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行唱響高原藏區巴塘

2020-12-14 觀察前沿說

9月26日晚,金秋的四川省巴塘縣天高雲淡、美不勝收。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中共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員會、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綠色中國雜誌社、中共巴塘縣委員會、巴塘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巴塘公益晚會在高原小城巴塘精彩上演。肩負著綠色使命的藝術家來到德令哈,用文藝的形式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中共巴塘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家志致歡迎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向巴塘縣授予綠色中國行旗幟。

巴塘縣地處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藏族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97%,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體的傳統農牧縣。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這裡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譜寫出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壯美詩篇。

巴塘縣被譽為中國弦子之鄉、茶馬古道重鎮。這裡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當之無愧的「高原江南」。近年來,巴塘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扶貧攻堅戰略,堅持貫徹落實「生態巴塘」的決策部署,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打造了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巴塘模式」。

綠色發展,普惠民生。遵循生態規律,發展旅遊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更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來到巴塘,藝術家們見證綠水青山,歌頌民族團結,伴隨著慶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讚歌的奏響,巴塘的發展也揭開了新的篇章。藝術家們在助力巴塘生態建設宣傳的同時為藏區人民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演出。

公益晚會在弦子舞《舞動巴塘》中拉開帷幕,中國傑出的少數民族組合阿佳組合帶來歌曲《月光上行走》《藏家女孩》;原火箭軍青年獨唱演員黃豔帶來歌曲《不忘初心》;藏族著名演唱組合吐蕃兄弟演唱了歌曲《緣分兄弟》;《中國好聲音》第二季超人氣歌手塔斯肯演唱了歌曲《故鄉的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巴塘縣藏戲團帶來的藏戲片段《朗桑王子》;姚居德、張再新、任明生朗誦了詩歌《我在巴塘等你》。

隨後,著名唱作音樂人光頭李進帶來歌曲《你在他鄉還好嗎》;著名藏族青年歌手勒毛措演繹了充滿藏族風情的歌曲《倉央嘉措情歌》;中國內地唱作型男歌手歌浴森演唱了流行歌曲《敲痛我的心》、《三天三夜》;著名藏族歌手覺乃·阿東演唱了歌曲《旗布林卡》;著名歌手雲朵帶來歌曲《愛是你我》,《我的樓蘭》。世界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原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演唱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共和國之戀》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整場晚會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分為人間淨土、天地大美、祝福祖國三個篇章,圍繞民族團結、綠色發展,歌唱祖國、祝福祖國展開節目。最後全場同唱「我和我的祖國」,表達了巴塘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巴塘文化底蘊深厚,是「藏區人才的搖籃」。公益晚會中還進行了新作發布儀式:藏族著名學者降邊嘉措老師、藏族熱巴藝術家歐米加參的新作《我與一位熱巴老藝人的對話》;四川省特級教師、康巴英才工程高端人才朱扎的新作《概說藏族教育》(藏文版)、《智力階梯——藏傳攝類學新論》(藏文版);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羅凌的新作《家住蒼煙落照間》、《原鄉物語》都在晚會上和讀者見面。

26日下午,朱德元帥外孫劉敏攜夫人高崎、賀龍元帥扮演者黃鴻、劉伯承元帥扮演者張再新、彭德懷元帥扮演者姚居德、徐向前元帥扮演者任明生和著名藏族青年歌手覺乃阿東等參加「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巴塘」公益活動的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來到了巴塘黃新廷紅軍小學,親切慰問了在校師生。

學校以被稱為賀龍元帥手下「五虎將」之一的開國將軍黃新廷命名。2015年9月,值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中國工農紅軍四川巴塘黃新廷紅軍小學正式掛牌。當年出席掛牌儀式的朱德元帥外甥劉敏夫婦此次故地重遊,倍感親切。長徵時期,賀龍率紅二軍團四師進入巴塘,與藏區百姓結下深厚的友誼。見到「賀龍軍團長」的到來,大家恍如重歸紅色年代。

紅軍在巴塘灑下了革命的火種早已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巴塘人正在弘揚長徵精神 決戰脫貧攻堅,讓紅色基因在巴塘代代相傳。

公益晚會現場還進行了頒獎儀式。巴塘縣人民政府獲得了2019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2019綠色中國行原生態音樂推廣大使」獲得者是著名唱作音樂人光頭李進,中國傑出的少數民族組合阿佳組合成員澤旺娜姆,中國傑出的少數民族組合阿佳組合成員尕讓卓瑪 ,吐蕃兄弟組合仁青巴仁、扎西鄧珠等;「2019綠色中國行推廣大使」 獲得者是著名藏族青年歌手勒毛措,吉林衛視《放歌中國》欄目著名節目主持人王炳慧,康巴衛視黨委委員、新媒體中心主任、康巴衛視主持人啟米翁姆,康巴衛視專題部主任、康巴衛視主持人向巴多吉等;「2019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巴塘貢獻獎」 獲得者是甘孜州強盛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相關焦點

