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求掃碼」背後藏貓膩
可能涉及輔助註冊、輔助解封、買賣微信帳號等行為
「註冊新號,需要老號輔助掃碼!」「只要兩秒,掃一掃不要緊!」……
走在大街上,遇到陌生人上來「求掃碼」時,有人直接走開,有人出於善心答應,有人貪圖小禮物而掃碼。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掃碼動作可能無意間幫助新開了微信號,而這些微信號甚至成為一些黑色產業鏈的源頭。
近日,瀟湘晨報官方微信後臺收到讀者投訴,稱在逛街時掃碼關注二維碼被利用「輔助惡意註冊微信號」。
記者通過調查及暗訪發現,事情遠比投訴所稱複雜——其背後暗藏一條輔助註冊微信號、輔助解封微信號、出租及購買正常用戶微信號的產業鏈。而這些微信號將投入到下遊黑產鏈條中,實施色情詐騙、非法博彩及涉黑涉暴等違法行為,謀取巨額不正當利益。
陌生人「求掃碼」還送禮物
7月12日下午,市民吳先生和女友逛街時,一陌生女子迎面上前請求道:「幫忙掃下碼,送你一把扇子。」原以為只是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吳先生停下腳步,掏出手機打開微信「掃一掃」。女子從她的微信裡打開一個兼職群,從眾多二維碼中挑出一張放大,讓吳先生掃完碼後,女子在吳先生手機屏幕上先後快速點擊「確認」「關閉」兩個鍵,全程不到10秒。還沒等吳先生反應過來,女子遞給他一把扇子後轉身離開。
「我的手機屏幕上好像出現了『安全校驗』『輔助成功』的字樣。」當晚,吳先生意識到不對勁,上網查詢得知,他在白天的掃碼其實是被人利用「輔助惡意註冊微信號」,甚至可能是「輔助解封」被封停的帳號。吳先生對此很氣憤,於是向瀟湘晨報投訴此事。
13日下午,記者調查發現,在長沙黃興路步行街去往悅方IDMALL的一通道處,短短50米就有18名男女在此「求掃碼」。他們手上拿著精美的扇子、發卡和氣球等禮品。其中,胸牌上貼有四五個二維碼、年長些的負責「吸粉」,拿手機出示二維碼的是拉人輔助註冊驗證。
有市民反感掃碼徑直走開,有人認為是舉手之勞而答應,也有人貪圖小禮物主動掃碼。一名40多歲的女子拿出胸牌求「加粉」,記者掃完一個碼,她又讓繼續掃,反覆掃碼四次。其中關注一個公眾號後,她還讓記者刪除了關註記錄,說是「老闆規定的」。之後,記者獲贈三把扇子和一個發卡,而該女子又繼續尋找下一名路人。
記者還沒走出10米,另一名兼職員湊上前多次請求,「幫我做下任務咯」「只要2秒」。記者打開微信「掃一掃」,她從名為「小陳輔助1群」中挑出一個二維碼。正如吳先生所說,兼職員手速很快,根本沒給機主留下反應的時間。
記者接觸多名掃碼兼職員發現,他們有統一的話術:「微商吸粉」「微商註冊新號需要輔助驗證」,當路人問及是否安全時,會統一口徑「不會有任何影響」。一名兼職員說,「周末一天掃一百多個。」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查詢,前述禮物低至2毛錢一件。
臥底兼職平臺,一單4元起
記者以兼職為由臥底進入上述微信群時,群內有100多人,且人數在不斷增加。除群主外,餘下人分為「丟碼」和「接碼」,他們統一被群主稱為「碼商」,而所謂「碼」,就是通過輔助註冊的帳號生成的二維碼。
每個二維碼只能掃一次,上面有標號,兼職員拉人掃碼後,在群裡發送相應編號並加玫瑰花表情,表明此碼已被掃掉,方便群主統計成單數。兼職工資以日結方式,以紅包的形式發放,一天內30單以上,每單5.8元,以下的每單5.5元。
記者以初次兼職為由向群內成員請教,群主小陳傳授技巧稱,「去淘寶買些便宜的地推禮品,只要你掃得夠快,可以單獨丟碼,一天輕鬆掙1000多元。如果表現好,還可以單獨讓你管群,做代理提成更多。」小陳說,這樣的掃碼兼職群,他最多時加入了10多個。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兼職群外,還有專門的平臺提供掃碼任務。
記者添加名為「小偉」的微信號,對方發來一個「微信掃碼兼職」二維碼,稱掃一個碼賺4到8元,一天能掃100到300個,平臺上接單提現。記者輸入帳號密碼登錄進去,頁面十分簡單,分個人中心、任務中心和任務管理三塊。其中,任務中心頁面不斷提供二維碼,掃完一個碼,該平臺支付4元酬金。
所謂「輔助註冊驗證」,源於微信去年初上線的「註冊輔助驗證」策略,即當檢測到用戶在進行異常註冊時,例如批量註冊、外掛註冊時,會要求用戶通過符合條件的微信用戶(不要求是好友)輔助完成此次註冊。具體條件為:「帳號註冊時間超過半年、帳號已經開通微信支付、最近一個月沒有幫其他人進行過註冊輔助驗證、最近一個月沒有被封號」。
兼職平臺黑產鏈明碼標價
