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楊蓉19歲時就感覺「再不養生,自己可能隨時會猝死」。
那時她剛讀大一,整日就盯著屏幕裡一行行代碼,屁股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後脖頸子常發硬。一天,她突然意識到「要吃點啥保養保養了」。
網店的購物車裡,開始多了幾款保健品。在選什麼牌子上,她還精心研究了一番,最後鎖定了國外品牌。
護眼藥是一定要買的,一小瓶下來折合人民幣一二百元,和她一個月兩三千元的生活費相比,不到十分之一,「還行,不算貴」。還要買瓶護肝藥,儘管吃這種藥的一般都是愛喝酒的人,但楊蓉聽說熬夜傷眼也傷肝。
收到快遞的那一刻,楊蓉邊熬夜寫代碼邊吃藥的「朋克養生」生活就此開始。她把保健品放在書桌上,這兩年,每到熬夜時,就會往嘴裡塞兩片。
她自己也知道,這種熬夜又吃保健品的養生方式很不科學,但又能怎麼辦呢?功課不能太差、職場不能偷懶,儘管長頭髮的速度趕不上掉頭髮的速度,也不能「提前退休」吧。
在「吃吃吃、吃出健康」的路上,1992年出生的徐琦(化名)顯然比楊蓉更用心。在旅遊文化公司上班的她,辦公桌上散落著高矮不一、顏色各異的五六個瓶罐。置物架上,還有幾個小藥瓶、條狀的口服保健品和茶包。
因為之前讀書時生活作息不規律,徐琦感覺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感冒、失眠、發胖這些都找上門來。最開始她嘗試喝中藥,一年前轉向了保健品。有補氣補血的,有補充維生素的,有補充膳食纖維、蛋白的,還有調理月經、防止便秘的。有的保健品連周圍的朋友都沒聽說過。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裡「裝」著徐琦對健康的焦慮。
為了養生,她把坐地鐵、吃飯後的時間都拿來在手機上刷保健品,看看養生文章、功能,搜搜養生產品的價格,她還諮詢朋友圈中從事營養品銷售相關工作的朋友。時間一長,許多保健品的功能,她張口就來,把零碎的時間優先給「養生」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些產品中,有的保健品一瓶200片,一日兩片,可以讓她吃上3個月左右,維生素和補氣的藥單價均在100元以下,但大部分保健品是進口產品,價格都上百元了。這些買來的產品很多都是「試驗品」,找到效果更好又價格合理的同類產品後就會被換掉。
除了吃,她還要讓身體動起來。為此,她辦了幾千元的健身年卡,買了防脫髮的洗髮水。在她看來,這些都是防止20幾歲的自己提前進入30歲的「基本裝備」。對於剛工作一年、每月拿著6000多元工資的徐琦來說,這些養生上的開銷,已經佔了工資的一半。但就算工資不高,「擠」也要「擠」出養生的錢來。
一天,在母校高中的微信群裡,楊蓉的高中同學向大家介紹了一款生髮水,「我媽給我外公買的,他居然洗完以後長出了黑色的頭髮,驚了!」
群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不僅楊蓉對該產品感興趣,有人還迫不及待地要該產品的淘寶連結。楊蓉的同學說自己一直在用這款洗髮水,「全家都用。」但另一個女同學一點都不驚訝,「我跟我室友兩個人的淋浴間裡,有四瓶生薑洗髮水。」也有人表示已經用過,但是效果感覺一般。
一群20歲左右的大學生,紛紛討論起自己的「治療脫髮經」,很多人表示自己從高三開始就有脫髮的問題了。直到上了大學後,當他們可以自由決定日常消費時,「養生就成了固定支出的一部分」。
2018年「雙11」期間,返利網的數據顯示「防脫髮」「抗初老」成了90後養生產品購買的兩大關鍵詞。蘇寧易購的數據顯示,「保溫杯裡泡枸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去年「雙11」,保溫杯和枸杞的銷量一下子翻了兩倍多,而這裡面,90後 「輕養生」群體的貢獻不可小覷——「近六成」。
宋逸(化名)抱著對禿頭的恐懼買了人生第一瓶生髮液。下單時的爽快背後,是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的沮喪和擔憂。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養生時,是看著頭髮一天掉一地,「感覺自己的發量可能堅持不了多久。」學生物科學的她,經常要在實驗室裡觀察結果、寫實驗報告,「一忙就是一個晚上」,這個過程要求她必須集中注意力。
為了把養生進行到底,宋逸和室友還會在繁忙的考試季後,約個周末養生局,一起出去按摩。「每個人100~160元的費用,把養生融入娛樂活動中。」如今,「養生局」成為了室友們聯絡感情、緩解壓力的新方式。
「養生可不只是女生的專利」,在北京做記者的90後王瀟(化名)感覺,「脫髮」這件大事早已變成男生的「天敵」,「身邊1994年出生的男同事都脫髮了。」「大家用章光、Lush之後,覺得還是吃藥最管用。」王瀟發現很多男生會偷著買點防脫髮的藥吃,「有款藥還挺火,都不好買。」
闞馨儀的養生更注重「從腳開始」。因為進入了學校的辯論隊,讀大三的她天天熬夜查資料、寫辯論稿,第二天還要爬起來趕早課,時間一久,「眼睛疼」「心臟偶爾會突突跳」。除了吃保健品、用生髮水,「泡腳」成了每天入睡前的一道養生「功課」。
只有一盆熱水是不夠的。倒入一袋「明星同款」的中藥泡腳粉,幾十元錢一大包,能用上一個多月。用泡腳粉的年輕人很多,闞馨儀覺得泡個腳,效果看不太出來,但最起碼能有點心理安慰。
養生成為周圍很多年輕人的話題。過新年時,她送給辯論隊成員的新年禮物,是她認為最適用的「生髮水」和「泡腳粉」。
在養生的支出上,宋逸更理性。雖然有時看小紅書和嗶哩嗶哩上測評保健品的視頻,但她更關注產品的成分、功效,也能辨別並提醒身邊的人:「很多(產品)是不靠譜的」。在買保健品上,宋逸曾在網店和代購之間舉棋不定。雖然只有40元的差價,代購還是更划算,能省點兒是點兒。
由於還是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有限,宋逸只能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去搜集、比較產品價格,以此求得一套經濟划算的養生方式。她曾嘗試過每天中午點健康色拉外賣,可一份沙拉就要三四十元,吃了兩周,就覺得吃不起了。
用了一段時間生髮液後,宋逸覺得效果不是非常明顯,在對待「脫髮」這件事上,她已經變得沒有以前那麼盲目焦慮了,「一味求助養發液,不如早睡早起。」
徐琦的辦公桌上,有些保健品開始替換著吃,她開始上下班乘坐地鐵加上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無論在家裡或餐廳,吃飯儘量規律、適量,注意飲食均衡。從那一瓶瓶保健品開始,她發現,90後想老的慢一點,培養正確的「生活方式」才更重要。
(來源:中國青年報)