貸的發展情況;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荷蘭前首相維姆·科克等國際友人也對中和農信進行了深度考察並與公司員工座談。
作為一家從NGO轉型過來的小微金融服務機構,中和農信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社會價值,為眾多需要小額信貸的用戶提供可持續、陪伴式、負責任的金融服務。
責編:sq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網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網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