微信號之所以被封停,主要包括但不限於「發布、傳播分裂國家、販賣毒品槍枝、涉黑涉暴、色情、非法博彩、詐騙等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記者調查發現,輔助解封分為兩種:非好友解封和預加好友解封,一單酬金25元至108元不等。
一條兼職信息顯示,只要滿足「微信正常使用半年以上、記得綁定銀行卡卡號、一年內沒有輔助解封三次,半年低於兩次」的條件,「不需要好友,一分鐘進帳108元」。記者添加該微信號報名,對方首先問道「記得綁定的銀行卡卡號吧」,隨後向記者索要了微信綁定的手機號。
之後,對方要求記者將收到的四位數驗證碼發送至「106903XXXXXXXXX」,再根據他發來的流程截圖操作。考慮到發送驗證碼存在風險,記者並沒有繼續操作。另外一名「阿勇」稱,他只接「預加好友輔助解封」單,即先加可能被封停的微信號,成為好友後互發5條信息,待該號被封后再通知兼職輔助解封,因需要等待,他給出一單80元的酬金。
14日晚上8點,阿勇稱有大量訂單,示意記者進入一個「花爺保號35群」,添加群內以序號1到17表示的17個微信帳號為好友,互發5條信息後等通知。15日下午2點多,陸續有人發出「安全輔助驗證成功」的截圖。
記者臥底各大兼職平臺注意到,除了微信輔助惡意註冊、輔助解封外,租號及賣號也明碼標價。微信租號按天算,70元至100元不等,租期兩至三天,按小時50元起,宣稱「租號無需帳號密碼直接掃碼登入,與本人手機同時在線,安全無風險,不會存在違規行為」。微信號售價分活躍號、垃圾號,註冊時長半年至三年不等,價格也從100元至300元不等。
提醒 注意自身信息保護,避免被團夥利用
此前,微信啟動多項安全策略,對平臺各類違規帳號進行相應處置,包括臨時封禁、永久封禁等處罰。基於此,黑產行業衍生出了新的產業——為下遊違法犯罪提供微信帳號的惡意註冊團夥。騰訊公司發布的《網際網路帳號惡意註冊黑色產業治理報告》指出,惡意註冊是大量網絡犯罪活動的源頭黑產。
去年年初,微信上線了註冊輔助驗證策略。當檢測到用戶在進行異常註冊,例如批量註冊、外掛註冊時,會要求用戶通過好友輔助來完成此次註冊。微信安全中心的帳號安全專家發現,隨著網際網路公司打擊惡意註冊的技術和策略逐漸完善,帳號的註冊門檻提高,目前一些黑產團夥研發出所謂「任務平臺」,將其包裝為兼職、任務分派等多種有償形式,利誘普通用戶參與,並衍生出輔助註冊微信號、輔助解封微信號、出租和購買正常用戶微信號的產業鏈。而這些微信號將被投入到下遊黑產鏈條中,實施色情詐騙、刷量、薅羊毛等違法行為,謀取巨額不正當利益。
微信安全中心呼籲,希望從用戶、立法等層面形成明確機制,更加有力針對打擊惡意註冊這種違法行為,有效遏制圍繞惡意註冊的黑灰產發展勢頭,並最終徹底地解決這個網際網路頑疾及諸多惡意產生源頭。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普通用戶,不要從事批量惡意註冊微信帳號相關行業,否則將有可能面臨法律制裁的風險;不要購買、使用批量註冊的微信帳號,微信安全團隊將持續打擊此類帳號;注意自身信息的保護,避免被惡意註冊團夥所利用,不要使用非官方的客戶端程序,避免被木馬病毒等竊取信息。
「由於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之中,尚缺乏直接針對惡意註冊的法律規定,這使得部分黑產人員得以逃避刑事責任。打擊惡意註冊帳號這一頑疾,不僅需要公安機關、網際網路企業積極開展打擊行動,還需聯動各方健全事前防制的各項制度。在治理方面,應強化公民信息的多維保護,培養信息保護意識,依靠多方聯動和多方共治,各界形成合力聯手遏制黑產。」微信安全中心發文呼籲。
觀點
買賣微信號有法律風險
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律師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微信號屬於個人的私有財產,買賣微信號的行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其本身並不具有違法性。但買賣微信號有可能給買賣雙方帶來潛在的民事甚至刑事法律風險:就賣方而言,大部分微信號進行了實名認證,而將微信號出賣後,出賣方將無法掌控買方使用微信的行為,如果買方利用該實名認證的微信進行違法甚至犯罪活動,將有可能給賣方帶來民事甚至刑事法律風險;就買方而言,因為買方沒有能力對購買微信號前所進行的行為進行清查,如購買前微信號所有人進行了違法犯罪行為而未被發現,那麼買方有可能陷入百口莫辯的尷尬境地。
因此,劉明律師建議,應通過正規程序向平臺申請註冊微信,不要貿然嘗試通過非正規渠道獲得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