  • 錢召棠和他的《巴塘竹枝詞》
    [摘要]19世紀40年代巴塘糧務錢召棠所撰《巴塘竹枝詞》,多角度、多層面地攝取其時川西巴塘藏區社會生活的畫面,揭露了巴塘地方遭受土司頭人和寺院喇嘛的苛重剝削以及清中央治邊吏治的腐敗等等,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具有不容忽視的史料價值。
  • 有著「高原江南」美稱的巴塘,它究竟美在什麼地方
    很多人旅遊都是去北方或者南方,西藏高原地方去的人相對都是很少,因此很多人不容易發現這些景區的美麗,今天小編介紹的就是西部的巴塘。巴塘自然風光綺麗,主要有措普溝風景區、康寧寺、金沙江峽谷、竹巴龍自然生態保護區等景區。這裡的藏戲和民歌舞蹈,也很有名氣。
  • 中國「藏區」在哪裡?
    除航空以外,搭乘任何一種交通工具入藏,都需要老老實實沿著高原衝出的河流峽谷上溯,或是攀上高原四周隆起的、如雪牆般的山脈埡口。 青海西寧、甘肅蘭州、四川成都和雲南昆明是圍繞高原藏區的四大省會城市,經由這四座城市踏入高原的道路自古有之,而發現和尋找沿途標誌的地理節點則是非常有趣的一種旅行體驗。
  • 話說南絲路 32丨巴塘鸚哥嘴石刻群:炮火瀰漫的修路文獻④
    巴塘縣城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巴塘縣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兵事」篇記載:1905年9月下旬,經趙爾豐三個多月的瘋狂鎮壓,巴塘全境平定,趙隨即被升任川滇邊務大臣他常駐巴塘,以巴塘為起點實行清廷改土歸流政策,廢除土司,設置郡縣,派遣官員,清查戶口,規定賦稅,招募內地漢族農民到康區開墾。改土歸流前,康區的土司有138家,其中最大四家是巴塘土司、明正土司、理塘土司、德格土司。在趙爾豐的鐵腕鎮壓下,四家大土司均被消滅,其餘小土司無力反抗。
  • 守護藏區群眾健康的高原醫療隊
    人民網甘南11月25日電(劉海天)「人都說高原美,人都說高原藍……」一首《高原藍》唱出了高原風光的美好,引起了人們對高原生活的嚮往。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高原上不但有美麗的風景,更有生活的不便。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正是這樣風景又美、生活又難的地方。在所有困難當中,最可怕的是高原特有的一些疾病。
  • 脫貧攻堅地方行|甘肅甘南藏區農牧民的生態「鍋莊舞」
    海拔3000米之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連結起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牛羊緩行於草原,雄鷹繞雪山翱翔……上百年來,甘南藏區的農牧民們逐草而牧、逐水而居,世代遊走在這片雪域淨土。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主辦,甘肅省委網信辦承辦,中國甘肅網、甘南州委網信辦、臨夏州委網信辦協辦的「脫貧攻堅地方行」——看甘肅線下走訪活動走上這片雪域高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也隨行來到甘南,嘗試解析這片土地脫貧攻堅的「藏地密碼」。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高原生態與草原風光結合在一起。
  • 拼車去西藏第五天,亞丁—理塘—巴塘,毛埡草原比巴音布魯克還美
    今天的行程稻城亞丁—理塘—巴塘,沿途風景有紅草地、長青春科爾寺、毛婭草原和姐妹湖等。都是免費的景點,去西藏的風景真的在路上。這種草很特殊,有點象南方的「狼毒」草,植物莖中含有大量的糖份,在高原秋季的氣候和陽光作用下,莖葉裡的糖分變成紅色,也意味著即將老去生命將逝。這與我們的人生又何等相像,經歷風霜雪雨、艱難困苦的磨練後才真正怒放。
  • 吃起「旅遊飯」 巴塘好風光
    橫跨中國東中西部的318國道沿途景觀多樣,旅遊資源豐富,有著「最美國道」的美譽。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竹巴龍鄉水磨溝村是318國道由川進藏上的一條村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在中山對口支援下,村裡結合當地旅遊資源建設了兩大項目——國道服務區和溫泉驛站,計劃利用便利的交通和周邊的溫泉資源,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新收入。
  • 巴塘草原上的帳篷裡,來了一群好「門巴」
    9月1日,凌晨四點,整個巴塘縣城還在沉睡,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傳幫帶」醫療工作隊的隊員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整理醫療用品和藥品,收拾水和乾糧……「大家把羽絨服都穿上,今天呆的地方海拔高度超過5000米,冷得打抖抖哦」,隊長孫建鷹囑咐大家。
  • 人工種植川貝母 拓寬高原藏區致富路
    和平村村委會小中甸村民小組組長格桑農布更看重的是川貝母基地帶給高原藏區人民致富的希望:「我們這裡海拔高,生態環境脆弱,可發展的產業很少。發展川貝母產業,不會破壞我們的神山聖水,又能促進經濟發展。基地不僅讓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還傳授川貝母種植技術,讓村民今後能獲得更多的產業收入。」
  • 巴塘:花茹評比和花卉展慶藏曆新年
    2月28日(藏曆新年初二),巴塘縣2017「花舞高原·美麗巴塘」花卉展在縣體育活動中心開展,200多盆五彩繽紛的特色花卉同臺媲美,讓廣大群眾過個充滿喜慶和吉祥的藏曆新年。荷花花茹人頭攢動的展示區匯集了百餘種花卉,經過錯落有致的擺放形成繽紛多彩的花海景象。奼紫嫣紅、花香四溢,使廣大幹部群眾仿佛置身於春日花海之中。
  • 巴塘土豆進高校 吃的是風味也是愛心
    在西華大學精準扶貧綠色食品專用售賣窗口,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排隊吃土豆。徵集借鑑經典地道烹飪方法,食堂廚師製作出土豆新菜,並專門開設愛心窗口進行售賣。香脆土豆、糖醋土豆、鹽椒土豆、孜然土豆、蒜泥土豆、麻辣酸香土豆……各式各樣應有盡有。12月8日,西華大學精準扶貧採購的甘孜州巴塘縣生態土豆送達學校。這是繼11月25日之後,學校購買的第二批生態土豆,兩次總計12噸。
  • 話說南絲路 30丨巴塘鸚哥嘴石刻群:炮火瀰漫的修路文獻②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與日月相伴、與風雨同在的巴塘鸚哥嘴石刻群,是康巴藏區漫長歷史沿革過程中極具文獻價值的活化石。那天在巴塘縣城金弦子廣場,巴塘縣誌辦主任唐定太告訴筆者,鸚哥嘴因其特殊的要衝位置和石塊存在,自古成了康藏地區官員和文人題字的好地方。石刻群集中反映了清朝中後期和民國時期,巴塘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當時官員、文人抒發政治抱負,也見證了這條古代官商大道尤其是遠赴印度通道的實際存在。這在川西地區十分罕見。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諧藏區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青海廣播電臺聯合主題報導《和諧藏區行》成員(中廣網發 桑吉卓瑪攝)  中廣網西寧5月24日消息(記者凌晨 楊陽)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青海廣播電視臺藏語廣播聯合推出的大型主題報導活動《和諧藏區行》(青海篇)今天在青海省西寧市正式啟動。
  • 巴塘造太空水果馬鈴薯!可生吃帶黃瓜味
    近日這個集以上特徵於一身「前所未聞」的馬鈴薯正式和大家亮見面了由四川巴塘蜀豐農業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引進巴塘試種的紅美微目前已進入採收季節初秋的高原,滿山遍野的格桑花已經凋謝,巴塘縣亞日貢基地的馬鈴薯花卻開的正豔,白的,紫的、黃的花朵在雪山腳下、豔陽之中爭奇鬥豔
  • 藏區康地之行|轉山轉水轉經筒
    藏區康地之行|轉山轉水轉經筒圖·文/舒放四川省的阿壩和甘孜兩個藏族自治州,之前被稱為康地。國慶假期去了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阿壩縣。在藏區,略具規模以上的寺院,都修建有環繞寺院(佛塔、某處大殿)的轉經筒。有條件的寺院會在轉經筒外修建「轉經殿」以避風遮雨。整個轉經道上,除了大小相同的經筒外,相隔一定距離還會有那種巨大的轉經筒。這樣從外部看,轉經殿就很有錯落有致的感覺。加上黃紅相間的外牆,再點綴以黑色裝飾的窗戶邊沿,以及金瓦(紅瓦),無一不給人莊嚴凝重之感。
  • 雙流工作隊伸援手 巴塘種出可以生吃的土豆
    初秋的高原,滿山遍野的格桑花已經凋謝。位於甘孜州巴塘縣亞日貢基地的馬鈴薯花卻開的正豔,白的,紫的、黃的花朵在雪山腳下、豔陽之中爭奇鬥豔,一粒粒埋在高原地下馬鈴薯撒歡生長。劉先富是援藏司機,也是個美食家,兩年前,他與雙流援藏隊一起從雙流來到巴塘,與援藏人員一起全程見證了馬鈴薯基地發展全過程。他們今天品嘗這個新品種叫紅美微,紅皮黃心。今年4月,經雙流區對口援建指揮部牽線搭橋,由四川巴塘蜀豐農業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引進巴塘試種,目前已進入採收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